配棉与精梳前纺工序对精梳机工作质量的影响
减小精梳纱质量波动的措施

动 就成 为提 高产 品质量 的重要 措施 之一 。 文结 合生 产实 践 , 本 就配棉 、 艺 、 制 品控 制等 因素 对成 纱质 工 半
量稳 定性 的影 响进 行 了试 验 和分析 , 探讨 减 少精 梳质 量波 动 的措 施 。
2 1配 棉 : .、
技术 等 级 1 4 长度 3 mm .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品质 长度 3 . mm 53
细 度 1 6 ( tx 马值 3 9 短 绒 1 . % .4de ) . 39
有 害疵 点 2 3 ( l O ) 含杂 1 3 4 0 粒/ O 克 . %
2 2 稳 定配 棉根据 原棉 的供应 与库存 情 况 , 总原 棉检 验资料 均衡 利 弊 , . 汇 合理 搭配 , 稳过 渡 。严 平 格 控制 原棉 的产地 、 马值 、 度 、 强 、 绒率 、 害疵 点 的配棉 范 围 , 细 单 短 有 为稳 定产 品质 量减 少质 量波 动打下
2 精梳 工序 、
() 1合理 控制 落棉率 降低 精梳条 的棉 结杂 质和 短绒 含量 , 时为稳定 精 梳条 的重量 不匀 率对精 梳机 同
台与 台之 间的落棉 率差 异应 制定严 格 的控制 范 围 , 建议 范 围±1 5,。 . 5 9 ( ) 强对分 梳元件 管理 , 2加 建立 交 接班制 度 。 免应 顶梳 、 避 锡林 出现 缺损 、 倒针 、 断针 的现 象产 生质量
维普资讯
《 新疆 纺 织 》
2 0 年 第 4期 06
杨 建 斌 欧 阳光 宏
纺织技术前纺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纺织技术前纺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棉纺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是一项连续、复杂而又前后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想要科学管理、精准控制,就必须掌握纺纱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1 开清棉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开清棉工序应掌握的工艺原则:多包抓取、精细抓棉、混和充分、渐进开松、早落少碎、梳打适当、少伤纤维。
(1)抓棉机尽可能“多包抓取、勤抓少抓”,以实现精细抓棉。
(2)原料应混和均匀,混和越均匀,越有利于解决色差、色档问题,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降低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3)清花按排包图进行排包,高包削高嵌缝、低包抖松平齐,确保混棉均匀,防止色差、加强棉台巡回,及时拣出大杂。
(4)提高各单机运转效率,抓棉机每次下降距离最好在1.5mm 以下,保持各单机和输棉管道连续、稳定地供应生产,以有效降低棉卷重量不匀率、降低梳棉生条重量不匀率。
(5)各单机打手尘棒下面不允许有挂花及堵塞尘棒的现象,挡车人员要定时检查清理。
(6)原料经过各单机开松打击后,短绒、棉结会不断增加,所以必须通过优化打手速度和隔距来降低短绒和棉结增长率。
(7)输送棉流的管道尽量减少转弯换向,要保持通畅,减少原料在管道内翻转摩擦。
2 梳棉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梳棉工序掌握工艺原则:针布锋利无损伤,保证四锋一准、确保合理的针面负荷和梳理度,加强转移,提高分梳质量、降低生条结杂和短绒率。
(1)要保证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设备上应防止清洁工具等异物进入机内而损坏针布等关键器材;车未停稳不许动手操作的部位,要对员工反复强调并加强检查。
(2)棉网清洁器和各落棉吸点不允许存在堵花现象,否则会增大棉结、杂质的排除难度。
(3)锡林、道夫三角区挂花会造成棉网边部云斑、乱纤维团,增加后工序粗节、棉结纱疵。
(4)给棉罗拉两侧检测点的微电压值要一致,需监督维修、电工定期校正,否则匀整失效纺出的条子重量波动大,不合格条子多。
(5)自调匀整传动部分要保持清洁、灵敏,发现链条伸长和蹦齿的,要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给棉罗拉缠花的,挡车工随时检查清除。
精梳准备工艺及梳理元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 梳 准 备 工 艺及 梳 理 元 件 对 成 纱 质 量 的 影 响
荆 博 赵 阳 王 照 旭 冯 文 李 刚
( 疆溢达纺织 有限公司 ) 新
1 2 两 种 不 同 精 梳 准 备 工 艺 对 成 纱 质 量 的 影 响 .
