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强化采液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分析
平湖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措施研究

( 上海石油天然气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4 ) 0 0 1
摘
要: 平湖油 气田花港组油藏经过 1 3年的开发 , 出程度 4 % , 采 1 油田综合 出程度 、 高含 水条件下 , 特 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无后备 资源接替 的情 况, 结合该 油田的 实际, 出了以精 细分析隔 夹层 类型 提
及地层对 比, 建立地质模 型 , 进行数值模拟研 究, 究剩余 油分布 ; 研 进行 了层 系重组、 油田卡堵 水、 井复查 、 老 开发 油水 同层及 含 油水层 、 关井压锥 、 流开采等 方法, 高采收率 , 轮 提 减缓 油田产量递 减。通过 这些方 法的选择运 用 , 油 田生产上 取得 了较 在
平湖 油气 田位 于东海 陆架 盆地西 湖 凹陷平 湖构 造带 中部 , 主要 目的层 段 是 始新 统平 湖 组 及 渐 新统
花港 组 , 中花 港 组 储 层 富含 轻 质 油 层 。花 港 组储 其
平湖 油藏水 体能 量充 足 、 油水 黏度 比小 、 含水及 采 出程度 都 比较 高 , 高采 收 率 难度 很 大 。平 湖 油 提 藏温 度 14~12℃ , 0 1 原油 性质 及油 藏类型 等不适 合 聚合 物驱 提高 采 收率 。在 这 种 情 况下 , 文 根 据平 本 湖油 藏流 体及储 层 物 性 特点 , 有针 对 性地 提 出 了一 些在 特高 含水 阶段 提高采 收率 的措施 ¨ J 。
好 的效果, 为特 高含水阶段 油 田开发措 施选择 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 特高含水期 ; 提高采收率 ; 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E 5 T 37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 9 ji n 10 2 3 .0 10 .7 O :0 3 6/ . s.0 8— 3 6 2 1 .40 3 s
文15块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与认识

文15块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与认识X曹克云1,宗宝智1,严 辉1,王兆田1,李学伟2,王福东1(1.中原油田采油一厂;2.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河南濮阳 457171) 摘 要:文15块自2002年进入特高含水期。
本文针对井况损坏严重、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复杂零散的开发形势,进行精细构造、储层和剩余油研究,将井网恢复与开发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砂层间隔夹层分布稳定的特点,对二类层按照物性进一步重组细分;对三类层按照砂体形态细分;对断块内部小断层和边部构造控制剩余油通过高效调整井和注采完善进行挖潜。
通过有针对性的精细调整、精细挖潜,可采储量得到增加,采收率由49.9%提高到54.92%,提高了5.02个百分点。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水驱采收率;重组细分;文15块 中图分类号:T E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038—021 地质特征和开发历程文15块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北部,含油面积2.7km 2,地质储量579×104t ,为中孔中渗复杂断块层状油藏,油藏平均埋深-2270m,平均孔隙度一般在20%~27%之间,平均渗透率介于50~300×10-3L m 2之间,沉积类型为深-半深湖三角洲前缘沉积,纵向上砂岩发育,成组性好、稳定,砂层间隔夹层分布稳定,层间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较弱。
文15块1979年6月正式投入注水开发,开发初期采取稀井网、粗层系的基础井网合注合采布;1985~1989年开始全面细分加密调整;1990年后细化构造研究,在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附近进行高效调整;1998年以后综合含水达到87%以上,开发对象全面向二、三类层转移,一类层抽稀井网,注采系统逐步向断块边角转移;2002年以后区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强化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平面和层间差异,通过老井侧钻、更新等技改手段恢复完善二、三类层注采井网,强化二、三类层进一步细化;同时深化低序级断层和微构造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调整和重建注采井网。
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管理方法

质砂岩油田。
大庆油田历经60余年的开发,始终以高水平、高效益为目标;以解决“层间、层内、平面”问题为核心,在持续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完善的油田开采理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开采技术。
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储采严重失衡,剩余油严重分散,液油比迅速上升,挖潜难度极大。
因此,应以“控含水、控递减、提高采收率、提高难采储量动用程度”作为精细管理的最终目标。
