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俄中四国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比较

合集下载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国外各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等紧急状况时采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措施。

应急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在面对紧急状况时的响应能力和效率。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国外应急管理体制,了解一下各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可以以美国为例。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在国际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由联邦、各州和地方法律组成的三级体系,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网络。

在美国,联邦应急管理总署(FEMA)是主要的负责机构,负责协调国家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

各个州也有自己的州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州的应急预案、资源储备和紧急响应等工作。

美国地方法律也设有县级和市级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这种多级应急管理体制使得美国在应对各种紧急状况时,能够快速响应、协调一致,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应急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私营部门在应急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工作,通过与政府合作,提供紧急服务和资源,增强国家应急管理的整体能力。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还涉及到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了多方合作的应急管理格局。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的应急管理体制。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经常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此应急管理一直是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

日本的应急管理体制中,首先是国家与地方法律都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国家和地方的应急工作。

日本还设有专门的灾害预警机构,负责发布台风、地震等灾害的预警信息,帮助公众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在日本,政府还会定期举行应急演习和培训,提高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紧急应对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应急管理方面还注重科技的应用。

日本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震、火山和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还积极发展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国家在灾害预测、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能力。

国内外地震救援经验的深度对比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地震救援经验的深度对比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地震救援经验的深度对比与案例分析地震,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在面对地震的无情袭击时,救援工作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灾后重建的进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抗震救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国内外地震救援经验的深度对比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不断完善和提升地震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一、国内外地震救援体系的对比(一)指挥协调机制在国内,地震救援通常由政府主导,建立了统一、高效的指挥协调体系。

一旦发生地震,各级政府迅速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统筹协调军队、消防、医疗、民政等多部门的救援力量,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例如,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中,国务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国的抗震救灾工作,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提高了救援效率。

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指挥协调机制。

以美国为例,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负责协调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救援行动。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救援体系更加强调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社区的自我救援能力。

(二)救援队伍建设国内的地震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武警部队以及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

其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地震救援的主力军,具备专业的救援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此外,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地震救援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迅速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业化的地震救援队伍。

例如,日本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地震救援队伍,队员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具备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救援的能力。

同时,一些国家还注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和认证,使志愿者能够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应急物资保障国内在地震应急物资保障方面,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调配帐篷、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引言应急管理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安全恐怖事件等突发情况下,进行预防和准备、应急救援、恢复和重建的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和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外各个国家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概述国外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预防与准备、应急救援、恢复与重建。

预防与准备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资源准备等工作;应急救援主要包括组织指挥、救援行动、信息发布等工作;恢复与重建主要包括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修复和社会经济恢复等工作。

二、国外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建立国外各个国家对应急管理重视程度不同,相应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也有所不同。

美国是应急管理领域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国土安全法》和《国家灾害管理法》等法规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英国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主要由《公共卫生法》和《流行病法》等构成。

而在法国,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公共安全法》和《国土安全法》等构成。

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在强化预防与准备、优化应急救援、加强恢复与重建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国外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国外各个国家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组成。

例如,美国的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处理国内灾难应对和恢复的重要机构,而各个州也会有相应的地方应急管理机构。

英国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中央应急预防和反应机构(COBRA)以及各个地方应急委员会构成。

法国则设有国家安全厅和地方安全厅等机构。

这些应急管理机构通过管理和协调各个层级的应急资源,保障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国外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持在国外应急管理的实践中,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工作中。

例如,美国的应急管理领域借助了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人机技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并为应急救援提供实时的地理数据支持。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

浅谈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国外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国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发生紧急事件或灾害时,进行应对和管理的机制和体系,其包括了紧急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国外应急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国家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角度,对国外应急管理体制进行浅谈。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应急管理的机构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其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负责协调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的机构。

FEMA负责协助国家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处置和恢复各种类型的紧急事件和灾害。

FEMA主要职责包括准备工作、应对工作和恢复工作。

在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罗伯特·T·斯塔福德紧急准备法案》、《国家防灾战略》、《国家紧急预案》等法规和文件,建立了健全的紧急管理体制。