纱, 两种 精梳 机工 艺条件 尽 可能相 同 , 相近 的落 在
棉 条 件 下 对 比 成 纱 质 量 。 采 用 原 料 为 1 0 新 疆 0%
分 别在 E / 7 5型 和 E 2型 精 梳 机 上 生 产 c . e 6 J7 3tx
度要 好 , 在精 梳 机上 纤 维损 伤 少 , 落棉 率 低 , 节 对
约 用 棉 较 有 利 , 是 目 前 高 效 能 精 梳 机 普 遍 采 用 也
的精梳准 备 工艺 , 广泛采 用 。 被
1 精 梳 准 备 工 艺 及 纺 纱 试 验
1 1 精 梳 准 备 工 艺 的 特 点 .
小 卷 经 6倍 左 右 的 牵 伸 形 成 很 薄 的 棉 网 , 进 行 再
并 合 制成 精 梳 小 卷 , 卷 的 横 向 均 匀度 好 。 这种 小 准备 工艺 品种 适 应 性 强 , 其 在 纺 特 细 号 精 梳纱 尤
~ ~一 一 ~一 ~一 ~ 一一 一
文 章 编 号 :0 17 1 (0 1 0  ̄0 90 10 4 5 2 1 】4 3 .3
.
一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吣 一
精 梳工 序 是决定 精 梳纱 质量 的关键 。在纺 织
品市场 对高 档精 梳产 品需 求 不 断增 加 的 当今 , 如 卷 及预 并条 一 并 卷 三 种 。预 并 条 一 卷 工 艺 因 条 条
精梳机顶梳齿密对长绒棉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宋英莉.提高牛仔用纱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J].棉纺织技术,2017,45(12):67-70.[2] 王志鸿,王充.浅议弹力牛仔织物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18,46(12):81-84.[3] 李丹丹,祝成炎,田伟,等.赛络纺棉双丝弹力包芯纱牛仔织物的性能[J].现代纺织技术,2017,25(6):45-48.[4] 赵利,潘红,章友鹤.半精纺的产品创新及工艺优化[J].纺织导报,2017(5):73-76.[5] 陈崇利,马秀霞,吕显锋,等.仿针织双弹牛仔面料的生产实践[J].棉纺织技术,2017,45(5):63-66.[6] 夏建林,章友鹤.牛仔布用纱的开发创新与质量控制技术[J].纺织导报,2010(10):36-40.[7] 洪昌义.低配棉低捻度牛仔用转杯纱的生产[J].棉纺织技术,2019,47(8):65-67.目前双芯丝包芯纱是弹力牛仔布生产中使用较多的纱线品种,但如果纱线线密度与芯丝规格互配不当或芯丝退绕张力不匀,均易产生芯丝露白疵点,造成布匹降等。
为减少该疵点产生,提高布面质量,应从控制长丝张力和络筒捻结两方面进行工艺优化设计,长丝退绕张力要采用加装吊环张力器,加装大导轮和使用张力胶辊等技术措施来降低长丝退绕运行的不稳定性。
同时,对络筒电清参数设定进行把关,解决络筒捻接问题,减少百万米总切疵带来的长丝露白数量,使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满足牛仔布加工要求。
4 结语近几年来,国内牛仔布及牛仔用纱生产企业根据消费者对牛仔服饰的舒适化、功能化的需求,先后开发了多种新型牛仔布,如新型弹力牛仔布、多功能牛仔用布、轻薄型牛仔布、针织牛仔布与仿针织牛仔布等四大系列。
目前,由于使用纤维原料多样化及牛仔用纱的新型化与功能化,彻底改变了牛仔布使用原料单一、织物厚重、色泽单调的格局,牛仔布正在向多品种、多用途、多色彩、多功能的“四多”方向发展,既适应了人们对牛仔服饰穿着的新需求,又提高了我国牛仔用纱、牛仔布、牛仔服饰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梳棉精梳系统控制的矛盾和规律

棉纺梳棉及精梳梳理质量控制探讨陈玉峰(河南中方有限公司 466200)摘要:介绍了棉纺工程精梳和梳棉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和矛盾,对梳棉,精梳及精梳准备出现的规律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以遵循质量规律为前提,平衡控制中的矛盾为途径,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棉纺工程;系统;控制;矛盾;规律梳棉是棉纺工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其对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精梳作为对梳理质量的补充是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
梳棉和精梳在生产过程之间部分受不定性非有利因素影响,质量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变异,影响终端产品的质量。
