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的实验动物

垫料。 穿耳法:用专用的耳穿孔器在耳朵的不同部位打孔表示编号。
量效关系不明确的药物应说明原团。
如果从外地购置应考虑到运输因素对动 肌肉注射:一般注射部位选在肌肉较厚的后大腿内侧。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隐性突变基 因(scid)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这种小 鼠的外观与普通小鼠一样,体重发育 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一 般均不及正常的30%,所有B和T细胞 功能测试均为阴性,巨噬细胞、粒细 胞、巨核细胞、红细胞、NK细胞和 LAK细胞呈正常状态。
2.基因修饰动物: 包括:转基因动物、基因敲除 动物和克隆动物
5.标本采集 • 采血:可从尾尖、眼眶静脉丛、
心脏等处采集。 • 采尿:大小鼠用专门的代谢笼进
行采集;大动物可用导尿法采集。
应根据该新药的分类及药理作用特点进行。
6.动物的安乐死 40 IP
20 IP
在进行复方药理学研究前应先按主要约效学研究的要求选定模型及指标,进行研究。
• 颈椎脱臼法:适用于大小鼠。 采用拟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用三种剂量做药时曲线,以明确是否有线性关系。
溶液〔黄色〕、2%的硝酸银溶液〔咖啡 色〕、0.5%的中性品红溶液〔红色〕。 穿耳法:用专用的耳穿孔器在耳朵的不同 部位打孔表示编号。注意应防止孔口愈 合,可使用消毒滑石粉涂抹在伤口处。 标牌法:适用于较大的动物。
3.动物的麻醉 常用麻醉药
小鼠 大鼠 豚鼠 家兔
戊巴比妥 (Mg/kg)/途径
35 IV 50 IP 25 IV 50 IP 30 IV 40 IP 30 IV 40 IP
常用实验动物

3、生物效应测定和药物的效价比较实验
广泛用于血清,疫苗等生物鉴定工作
如:利用用声源性惊厥的小鼠评价抗惊厥药物。 用热板技术引起的爪后运动或机械压尾评价止痛 的药效等。
4、微生物、寄生虫病学的研究 因小鼠多种病原体具有易感性,适合于 研究感染血吸虫、疟疾、流行性感冒、 脑炎、狂犬病等。 5、小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妊娠期很短因 此很适合避孕药和营养学实验研究。
8、家兔耳大、血管清晰,便于注射和取血。
家兔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免疫学研究: 家兔的最大用处是产生抗体,制备高效价和特异性 强的免疫血清。 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各种免疫血清,大多数是采用 家兔来制备的,广泛地用于人、畜各类抗血清和诊 断血清的研制。
2.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的研究: 利用家兔可诱发排卵的特点进行各种研究。 兔排卵数量和卵巢表面鲜红色小点的突起个数 相对应,因此使兔人工授精后便能进行生殖生 理学和避孕药的研究。 3.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研究: 利用纯胆固醇溶于植物油中喂饲家兔,可以引 起家兔典型的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粥样硬化 症、冠状动脉硬化症。
12、汗腺不发达 大鼠仅在爪垫上有汗腺,尾巴是散热器官,当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时常靠流出大量的唾液来调 节体温,在唾液腺机能失调时易中暑死亡。 13、对空气中的灰尘、氨、硫化氢敏感 当长期慢性刺激时,会引起肺部的大面积进行 性坏死。 14、大鼠对空气的湿度耐受力较差 当空气中相对湿度低于40%时,常发生坏尾症。
大鼠的生物学特点
1、繁殖快。 2、对光照较敏感。 周围环境变化较易引起反应,适宜作形为学 研究,对强烈的声响反应亦强烈,能引起食 仔行为 3、杂食对营养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敏感 研究营养的良好实验动物。当维生素A缺乏 时常咬人。体内可合成维生素C
常用实验动物的介绍

虾类实验模型的优点是它们 能够模拟人类生理和病理过 程,如心血管疾病、免疫系 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此外 ,虾类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 和生态毒理学的研究。
与鱼类类似,虾类实验模型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 们与人类的代谢和生理过程 存在差异,且对药物的反应 可能与人类不尽相同。
贝类
01
贝类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 实验模型,主要用于环境科 学、生态学和毒理学等领域 的研究。
大鼠
01
02
03
生物学特性
大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 动物,体型较大,繁殖能 力较强,基因组与人类相 似度较高。
实验用途
广泛用于生理学、药理学、 毒理学、肿瘤学等研究领 域,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 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饲养管理
大鼠对环境要求较高,需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定 期清理笼具。
实验用途
青蛙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 如胚胎发育、细胞培养和药物筛 选等。它们的卵和胚胎也常用于 显微注射和基因编辑等实验。
注意事项
青蛙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需要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 青蛙的皮肤和眼睛容易受到刺激, 需要特别注意实验操作和试剂的 选用。
蝾螈
生物学特性
蝾螈是一种两栖动物,具有四肢和尾巴。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中,以水生昆虫和其他小 动物为食。
豚鼠
生物学特性
豚鼠是哺乳纲啮齿目豚鼠 科动物,体型较小,繁殖 能力较强,基因组与人类 相似度较高。
实验用途
广泛用于生理学、药理学、 毒理学、免疫学等研究领 域,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 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饲养管理