这些法规和文件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在紧急事件和灾害发生时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了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在协调和配合方面有明确的指导。

美国建立了国家应急通信体系,以确保在紧急事件和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通信和协调。

美国还成立了全国应急管理协调中心(NEC),负责协调和领导国家各级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工作。

日本应急管理体制日本的应急管理体制是由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

日本政府设立了内阁府危机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应急管理工作。

危机管理中心负责起草《紧急时对策基本法》、《国家基本计划》等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明确了国家在紧急事件和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原则和措施。

在日本,各地方政府也设立了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地方各级政府的紧急管理工作。

日本还成立了火灾和救护总部、防卫总部、警察总部和消防总部等专门负责不同类型紧急事件的应对和管理。

日本还建立了全国灾害医疗体制,以保障灾难发生时的医疗救援工作。

在通信方面,日本政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多种途径,向公众发布紧急信息。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应急管理,是人类面对灾害的一种有意识的综合防控管理和措施,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作为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应急平台的研究和建设随着应急管理实践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展开.目前,我国和国外其他国家在应急管理及支撑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国外应急发展情况美国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进程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支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自二战后就已经起步,并处于一事一议的处理阶段,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灾难和事故频频发生,一事一议的处理方式凸显事故救灾的不连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195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救灾计划(Federal Disaster Relief Program),从而使得应急救灾工作能够连贯有序地开展,但1950年的联邦救灾计划也仅仅是授权联邦政府协助州政府的应急救灾。

在具体实践中,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实际重建工作所需的应急能力往往超出地方州政府的能力范围。

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灾难救助法案》(Disaster Relief Act),进一步拓展了联邦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职责和权限。

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组建美国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原来由总统和其他联邦部门承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统一由应急管理署负责,其中包括国防部的国内防卫职责、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联邦灾害救助职责、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的应急准备职责、科学和政策办公室的地震减灾职责等(总统令12148号),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应急准备、灾难减缓、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职责都归应急管理署负责。

为了对一般灾害(non—major disaster)的应急响应进行更有效的授权,美国国会开展了复杂的相关研究、梳理了各种救灾计划,并于1988年通过了斯坦福减灾与应急救援法案(Robert T。

地震灾害中的医疗救援与医疗资源调配

地震灾害中的医疗救援与医疗资源调配

地震灾害中的医疗救援与医疗资源调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与医疗资源的及时调配将直接影响到灾区人民的生存与生命安全。

如何有效地进行医疗救援以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成为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议题。

一、医疗救援地震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迅速展开医疗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需要迅速赶往灾区,对伤员进行初步的急救和伤员分类。

在这个阶段,医疗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按照伤员的伤情轻重进行分类,实施紧急处理并尽快转运到医疗机构。

同时,在医疗救援中,协调与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需要保持紧密联系,确保救援工作的连贯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二、医疗资源调配在地震灾害中,医疗资源的有序调配可以有效提高救援效率。

医疗资源包括医疗器械设备、医疗人员、医疗物资等。

在地震发生后,各种医疗资源往往会出现短缺的情况,因此如何合理分配这些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合理分配医疗人员和物资。

重点医院需要迅速增加医护人员,同时增派急救队伍前往灾区,对严重受伤的伤员进行救治。

医疗物资方面,常用的药品、器械需要优先调配到灾区,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医疗资源的调配还要考虑到交通和通讯等因素。

地震往往导致交通中断,通讯受阻,这就需要在医疗资源调配中进行综合考虑,寻求最佳的运输和通讯方案。

有时候,可以借助航空、火车等特殊交通工具,快速将医疗资源送到需要的地方。

总的来说,地震灾害中的医疗救援和医疗资源调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能够提高地震应急医疗救援水平,为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外地震救援案例的对比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地震救援案例的对比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地震救援案例的对比分析与经验借鉴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工作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众多生命的安全。

本文将对国内外地震救援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地区的救援经验,以期从中获取借鉴,提高地震救援能力。