因此加强对控制时遵循规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梳棉和精梳系统质量控制的规律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和质量提高的必然手段,其重点是遵循生产环节中间必然规律,解决各个环节中间出现的矛盾。
各个环节所遵循的规律主要是以流程的特点以及所要加工的对象而定。
根据生产特点和加工对象的不同,梳棉和精梳的主要规律是:梳棉保证梳理除杂效果尽可能减少短绒增加进行质量控制的矛盾与规律;精梳工序尽可能排除短绒、减少附加不匀保证三度进行质量控制的矛盾与规律。
2.梳棉质量控制的探讨和实践梳棉工序的的任务:将小棉块梳理成单纤维状态;除去小棉块内的细小杂质及带纤籽屑;将不同成分原棉进行纤维间的混和,并使输出品均匀;制成棉条。
梳棉质量控制的主要矛盾和规律是:梳理除杂效果与新增短绒棉结的矛盾,梳棉保证梳理除杂效果尽可能减少短绒增加进行质量控制的规律。
在采用器材针布合理选型的同时,还应从速度和工艺选配上采取措施。
2.2.1合理选择各部速度降低棉结和短绒梳棉工序梳理主要是针对棉结和棉束而言。
高产梳棉机产量较高针布负荷增大,针面纤维层厚度增加。
其次要提高梳棉机的梳理度,降低生条棉结,却又要以增多短绒为代价。
采取大隔距,低速度的工艺原则,适当调整部分隔距、降低锡林、刺辊速度,这样可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同时提高盖板速度,又可增加短绒的排除量,棉结既没有增加,而短绒却明显下降,达到了提高质量的目的。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精梳准备工序并条机的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任家智;吴冬娜;李李;张一风【摘要】纺纱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质量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质量恶化.针对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根据弯钩纤维的伸直理论,从提高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出发,分析探讨了并条机适宜采用的后牵伸区牵伸倍数、主牵伸区牵伸倍数及总牵伸倍数,并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进行了不同并合数及牵伸分配的纺纱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主区牵伸倍数及较小的并合数,有利于提高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及成纱质量.【期刊名称】《中原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5)003【总页数】4页(P26-28,74)【关键词】精梳准备;弯钩纤维;伸直效果;牵伸工艺;成纱质量【作者】任家智;吴冬娜;李李;张一风【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2+5牵伸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均匀度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条干恶化[1-3]。
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是生产结构良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为了提高精梳及成纱质量,不但要求精梳小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均匀度,还要求精梳小卷中的纤维要充分地伸直、分离及平行。
传统的精梳准备工艺是以提高精梳小卷的纵向均匀度为目标进行工艺参数设计的,而对提高精梳小卷中的纤维伸直度重视不够。
本文以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为例,以提高精梳小卷中的纤维伸直度及成纱质量为出发点,研究精梳准备的牵伸工艺对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理论分析。
精梳梳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精梳梳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刘长桂,吴翼翔(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5)摘要:文章以纺制C J 141 6 t e x 的生产实践为例,分析了影响其精梳梳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梳理质量。
