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与摩擦力
初一 二力平衡 摩擦力

二力平衡选择题: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 D.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2.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由下面哪种情况可以判断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
A.物体保持匀速圆周运动B.物体保持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C.物体保持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物体保持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3.直升机在空中悬停时,之所以相对地面静止不动:是因为直升机( )。
A.受到空气的举力B.受到地球的重力 C.受平衡力的作用D.受到的举力大于重力4.重力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在拉力F甲、F乙的作用下以2米/秒和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有( )。
A.F甲>F乙B.F甲=F乙 C.F甲<F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中,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停留在水中某一深处的潜水艇B.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C.沿田径弯道在匀速奔跑的运动员D.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6.如图所示的铁球,在被压缩的弹簧上面能保持静止不动的原因是( )。
A.重力的作用B.弹簧对它的支持力C.地面对它的支持力D.平衡力的作用7.物体受到大小均为10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突然同时减小到5N,则物体( )。
A.速度减小 B.按减小后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停止运动8.用两只手在竖直方向拉一个弹簧秤,一只手向上拉秤上端,另-只手向下拉秤下端,这时弹簧秤的示数是8牛顿,若弹簧秤本身重力不考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只手各甩4书顿的拉力B.上面那只手用8牛顿的拉力,下面那只手没用力C.下面那只手用8牛顿的拉力,上面那只手没用力D.两只手各用8牛顿的拉力9.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只要是运动的物体,就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0.起重机吊着5 ×104牛的物体,加速上升时,钢绳对物体的拉力( )A.大于5×104牛B.等于5×104牛C.小于5×104牛D.不可能作加速运动11.一个物体在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的作用下,则物体将( )A.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静止状态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12.重力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在拉力T甲、T乙的作用下以2米/秒和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有( )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有一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住弹簧秤的一端,使弹簧秤在桌面上静止,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0牛,不计弹簧秤与桌面间的摩擦,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 )A.均为10牛B.均为20牛C.均为40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用手握住瓶子的颈部使其悬空,瓶子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A.手对瓶的摩擦力与瓶的重力平衡B.手对瓶的摩擦力与手对瓶的压力平衡C.手对瓶的压力与瓶颈对手的压力平衡D.手对瓶颈的压力与瓶的重力平衡15.两架相同的直升机,甲机以5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乙机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不计空气的阻力,则( )A.甲机受到的举力较大B.乙机受到的举力较大C.甲、乙两机受的举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B.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小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的摩擦力17.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该物体()A.可能在水平面上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能沿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是静止,就是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8.物体A重4N,现用一光滑棒对A施工队加水平推力F=8N,将A压在竖直墙壁上匀速下滑,如图所示,则A的右侧表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4N,竖直向上B.12N,竖直向下C.8N,竖直向上D.12N,竖直向下填空题:1.质量相同的物体甲、乙、丙,甲在拉力1F 作用下以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乙在拉力2F 作用下以1m/s 的速度匀速下降,丙在拉力3F 作用下恰好静止不动。
受力分析典型例题

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和摩擦力):典型例题:1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2. 甲、乙两部总重相同的电梯在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a)、(b)所示,则(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4秒两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C.甲、乙受到钢索的拉力相等D.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3.(2012湖北咸宁)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则在图像描述的运动过程中: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4.(11南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甲乙丙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 .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1所示,则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D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电梯对人斜向上与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6. (2010湖北黄冈,29题)如图所示,用两橡皮筋悬挂的金属棒AB 处于磁场中,金属棒两端连接着导线(导线对金属棒的作用力忽略不计),当棒中通以由A 流向B 的电流时,金属棒静止,橡皮筋刚好处于松弛状态;现让电流由B 流向A ,金属棒仍静止,请画出此时金属棒受力的示意图.7.如图12所示,放在M 、N 两水平桌面上的P、Q 两物体,分别在F P =5N 、F Q =3N 的水 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 .桌面M 一定比桌面N 粗糙B .P 的速度一定大于Q 的速度C .P 的质量一定大于Q 的质量D .P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 受到的摩擦力8.(09·枣庄)一重为G 的物体,随着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右图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专题09-2 力 运动和力 第2节 二力平衡 摩擦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

第九课力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摩擦力基础知识过关一、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
(3)影响因素: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1.(2022•巴中)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上放一支钢笔,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解答】解:A、钢笔受到的重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钢笔对书的压力和书对钢笔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没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书与钢笔重力的和,要大于书的重力,所以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2022•梧州)小玲在做家务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但没有推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沙发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B.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沙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答】解:A、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但沙发没有被推动,沙发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人对沙发的推力和沙发对人的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C、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沙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涉及到三个物体且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中考物理教材梳理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方法指导】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则木箱受到的静摩擦 力 f=F=20 N;木箱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 向上木箱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 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30 N。
( D) A.运动员跳起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平衡力的作用 B.运动员能在空中持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C.领奖台所受重力与领奖台受到地面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领奖台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领奖 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变式3-2】(2023·凉山)车站广场上,常常看到人们将
旅行包放在拉杆箱上,如图所示,若地面和拉杆箱A
的上表面均水平,拉杆箱A和旅行包B在水平推力F的
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
