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期末考试军事理论重点

合集下载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考试重点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考试重点
p120 兵役制度。4条。
p121 军官军衔3等10级。
p125 《国防法》规定:一整段。
中央军委下四总部。4个。
p126 现役部队,4个,及建立时间。
p129 中国民兵分为基本民兵和普通民兵。
p130 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一句话。
第八章
p135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第九章
p173 国际战略环境。5条。
p178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 “国家主权” 原则。
p180 最下面两行,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要成为一极的条件,3条。
p197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考试要求说一条,以第一条美国为例)。
(一)美国。4条。段首上找: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台湾。每段的第一句话。
p206 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第十章
p208 沈伟光 信息战 1992,美国人 艾伦 那一句。
p209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5条。
p211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6条。
我国最早的两部兵书,《军政》,《军志》
p137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提出了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p139 毛泽东军事思想,开头的一整段。
p140 人民军队思想,4条。
p142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9条。
p14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条。
p150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3条。
今天老师照着试卷刚划得重点,差不多都是必考的。
第七章
p109 国防防开始于夏朝。
p114 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3条。
p116 我国的国防政策。6条。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重点概念1.军事科学: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3.军事学术: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队运筹学、军制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队后勤学,以及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等学科。

(窃以为后面这些XX学的应该不用背)简答出题1.军事科学的任务: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负责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星级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史诗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

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

战争闺女,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都是客观存在并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是可以认识的。

2.军事科学的功能(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4)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5)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3.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军事理论重点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军事理论重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知识点】1.国防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的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一是国防的主体即国家;二是国防的对象即入侵外敌及武装颠覆;三是国防的目的即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国防的手段即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当今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日本,韩国,北约中28个国家)自卫型(中国)中立型(瑞士,瑞典)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3.国防法规的概念及其特性。

国防法规的概念: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特性:(一)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二)司法适用的优先性(三)处罚措施的严厉性4.中国现行的主要国防法规。

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和国防动员法5.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6.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

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7.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8.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

㈠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㈡义务:兵役义务(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义务、保护国防设施义务、保护国防密码义务、协助国防活动义务。

9.国防建设的概念。

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国防建设的概念: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要点军事理论是军事科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军人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军事理论考试,下面将介绍一些复习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军事思想理论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的核心要义,明确其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

2. 邓小平军事思想:了解邓小平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掌握其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战争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理解战争的目的、手段和特点。

二、军事科学基础知识1. 军事战略:掌握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熟悉不同类型战略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2. 军事战术:了解战术的定义和分类,熟悉常见战术手段和战斗力的要素。

3. 军事组织与管理:熟悉军事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管理原则,了解军事指挥系统和作战指挥的基本模式。

三、军事技术知识1. 军事装备:了解不同类型的军事装备,包括地面武器装备、航空器材和舰船装备等。

2. 军事通信:掌握军事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现代战争中的通信保障重要性。

3. 军事情报:熟悉军事情报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方法,了解现代信息化战争对情报工作的要求。

四、军事法律规范1. 国际人道法:了解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掌握军人在战场上应遵守的规范。

2. 军事纪律:熟悉军人的职责和义务,了解军事纪律的内容和约束作用。

3. 国防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国防法律法规体系,理解国家安全和军事安全的基本概念。

五、军事历史1. 古代战争史:了解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史,分析古代战争的典型特点和战略战术方法。

2. 近代战争史:熟悉近代各国的战争史,重点掌握近代战争的形势、背景和影响。

3. 当代战争:了解当代战争的形态和特点,研究现代战争的主要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军事对抗与合作1. 军事安全:了解军事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军事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应对策略。

2. 军事力量对比与平衡:分析全球军力对比的格局和影响因素,了解国际军事平衡的演变和调整。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扬州大学 军事理论重点3~5章

扬州大学 军事理论重点3~5章

1. 战略的含义: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2.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及几个基本要素:战略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称之为军事战略。

它通常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军事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和战略措施3.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4.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及其趋势: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 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②.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③. 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④.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⑤. 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5.国际战略格局的含义:所谓“格局”就是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6.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格局;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新旧格局转换及其特点7.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①. 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②. 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③. 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④. 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⑤.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⑥. 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的世界力量8.国际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明显增多;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加剧;跨国性问题日益严重9.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⑴. 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⑵. 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纷争;⑶. 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⑷. 新的国际法出台前引发的国家间领土争端。

10.民族矛盾的主要表现:冷战时期遗留民族矛盾的继续和延伸;两极格局解体导致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抬头。

军事理论 考试重点 及考试答案

军事理论 考试重点 及考试答案

军事理论重点!考试专用!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

军事理论重点(最终版)军事理论重点1.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军用卫星包括哪几类?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

4.传统伪装措施有哪些?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光与音响伪装。

5.隐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并简单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新材料技术:a.多频谱隐身材料、b.纳米材料、c.智能型隐身材料;(2)等离子体技术;(3)应用仿生技术。