关键词:精梳;梳理;质量文章编号:100923028 (2008) 0320022204 中图分类号: TS114 . 2文献标识码:B我公司主要生产C J 51 83 t e x~C J 181 2 t e x 的精梳纯棉纱线,精梳设备采用立达E62 精梳机和凯宫FA286 精梳机,生产的精梳纱线均达到乌斯特2001 年公报25 %水帄以上。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影响精梳梳理质量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精梳工序的梳理质量,降低了精梳条干不匀率、短绒率和棉结杂质粒数,对后道工序的质量改善和成纱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匀,使棉层能在很好的握持状态下梳理;横向均匀可使棉层在精梳时握持可靠;纵向均匀,特别是内外层重量稳定,可稳定精梳落棉率和精梳条张力以及改善精梳条的重量不匀率。
预并工序工艺参数的选择应尽量使喂入条中大量的前弯钩纤维伸直,减少纤维主体与弯钩间的相互位移, 减少棉结,总牵伸倍数在4 ~6 倍较好; 条并卷工序的喂入条后弯钩纤维较多,牵伸倍数大有利于伸直,但为防止粘卷,总牵伸倍数不要过大,控制在11 4~11 6 倍为宜,适度消除部分后弯钩,保持主要呈前弯钩纤维进入精梳机进行梳理。
条并卷机成卷紧压辊压力要调大而且两边要均匀,成卷渐增加压要适当。
正确选择准备工艺及各道机台的工艺参数配置,对小卷的质量关系较大, 我们从流程短、效果好、不粘卷的角度考虑, 准备工艺的选择、配置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①总牵伸倍数、总并合数要适当。
牵伸可改善棉条中屈曲、弯钩、紊乱的纤维状态, 但纤维伸直情况只在一定牵伸时效果大, 过多的牵伸, 棉条过于熟烂反而不利。
前纺工艺对成品质量的影响

前纺工艺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在纺织行业中,前纺工艺是指将原料进行纺纱和捻合的过程,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好坏。
本文将就前纺工艺对成品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纺纱工艺纺纱是将纤维或毛发加工成纱线的过程,纺纱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1. 选材在纺纱工艺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纤维或毛发来制作纱线。
纤维材质的不同会对成品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可以提高成品的强度和柔软度,同时也降低了成品的断裂率。
2. 清理与分解清理与分解是将纤维或毛发解开并去除杂质的过程。
对于纤维来说,清理过程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纺纱的稳定性和柔软度。
对于毛发来说,分解过程能够让毛发间的空气更好地排列,从而提高成品的保暖性和舒适度。
3. 纤维梳理纤维梳理是将纤维或毛发梳理成并行的纤维束,增强纱线的强度和均匀性。
通过纤维梳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排除纺纱中的短纤维和杂质,提高成品的纤维长度和纤维排列的整齐度。
4. 纺纱方式纺纱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分条纺、短纤维纺、长纤维纺等。
不同的纺纱方式会影响成品的纱线结构和织物表面的质感。
选择合适的纺纱方式可以提高成品的柔软度、均匀性和透气性。
二、捻合工艺捻合是将纱线进行捻合,形成纱线的结构和强度,此过程也会对成品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1. 单纱捻合单纱捻合是指将纱线进行捻合,形成稳定的纱线结构。
捻合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强度和弹性。
适当增加纱线的捻度可以提高成品的耐磨性和抗皱性。
2. 复合捻合复合捻合是将多根纱线进行捻合,形成更加牢固的线结构。
复合捻合不仅可以提高成品的强度和耐用性,还可以增加纱线的结构稳定性和柔软度。
3. 捻合方式捻合方式分为S捻和Z捻两种。
S捻表示纱线的捻向由左往右,而Z捻表示纱线的捻向由右往左。
不同的捻向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外观和结构,选择合适的捻向可以提高成品的柔软度、光泽度和耐用性。
综上所述,前纺工艺是纺织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对成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短绒 含量 有 着 直 接 的影 响 , 如 , 棉 中含 短 绒 例 原 1 , 5 经过 清梳 联 工 序 后 短 绒 率 增 加 约 5 ~ 6 。 如 果按 照精 梳 机排 除短绒 率为 5 计 算 , 么 精梳 0 那
