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防风的药学研究进展

防风的药学研究进展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防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防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栽培或野生。
生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及辽宁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晒干。
饮片分生用(切片)、炒防风和防风炭。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大风头目眩,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
”味辛、甘、性温。
归膀胱、肝、脾经。
辛温祛风解表,通治各种风邪,为风病之主药,“防风”即以功能命名。
1 化学成分防风中含有0.1%挥发性成分。
采用GC—MS分析鉴定出25种成分。
另含色原酮类成分、香豆素类成分、多糖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其他类如甘油脂类等。
2 药理作用2.1 解热作用防风煎剂与浸剂10ml/kg分别给予伤寒混合菌苗静注所致发热的兔灌胃,0.5h后出现中等强度的解热作用,煎剂作用较浸剂强,且可持续2.5h以上。
对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致热家兔腹腔注射防风水煎液,在l~2h内解热作用明显。
2.2镇痛作用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鼠尾温浴法镇痛试验中,防风提取物对于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疼痛的小鼠均有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值,防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
2.3镇静作用中国产防风获得的防风脱糖素对实验小鼠的自发运动也有抑制作用。
防风脱糖素对诱发的应激性溃疡成抑制作用。
2.4抗炎作用在巴豆油涂耳致炎实验中,防风水煎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5抗菌、抗病毒作用防风及其复方的水煎液具有-定的抑制流感病毒 A3的作用。
在平板法体外抑菌实验中,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两种酶菌(产黄青酶、杂色曲酶)等均有抑制作用。
炎症、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防风的中药学研究

三、防风的临床应用研究
防风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肺炎、头痛、关节痛等疾病。研究表明, 防风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方 面表现出色。例如,防风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慢性疾病的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防风还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一些复杂 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一、防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防风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香豆素类、色原酮类、黄酮类等。其中,挥 发油是防风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香豆素类化合 物也是防风中的重要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此外,防风中还 含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生物碱、蒽醌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也具有 一定的药理作用。
2、燥湿止泻:防风具有燥湿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病症。对 于湿热引起的泄泻,防风可与黄芩、黄连等药材同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3、升阳散郁:防风具有升阳散郁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疾 病。在临床上,通常将防风与升麻、柴胡等药材搭配使用,以增强升阳效果。
三、防风的药效研究
1、提取物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防风的的药效,研究者对其提取物进行了深 入研究。结果表明,防风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可减轻炎症反应。
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患者对防风过敏,出现 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有些患者服用防风后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因 此,在使用防风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五、总结
本次演示对防风的中药学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包括基本信息的介绍、功效的 分析、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表明,防风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升阳散郁等多种功效,其药效主要依赖于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作用。在临床应 用方面,防风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35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GZY-KJS-2018-004)作者简介:曹思思(1984—),女,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及中药资源保护。
E-mail:******************通信作者:孟祥才(1967—),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生物学及栽培。
E-mail:***********************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曹思思 1, 3,史 磊2 ,孙佳琳4 ,孟祥才1*(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4.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生物产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摘 要:防风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
防风中化学成分主要为色原酮、挥发油、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
对近年来国内外防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防风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防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6427(2021)01-95-08doi: 10.13728/j. 1673-6427. 2021. 01. 021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Saposhnikovia divaricateCAO Si-si 1, 3, SHI Lei 2, SUN Jia-lin 4, MENG Xiang-cai 1*(1. Pharmaceurical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2. Library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3. Medical College of Harbin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rbin 150081, China; 4. College of Biological Industry ofHeilongjiang National V 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66,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medicinal herbs in China,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has a long medicinal history. The activ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are chromogen ketone, volatile oil, coumarin, etc. Therefore,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other aspects. The latest literature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Keywords: Saposhnikovia divaricate (Turcz.) Schisck.;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未抽花茎植株的干燥根,味辛、微甘,性温,归肝、膀胱、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痉之功效[1]。
《2024年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范文