一、案例对比分析1. 北汶震区(中国)vs. 强大地震(日本)北汶震区是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的区域,强大地震指的是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

这两个地震都有着巨大的破坏力,但在救援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北汶震区在救援初期由于受伤害严重,缺乏救援物资和专业救援人员的支持,导致救援行动的效率较低。

而强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援行动,快速调派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和物资到达灾区。

这一行动的高效组织对于救援的成功至关重要。

2. 汶川地震(中国)vs. 海地地震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海地地震发生于2010年。

这两个地震案例中仍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展开了广泛的救援行动,包括派遣大量救援队伍到达灾区,以及调运大量物资支援灾民。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的困难和道路受损的严重程度,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向灾区运送的速度有所滞后。

相比之下,海地地震中由于国家整体基础设施的较差,救援行动的组织和物资运输也受到了极大的困难。

这说明在地震救援中,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救援行动的效率。

二、经验借鉴1. 加强预案制定地震发生时,救援工作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众多生命的安全。

因此,各国政府应提前制定完善的地震救援预案,明确救援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预案制定时要考虑到不同灾情下的应对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以提高救援的应变能力。

2. 提高救援能力国家应明确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和资源,建立专门的救援队伍和物资供应体系。

增加救援力量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救援人员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质。

此外,加强对救援装备和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比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2)1.2 中外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4)二、应急预案与准备 (5)2.1 中外应急预案制定比较 (6)2.2 应急资源储备与调配 (7)2.3 应急培训与演练 (8)三、应急响应与处置 (9)3.1 应急响应机制比较 (10)3.2 信息报告与发布 (11)3.3 现场指挥与协调 (13)3.4 救援与灾后恢复 (14)四、应急管理评估与改进 (15)4.1 应急管理效果评估 (17)4.2 问题与挑战分析 (18)4.3 改进策略与建议 (19)五、案例分析 (20)5.1 国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21)5.2 国际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22)5.3 案例比较与启示 (25)六、结论与展望 (26)6.1 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比较总结 (28)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9)6.3 建议与政策倡导 (30)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念、制度、组织结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传播、应急资源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我们将介绍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人本主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以及这些理念在实际应对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将对比分析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异同。

我们将探讨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对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传播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将关注中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资源配置及其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1.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突发事件的存在无法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文美2 陈 进1* 李幼平1* 陈燕玲1 郑会贤1 周丽萍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2.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系统,为提高我国抗震减灾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各官方网站,WHO网站,CNKI、OVI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主流媒体上与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系统相关的信息,归纳、总结和比较各国医疗应急管理机制、法制管理、防范措施和绩效。

结果美日俄三国注重危机管理,实行联动管理,有较完善的法律保障;日美两国在日常防范措施上做得最全面,效果最好;我国应急管理结构与各国相似,但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与管理不成熟,防范措施不够全面,绩效不理想。

结论我国医疗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在借鉴上述三国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国策,建立合理的医疗救援应急体系。

关键词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医疗应急体系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duringEarthquakes in America, Japan, Russia and ChinaXIONG Wen-mei2, CHEN Jin1*, LI You-ping1*, CHEN Yan-ling1, ZHENG Hui-xian1, ZHOU Li-ping11. 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2. West China School of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systems used during earthquakes in America, Japan,Russia and China;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uch a system in China.Methods We searched the official websites of China,America,Japan and Russia,WHO.int,CNKI,OVID,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other authoritative source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volving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systems used during earthquakes.The mechanism,legal management,preventive measures and performance of each country’s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Results Crisis management,integrated action and legal support were highly emphasized in America,Japan and Russia.America and Japan have performed well in implementing routine preventive measures.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in China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ther countries,but its performance was not satisfactory due to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poor management,inefficient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poor preventive measures.Conclusion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hina to reinforce its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system.Different model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regional situations in China.Key words Earthquake medical rescue;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ncy system地震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尤其当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或山区时。

