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琵琶行(并序)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悯然(mǐn)憔悴(cuì)湓浦口(pū)商贾云集(ɡǔ)B.转徙(xǐ)迁谪(zhé)铮铮然(zhēnɡ)东船西舫(fǎnɡ)C.幽咽(yè)铁骑(qí)水浆迸(bènɡ)钿头银篦(bì)D.红绡(xiāo)阑干(lán)悄无言(qiāo)轻拢慢捻(ni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身霓红灯沤心沥血百尺竿头B.坐落纸捻子歪门邪道稳操左券C.沾辱暖烘烘雍容大度躬逢其盛D.蜇居唱双篁悚人听闻一诺千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成功是需要机遇的,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和杜甫都已去世。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正好适逢其时。
B.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 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很不相同。
C.白居易之所以能在诗歌上登上峰巅,青史留名,是因为离不开他的一身正气和完美人格。
D.纪录片《白居易在龙门》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等为主线,以旁白介绍加配乐的形式展现了他坎坷多难、跌宕起伏的一生。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节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门可罗雀,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②对于中药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
足球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曰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曰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 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达标测试+

《琵琶行并序》达标测试一、基础考查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A. 转徙.(tú移动) 迁谪.(zhé降职)B.悯.然(mǐn 忧郁) 贾.人(jiá商人)C.冷涩.(sè滞涩) 铁骑.(qí骑兵)D.虾蟆..(zhāozhā,声音杂碎)..(hámá,古地名) 嘲哳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凄凄不似向前..声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似诉平生不得志...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商人重利轻别离C.同是天涯沦落人D.小学而大遗6.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下面两副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并序》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
①枫叶四弦秋②浔阳千尺水③勾留江上别离情④怅触天涯迁谪恨(1)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①堤建西湖②心在苍生③千秋永祀老诗翁④神归东洛⑤笔诤时政⑥万户争传新乐府(2)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8. 名句默写:(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6 琵琶行并序+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六) 琵琶行并序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A.稍稍宾客..其父B.项伯杀人,臣活.之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骊山北.构而西折D[例句和D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A项,“宾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宾客;B项,“活”是使动用法,“使……活下来”;C项,“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45412052】例句:歌以赠之A.问其人,本长安倡女B.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C.使快弹数曲D.沉吟放拨插弦中B[A、C、D三项都是省略句,B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3.下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B.终岁不闻丝竹声C.秦时明月汉时关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A、C、D三项都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B项,“丝竹”代指音乐,借代手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组是()【导学号:45412053】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B[②正面写琵琶技艺。
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C[A、B、D三项说法均与原诗不合。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C[A项,“衬托……昂扬”说法不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6琵琶行并序+Word版含答案

6琵琶行并序课后篇稳固提高随堂操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1~3 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一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悉心中无穷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密语。
嘈嘈切切错乱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小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以下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轻拢”一句描绘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色,同时也表现了她高明的演奏技巧。
B.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织出现。
“如急雨”“如密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头晕眼花、耳不暇接的感觉。
D. “间关”一句持续写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 ,加强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E. “曲终收拨小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运用通感手法 ,写一曲虽终 ,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无消逝。
分析 C 项 ,其实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摹写琵琶弹奏的声音,表现其洪亮动听。
E 项 ,没有运用通感手法,这里是以声写声 ,可视为比喻或类比。
答案 CE2.这段文字,经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述,显示了琵琶女,堪称声情并茂。
结尾两句是描绘 ,有的作用。
分析解答本题 ,要注意课文内容和题干的前后语境。
第一空要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思虑,第二空要从描写的角度思虑 ,第三空要写出这类描绘的动人成效。
参照答案高明精深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感情侧面衬托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3.这首诗的音乐描绘是贯穿全诗的,请谈谈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参照答案音乐描绘贯穿全诗,这些描绘既写出了琵琶女弦上所表现的情思,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心里的感觉 ,两者的共识和沟通 ,让读者感觉到人物心里感情的跌荡起伏,留下无量神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含答案