豚鼠对环境要求较高,需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定 期清理笼具。
地鼠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1.小鼠(Mus musculus)小鼠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它们具有以下优点:体型较小,易于养殖和繁殖,生命周期短,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基因操作和遗传研究。
小鼠的基因组也已经被完整测序,因此具有强大的遗传研究价值。
此外,小鼠与人类的基因和生理相似性较高,对于疾病模型和药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大鼠(Rattus norvegicus)大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作科学研究的模型动物。
与小鼠不同,大鼠体型较大,更接近人类。
它们也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易于驯化的特点。
由于大鼠具有相似的生理和解剖结构,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因此在药物筛选、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中得到重要应用。
3.猴类(Macaca)猴类作为体型最接近人类的实验动物之一,被广泛用于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它们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社会行为和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特征,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研究神经系统发展、认知和行为等。
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和伦理问题的存在,猴类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管。
4.兔子(Oryctolagus cuniculus)兔子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尤其在毒理学和皮肤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兔子的皮肤较为敏感,与人类相似,因此在皮肤刺激和过敏性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兔子的相对较大的体型和较长的寿命,使其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优势。
5.豚鼠(Cavia porcellus)豚鼠是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常用于研究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等方面。
它们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与人类相似,且易于养殖和繁殖。
豚鼠对药物的代谢和毒性反应也较为敏感,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
总结起来,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类、兔子和豚鼠。
它们各具优势和特点,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这些动物,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
然而,随着伦理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对于动物实验的道德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探讨,推动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减少动物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突变体
白内障小鼠
突变体
獠 牙 突 变 体
对照
突变体
常用品种品系
封闭群
1、昆明小鼠(KM):白色,1926年美国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先
培育成瑞士小鼠,1946年我国从印度将瑞士小鼠引入昆明,1952 年从昆明引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954年推广到全国。
是我国特有的封闭群小鼠。
主要特性:繁殖率和成活率高,抗病力和适应性很强,雌鼠乳瘤 发生率为25%。
行为习性
1、大鼠喜欢啃咬,性情温顺,易于捕捉。但 孕鼠和哺乳鼠也有攻击人。
2、大鼠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强,昼伏夜动,夜间 和清晨比较活跃,采食、交配多在此期间进行。
行为习性
3、大鼠对空气湿度耐受性差,相对湿度低于 40%时,常发生坏尾症。
4、大鼠嗅觉灵敏,对氨气、硫化氢、尘埃等极 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5、大鼠是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随时采食, 喜食煮熟的动物肉。
雌鼠为双子宫型,呈Y字形,卵巢有细 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故无宫外孕; 乳腺发达,共有五对乳头,胸部3对, 腹部2对;雄鼠为双睾丸,幼年时藏于 腹腔内,性成熟后下降到阴囊;前列腺 分背、腹两叶。
雄性小鼠内生殖器
雌性小鼠内生殖器
几种动物子宫类型比较
阴道栓,是小鼠交配典型特征,被视为 交配成功的标志。 性周期,雌鼠性成熟后,卵巢产生卵细 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出现明显的动情周 期。根据阴道涂片所观察到的阴道上皮 细胞变化,可进一步推测卵巢、子宫、 激素变化和所处的发情阶段。
广泛用于药理、毒理、病毒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和药 品的检定。