以大庆长垣油田为例,储层的非均质特点对最终的油田开发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上世纪末,喇萨杏油田通过全面的地质调查,采用垂直上细分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的方式,构建了大庆长远油田的砂体沉积模式,并创立了“模式绘图法”,得到了大范围的实践应用。
步入21世纪后,无论是三次采油力度还是综合调整的力度都有了显著提升,调整对象也从层间逐渐转向了层内,厚油层底部的低效、无效循环和顶部的剩余油共存[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认识到河道砂体的非均质特点已经无法满足开采需求,因此开始倾向于河道类型划分、层次划分等河道砂体的非均质性描述的研究。
比如,关于曲流河型砂体的研究,分别从复合河道砂体识别、单一河道的识别、单一点坝、点坝内侧积体与侧积夹层识别、内部构型的三维地质建模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加深了对曲流河型砂体平面和层内的非均质性特点的认知。
当油田的采收进入中后期,油水比会越来越高,粘结度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给注水开采带来困难。
该时期的油藏特点决定了无水采油的时间非常短,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可能是成片的油藏。
见水之后,油藏的含水率会迅速上升,然后便会呈现高含水、特高含水现象。
为了提高有产量,往往会采用强注强采的方法,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采收率,而且并不会立刻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但实际情况却是,地下油水的分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水油比越来越大,给后期开发、开采造成很大阻碍。
如果仍然用早期的油藏来描述这一阶段的油藏特点,显然无法达到开采要求,所以要针对特高含水期油藏的具体特征来构建剩余油的预测模型,利用精细化系统模型分析剩0 引言我国的油藏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阎存章、杜志敏、张朝琛等学者先后在江苏、胜利、中原等老油田进行了实践调查与研究。
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以胜利断块油藏为例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胜利油区断块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平均采收率32.4%,同美国等国家同类型油藏采收率(40%~50%)相比,采收率差距较大,说明断块油藏蕴藏着较大潜力[1-2]。
作为廉价、高效的驱油流体和地层压力维持介质,以及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技术成熟的开发方式,注水开发目前仍然是复杂断块油藏首选的高效开发技术[3]。
长期以来,断块油藏为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
截止2010年底,胜利油田断块油藏已累计动用地质储量和累计产油量分布占到胜利油田的31.5%和38.2%,在胜利油田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研究胜利断块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水驱采收率,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
本文试图从水驱采收率定义出发,基于现场应用的角度对胜利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作一探讨。
1水驱采收率的定义对于水驱油田来说,采收率为水驱驱油效率及波及系数的乘积[5-6],可表示为:E R =E D ·E V =E D ·E A ·E H (1)该公式基本反映了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即要提高采收率就要增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可见,影响水驱油效率和水驱波及系数的因素即为影响水驱采收率的因素。
对某一水驱油田,其驱油效率主要取决于油层的固有性质;波及系数除取决于油层性质外,还取决于油藏的开采方法[7]。
2影响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1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孔隙结构、原油性质、过水倍数等[7]。
对于特定的油藏,原油性质和孔隙结构改变难度较大。
理论研究表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增加过水倍数,是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途径[8]。
永安油田永12断块永12平3井经过提液,使其单井可采储量从7.61×104t 增加到9.25×104t ,增加1.64×104t ,采收率提高8.56%,累计增油近0.8×104t ,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06-23T07:12:02.35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2月第4期作者:鲁金凤1, 闫旭光2, 王欢欢2, 刘启2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鲁金凤1, 闫旭光2, 王欢欢2, 刘启2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陕西延安,7161002. 