A.A对B具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B的重力和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A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对A的压力和B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 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二力平衡 【例3】(2023·邵阳)2023年5月5日,在亚洲举重锦标赛
女子49公斤级比赛项目中,我国选手包揽“抓挺总”三
金。如图为运动员手举杠铃保持静止时的情景,下作用力和杠铃所受的重力
B.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和杠铃所受的重力
C.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讲 力与运动+第2课时 二力平衡、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第八讲力与运动第2课时二力平衡、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一、填空题1.(2021·南陵县模拟)教室装有磁性白板,由于磁体之间有吸引力,所以内部装有磁铁的板擦就可以被吸在白板上的任何位置而不会掉下来。
如图所示,若已知板擦的重力为2 N,板擦和白板之间的吸引力恒为4 N不变。
当对板擦施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1.2 N的推力F1作用时,板擦恰能沿白板表面匀速下滑。
若要这个板擦沿白板表面竖直向上匀速滑动,则需施加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2,这个力F2的大小为。
第1题图第2题图2.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N。
3.如图所示,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放在粗糙的木板上,滑块通过定滑轮和托盘、砝码连接,此时滑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板的质量为m1,滑块的质量为m2,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3,则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
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21·合肥45中一模)如图甲,两根完全相同的棉线AB和CD,A端固定在天花板上,B端悬挂一质量较大的金属球,现突然用力向下一拽D端,则先断的棉线为。
如图乙所示,在电梯中有一个重G=100 N的物体A,在电梯启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物体A 对电梯地板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N。
甲乙6.(2021·安徽模拟)如图所示,长木板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F1=4 N的力拉动长木板B使其水平向左运动,拉着物块A的细线保持水平,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3 N,则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f= N。
7.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平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在12 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滑动摩擦力、杠杆平衡与滑轮组知识点

滑动(静)摩擦力1、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二力平衡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对象。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
2、平衡条件法求解静摩擦力,水平面上放一静止的物体,当人用水平推力推物体时,此物体静止不动,据二力平衡条件,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
3、方向: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因此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方向判定方法: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难看出,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键是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难,因为物体的运劫是比较直观的,但千万不要认为“相对运动的方向”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方向.所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滑动摩擦力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误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切摩擦力都是运动物体的阻力@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作用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杠杆平衡杠杆原理(2)杠杆平衡的条件1.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便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猜想: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2. 器材:匀质杠杆、小砝码(如图1——1)3. 操作步骤:①将匀质杠杆放在水平台面上②调节两侧平衡螺母,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③在杠杆左右分别挂上数量不等的砝码,调节砝码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平衡④重复实验并记录数据4.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杠杆动态变化问题的解题方法第一类是支点在杠杆中间,由力矩的变化量研究杠杆失去平衡发生倾斜的问题1、赋值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运动和力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复习和总结 教案汇编

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思考、讨论.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学生思考、讨论: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答案:重拉是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1.二力平衡的条件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师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8.2-2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如图(教材P20页)8.2-2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静止变成转动;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师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师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2.二力平衡的应用师二力平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师为什么?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师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本节教学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入手,提出不受力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物体是受力的,但又发现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而提出问题:这又怎么理解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为寻求谜底而去探究学习.接着立即从身边常见事例入手,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殿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猜想、分析,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实验,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摩擦力的存在.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筷子、橡皮、洗洁精、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砝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帮忙.这里有两双筷子,其中一双筷子前端蘸有洗洁精,请两位同学各自挑选一双筷子把桌面上的橡皮夹起来.实验现象:没有蘸洗洁精的筷子很轻松地就将橡皮夹起来了;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很难将橡皮夹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生:因为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太滑,阻力太小.师我们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蹬车,最后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生: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关于摩擦力的问题.【进行新课】摩擦力1.认识摩擦力师请同学们双手掌心相对,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实验1:双手并拢,用其中一只手推或拉,使其中一只手在另一只手掌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2:双手并拢,保持双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3:双手并拢,使双手做相向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4:双手并拢,保持双手同时向上、向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验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3)摩擦力的方向如何?(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关于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可多举例让学生分析,例如:我们穿球鞋跑步不容易摔倒,摩擦力起什么作用?地面滚动的弹珠最后停了下来,摩擦力又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明白:摩擦力有时起推动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并针对性地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多媒体课件)(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2)摩擦力的种类:①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如:用铅笔写字时,笔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②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如: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上的小圆珠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③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总与外力平衡,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体就会运动起来,此时的静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如:用力推一个物体而未推动,就是因为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注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间相对运动”不等于“物体运动”).