《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篇一摘要:本文详细研究了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建立了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
通过对不同提取工艺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水平和临床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制剂,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
其药效主要来源于多种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然而,由于挥发油成分的复杂性和易挥发性,其提取和含量测定一直是中药制剂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因此,研究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感冒清热颗粒(市售),各种实验所需化学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 提取工艺研究方法(1)单因素实验:通过改变提取时间、温度、溶剂种类等单一因素,研究各因素对挥发油提取效果的影响。
(2)正交实验设计: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3.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挥发油含量的方法。
(2)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挥发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XX分钟,提取温度XX℃,溶剂为无水乙醇。
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提取率较高,且成分完整。
2.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1)HPLC法测定挥发油含量:建立了高效、准确、可靠的HPLC测定方法,可用于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2)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四、讨论本研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成功确定了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建立了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
这为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药防风的药用原理

中药防风的药用原理
防风是一种中药,其药用原理主要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有关。
以下是防风的主要药用原理:
1. 抗炎作用:防风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防风通络素、防风素等,具有抗炎作用。
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症状。
2. 解表作用:防风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外邪。
它常被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病症。
3. 散风作用:防风可以散发风邪,有助于缓解风湿病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痛等。
它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减轻疼痛。
4. 活血化瘀作用:防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淤滞,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5. 抗过敏作用:防风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和瘙痒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为防风的常见药用原理,但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
在使用中药时,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以确
保安全和有效性。
防风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优化以及含量测定

防风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优化以及含量测定目的:优选防风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建立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以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提取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防风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
采用HPLC 测定升麻素苷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
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05h,加10、8、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h;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624~624μg、568~568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963%、9975%,RSD分别为013%、104%。
结论:该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为防风配方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标签:防风配方颗粒;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浸膏得率;质量标准防风是常用中药,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麻痹,风疹瘙痒,破伤风。
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1]。
主要成分有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为防风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
防风配方颗粒是将防风饮片经现代制药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剂。
目前有关防风配方颗粒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尚未有报道,但配方颗粒研究前景广阔。
故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利用HPLC测定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并结合干浸膏得率作为质量指标,优选防风药材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中药防风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BP211D 型电子天平(德国Sautoris 公司);KQ-5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防风通圣的药物药理分析

防风[1]:挥发性油、色原酮、香豆素类、多糖类、有机酸类、其他类:甘油酯类、13-谷甾醇、胡萝卜苷、D-甘露醇,木腊酸,丁酸二烯,腺苷及微量元素Se、Mo等。
荆芥穗[2]:挥发油、荆芥苷A、B、C、D、E,香叶木素、橙皮苷、木犀草素、芹葡萄糖苷,咖啡酸、迷迭香酸等。
薄荷[3]:挥发性油、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麻黄[4]: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多糖、鞣质大黄[5]:蒽醌化合物,游离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素甲醚和大黄酚),结合性蒽醌衍生物(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鞣质栀子[6]:环烯醚萜苷(栀子苷、京尼平苷)、有机酸(绿原酸、熊果酸)以及色素(藏红花素)桔梗[7]:挥发油、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类、皂苷类、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聚炔类化合、多种甾醇和白桦脂醇、多糖类石膏: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芒硝: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滑石: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即3MgO·4SiO2·H2O.)。
川芎[8]: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苯酞内酯白芍[9]: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芍药内酯甙、倍单宁、没食子酸、没食子鞣质、挥发油、17种氨基酸当归[10]:苯酞类化合物、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类、挥发油白术[11]:挥发油(苍术酮、苍术醇等)、内酯类化合物、多糖黄芩[12]:黄酮类化合物、苷类、萜、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等)、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连翘[13]: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类(桦酯酸、齐墩果酸、熊果酸)、挥发油甘草[14]:三萜皂甙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甜素、甘草皂甙等)、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元、甘草甙等)、糖类、生物碱类、有机酸、香豆素类、挥发油、氨基酸和蛋白质参考文献:[1]窦红霞,高玉兰.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9,26(2):15-17.[2]李军晖,曾南,沈映君.荆芥的药理作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3):133-136.[3]梁呈元,李维林,张涵庆,等.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3):10-12.[4]丁丽丽,施松善,崔健,等.麻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61-1664.[5]张向红,程黎晖.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21):76-78[6]那莎,郭国田.栀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90-92.[7]金在久.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506-509.[8]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8-1299.[9]刘汉珍,刘爱荣,李孝亮,等.白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4):54-57.[10]黄伟晖,宋纯清.当归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147-155.[11]龙全江,徐雪琴,胡昀.白术的化学、药理与炮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1033-1034.[12]徐玉田.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3):544-545.[13]简永耀,靳龙文.连翘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J].淮海医药,2009,27(4):349-350.[14]苏俊喜,周颖,闫文军,等.甘草有效成分应用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111-113.参考文献:[1]崔誉蓉,鞠宝.中药挥发油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王长远,吴洪奎,于长青,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2):75-78.[3]郑静,常逎滔,程晖.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4]张小鸿,吴杨峥,孙爱静,等.中药皂苷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5]张国铎,李航.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学专论2011,20(17):1-3[6]尹胜利,浦益琼,杨骏,等.中药鞣质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1):165-167.[7]管伟举,谷克仁.植物甾醇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6,3:5-9.[8]曹亮,周建军.蒽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3):237-238.[9]耿敬章,徐福星.生物碱的生理功能及其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7,10(10):1-4.[10]汤喜兰,,刘建勋,李磊.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5。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