西安阿伯塔资环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石油行业中,高含水油田的开采一直都是一件较为重要的事情,只有在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的时候保证采收率的提高,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通过高含水油田概述、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的阶段性特点分析、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高含水油田开采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采收率;问题;具体措施石油作为战略性资源之一,其在国家建设发展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针对现阶段石油行业来看,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对于整个石油行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在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问题,而也只有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了高含水油田的采收率,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石油开发工作的进行。
1 高含水油田概述在普通油田中,水的含量和石油含量是相差无几的,这种油田中的石油会和水进行充分的融合,水层也比较薄,开采起来石油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而当对普通油田进行一定程度的开采之后,其便会进入高含水时期,高含水油田中的水层厚度则要高于普通油田,这主要是因为纯度越高的石油,密度便会越大,自然而然也就不会与水溶于一起,而是出现分层的现象。
高含水油田中的水层比较厚,石油纯度也比较高,在这种油田中开采出来的石油质量将会更好一些,不过高含水油田的深度开挖同样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保证了高含水油田的深度开发采收率,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在石油行业中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一直都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措施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推进,高含水期油田的开采已经成为了当前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含水期油田的开采效率低、采收率低是目前油田开发面临的一大难题,怎样有效地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已经成为了许多油田开发者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提高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措施。
一、合理确定开采方案在高含水期油田,由于油水井混采和注水采油比例高,导致采收率低,首先需要合理确定开采方案。
合理确定开采方案,可以提高油井的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含水期油田的开采效率。
在确定开采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油藏地质特征、油藏物性、含水层分布等因素,采用合理的开采技术,采取合理的注水周期和注水量,加强生产管理和控制,提高采收率。
二、加强油藏改造在高含水期油田,由于地表水对油藏的影响,使得油藏中的有效油层被水淹没,导致采收率低。
加强油藏改造,是提高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油藏改造主要包括油藏调整、提高复杂油藏采收率、提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等方面。
通过合理采用各种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周期等技术手段,调整油藏的产油构造,提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
三、提高采收系统效率在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系统效率低也是造成采收率低的一个原因,为了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需要提高采收系统的效率。
提高采收系统效率,需要采用先进的采收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注重提高采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对采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对采收系统进行地面设施改造与提升,以提高采收系统的效率,从而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
四、加强注水管理在高含水期油田,加强注水管理也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关键。
注水是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注水管理,有效控制注水量和注水周期,减小油藏的含水量,提高油水比,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
注水管理包括注水井的选址、注水井的生产工艺、注水井的控制等方面,需要充分重视,加强管理,提高注水效率,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1. 引言1.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量中水含量较高的阶段,通常是指油井产水量超过50%的阶段。
在油田开发中,高含水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阶段,而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成为油田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