6 琵琶行并序本课话题——知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彼此同是沦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两人堪称生命的知音。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真正的知音应该是肝胆相照,琴瑟和鸣,是闪电与雷鸣瞬间的交集,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一拍即合。
就像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雨水淋湿了你,也浇透了我。
那时的你,那时的我,同在其中,天地共存,冥冥之中灵魂与灵魂融合了,灵魂与灵魂交织了。
宛如两颗流星相撞,在刹那的撞击中,人生最灿烂的火花迸射出炫彩夺目的光华,书写出生命中最优美的乐章!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意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高山流水”遂成为知己或知音的代名词。
2.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结成了深厚友谊,成为知音。
这种友谊在历史上是无双的,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白居易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湓.浦( ) 铮.铮然( )倡.女( ) 贾.人( )悯.然( ) 迁谪.( )浔.阳( ) 荻.花( )管弦.( ) 霓.裳( )六幺.( ) 嘈.嘈( )幽咽.( ) 水浆迸.( )船舫.( ) 虾.蟆( )红绡.( ) 钿.头( )银篦.( ) 阑.干( )呕哑..( )( ) 嘲哳..( )( )【答案】 pén zhēnɡ chānɡ ɡǔ mǐn zhé xún díxián ní yāocáo yè bèn ɡ fǎnɡ há xiāo diàn bì lán ōu yā zhāozhā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为⎩⎨⎧委身为.贾人妇(动词,作为,做)因为.长句(动词,创作)为.君翻作(介词,替,给)(2)命⎩⎨⎧遂命.酒(动词,命令)命.曰(动词,命名,题名)(3)闻⎩⎨⎧忽闻.水上琵琶声(动词,听见)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听到)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4)举⎩⎪⎨⎪⎧举.酒欲饮无管弦(动词,端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将军向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推举、推荐)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动词,拿)(5)信⎩⎨⎧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的确、确实)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动词,相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媒人)(6)故⎩⎪⎨⎪⎧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往、交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名词,原因、缘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原本、本来)(7)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贬官、放逐)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8)言⎩⎨⎧感斯人言.(名词,话,说的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习题含解析3

琵琶行并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不暇接的感觉.D。
“间关"一句继续写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项,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摹写琵琶弹奏的声音,表现其清脆悦耳。
2。
这段文字,通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绘,显示了琵琶女,可谓声情并茂.结尾两句是描写,有的作用。
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思考,第二空要从描写的角度思考,第三空要写出这种描写的感人效果.侧面烘托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3.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串全诗的,请说说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这些描写既写出了琵琶女弦上所表现的情思,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二者的共鸣和交流,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感情的跌宕起伏,留下无穷韵味。
二、语言运用4。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中的人物是成对出现的,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项庄与樊哙"“项伯与曹无伤”。
请以《琵琶行》中“白居易与琵琶女”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对称句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经历或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6 琵琶行并序+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分层作业(六) 琵琶行并序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A.稍稍宾客..其父B.项伯杀人,臣活.之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骊山北.构而西折D[例句和D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A项,“宾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宾客;B项,“活”是使动用法,“使……活下来”;C项,“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45412052】例句:歌以赠之A.问其人,本长安倡女B.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C.使快弹数曲D.沉吟放拨插弦中B[A、C、D三项都是省略句,B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3.下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B.终岁不闻丝竹声C.秦时明月汉时关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A、C、D三项都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B项,“丝竹”代指音乐,借代手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组是()【导学号:45412053】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B[②正面写琵琶技艺。
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C[A、B、D三项说法均与原诗不合。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C[A项,“衬托……昂扬”说法不当。
高中高一语文必修3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

