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端午节活动策划欢乐龙舟划水比赛

校园端午节活动策划欢乐龙舟划水比赛校园端午节活动策划:欢乐龙舟划水比赛一、活动简介:本活动是为庆祝传统佳节端午节而策划的一项校园活动,旨在通过欢乐龙舟划水比赛,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体育精神,并增加校园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标:1. 提供一个有趣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端午节期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 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其合作与沟通能力;3. 丰富校园文化,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4.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体育精神。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端午节期间,具体日期根据校历确定;2. 地点:校内适合举办龙舟比赛的水域,如校园湖泊、河流等。
四、活动流程:1. 报名阶段:- 学生自愿组成队伍,每队成员不超过15人,需指定队长;- 报名表收集队名、队长联系方式等信息;- 设定报名截止日期。
2. 准备阶段:- 确定赛道和比赛规则,确保安全性;- 向学生宣传活动内容和规则;- 提前联系专业教练,为参赛队提供必要指导。
3. 比赛阶段:- 排定比赛时间表,合理安排参赛队次序;- 请专业裁判员负责比赛秩序,确保公平性;- 为每支参赛队分配一个起点和终点;- 设置观众席,方便其他同学观赛。
4. 颁奖典礼:- 为前几名朗读结束后的队伍颁发奖杯和证书;- 对于其他参赛队伍给予奖励和鼓励;- 与学校校友会合作,邀请知名嘉宾出席颁奖典礼。
五、活动宣传:1. 利用学校内部通知和广播等渠道,向全体师生宣传活动;2. 制作海报和宣传单张,张贴在学校公告栏和各大教学楼、宿舍楼;3. 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六、活动资源支持:1. 通过校友会和学校合作,争取资金赞助,用于奖品购置和活动组织经费;2. 向附近企业商家借用或租赁龙舟等比赛器材。
七、安全措施:1. 在组织前,向每个参赛队伍宣传安全措施和事故防范意识;2. 设置专业救生队员和医疗团队,在比赛现场做好安全保障工作;3. 检查龙舟和其它比赛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情况。
组建龙舟队的倡议书意义

组建龙舟队的倡议书意义
亲爱的同学们:
时光荏苒,春暖花开。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们的大家庭日益壮大。
为了加强学校的团结和凝聚力,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我们决定组建一支龙舟队。
龙舟是我国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加龙舟比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培养意志,还能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龙舟队中,你将能够结识各个年级的同学,共同面对挑战,共同追求卓越。
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会是充满激情和快乐的时刻。
组建龙舟队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精神。
参与其中的同学将有机会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亲身体验到协作和信任的重要性。
龙舟队将以团结、友爱、拼搏的精神,开创一个全新的篇章,我们相信,通过龙舟队的建立,我们的大家庭将会更加紧密团结,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
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你是新生还是老生,只要你热爱体育运动,热爱团队精神,龙舟队都欢迎你的加入。
让我们共同组建这支闪亮的龙舟队,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这个团队的熏陶下,你将收获更多的友谊,收获更多的力量。
让我们义无反顾地竭尽全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吧!龙舟队期待着你们的加入,让我们携手同行,激扬青春,铸就辉煌!
谨上
【你们的名字】。
龙舟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抓好校 龙舟队的选拔组建 、 日常管理 和训 练竞赛 工作 , 定期 安排龙 舟队集训 , 并举 办校 龙舟 比赛 , 积极 参加各项龙舟赛事活 动,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 增强学生 的集体 主义荣誉感 , 为校园体育竞赛 活动增添亮点 。
1 前 言
龙文化是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创 造 , 中华 民族力量 的象征 , 是 体 现 了中华 民族 的集体 智慧 和优 良品格u 。龙舟运动 是 中华 民族 传统民俗健身项 目, 是龙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 它体现了 自强不息 、 奋勇争先 、 力争上游 的精神 , 弘扬 的是 团结协作 、 集体主义和大无 畏的精神 。龙舟运动特有 的象征意义 、 教育价值 以及它所形成的 独特 的体 育文 化 , 随着历史 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 。近年来 , 龙舟 运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 的新载体 在我 国高等院校 中蓬勃发展起 来, 但是 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 面临着 问题 。 也 2 龙舟运动在我 国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龙舟运 动最初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在南方地区开展 , 随 着改革开放 的步伐 , 在社会经 济不 断繁荣发展的基础上 , 龙舟竞 渡也迅速由中国南方地区向北方地 区推广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福 建为龙舟运动传统 强省 ,0 2 世纪 8 年代末 , 0 龙舟运动进入 了北京 市和天津市。 0 世纪 9 年代 中期 , 。2 O 进入 了西北宁夏。龙舟运动 不断向我 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 漫延发展 。 18 年首次在 天津市举 行龙舟邀请赛 , 98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 医科大学 等校派 队参 与 比赛 。19 年 , 西南 宁召开第 四届 全 91 广 国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广西民族大学代表广西参加本届 龙 舟赛 。广西民族大学经历这次 比赛后更加重视龙 舟文化建设 , 其 龙 舟运 动水 平逐年提高 , 确立 了其在广西的优势地位 , 同时也深 深影 响并 带动了周边高校龙舟运动 的开展 。