c e as s o a ons on d b e i fhe vy c um p i n o ne g b g v b a i n, h ts r i e l e, r li uto ins I to f e r y, i i r to s or e v c i ha d pu lng o fp r f n—
织行业技术进步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朱 德 昭 . 纺锭 子 高 速 化 的 探 讨 [ ]/ 0 6全 国提 高 纱 5 棉 c /20
线 质 量 暨 纺 纱 器 材 创 新 产 品应 用 技 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 ]梅 自强. 4 棉纺织工业 “ 十一 五” 望[ ]/2 0 展 c / 0 6中国棉纺
( 西恒 鑫精 密 纺 织 机 械 有 限 公 司 , 西 宝鸡 陕 陕 711) 2 0 3
摘 要 : 了减 少纱 线 中的疵 点及 毛 羽 , 高成 纱的条 干均 匀度 与光 洁度 , 配棉 、 为 提 从 清梳联 及精 梳 准
备 工序 讨论 了精梳 工艺 , 点分析 了精梳 准备 工序 的三种 工 艺效果 , 重 以条卷 机一 卷机 工艺 最优 , 并
预 并条一 并 卷机 工艺 次之 , 并 条一 卷机 最差 。指 出精梳 纱质 量 不 能单 靠精 梳机 来 完成 , 梳 条 预 条 精
棉 条质 量指标 与 精梳 前 纺 工序 工 艺 配 置和 配 棉 质 量 关 系密切 , 而且 和 精 梳 准 备 工 艺路 线有 关。 因此 , 提 高精梳 纱质量 必 须从 配棉 、 纺 的每一 个 工序抓 起 。 要 前
Ab t a t Th o g h n l ss o h a l r f t e s i d e D3 0 i i p i t d o t t a h p n l t s r c : r u h t e a a y i ft e f i e o h p n l 2 3,t s o n e u h t t e s i d e wi u h
维普资讯
纺 Ac Te tl 器 es is x I 织 c 材s e e or
V 13 S p l n o.5 u pe t me
J n. 2 8 u 00
配 棉 与 精 梳 前 纺 工 序 对 精 梳 机 工 作 质 量 的影 响
蒲 建 华
梳 落棉 中含 短绒 率在 7 以上 。 目前 , 6项 工 艺 0 此 指 标 已经作 为精 梳机 制造 质量 和精 梳工 序质 量 的重
要 依据 , 并得 到 了各方 面 的认可 ; 要达 到此 6项 工 而 艺 指标 就必 须重 视精 梳前 纺工 序 的优化 配置 。
会” 上提 出了新 型高 效 能 精 梳 机 的 6项 工 艺 技 术 指 标, 即在 正 常配棉 条件 下 i 精梳 条乌 斯 特条 干 C ① V 值 在 3 8 以下 ; 精梳 条含 短绒 率在 8 以下 ; . ② ③ 精 梳条 重量 不匀 率 在 0 6 以下 , 台 间 的精 梳 条 . 机 重 量不匀 率 在 0 9 以下 ; 精 梳后 棉 结 清 除 率 不 . ④
Re o s d rn h w to c n i e ig t e Ne Co t n Spidl r m h e o n e fO t e Vi w fSpidl ai r n eF e l u
Zp x p r s C r o a in, n h n 2 5 1 Ch n ) Ku s a o u Te - a t o p r t o Ku s a 1 3 6, i a
棉 纺纱 线 的生产 主要 有普 梳纱 和精 梳纱 两种 工 艺 流程 , 当纺制高 质量 或 特种纱 线 时 , 了减 少纱 线 为 中的疵 点 、 毛羽 , 高 成纱 的条 干 均 匀 度 与 光 洁度 , 提 必 须采 用精 梳工 艺生 产优 质精 梳纱 。
在 “ 国新 型高 效 能 精 梳 机 工艺 技 术 交 流 研 讨 全
关 键 词 : 精梳 ; 配棉 ; 清梳 ; 并 ; 并卷 ; 预 条 工艺 ; 结杂 ; 绒 率 ; 干 短 条
中 图分 类 号 : 1 4 2 TS 0 .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19 3 ( 0 8 S —0 60 1 0 —6 4 2 0 ) 10 3 —3
.
t o c i s g v n t h p nd e wih fa s e is T D51 r g r i h p cfc to I r v s t a h r du ton i i e o t e s i l t l tba e s re e a d ng t e s e ii a i n tp o e h t t e
低 于 1 ; 精 梳后 杂质 清 除率 在 5 以上 ; 精 7 ⑤ 0 ⑥
[ ]朱德 昭 , 海 民. 纺锭 子的 发展趋 势 [] 现 代纺 织技 3 侯 棉 J.
术 ,0 7 5 . 2 0 ( )
1 配棉 工 序
棉 精梳 机排 除短 绒 的能 力 约 为 5 , 个 数 值 0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