稳油控水是保证油田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油井产油量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油井产量,将导致油田整体产量下降,进而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
稳油控水可以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高含水期对油田产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可以延缓油田产量的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充分挖掘油藏潜力。
稳油控水还可以降低油田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在高含水期,油井产水量增加,可能引发油井失稳、油田漏油等安全问题,通过稳油控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安全隐患,保障油田生产安全。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含水期带来的挑战,实现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持续发展。
1.2 油田高含水期的定义和特点油田高含水期是指油田产液中水含量大幅度增加,达到一定阶段的时间段。
在油田生产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油中水含量逐渐增加,导致油水比逐渐下降,特别是在油井长时间生产后,油井的产液中水含量逐渐增多,进入高含水期。
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油田产液中水含量明显增加,原液品位下降,导致采收率降低,产量逐渐减少;油藏渗透率下降,原油粘度增加,采油难度增大;油井产液中水含量不均匀分布,造成油井产量差异,影响整体采收效果;高含水期持续时间较长,对油田的整体开发与产量影响较大。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的稳油控水技术,以保证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采。
2. 正文2.1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油层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在油田高含水期,油层的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影响油水分离效果和采收率。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高含水后期深度开发提高采收率实践

1 . 1 油藏 概 况
濮城沙二下油藏是 一个埋 藏深、 含油层系多 、 非均质 性严重 的断块 油气 田, 油藏平面上 由濮城主体东 、 西、 南沙二下和文 5 l 块四部分构成。 从 向上划分 8 个砂层组 、 储层划分 为 5 0 个流动单元 , 到2 0 1 2 年底 , 已动 用含油面积 1 7 . 2 k m 2 , 石 油地质储量 3 6 5 0  ̄ 1 0 4 t , 标 定可采储量 1 4 2 9 x l 0 4 t , 标定采收率 3 9 . 1 4 %。油藏埋深一 2 5 5 0 —2 9 0 0 m, 油水 界面为一 2 8 1 0 m, 部分 砂组有气顶。孔隙度 1 9 . 5 %, 渗透率 1 0 1 . 8 o r D, 属 中孔、 中渗油藏。沉积特
濮城 油 田沙二下油藏 高含水后 期深度 开发 提 高采收率 实践
郭 宏 基 张 岩 刘 海涛 王 羽君 温 爱 霞
(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地质研 究所 河南省 濮阳市 4 5 7 5 3 2 ) 摘 要: 针 对高含水油藏 后期二次开 发, 提出进一步 提高水驱采 收率的前提和关 键是要 认识地下 剩余油形 成的原 因及其分布 规 律, 明 确 了剩 余 油 挖 潜 的方 向 , 提 高 油 藏 的采 收 率 。 关键词 : 濮城油 田; 高含水后期 ; 剩 余油挖潜; 采收率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5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 2 0 — 0 2 8 0 — 0 2
—— / / /』 / / / / /
。 /
厂 /
2 开发后 期深 度开发 的实践 与认识
2 . 1高含水油藏 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9 9年综合 含水 率就 已经高 达 9 , 0 然后一 直保 持 2 以上 的高采液速 度开 采 ,0 9年底 综 合含 水率 O 20 为 9 . , 采 出 了 3 . 的可 采储 量 , 计 综合 82 又 39 预
含水率 达 到 9 时 , 可 以采 出 1 . 的可 采 储 9 还 07
量, 即接 近 5 的可 采储 量将 在 特 高 含 水 期 采 出 。 0/ 9 6
通 过强化 开采 , 4块 标 定 最 终 采 收 率 为 5 . , 埕 15
1 2 结 果 分 析 .
高 于 同类 型 油藏 平 均 采 收 率 1 . 。但 对 于特 高 47 含水 阶段 强化采 液仅提 高采 油速度 还是 同时通 过提
络模 拟 , 揭示 了特 高 含水 期 强 化采 液 提 高 采 收率 的
内在机 理 , 并从 矿场 实践 分析 的角度 加 以佐 证 。
1 室 内水驱 油 实 验
1 1 参 数 确 定 .
实验 岩样 为从胜坨 油 田二 区沙二 段选取 的物性 条 件基 本相 同的5 平 行样 品 ( 1 , 验用 水采 用 块 表 )实
液指数呈 现 持续 增 长趋 势 [ , 1 因此 强 化采 液 成 为 高 ] 含水期 主 导 技 术 措 施 之 一 _ 。如 埕 东 油 田埕 4块 2 ]
质 量分 数为 3 %的氯化 钾溶 液 ; 实验 用 油采 用 白油 , 在 5 ℃条 件下密 度为 0 8 6l / m。 粘 度 为 2 . 9 O . 7 g c , 4 1
第 1 7卷
第 2 期
VoL 1 7,N o 2 .
M a.2 O r O1
21 0 0年 3月
特高含水期强化采液提 高采收率可行性分析
张海燕
.
