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和趋势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和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和投入。
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支出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国际比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中国教育支出的地位和趋势为主题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教育支出的地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比较数据,中国每年的教育经费总额位居全球前列。
据统计,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2.6%增至2019年的4.2%。
这一比例在许多其他国家中是较高的,显示了中国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教育支出的增加也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水平。
其次,中国教育支出的趋势表明了对学生教育的持续关注和预期。
政府鼓励和促进教育支出的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预算的增加:中国政府每年都在教育领域增加预算,以保障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设施的改善。
这种投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还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2. 教育改革的推动: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教育改革,通过增加教育支出来改进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
例如,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新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3. 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教育支出的增加也用于培训和培养教师的能力,推动教育科技的创新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 政府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中国政府不仅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注重教育公平的推进,努力缩小城乡、富贫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
因此,对于弱势学生们,政府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援助和支持。
另外,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比较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
其次,教育质量的提升仍然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教育投资产生最大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此外,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比较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最新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精品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关键词」教育支出;三级教育;GDP;GNP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和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00-2002年分别为1.95%、1.89%和1.98%,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实际投入不到应该投入的一半。
如果按照4%的比例,江苏省各级政府三年总短缺额达到 592亿元。
更为令人吃惊的是,2004年所占比例又下降到1.9%以下,而如果按去年全省GDP达到15000亿元,这意味着去年欠下的短缺额已经超过300亿元。
从全国来看,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002年的3573.36亿元。
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2年的3.41%(见表1),九年间增长一个百分点都不到。
到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尚存在着900多亿元的资金投入缺口。
表1 1993-200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GDP (亿元)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占GDP1993867.764642.3034634.413.4018.692.5119941174.745792.6246759.4 12.3920.282.5119951411.526823.7258478.1 11.6720.692.4119961671.707937.5567884.6 11.6921.062.4619971862.549233.5674462.6 12.4020.172.5019982032.4510798.1878345.2 13.7818.822.5919992287.1813187.6782067.516.0717.342.7920002562.6115886.5089468.117.7616.132.8620013057.0118902.5897314.819.4216.173.1420023573.3622053.15104790.621.0416.20注: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2003》②财政部主页()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
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

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很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为此各国政府围绕着对教育的投资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
本文通过这种国际间的经验比较,拓宽思路,以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标签:财政支出教育投资国际比较0 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世界各国都在为积极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和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效应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
现代各国对教育的投资一般为市场与政府混合提供或政府采取全额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教育服务等形式。
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拟对世界部分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1 国际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公共教育历来是各国政府的开支项目之一,但财政对教育的大规模投入则是本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事。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①尽管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则是在二战之后;②本世纪前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主要国家财力耗尽,客观上限制了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③二战之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财力的增加为政府扩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基础;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财力的大量集中投入,而教育的投资效益又具有间接、迟效、流动和外溢等特点,因此绝非私人资本所愿意和所能承担的,这也在客观上使政府成为教育的主要投资者。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各国大规模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来,教育经费的增长水平渐趋平稳,世界教育经费占国民财富的比重(表1)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其主要原因是:随着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大规模增长,公共教育经费的绝对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要使这一庞大的绝对规模达到较大增幅的相对增长则绝非易事。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水平分析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教育支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教育支出一直在不断增加,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上的位置。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显著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 4.23%,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较低。