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鉴赏: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任刺史,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
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
首联中“漫漫”一词富于形象性,给人造成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
颔联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一步的具体描绘。
云梦泽是古代楚地七大泽之一,方圆八、九百里。
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同时这句话又暗用晋明帝“日远长安近”的典故,使读者对洞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所以这句诗表层意思是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深层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颈联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照应。
试思水阔天长,大雁且飞渡不过,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人又何以轻易跨越?诗的第二句“独上危楼凭曲阑”,“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虚写他常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
这几句都是见景生情,情寓景中,前后照应,既描绘了洞庭的阔大不凡,又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眷念京城的痛苦。
尾联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张挂在豪奢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的行旅风波之苦。
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1.注音湓.浦(pén)悯.然(mǐn)憔悴..(qiáo cuì)转徙.(xǐ)迁谪.(zhé)浔.阳(xún)荻.花(dí)管弦.(xián)转轴.(zhóu)遮.面(zhē)霓裳..(ní chánɡ)六幺.(yāo)嘈.嘈(cáo)幽咽.(yè)钿.头(diàn)裂帛.(bó)虾蟆..(há ma)敛.容(liǎn)红绡.(xiāo)西舫.(fǎnɡ)银篦.(bì)阑.干(lán)嘲哳..(zhāo zhā)呕哑..(ōu yā)唧.唧(jī)⎩⎪⎨⎪⎧铮.铮然(zhēnɡ)铮.亮(zhèn ɡ) ⎩⎪⎨⎪⎧倡.女(chānɡ)倡.议(chàn ɡ) ⎩⎪⎨⎪⎧贾.人(ɡǔ)姓贾.(jiǎ) ⎩⎪⎨⎪⎧教坊.(fānɡ)作坊.(fán ɡ) ⎩⎪⎨⎪⎧遂命酒(suì)半身不遂.(suí) ⎩⎪⎨⎪⎧声声思.(sī)于思.(sāi ) ⎩⎪⎨⎪⎧幽咽.(yè)咽.喉(yān )狼吞虎咽.(yàn )2.写对字形 间关yīnɡ(莺)语 冰泉冷sè(涩)y ōu(幽)愁暗恨 水jiānɡ(浆)迸⎩⎪⎨⎪⎧ch ān ɡ(倡(娼))女ch ān ɡ(娼(倡))妓ch ān ɡ(猖)狂 ⎩⎪⎨⎪⎧迁xǐ(徙) 敝xǐ(屣)t ú(徒)弟◎写法领悟(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六)
[基础巩固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弦弦掩抑..
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C .如听仙乐耳暂.
明 暂:暂时 D .却.
坐促弦弦转急 却:后退 【解析】 C 项,暂:忽然,一下子。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铁骑突出..
刀枪鸣 B .门前冷落..鞍马稀 C .整顿..衣裳起敛容 D .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解析】 A 项,突出:古义为“突然爆发出”,今义为“超出一般,冲击”;B 项,冷落: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冷清,不热闹”的意思;C 项,整顿:古义为“整理”,今义为“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D 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39282055】
A.⎩⎨⎧①初为.《霓裳》后《六幺》②为.
君翻作《琵琶行》 B.⎩⎨⎧①转徙于.江湖间②况吾与子渔樵于.
江渚之上 C.⎩⎨⎧①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②吾其.
还也
D.⎩⎨⎧①歌以.赠之②引以.
为流觞曲水 【解析】 A 项,①动词,弹奏,②介词,替;B 项,均为介词,在;C 项,①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②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 项,①连词,用来,②介词,把。
【答案】 B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轴拨弦三两声,……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音乐的开始,琵琶女通过自己的演奏替诗人诉说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B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
C .“幽咽泉流冰下难。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D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解析】 A 项,“替诗人诉说”不当,琵琶女是在诉说她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答案】 A
5.名句默写。
(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4)忽闻水上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
【答案】(1)枫叶荻花秋瑟瑟犹抱琵琶半遮面
(2)低眉信手续续弹嘈嘈切切错杂弹(3)此时无声胜有声唯见江心秋月白(4)主人忘归客不发转轴拨弦三两声(5)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导学号:39282056】
登西楼忆行简
白居易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塘。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任职,弟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承题目而来,“楼上”呼应“登西楼”,“西南”点出故乡所在,接着用“觉”引出“人间道路长”之感。
B.这首诗的颔联“暮山”“秋水”表明是远望所见,“青簇簇”与“白茫茫”对仗工整,冷色调更能表现出诗人的忧郁之情。
C.颈联“三年”“不见”,“书信难传”,表明是对分别以来的回忆,“风波”既指政治的险恶,也寓含际遇之叹,这所忆所叹当然也是由“望”引发。
D.尾联“早晚东归”表明是盼望弟弟来相聚,“稳”字则寄寓着对弟弟东归平安的祈愿和嘱咐。
E.这首诗交代了登楼远望的原因,也突出了忆念之情的强烈难解,还寓含宦海浮沉世路艰难的悲凉无奈之情。
【解析】A项,“点出故乡所在”错误,“西南”从诗中看,应是“弟弟所在”;C项,“政治的险恶”不正确,这里寓指兄弟之间“相隔险远”。
【答案】AC
7.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要全面解读,不要遗漏信息。
作答时,在理解了诗意之后,还要注意分析诗意与“望”的关系,从这一关系的角度组织表达即可。
【答案】全诗以“望”领起,借“望”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
首联以登楼起兴,点出远望一事及所望之人,接着总述远望所感,倍觉世路漫长。
颔联承“望”展开,写远望所见,山水重重阻隔。
颈联转写远望所思所忆,兄弟分隔,思念情深。
尾联写远望所盼,盼望弟弟早日平安来相会。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导学号:39282057】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注]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
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此诗为元和十二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8.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人写自己对元稹的思念之情,却从对方写起,构思巧妙,读来妙趣横生。
【答案】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已,以至形之于梦。
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9.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写对对方的思念,白居易从故人入梦写起,而元稹则写“惟梦闲人不梦君”。
【答案】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
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语言运用层]
10.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下面是节目单:
(1)诗朗诵:《蜀道难》作者:李白表演:高一(6)班
(2)琵琶独奏:《琵琶行》作者:白居易表演:高一(10)班
请你为主诗人在两个节目间设计一段报幕词。
(100字左右)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兼顾两个节目的内
容以及语言的流畅。
【答案】高一(6)班饱含感情的诗朗诵,让我们跟随李白在雄奇的蜀道历尽艰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接下来的琵琶曲能否让我们穿越千年,触摸到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的别样情怀呢?欢迎高一(10)班同学上台表演。
11.下面这幅图片是描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片中的情景。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50字左右。
【导学号:39282058】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作答时,扣住画面内容,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定情景即可。
【答案】(示例)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素衣端坐船头。
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
12.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中学学生会
×年×月×日【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为了呼吁大家文明乘车而写倡议书,补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根据语境,第一段的空白处应填写文明乘车的好处,也就是文明乘车的理由。
后一空白处则是文明乘车的具体做法。
【答案】(示例)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