此后 , 天津工业大 学、 天津体育学院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外国语学 院 、 广州体育学 院、 上海海事大学 、 山东聊城大学 、 三峡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淮海 工学 院 、 江南大学等高校相 继组建 了校龙 舟代表队 , 大学生龙舟 赛事活动愈加频繁 , 舟精神也与这些高校的名 字紧密相连 。 龙 3 高校发展龙舟运动面临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等 院校里开展龙 舟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但是 也面临着重重 困难 : 各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 门在 思想 观念上对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的重视不够 , 造成 了龙舟运动在政策支持上缺乏有力保障。在 以奥林 匹克文化为主流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 , 民族传 统体育 项 目的生存空间则相 对狭小 , 龙舟运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经 费投 入问题制约高校龙舟运动 的发展 。龙舟运动需要大 量资金建设或疏浚专用航道 , 需要 购置专业 的船桨设施 。龙舟 队 要保 持较高 的水 平 , 必须要有 大量 的经 费投入 , 每年 的装备 、 训 练、 比赛等费用对 中国很多高校来讲难 以承受。 缺乏场地设施 限制高校龙舟运动 的开展 。我 国高校基本 集 中在各大城市 , 大多院校远离江河 、 湖泊 , 较难开展龙舟运动 ; 在 中国北 方地区 , 江河 、 湖泊更 少 , 很难有 适合龙舟 教学训练 的场 所, 这也给龙舟运动的发展带来 了很大的影响。 缺乏高水平教练员 、 裁判员 队伍 , 制约 了高校龙舟运 动水平 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龙 舟运动的发展仍然处于高水平人 才相对 匮乏 , 具体体现 为教学 成果不多 , 理论 著作稀少 , 科研水 平低下 , 技战术研究肤浅等等。 此外, 学生 的学训 矛盾 问题 ; 大学 生龙舟队伍竞技水平参差 不齐的问题 ; 大学 生龙 舟运动员流动性较强 , 龙舟梯 队建设较难 稳定发展的问题等都制约着龙舟运动在高校 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高校发展龙舟运动的对策分析 高等院校发 展龙舟运 动应 当从龙 舟项 目课程建设 、 研研 科
端午节学校适合搞什么活动

端午节学校适合搞什么活动
端午节学校适合搞什么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而这个节日也是学校举办各种活动的好时机。
那么,端午节学校适合搞什么活动呢?
一、“龙舟比赛”活动
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舟比赛了。
在这个节日,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参加龙舟比赛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体质和意志力,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赛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包粽子”活动
端午节除了龙舟比赛外,包粽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学校可以将这个活动做成课外活动或者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插艾草、挂菖蒲”活动
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就是插艾草、挂菖蒲了。
这个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去采摘艾草和菖蒲,然后回到学校进行插艾草、挂菖蒲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
在学校举办端午节活动时,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同学们的喜好,选择适合的端午节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
依托地方特色的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地方特色的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龙舟运动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自古以来就在华夏大地上广泛开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龙舟运动逐渐演变成一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体育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龙舟赛事已经成为重要的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龙舟运动逐渐失去了一些传统的魅力和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龙舟文化,许多地方开始在高校开展龙舟运动,通过组织龙舟比赛、培养龙舟运动员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热爱龙舟运动。
高校作为龙舟运动的传播和普及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推动龙舟运动的发展和传承。
如何依托地方特色在高校开展龙舟运动,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意义探讨依托地方特色开展龙舟运动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通过挖掘和发扬地方特色,将龙舟运动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龙舟运动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作为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积极开展龙舟运动并依托地方特色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龙舟运动面临的发展困境,探索依托地方特色开展龙舟运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龙舟运动在地方特色中的地位龙舟运动不仅体现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是地方居民凝聚力量,共同迎接节庆和重大活动的重要方式。
许多地方会定期举办龙舟比赛,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提升当地的旅游业和文化知名度。
这种活动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地方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现代社会,龙舟运动已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域,而是成为了一种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龙舟运动引入校园,通过组织龙舟队伍参加比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体育素养。