如刚放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货物,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因此货物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与传送带运动方向、货物运动方向一致);当货物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因此不再受到摩擦力.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木块A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判断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若受到,请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解析:木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过程中,始终与斜面、水平面都相互接触,而且挤压,因此受到了摩擦力,而且木块相对于接触面向前运动,因而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答案:如图所示.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互相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它们之间就一定产生摩擦力B.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解析:因为根据摩擦力定义可知,产生摩擦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个物体间有压力;④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选项A中没有“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因此是错误的.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选项B和D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摩擦力阻碍两物体相对运动,因此,物体有向后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的方向就会向前.例如: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面,在不打滑的情况下,脚此时有相对地面向后的运动趋势,但脚没有向后运动,这时脚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此力是人向前走的动力.故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A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B.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C.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解析:用卷笔刀削铅笔,实际上是刀在笔上滑动,选项A错误;花样滑冰时,鞋下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是滑动的,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B错误;旱冰鞋下面是滚动轮,当人前进时,轮在地上滚动,其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选项C正确;自行车刹车过程中,闸皮与钢圈之间有一小段相对滑动过程,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D错误.答案:C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实例:百米跑比赛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等等,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讨论、进行猜想:①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实验图甲、丙)③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如实验图甲、乙)④滑动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略)④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略)(2)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及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果学生不能针对所归纳的猜想进行选择,教师要根据小组探究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调整,以保证结论的严密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设计表格(供参考)A.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下面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例)①小组讨论得出不变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需要改变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②器材确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砝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②实验步骤: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行,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砝码重复上面步骤(如图甲、乙),并记录相关数据.③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⑤讨论反思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有时间可重新进行改良后的实验)B.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C.各个小组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媒体课件)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④静摩擦力总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板书: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师结束语】这节课大家应该收获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力,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力,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论却知之甚少.这节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实验上.采用的突破方法——控制变量法,运用二力平衡原理来间接测量摩擦力大小.其中重点又放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当实验设计好了,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自然就容易了.第3节摩擦力第2课时摩擦力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2.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会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实际生活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行新课】摩擦的利用与防止教师播放视频:下雪天,汽车在雪地上行驶,车轮打滑,当车轮缠上防滑链后可以正常安全行驶.学生观看,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页《科学世界》——“减小摩擦的方法”:(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归纳出改变摩擦的方法.(2)要求学生回顾课前看到的相关情景,说说人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些不同的例子.学生分析,教师得出结论.板书:1.摩擦力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摩擦我们要设法增大,有弊的摩擦要设法减小.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滑动摩擦来代替滚动摩擦.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教师说明:使接触面分离的常见方式:①加润滑油,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使摩擦面不接触,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过,大大减小了摩擦,如图所示;②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如气垫船;③利用磁悬浮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大大减小,如磁悬浮列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2)分析比较甲、乙可以得到:(3)分析比较甲、丙可以得到:解析:(1)为了探究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必须使木块处。
1.2 二力平衡实验探究、利用平衡力求摩擦力与综合性分析题

中考特训1 力与运动1.2 二力平衡实验探究、利用平衡力求摩擦力与综合性分析题重难点集训目录四、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五、利用二力平衡求摩擦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受力分析,较难)①两个物体叠加或水平一起放置时,求摩擦力与其他物理量②利用二力平衡分析力的大小及方向六、摩擦力与杠杆、滑轮、浮力等综合性分析题(中考综合题型)五、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探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
①在图乙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__3.4__N,方向__水平向左__。
②比较__甲、乙__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
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接触面粗糙程度__有关。
重难点习题集训(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
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平衡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不是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等__;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_不是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1)①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为0.2N,由图乙可知此时的读数为3.4N;因为木块水平向右滑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②甲、乙两图中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导致摩擦力大小不同。
③甲、丙两图中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导致摩擦力大小不同。