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开发一般流程古代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药物复方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古代经典名方的制剂开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文献调研开发古代经典名方的第一步是进行文献调研,了解该方的来源、历史背景、适应症、药物组成等信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获取到该方的基本信息,并初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和药物组成。
第二步:药物筛选在了解古代经典名方的基本信息后,需要对方中的药物进行筛选。
根据方剂的适应症和药物组成,选择适合的药材作为复方制剂的组成部分。
药物筛选的关键是根据方剂的功效和临床需求,选择具有相应药理作用和疗效的药材,并考虑其相互配伍的合理性。
第三步:提取工艺研究药物筛选完成后,需要对所选药材进行提取工艺研究。
提取工艺是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是制剂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从而保证复方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第四步:制剂工艺研究在完成药物提取工艺研究后,需要对复方制剂的制剂工艺进行研究。
制剂工艺是将提取得到的药物有效成分进行配伍、加工和制备的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制剂方法、辅料和加工工艺条件,可以保证复方制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疗效。
第五步:质量控制研究制剂工艺确定后,需要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研究。
质量控制是保证复方制剂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药材原料、提取物和制剂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第六步:临床试验在完成质量控制研究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评价复方制剂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适当的临床试验方法和研究指标,对复方制剂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价,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第七步:监测评价在完成临床试验后,需要对复方制剂进行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是对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评价,包括对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和疗效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目的 : 化 防 风 中有 效 成 分 的提 取 工 艺 。 法 : 优 方 以升 麻 素苷 、 —0一 甲基 维 斯 阿 米 醇 苷 总 含 量 为 指 标 , 别 考 察 超 声 5 分 提 取 法 和 乙醇提 取 法对 防 风 有 效 成 分 提 取 率 的 影 响 , 优 选 提 取 工 艺 参 数 。 果 : 取 工 艺 以 回 流 提 取 法 最好 , 佳 提 取 工 艺 并 结 提 最 为 : 液 比为 14 ( 料 :0 甲醇 )提 取 时 间为 15 , 取 1 , , .h提 次 防风 中升 麻 素 苷 和 5 一O一 甲基 维 斯 阿 米 醇 苷 的 总 提 取 率 迭 到0 4 。 . 6 结
苷 两 种 成 分 作 为 防 风 药 材 的 质 量 评 价 指 标 。 文 参 考 药 典 标 本 准 , 上 述 两 种 成 分 的 总 提 取 率 为 指 标 , 用 正 交 试 验 法 分 以 采 别 考 察 回流 提 取 法 及 超 声 提 取 法 中 的各 影 响 因 素 , 通 过 对 并 比产 生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 方 法 科 学 、 行 , 防 风 的 进 一 步 开 该 可 为 发 利 用 提 供 了理论 依据 。