6.谈谈你对人民战争基本属性的认识?(1)正义性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符合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本利益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战争有了正义性才会有群众性,失去了正义性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性。

(2)群众性人民战争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更广泛,更深入,由于人民战争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是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能够形成比一般战争的声势要大得多的,群众自觉投入战争活动的动人场面,群众会表现出较高的参军,参战,支前等热情。

7.我国和印度存在了12.5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面积,印度侵占9.2万平方公里,占争议面积74%8.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

9. 我国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10.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后发制人。

11. 现代伪装技术包括电子伪装和信息伪装。

12.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我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13. 国家地缘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国防【知识点】1.国防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的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一是国防的主体即国家;二是国防的对象即入侵外敌及武装颠覆;三是国防的目的即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国防的手段即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当今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日本,韩国,北约中28个国家)自卫型(中国)中立型(瑞士,瑞典)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3.国防法规的概念及其特性。

国防法规的概念: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特性:(一)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二)司法适用的优先性(三)处罚措施的严厉性4.中国现行的主要国防法规。

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和国防动员法5.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6.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

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7.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8.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

㈠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中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㈡义务:兵役义务(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义务、保护国防设施义务、保护国防密码义务、协助国防活动义务。

9.国防建设的概念。

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国防建设的概念: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成就:(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10.国防政策的概念。

新时期中国国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

国防政策的概念: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

国防目标任务的主要内容:(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11.武装力量的概念。

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武装力量的概念: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1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组成及其各军兵种的成立时间。

陆军(1927.8.1)海军(1949.4.23)空军(1949.11.11)第二炮兵(1966.7.1)13.国防动员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其组织实施步骤。

国防动员的概念:国家根据国防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内容:(一)人民武装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人民防空动员(四)交通战备动员(五)政治动员组织实施步骤:(一)进行动员决策(二)发布动员令(三)充实动员机构(四)修订动员计划(五)落实动员计划14.人民防空的概念及其基本手段。

人民防空的概念: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的活动。

基本手段:走,藏,消15.防空袭的方式方法。

防空警报的分类及其音响特征。

㈠识别:防空警报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 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是连续鸣3分钟。

㈡防护:疏散防护、隐蔽防护、伪装防护。

㈢消除空袭后果:消防灭火,抢险抢修,救生医疗,防化洗消,治安保卫16.新“三打三防”的基本内容。

㈠三打: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

㈡三防: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第二章:军事思想【知识点】1.军事思想的含义及其内容。

军事思想的含义: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内容: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代表性的军事著作。

①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军志》《军政》②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③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三略》《李卫公问对》④形成体系化(宋~清时期)《武经总要》《记效新书》《练兵纪实》《武备志》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与内容。

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主观指导;将帅修养;治军;战略技术;战争保障4.《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5.《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内容。

作者:孙武主要军事思想内容:①重战,慎战,备战思想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③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④“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⑤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6.《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海权论》、《总体战》、《制空权》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P59)《战争艺术概论》:若米尼(论证了军事领域的一些基本原则及其应用规则P59)《海权论》:马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总体战》:鲁登道夫(现代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政治应为作战服务;总体战的基础是民族的精神团结;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行动要贯彻协同、突然、迅猛的原则;要建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以具备卓越的才能、坚强的品格、充沛的精力、敏锐的观察力等优良素质的人为统帅)《制空权》:杜黑(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战争的面貌;在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丧失制空权就意味着失败;空军在未来战争中要作为一支进攻性力量来使用;空军应当统一指挥,集中使用,而不应将其力量分散)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基本内容: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8.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1927.8~1935.1)(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1935.1~1945.8)(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945.8~至今)9.毛泽东关于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战争的性质及其决定因素;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最终目的和彻底消灭战争的途径;研究和指导战争要把握战争运动的客观规律;要着眼特点、着眼发展;要关照全局、掌握关节;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等。

10.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行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

11.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含义。

主要内容: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兵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坚持党对战争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人民军队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广泛深入地动员群众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本条件;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三结合一配合”是进行人民战争有效的组织、斗争形式等。

12.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歼灭战的作战方针;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

1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内容体系。

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军事的科学理论体系。

内容体系: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国防建设思想;军队建设思想;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军事战略思想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15.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军事战略思想;军事建设思想;国防建设思想16.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思想的“五句话”总要求。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17.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二)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三)中国特色军事革命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四)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常抓不懈的根本建设(五)实现富国与强兵的统一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18.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三个时期”、“三个战略关系”和“两个不相适应”。

“三个时期”:军队历史使命拓展期;军事变革攻坚期;社会变革深化期“三个战略关系”: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双重攻坚”;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双重任务”。

“两个不相适应”: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知识点】1.战略的含义。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2.军事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基本要素: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基本特征: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等3.国际战略环境的概念。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概念: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情况和总体趋势。

它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特点:(一)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二)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三)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四)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五)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4.国际战略格局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