例如,美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5.4%,日本为5.1%,德国为4.9%。
这说明中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体系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中国还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旨在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城乡教育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中国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支出将继续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将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提高至6%以上的目标,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
此外,中国还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随着中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教育发展将成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将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最后,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支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教育被认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景下,教育支出得到了持续的增加。
本文旨在对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趋势。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首先,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教育支出位于世界前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据,中国在2000年至2018年间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2%增加到了4.2%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不足,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则相对较高。
其次,中国在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上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在2000年至2018年的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约为10%,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率的2倍以上。
这表明中国逐渐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投入更多资源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再次,中国在教育支出的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总体上增加了教育支出,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之间的分配仍然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育投入较高,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限制了教育的整体发展。
趋势分析:未来,中国教育支出的趋势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的减缓,中国面临人力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在教育支出方面,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增加教育的投入。
其次,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未来的重点。
中国正在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转型,例如推行素质教育、推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等。
这些改革将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并且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实施。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教育投入的效益。
除了增加教育支出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培训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并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经济转型和人才需求的要求。
与国际水平对比下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比较研究

与国际水平对比下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比较研究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水平的对比研究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力投资于教育,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文将分析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水平的对比,探讨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一、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化中国教育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
这表明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了明显的增加。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了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条件,并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中国政府还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和“农村学校发展计划”等政策,强调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中国与国际水平的对比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存在差距。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约为4%,而美国、芬兰和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超过了5%、6%和7%。
这表明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仍需要加大投入。
同时,虽然中国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教育支出仍然偏低。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2017年中国的人均教育支出约为740美元,而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均教育支出超过了1万美元。
这再次说明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三、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原因中国教育支出的增加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经济发展: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支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应增长,从而为教育支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如“教育现代化”和“九年义务教育”等,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支出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对教育事业的更大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
本文将比较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国外教育支出情况国外各国的教育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给予的优先级和资源分配。
在发达国家中,教育支出往往占国家财政预算的相当大比例。
例如,美国每年都将大量的财政预算用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金额非常可观。
此外,欧洲国家中的瑞典、芬兰和丹麦等也都注重教育支出,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国外各国对教育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教育支出:国外许多国家注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投入。