龙舟运动在地方特色中的地位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寓意着团结合作、拼搏奋进的精神内涵。
大学龙舟课程设计

大学龙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龙舟运动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比赛规则;2. 学生掌握龙舟基本的划桨技巧、团队协作要领及安全知识;3. 学生了解与龙舟相关的体能训练方法及运动损伤防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龙舟划桨,具备基本的龙舟驾驭能力;2.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协作精神,完成龙舟比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体能训练方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龙舟运动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相互尊重、支持,培养集体荣誉感;3. 学生通过龙舟运动,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勇敢、自信、坚韧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体育选修课,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传承传统文化。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掌握龙舟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龙舟运动概述:包括龙舟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文化价值及国内外赛事简介。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龙舟运动的背景知识。
2. 龙舟基本技术:教授龙舟划桨技巧、团队协作要领、龙舟驾驭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让学生掌握龙舟基本技术。
3. 龙舟体能训练:介绍与龙舟运动相关的体能训练方法、运动损伤防护及恢复措施。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
4. 龙舟比赛规则与策略:讲解龙舟比赛的规则、评分标准以及比赛策略。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龙舟比赛的技巧和策略。
5. 龙舟文化传承与发扬:探讨龙舟运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现代校园中传承和发扬龙舟文化。
龙舟研究报告

龙舟研究报告龙舟研究报告一.概述龙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龙舟比赛已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本报告旨在探究龙舟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并分析其对体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二.龙舟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龙舟运动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南方的古代祭祀活动,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后来,龙舟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的竞技体育活动。
2.发展:龙舟比赛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到专业化的比赛,其规模和知名度逐渐扩大。
不仅在中国,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开展龙舟比赛,并形成了一定的比赛体系和规则。
三.龙舟运动的现状1.比赛水平:龙舟比赛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专业的竞技运动,各地都有自己的龙舟队伍。
目前,龙舟比赛在亚洲地区具有很高的水平,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
2.推广和普及:与古老的传统相比,龙舟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仍然有待加强。
一方面,龙舟比赛已经成为各地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参赛者。
另一方面,龙舟运动也开始进入校园,并成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一部分。
四.龙舟运动的影响1.体育影响: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体合作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还有利于锻炼身体素质。
此外,龙舟运动也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2.文化影响:龙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龙舟运动的发展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龙舟比赛是一个民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经济影响:龙舟比赛的举办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和旅游者,还能够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龙舟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的体育旅游项目。
五.结论龙舟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在体育和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龙舟比赛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相信龙舟运动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叶舟,一片桨:追风逐浪的温大龙舟队

52文、摄/朱蒙钰 图片部分由受访者提供早上八点,叶懿霆照常来到温州大学南校区的训练码头,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跑步、游泳、力量训练,这些必备的训练“套餐”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随之则是坐上龙舟,重复着来回划桨的动作,逐步地增加着训练强度……何曾想到,这位来自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大二男生,身体里竟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就在今年3月份的2018中华龙舟大赛(海南·万宁站)上,叶懿霆代表温州大学龙舟队,分别获得了青少年男子组100m 第二名、青少年男子组200m 第二名、青少年男子组500m 第二名的良好成绩。