2、NIH
白色,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主要 特性: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易 打伤致残。
常用实验动物

豚鼠(Cavia porcellus) Guinea Pig
属于啮齿目、豚鼠科、豚鼠属。又名荷兰猪、 天竺鼠、海猪等。
一、豚鼠生物学特性(行为和习性)
2.地鼠是昼伏夜行动物 3.有嗜睡习惯 ,室温低时出现冬眠 4.好斗为其行为特征,难于成群饲养
一、地鼠生物学特性(解剖特点)
门齿能终生生长 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颊囊 肺有五叶,右肺四叶,左肺一叶。胃可分为
前胃和腺胃。
一、地鼠生物学特性( 生理学特点 )
1.繁殖特性 性成熟一般30日龄,性周期4~5天,妊娠期平均15.5
家兔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学特点 )
1.生长发育 仔兔出生时不能自由活动,出 生后3~4日龄即开始长毛;10~12日龄眼睛睁 开,21日龄左右即能正常吃料;30日龄左右被 毛形成。
仔兔出生时体重约50克,1月时体重500克, 初生至3月龄期体重增加迅速,3月龄以后体重 增加相对缓慢。寿命约为8~10年。
2.门齿能终身生长。 3.心肺 胸腔内有气管、肺、心脏和食道。豚
鼠胸腺与大小鼠不同,在颈部皮下气管两侧. 4. 消化系统 5. 大脑 6.泌尿生殖器官
一、豚鼠生物学特性 (生理学特点)
1.生长发育
新生豚鼠的体重一般为50~115g。由于豚鼠 妊娠期长,新生仔鼠出生后即能活动,全身覆 有被毛,有门齿,眼耳已张开,数小时后即能 采食软料。生长发育较快,在出生后两个月内 平均每天增重4~5g。一般二月龄豚鼠体重可 达350克;五月龄雌鼠体重可达700克,雄鼠体 重可达750克; 成年雄鼠体重可达950g,成年 雌鼠体重可达800g。豚鼠寿命一般为4~5年。
常用实验动物

(一) 生物学特性
1.一般特性
◆ 体型小、适应性差
小鼠体小娇嫩,皮肤无汗腺, 仅在爪垫和尾巴上有汗腺。
小鼠体温变化较大,但随日龄增长而趋于恒定。通常40日
龄以前,其体温是被动调节的。40日龄以后,体温在正常 情况下是恒定的,只有在生活环境改变时才会失去体温的 恒定。
◆ 喜群居,昼伏夜动。当群饲时,饲料的消耗量比单 个饲养为多、生长发育更快。非同窝的雄性在一起易
C3H
起源: 1920年Strong将一只Bagg albino的乳腺肿瘤
高发株雌鼠与DBA雄鼠交配后经近交培育而成。1930年
将该品系的4只雌性和2只雄性鼠引种到Andervont处, 又经35代近交后,于1941年引到Heston处,1951年NIH 从Heston引入第57代。 主要亚系:C3H/He、C3H/Bi、C3H/Hej、C3H/St 、 C3H/DiSn 、C3H/Sf等,1973年在JAX已近交138代。我
◆ 棕色脂肪 Brown Fat 小鼠有较多的棕色脂肪分布于机体各处,主要是肩
胛骨之间的颈部区域、肾周围和胸腺周围。
棕色脂肪可能是动物的热能来源,在冬眠的动物中 尤其多见,例如仓鼠。
(二)常用品种、品系
近交系: C57BL/6
C3H
BALB/c
DBA/2
CBA
A
AKR
简写的含义:
An
Bcr Cd H He J或 Jax JCK
◆ 阴道栓
小鼠交配10-12h后,在雌性阴道 口有大米粒大小的白色阴道栓, 这是受孕的标志。这是由于雄鼠 射精后,在凝固腺分泌物的作用 下,使精囊分泌物凝固,形成白 色的阴道栓。小鼠的阴道栓往往 在阴道内残留10-24h 之后排出 体外,排出阴道栓的雌鼠大部分 都能受孕(80-95%)。 例:受精卵采集
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用途

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用途
实验动物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狗等。
这些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药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其中,普通级实验动物是指那些常见的、易于获取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
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用途非常广泛。
小鼠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细胞、分子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小鼠的基因来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或者通过给小鼠注射某种药物来测试其疗效。
此外,小鼠还可以用于研究行为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问题。
大鼠也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与小鼠相比,大鼠更适合用于研究某些疾病的模型。
例如,大鼠可以用于研究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此外,大鼠还可以用于研究心理学、行为学等领域的问题。
除了小鼠和大鼠,兔子也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兔子可以用于研究心血管疾病、免疫学、药理学等领域的问题。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给兔子注射某种药物来测试其疗效,或者通过给兔子注射某种病原体来研究其免疫机制。
猪和狗也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
猪可以用于研究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领域的问题,而狗可以用于研究心脏病、癫痫等领域的问
题。
这些动物的生理结构和人类比较相似,因此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普通级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但是,在使用实验动物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它们的权益,尽可能减少它们的痛苦和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洁动物的饲养管理