(2)图丁中木块在各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摩擦力与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因为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等;因为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重力与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力平衡》、《摩擦力》 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3、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 .12牛;B .68牛;C .80牛;D .92牛. 4、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 )A .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 .受地球的吸引力;C .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D .受力情况不清楚.5、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不是平衡力; B .一定是平衡力;C .可能是平衡力;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B .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C .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D .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7、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8、一个物体受到均为30牛的一对平衡力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减小到20牛,则物体( )A .速度减小B .按减小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 .仍按原来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D .停止运动.9、如图所示。
水平地面上静置着A、B两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物体对A物体的支持力与A物体对B物体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物体受到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C.B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D.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水平地面对B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0、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C.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11、如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有( )12、一根电线下吊一盏灯,灯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B.灯受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对地球的吸引力。
13、一个物体变速运动,这表示()A.它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它一定不受平衡力的作用 D.这是由于惯性14、某人用力F把重力G的木块紧紧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的压力为2N,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的重力与人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对木块的压力和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以上所述都不是相互平衡的力。
15、有一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该测力计的一端,使测力计在桌面上静止,此时测力计的数为5N,忽略测力计与桌面间的摩擦,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 )A.均为5NB.均为10N C.均为2.5N D.分别为5N和10N 16、人拉着重物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人能拉着重物匀速前进,则人的水平拉力必大于物体所受阻力 B.人拉物体的力必大于物体拉人的力。
C.人拉物体的力必等于物体拉人的力。
D.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人的水平拉力必小于物体拉人的力。
17、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A .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18、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面上共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大小为10N ,另一个是水平面的支持力,大小为10N ,则该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状态是( ) A.静止状态 B.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运动速度逐渐减慢 D.可能是静止状态,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9、某人拉一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人对小车的水平拉力为F ,车重为G ,车对地面的压力为Q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为N ,车受到的阻力为f ,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Q 与G B.G 与F C.F 与f D.Q 与N 20、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速度小的物体,所受的力一定小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D.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块F BAA 11FB 1F 2C F 1F 2 D21、如图所示,箱体内有一弹簧,下端挂有一物体,若整个箱体由向下匀速运动变为向下减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将()A.变长B.变短C.不变D.无法确定22、一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是40N;若速度增大到3m/s后,仍在该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A.大于40NB.小于40NC.等于40N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3、自行车刹车时,手捏刹把越紧,车轮受到摩擦力越大,这是因为()A.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增大了压力C.增大了接触面积D.变滚动为滑动24、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甲赢了,表明()A.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B.甲拉乙的力小于乙拉甲的力C.甲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25、挂在树上的苹果,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树的拉力B.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受到的重力C.苹果对树的拉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D.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26、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A. 1 N,0B. 0,1NC. 2N,1ND. 1N,1N27、为了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人们采用了下面一些做法:①自行车车胎表面有花纹:②螺丝刀的木柄刻上一排凹槽;③移动笨重的箱子时,在箱底垫上几根铁管;④抓泥鳅时必须用力抓才能抓住.这些做法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A.①③ B.②C.①②④ D.①②28、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29、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移动笨重机器时,常在它下面垫上圆木C.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有轴承 D.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30、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31、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玻璃杯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C.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32、用6N的水平拉力,使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拉力撤掉,小车在桌上做减速运动,此时小车受的摩擦力是………………………………… ( )A.6NB.0 C.大于6N D.小于6N但大于033、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D.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V34、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35、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36、如图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木块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个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A.甲为零,乙受到向右的15N的力B.甲乙都受到向右15N的力C.甲乙都受到15N向左的力D.甲受到15N向右的力,乙受到15N向左的力。
37.水平公路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汽车动力消失了 B.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汽车受到重力作 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38.自行车刹车肘,手捏闸越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这是因为 ( )A、它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C、增大了车轮与闸皮间的接触面积D、增大了压力39.如果没有摩擦,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用绳子捆绑物体捆不牢 B.走路无法前进C、用很小的力可拉动很笨重的东西D、朝墙上扔玻璃杯扔不破40.下列各种摩擦中,不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手握酒瓶,手与瓶之间的摩擦 B.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C.自行车轮与地面间摩擦 D.吃饭时,筷子和食物之间的摩擦41.在下列各项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轮胎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
B、改滚动为滑动。
C、车轴经常上油。
D.皮带运输机的皮带要绷紧。
42.使用下列用品或零件,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A.捆物体的绳子 B.木螺丝 C.机械手表中的摆轮轴心 D.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43.安装自行车轮胎上气门芯的小橡皮管时,如果把气门芯在水中浸一下,再安装小橡皮管就非常容易,这是因为这样做( )A.消除了气门芯与橡皮管之间的摩擦 B.减小了气门芯与橡皮管之间的摩擦C.减小了气门芯与橡皮管之间的压力 D.增大了气门芯与橡皮管之间的压力44.在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多项选择)( )A.申雪\赵宏博比赛前在冰刀上涂蜡 B.在冰雪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轮上缠铁链C.结冰天气,在公共汽车站附近的路面上撒砂子或铺煤渣 D.自行车车轮的转动轴承安装滚珠45.在下列事例中,主要靠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是(多项选择)( )A.铁丝钳口刻有花纹 B.较重的物体一般都放在自行车的后面的货架上C.在寒冬积雪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轮上缠有铁链 D.自行车刹车时车闸皮与车轮之间的摩擦46.“体操王子”——李宁在上单杆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上一些镁粉;而在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