( 国石 化 股 份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 中 山东 东 营 2 7 1 ) 5 0 5
摘要 : 经 4 历 O多年 注 水 开 发 , 利 油 区 已整 体 处 于 特 高 含水 开发 阶段 。为 论 证 特 高含 水 期 强 化 采 液 改 善 油 田开 发 胜 效 果 的 可行 性 , 合 室 内实 验和 微 观 网络 模 拟 , 述 了特 高 含 水 期 强 化 采 液 提 高 采 收 率 的 内在 机 理 。研 究 结 果 表 结 论
mP a・ 。 S 分别 开展 了驱替 压力梯 度为0 1 5 0 3 3 . 2 ,. 5 , 0 4 8 0 7 1和 1 1MP / 条件 下 的 油水 相对 渗 .9 ,. 1 .4 am
透 率和驱 油效 率实验 。 。 。 。
表 1 实 验 岩 样基 础数 据
样 品号 长度
a m c m 1 U um 。 厦 ’7o 邗 厦 ’ 7O
0. 3
0. 4
0. 5
0. 6
07 .
0. 8
含 水 饱 和 度
图 1 不 同驱 替 压 力 梯 度 下 的 相对 渗透 率 曲线
收稿 日期 : 0 91 l 改 圃 日期 : u 0n 8 20 22 ; 2 l - 卜2 。 作 者 简 介 : 海燕 . 张 女 : 师 . 士 , 事油 闭 开发 综 合 研 究 工作 联 系 电 话 : 0 ) 7 2 8 E malz y 5 2 s fC r 。 程 硕 从 ( 5 8 1 9 . i h 9 0 @ l . Of 5 : o  ̄
明 , 替 压 力 梯度 越 大 , 成 孔 隙和 喉道 未 驱 替 的几 率越 小 , 驱 造 活塞 式驱 替发 生 的几 率 越 大 , 此 , 高驱 替压 力 梯 度 因 提 能够 有效 提 高 驱 油 效 率 , 当驱 替 压 力 梯 度 由 0 15 a m 提 高 到 1 1MP / 时, 油 效 率 提 高 1 。 同 时 , 矿 . 2 MP / . 4 am 驱 6 从 场 统 计 分 析 的角 度 论 证 了强 化 采 液 的 有 效 性 , 坨 油 田 14 口高 含 水 期 强 化 采 液 井 平 均 单 井增 加 可 采 储 量 62 6, 胜 4 2 t 截 至 20 0 9年 底 单 井增 油 量 为 45 2。 所 以, 9t 强化 采 液 仍 是 特 高 含 水 期 增 加产 油量 和 可 采 储 量 的有 效 调 整 措 施 。 关 键 词 : 高含 水 期 ; 化 采 液 ; 替 压 力 梯度 ; 对 渗 透 率 ; 特 强 驱 相 随机 网络 孔 隙模 型 ; 观 渗 流 模 式 ; 油 效 率 微 驱
1 2 1 驱替 压 力梯 度 对相对渗 透 率 曲线 的影响 . . 不 同驱替 压力梯 度下 相对 渗透率 曲线结 果表 明 ( 1, 图 ) 随着 驱 替压 力 梯 度 的增 大 , 等渗 点 右 移 ( 由
高 驱油效率 来提 高 油藏 最 终 采 收率 的 问题 , 然 存 仍
在争 议 。为解决 这一 困惑 , 用 室 内实 验 和 随机 网 利
中图 分 类 号 : E 5 T 3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9 0 ( 0 0 0 — 0 70 1 0 — 6 3 2 1 ) 20 7 — 3
历经 4 O多年 注水 开发 , 以大庆 和胜利 为代 表 的 中国 东 部 油 区 已 进 入 特 高 含 水 开 发 阶 段 。截 至 2 0 年 底胜利 油 区综 合含 水率 高达 9 . , 09 0 8 4 可采储 , o 量采 出程 度 为 8 . , 2 6 剩余 可 采 储 量 采 油 速 度 为 1 . , 发调整 难度 大 。 06 开 由以往 的认识 可知 , 随着 含水率 上升 , 因次采 无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2l 0 O年 3月
0 5 6变为 0 5 6 , 相相对 渗透率 曲线逐 步抬 高 , .3 .8 )水 两 相 区范 围变 宽 ( 0 3 6变 为 0 4 5 , 余 油饱 由 .7 .7 ) 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