在屏障环境内饲养 饲料、垫料:所使用的饲料、垫料、笼具等都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饮水:高压灭菌水。 环境:清洁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内;温度: 20-26℃、日温差:≤,4 ℃,湿度 40%-70%,换气15次/h,菌落≤3,氨≤14㎎ /m3、 噪声≤60 dB、洁 净度7级,压强剃度10Pa 操作:工作人员进入动物室需换无菌的工作服、鞋、帽、戴口罩进行操作; 注意:实验过程中动物搬动时污染。
动物实验区的环境指标
指 标
项 目
普通环境 温度℃ 日差℃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小时 气流速度m/s 静压差Pa 空气洁净度,级 菌落数,个/0.5小 时,90mm平皿 氨气浓度mg/m3 噪声dB 照 度 lx 工作 4 40~70% 8 8-10 ≤0.2 —— —— —— ≤14 ≤60 150 19~26
3、实验动物遗传学
以人的意愿和研究需要,控制和改造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品种或品系和各种模型。
4、实验动物营养学
满足生长和繁殖基本需求。制定营养标准。
5、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
研究不同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动物的危害,制定标准,进行监测。
6、实验动物医学
研究动物疾病和防治。
7、比较医学
研究实验动物和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尤其是对人类疾病进行类比研究,建立动物模 型,借以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期找到治疗药物和措施。
应 也不同,影响实验的结果和准确性。
2、健康状态实施控制
实验结果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必须对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监控。
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
基因转移技术、品种培育等方法,使特定的基因得以表达和稳定。
4、应用范围明确
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特别是人类生命现 象 的研究,是人类的替代者和活的精密仪器。
18-29℃
大小鼠、豚鼠、地鼠 屏障环境 20~26 20-25 4 3 4 隔离环境
犬、猴、猫、兔、小型猪 普通环境 16~26 4 屏障环境 20~26 20-25 4 3 4 隔离环境
鸡 隔离环境 16~26 4 3
15 10-20
20
8
15 10-20
20
——
10 20-50 7 3 10000
8、动物实验技术
对动物实施各种操作,得到可靠结果。
9、实验动物伦理
在得到数据的前提下,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10、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学
替代、优化和减少,3R.
11、实验动物福利
在生产和实验中对动物的保护,舒适环境。
2、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是以实验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科学实验。即 以LA整体水平的综 合反应为评价指标,以LA的局部器官及系统为材料来源;进行的各 种表现参数作为衡量尺度的科学实验。
3、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关系
前者是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专门研究其遗传育种、生物学
特性、饲养管理、环境生态学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等 , 以期达到 培育标准的实验动物;后者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 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 研究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反应、表现及其发生发 展规律等,着重解决实验动物如何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为生命科 学和经济建设服务。
SPF动物的管理与应用
屏障环境内由于SPF动物排除一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体内没有相应的 抗体,如果遭到污染,会迅速传播,因此SPF动物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内; 饲料、垫料:所使用的饲料、垫料、笼具等都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饮水:高压灭菌水。 环境:清洁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内;温度: 20-26℃、日温差:≤4℃,湿度 40%-70%,换气15次/h,菌落≤3,氨≤14㎎ /m3、 噪声≤60 dB、 洁净度7级,压强剃度10Pa 操作:工作人员进入动物室需换无菌的工作服、鞋、帽、戴口罩进行操作; 并伴以严格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 其使用的物品:经灭菌处理; SPF动物实行定期检测,发现异常,立即捕杀保护种群;实验全进全出。 国际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用于药理学、毒理学、肿瘤学、传 染病学科学研究; 用于血清、各种疫苗的生产、产品质量检定和新药安全 评价;我国的SPF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标准高于国外的控制标准;
1、实验动物the Laboratory Animals
根据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所称: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 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1、实验动物
1、遗传背景清楚