但迄今人类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以至很难防范。

我国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1],且人口众多,地形复杂,近年又进入地震频发期[2]。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当今国家和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和分析科技信息发达的美国,抗震经验丰富的日本,幅员辽阔、地震高发的俄罗斯和医疗资源匮乏的中国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效果,探讨快速、有序、有效的地震医疗救援应急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震医疗救援的绩效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检索数据库检索策略:CNKI(1990~2008)检索:((主题=应急管理×国家)或者(主题=卫生救援×卫生应急))并(主题=公共+突发)或者(主题作者简介:熊文美,女(1985年~),2004级7年制临床医学生。

* 通讯作者,Email: yzmylab@地震医疗管理+地震救援管理)或者(主题=灾害医学×救援)(模糊匹配);OVID(1990~2008)检索:1.“Disaster medicine”与“disaster medical response”以OR连接,2.“earthquake”与“earthquakes”以OR连接,3.“medical”,4.“earthquake rescue”5.(1 and 2)or(3 and 4)limit5to(ovid full text available and yr);Cochrane Library检索:“earthquake AND medical rescue”;其它检索资源:WHO.int、Google、百度,各国地震和应急的相关官方网站。

检索期限:截至2008年6月30日。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 主题: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及相关内容;② 发表类型:原始研究,综述,政策、法规、法律,新闻报道,经验体会,个案报告,网站,专著;③ 语种:中文和英文文献。

④ 资料来源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4个国家。

排除标准:无全文的各种文献资料。

2结果初检出相关文献1 821条,其中CNKI 1 127条,OVID 681条,Cochrane Library 13条,进一步阅读文题和摘要,最终纳入25篇文章,其中CNKI 22篇,OVID 3篇。

2.1四国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模式见图1~4。

2.2四国危机管理机构的特点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由联邦紧急情况署(FEMA)全权负责协调,从联邦到地方均有常设应急运行调度中心。

州和地方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各级指挥中心[3],配有军用、商用卫星网络。

FEMA下设联邦CDC,其任务是获取可靠的公共卫生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人群疾病预防提供服务[4]。

美国CDC不仅有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专家,其装备和预算也居世界首位,具有高效运行体系[5]。

美国EMSS管理机构设在当地的卫生局中,在应急医疗服务委员会的技术监督和卫生局的行政领导下,行使政府职能。

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分为: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如图2),由主管卫生和福利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建立,并以之为中心,纳入整个国家危机管理体系[6]。

俄罗斯应急管理侧重联合应急协调管理。

1994年俄罗斯民防、紧急情况与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组成预防和消除紧急情况的统一国家体系(USEPE,简称紧急状态部)。

俄罗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特点是“大总统、大安全”。

即总统在指挥决策中起指导作用,其次是作为专职国家战略安全机构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

应对突发事件,分为五个层次,如图3,以9个中心城市为依托,每个区域和州均设指挥控制中心[7]。

中国应急体系始建于2003年,2006年正式成立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和“一案三制”。

一案是应急预案,三制是机制、体制和法制。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危机应急处理机构,医疗应急救援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从国务院和地方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的各类专业人才库抽调人员组成临时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政府或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工作。

2.3四国危机管理网络体系与职能图 1 美国地震医疗应急(新三级)管理模式图C JEBM图 2 日本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模式图 3 俄罗斯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模式美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系统注重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执法、医疗服务、科研力量和第一现场应对人员等在内的多维度、多领域的综合、联动和协作。

该系统覆盖全国卫生应急网络和医疗信息网络,包括国家应急行动中心、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大都市症状监测系统及临床公共卫生沟通系统等四个层次的防范系统。

美国EMSS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并协调所辖地区内所有公、私立医院、医疗卫生机构、消防救护站和急救车公司的一切与EMSS有关的事宜。

院外急救网络主要由院外急救人员、急救车公司、基地医院、接诊医院及创伤中心组成。

该模式通过灵敏的救援指挥系统、有效的院外急救和现代化交通工具高效完成救援工作。

大地震发生后,一般在1小时内各有关部门和救灾队伍、救灾物资即可进入地震灾区,同时各种通讯系统、指挥系统、抢修系统等也都可以就绪并开展工作,基本达到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的要求。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