1 材 料 与 仪器
1 1 材 料 .
精密称取升麻 素苷对照 品46 . mg置 l mL容 量 瓶 中 , O 加 甲醇 超 声 溶 解 并 稀 释 至 刻度 ; 密 称取 5 精 一O一 甲 基 维 斯 阿 米 醇苷对 照品55 . mg置 1mL 容 量 瓶 中 , 甲醇 超 声 溶 解 并 稀 0 加 释 至 刻 度 , 为 对 照 品溶 液 。 作
2 1 4 标 准 曲线 的绘 制 . .
岛津L C一 2 A 型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 本 岛 津 公 司 ) 0 日 ; Mo e dl 3 6 超 声 仪 ( B P ool t n eh o g C 80 C L h te cr T cn l y e o o C , i. ; S o Ld ) E J万 分 之 一 电 子 天 平 ( 阳 龙 腾 电 子 有 限 公 沈
・2 ・ 6
黑 龙 江 医药 科 学
2 1年 6 0 2 月第 3 卷 第 3 5 期
防风 有 效成 分 的 单 静思 刘 肖莹。 , , , ,
(. 尔滨 医科 大 学 附属 五 院 药剂 科 , 1哈 黑龙 江 大 庆 13 1 ;. 尔滨 医科 大 学 大 庆校 区药 学 院 , 6 3 6 2哈 黑龙 江 大 庆 13 1 ) 6 3 9
2 1 2 供 试 品溶 液 的 制 备 . .
防 风 药 材 购 自大 庆 市 9 地 区 , 哈 医 大 大 庆 校 区 药 学 个 经 院 生 药 教 研 室 刘 金 杰 教 授 鉴 定 为 伞 形 科 植 物 防 风 S ps— aoh nk vadv r aa ( u c . e i h . 干 燥 根 。 麻 素 苷 lo i iai t T r )S hs k 的 c z c 升 ( 15 2 2 10 ) 5 1 1 2 — 0 0 5 及 一O一 甲基 维 斯 阿 米 醇 苷 ( 1 5 3 1 1 2 — 2 10 ) 购 自中 国 药 品 生 物 制 品 检 定 所 ; 醇 为 色 谱 纯 ; 005均 甲 水 为 吉林 产 娃 哈 哈纯 净 水 。
12 仪 器 .
取 防风 药材 0 2 g精 密 称 定 , 5mL 圆底 烧瓶 中 , 入 .5  ̄ 0 加 甲 醇 1mL, 重 , 浴 回 流 2 , 0 称 水 h 甲醇 补 足 失 重 , 0 4 微 过 . 5m 孔 滤膜 , 样 1 。 进 OL 2 1 3 色谱 条 件 . .
论 : 工 艺合 理 可 行 , 用 于 防 风 有 效 成 分 的提 取 。 该 可 关 键 词 : 风 ; 取 工 艺 ; 麻 素 苷 ;一O一 甲基 维斯 阿 米 醇苷 ; 效 液相 色谱 法 防 提 升 5 高 中 图 分 类 号 : 8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8 1 42 1) 3 06 O R2 4 A 1 0 —0 0 ( 0 2 0 —0 2 一 2 防 风 为伞 形 科 植 物 防 风 S ps n o i dv r a ( u 司 ) aoh i va i i t T 卜 k aea 。 C. e i k 未 抽 花 茎 植 株 的干 燥 根 , Z )Sh ̄h . 能解 表 祛 风 、 湿 、 胜 止 2 方 法 与结 果 痉 , 于 感 冒头 痛, 湿 痹 痛, 疹 瘙 痒 及 破 伤风 等症I。 用 风 风 f 2 1 含 量 测 定 ] . 2 1 版 《 国药 典 》 以 升 麻 素 苷 及 5 00 中 中 一O一 甲 基 维 斯 阿米 醇 2 1 1 对 照 品 溶 液 的 制 备 .. ]
流 动 相 : 醇 一 水 ( 0 6 ) 流 速 : mL mi ; 测 波 长 : 甲 4 :0 , l / n检 2 4m , 样 量 :O L 理 论 塔 板 数 按 升麻 素 苷 计 算 , 低 于 5n 进 1 。 不 20; 5 0 0 按 —0一 甲基 维 斯 阿 米 醇 苷 计算 , 低 于2 0 。 不 5 0
(- 第 2 页 ) I接 5 参考文献 :
[ ] ea a P aao nB,Ei aBS, t 1 nlec f icn 1 Verw t T, rpp r ln e .If ne l o— a a u o o
t n n p y io h mi l o e t s a d s i srb to f Ni e e to h sc c e c p r i n k n diti u in o l r d a pr 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