不同遗传背景的动物遗传物质差异很大,生物学特性表现不同,因而对实验的反
1、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这些病原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如沙门氏菌(豚鼠、兔、犬、 猴)、兔出血症病毒、犬瘟热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豚鼠、地鼠)、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体外寄生虫和弓 形虫(大小鼠、豚鼠、兔、犬、猴)等。 普通动物最好来源于清洁动物或 SPF动物。由于其微生物控制 上要求最低,因此只用于教学或某些科研方法的预实验,不可作 为科研、生产和检疫之用。 购买时特别注意检疫!如家兔。
普通动物的饲养管理
普通动物饲养在开放的环境中,动物体内外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很难 控制,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饲料:饲料、垫料要消毒。 饮水:要符合城市饮水卫生标准。 环境:饲养室温湿度能人工调控;能防止蚊蝇、昆虫及野鼠的进入;温度: 18-29℃ (19-26℃)、日温差:≤4 ℃,湿度40%-70%,换气8,8-10次/h, 菌落≤30,不要求。 氨≤14㎎ /m3、噪声≤60 dB;对饲养环境及笼具进行定期打扫、清 洗、消毒; 检疫:外来动物必须严格隔离检疫,防止疾病传播; 尸体:严格处理淘汰动物,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18-29℃
大小鼠、豚鼠、地鼠 屏障环境 20~26 20-25 4 3 4 隔离环境
犬、猴、猫、兔、小型猪 普通环境 16~26 4 屏障环境 20~26 20-25 4 3 4 隔离环境
鸡 隔离环境 16~26 4 3
15 10-20
——
8
15 10-20
——
——
10 20-50 7 3 10000
清洁动物来源于SPF动物,是我国特有的微生物控制等级动物,也是目 前国内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用量最大的动物群体。它较普通动物健康, 又较SPF动物容易达到质量标准,因此是我国目前科研工作主要应用的 一类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也是我国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过渡动物。 注意运输过程污染(动物混合)、饲养环境污染。
动物实验区的环境指标
指 标
项 目
普通环境 温度℃ 日差℃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小时 气流速度m/s 静压差Pa 空气洁净度,级 菌落数,个/0.5小 时,90mm平皿 氨气浓度mg/m3 噪声dB 照 度 lx 工作 4 40~70% 8 8-10 ≤0.2 —— —— —— ≤14 ≤60 150 19~26
Hale Waihona Puke 50 100-150 ——100 0
_ —— ——
10 20-50 7 10000 3
50 100-150 —— 100 0
50 —— 100 0
动物
15~20
12/12 10/14
100-200
5-10
昼夜交替时间,h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
50 100-150 5 或7 0
_ —— ——
10 20-50 7 10000 3
50 100-150 5 或7 0
50 —— 100 0
动物
15~20
12/12 10/14
100-200
5-10
昼夜交替时间,h
2、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 干扰大的病原。这些病原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如支原体、仙台病毒 (大小鼠、豚鼠等)、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小鼠)、卡氏肺孢子 虫(兔)、全部蠕虫(大小鼠、豚鼠、兔、犬等)。 清洁动物除外观健康无病外,在尸体解剖时,主要器官组织无论是肉 眼或病理组织切片均不能有病变发生;
二、实验动物的分类
微生物学分类法 种属特性分类法
(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分类
参照国际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GB14922.2-200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 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规定,将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划 分为四个等级。
微生物学分类
一级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不携带主要人兽共 患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二级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 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三级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 除普通和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 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四级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 体。
动物实验区的环境指标
指 标
项 目
普通环境 温度℃ 日差℃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次/小时 气流速度m/s 静压差Pa 空气洁净度,级 菌落数,个/0.5小 时,90mm平皿 氨气浓度mg/m3 噪声dB 照 度 lx 工作 4 40~70% 8 8-10 ≤0.2 —— —— —— ≤14 ≤60 150 19~26
常用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
经济动物:家畜家禽。 野生动物:野外生活的动物。 观赏动物:动物园的动物。 实验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