他们为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机会,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高等教育支出:发达国家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大学的建设和运营。
他们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供全面的学科选择和先进的学习环境。
3.职业教育支出:国外各国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
他们为职业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同时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实习机会。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特点包括:1.基础教育支出增加: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高等教育支出提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增加。
国家鼓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
3.职业教育支出加大:我国近年来致力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起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用技能培训。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摘要】国外教育支出普遍高于我国,尤其是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待遇方面。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较低,导致教育资源短缺,师资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方式,提高教育支出效益。
国外教育支出给我国提供了启示,教育资源配置要合理,教育质量要保障,师资待遇要提高。
我国要改进财政教育支出的措施,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未来我国应致力于完善财政教育支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国外教育支出比较、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分析、不足原因、启示、改进措施、效益、完善努力、发展展望1. 引言1.1 国外教育支出对比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并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支出。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教育。
除了公立教育系统外,美国还拥有众多私立学校和优质大学,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也以其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广泛的教育资源备受国际瞩目。
与之相比,在我国,尽管政府也一直将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据统计,我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且在各个层次的教育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对比国外教育支出情况,我们能够看到我国在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
可以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我国的教育支出政策,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财政教育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支出已经占据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相当比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能向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工种输送技 术人才,德国政府及 时对传统工种培训大纲重新修订,
年联邦政府对应用科技大学的科研投资比 20 年增加近 05
3 ,投资额从 原来的 10 万欧元增至 20 倍 00 80万欧元 。
1 盂虹: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在集权与分权 间寻找平衡 》 《 《 , 中国教育报 》20 年 8 l 第 6 06 月 8日 版。
Mo e Ac o n i g d m c u t n
海 外 视 窗
教育支 出的国际 比较 与启示
刘晓凤
( 湖北经济学院,武汉 4 00 ) 325
【 摘要 】 人力资源开发将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教育对国家和地区发展 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
一
个世纪都更加 明显。本文通过对德 国 、印度 、俄 罗斯各 国政府在教 科学 院和企业 四大 系统承 担 ,其 中高校是科 研支柱 。 此外 ,高校还 承担为其他研究 机构培养输送科研后备 人员 的重 任。 目前 ,联 邦政府每 年用于高校科研 的金额 约 lO 8 亿 欧元 , 占德 国科 研 总投 资 的 3%。德 国研 究协 会 、马 1 克斯 ・普 朗克协会 、弗 劳恩霍 夫协 会等 科研 机构或协会
、
德 国在教育支 出中的做 法
( ) 一 财政 拨款优先 教育 ,实现教育 机会均 等
德 国政府 主张每个 年轻人 ,都应获得 受教育 的机会 。
而要 实现这 种社 会公 平 ,首 先 必须解 决 教育 经费 的投 入 问题 。近年 来 ,德 国 连续增 加教 育 与科 研预 算 ,累计 提 高 1- 2 %;即使 德 国财政最 为吃 紧 的 20 年 ,各 部 门预 4 01
持 在职 专业人 员 的职业 继续 教育 。20 06年德 国新 一届 政 府 采取 了一 系列 措施 为 年轻人 和成 年 人提供 更 多受教 育 的机会 。首 先 ,加 大职 业教 育 的投 入 ,新 一届 政府 启 动 了一 项新 的职业 教育计划 ,到 2 1 ,联邦教 研部将 向 00年 地方 教 育机 构投 资 1 亿欧 元 改善职 业教 育 ;其次 ,推 出
算都有不同程度削减,惟有教育和科研预算仍有较大增
加 。联邦 政府 不仅 关注 教育 发展 在各 州 的平衡 ,而且还 具体 关注教育 实际入学 能力 的平衡 ,重 视对学 生的 资助 。
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 、适应经济结构变化 、 学校和企业
间 的合作 、与普 通教 育相衔接 等一揽 子改革 计划 ;再 次 , 实施教育储 蓄金制度 。 ( ) 四 重视高校科 研作用 为保持 德 国在 全球 化浪 潮 中的竞 争 力 ,德 国政 府不
育投 入改革提 供 经验 。
【 关键词 】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一
高等教育
20 年底 ,联邦议 会通 过 了 《 01 晋升教育促进 法 》修改 案 , 引进 了师傅 奖 学 金 ,其额 度 不 仅 与大 学 生奖 学 金 相 同 ,
而且在 家庭 补 贴方 面甚 至还 优 于大学 生 ,以此鼓 励 并支
州和市镇政府共同负担,以州政府负担为主。在教育公
共 支 出 中,州政 府 承担 了 3 / 4的份 额 ,市镇 政 府 承担 了 1 , 5的份 额 ,中央政 府所 占 比重仅 在 3 左右 。这 既涉及 % 公立 学校 ,也包 括 国家认 可 的民 办学 校。 民间提 供 的办 学经 费主 要来 自各 教会 和工 商大 企业 及财 团 ,但 国家 给 予一 定的 财政 补贴 。德 国并没 有专 门设 计一 套教 育财 政 转 移支 付制 度 ,但 并 不等 于德 国不存 在基 础 教育 转移 支
项资助。20 年联邦政府对科教投资金额比20 07 06年增加
付 ,各州间基础教育财政的平衡体现为事前平衡 ,即通 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州际财政能力的平衡。
( ) 三 革新 职业教育 ,紧跟科 技步伐
5 亿欧元。联邦政府继续根据 《 基本法 》 ,对上世纪 6 年 0
代末 新 建 的应用 科技 大学 提供 一定 的科 研经 费 ,使其 发 展 为地 域性 应用 科研 和开发 创新 的起 源 地 。为此 ,2 0 07
20 . 新 会 计 0 96
一
海 外 视 窗 MoenA cu t g d r co ni n
二 、印度在教 育支 出中的做法
结 合 的方式 培 养人 才 ,途 径大 致 有 3 :一 是依 靠 高等 种
院校 。
( ) 一 多方 努力共 同投 入基础教 育 1加 强 中 央政 府 与 地方 政 府 的 合 作 。 自 2 世 纪 8 . 0 0 年代 到 2 世纪 初 ,印 度 中央政 府制 定并 与地方 政府 合作 l 实施 了一系列 、 预算达 6 亿卢 比的初 等教育促 进计划 , 总 2
助学金 ,23的学生认 为此项 资助是其 开始大学 学业 的重 /
断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强调联邦与州资助、促进科研
工 作 。迄 今为止 ,德 国科 研工作 主要 由高校 、科 学协会 、
要前 提条件 。 ( ) 二 基础教育 经费 以州 为主 根据 德国 《 本法 》( 基 宪法 ) 规定 ,教育管理 的重 心 在各 州 国 民教育 部 ,实 行地 方 自治 的原则 。教育 经 费 由
政府修改了 《 联邦教育促进法》 不仅提高了奖学金额度 , ,
而且 扩大 了奖 学金 的 覆盖 面 ,使 受益 人数 大 幅上 升。政
府还与德国结算银行和联邦管理总署合作,向学生提供 低息教育贷款—— 国家助学金 ( A / B f G o目前全德每 4 S
个大 学生 中就 有一 人 申请获 得每 月最 高 可达 5 5 8 欧元 的
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政府 ,而它们又将相当一部分的 资金拨付给了大学。20 年德国 “ 06 顶级大学”杰出计划 正式实施 ,为此 ,联邦政府从科研预算中拨付了 l 亿欧
元 的专项 启动 经 费 ;在 未来 6年 里 ,联 邦政 府 和州政 府
将 按 3l 比例 为 “ :的 顶级大 学 ”计划 提供 l 亿 欧元 的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