而此次大赛温大龙舟队总共派出的三支队伍,同队的其他队员还分别获得了青少年女子组100m 第二名、青少年女子组200m 第一名、青少年女子组500m 第一名,混合精英组100m 第四名、混合精英龙舟队参加中华龙舟大赛(福州站),队员们奋力划桨一叶舟,一片桨:追风逐浪的温大龙舟队FIGURE. All Rights Reserved.532018.06 /组200m 第四名、混合精英组500m 第四名。
“两金四银”的佳绩,使得温州大学龙舟队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得到诸多关注,在全国范围内“一战成名”。
龙腾瓯越:璀璨的温州龙舟在温州,温州龙舟活动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浓厚,深受群众喜爱,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于民间。
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
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
”可见温州一带的竞渡,起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
曾有言,温州各乡都有龙舟。
每逢端阳节,有些村落还要造新龙舟,在温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并“悬赏夺标”,俗称“划龙船”或“划斗龙”。
近年来,温州着力打造龙舟基地、弘扬龙舟文化,使“赛龙舟”这项古老运动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随着三个龙舟基地的逐步建立,2011年,温州市首届龙舟大赛召开,龙舟体育文化新篇章拉开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的开展对高校校 园文化正产生着深 刻的影响 , 丰富着校 园 文化 内容 , 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 了新的动力 。
的力量 , 注重集体协 调性 J 。在这 种无形 的环境下 , 我们 广 大 的大学生受 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 接受 了中华传统文化 的熏
陶 , 一 步 了解 那 种 不 屈 不 挠 的 民 族 气 节 , 进 了 对 未 来 生 进 促 活 的 美好 期 盼 。
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建议 。
关键 词 : 舟 运 动 ; 园文 化 ; 响 龙 校 影
中图 分 类 号 :8  ̄5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39 3 ( 0 1 0 — 4  ̄ G0 A 10 —8 X 2 1 )30 0 2 3
Re e r h o he I fu n e f De e o n a o a o t o mp s s a c n t n e c s o v l pi g Dr g n Bo t Sp r n Ca l u Cu t r lu e
屈原” 观点 , 一 种爱 国主义精神 的表现 ; 其形 式而 言, 的 是 从
当地群众广泛参与不同形式的龙舟主题活动 , 对表现 民俗 民
风 、 现 民族 精 神 、 染 节 日气 氛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 民群 众 喜 展 渲 人
闻乐见 。由此而衍生出多种 龙舟文化形式 : 龙舟节 、 龙舟祭 、 龙 舟景 、 龙舟诗 、 龙舟联 、 龙舟迷 、 龙舟鞋 , 等等 。龙舟文化 源
收 稿 日期 :0 10 —0 2 1 -31 作 者 简 介 : 志娟 (9 7一) 女 , 北 荆 州 人 , 许 16 , 湖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 育 研 体
学生龙舟锦标赛 , 邀请 了国际上知名 的高校龙 舟队参加此次 比赛 , 借此来加强各 国的文化 交流 , 进我 国高校龙 舟运动 促 的发展。龙舟运动起源于南方 , 但北方地 区比较有影响力的
1 建 立 校 园大 学 生 龙 舟 俱 乐 部 。 竞 技 龙 舟 和 大 众 龙 )
校 巾 发 展 龙 舟 运 动 这 无 疑 是 给 传 统 的校 园 体 育 教 学 注 入 了
一
剂 强 心 剂 , 人 了 新 鲜 的 活 力 , 高 校 中 发 展 龙 舟 运 动 可 沣 在
舟两 个 层 面上 做 文 章 , 要 组 织 参 加 区 域 龙 舟 比赛 、 学 生 既 大
项 目的课程设置 , 提高了大学 生参与 体育运 动的积极性 , 同
・
34 ・ 0
第 3期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第3 0卷
时 也 使 大 学 牛 很 好 的 龙 舟 运 动 这 一 项 目 , 且 罔 内 很 多 的 高 并 校 已经 开 设 了 龙 舟 课 程 。例 如 , 汉 体 育 学 院 具 有 天 然 的水 武
X hia UZ i n u
( o p ti p r col Wua ot u i r t, h nH bi 4 0 7 ) C m eteS otSh o, h ns r n e i Wua ue, 3 0 9 iv s p s v sy
Ab ta t hs p p ri t d c d t e d v l pn i ain o nv ri ’ rg n b a p r n C ia e r — s r c :T i a e r u e h e eo ig st t fu ie st S d a o o ts o t i h n ,r p e n o u o y s s n ig t e if e c so e eo i gd a o o t p r o a u ut r ,a d p o o i gs g e t n n h w t e t h l n e f v lp n r g n b a ot n c mp sc l e n r p s u g si so o n nu d s u n o o
d v lp unv riy’ r g n b a p rsi e eo ie st S d a o o ts o t n Chia n.
Ke r y wo ds: r g n o ts o t d a o b a p rs;c m p s c t r a u ulu e;ifue e n l nc
2 高 校 龙 舟运 动 发 展现 状
龙舟运动作为群众喜闻乐见 的体育项 目, 在体 育部 门和 教 育 部 门的 大 力推 广 下 , 我 国 高校 得 到 蓬 勃 发 展 。从 上 世 在 纪九 卜 年代开始 , 许多大学龙舟 队纷纷参加各地 区的龙舟 比 赛, 发展到今天 , 大学生龙舟协会 的成立 , 国大学生龙舟锦 全 标赛 、 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等 各种针对大学生的 比赛 陆续 开 展 。 比如 ,0 6年 由 国家 体 育 总 局 社 体 中 心 、 国大 学 生 20 中
高校 有 东 北 电 力 大 学 、 城 大 学 、 海 工 学 院 、 津 医 科 大 聊 淮 天
教 育- 练 学 . i I I l
作者单位 : 武汉体 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0 7 30 9
学。 目前在国内 , 有许 多高校成立 了高 水平龙舟 训练队 , 也 有很 多 的 高校 开 设 了龙 舟 选 修 课 程 , 改变 了传 统 的 学校 体 育
生, 因为 社 会 需 要 团 队 , 要 团结 的 人 。 需
3 4 发 展 高 校 龙 舟 运 动 有 利 于 丰 富 校 园现 代 体 育 文化 宝库 .
民族 传统 体 育 孕育 了 现 代体 育 , 统 民 族 体 育 和 现 代 体 传
育 相 互 促 进 , 互 融 合 。 龙 舟 运 动 及 武 术 是 典 型 的 东 方 运 相
生活 、 团结全国人 民和改善人 际关系 等几个方 面。同时, 龙 舟文化主要是起源于人们对诗人屈原 的纪念 , 而屈原是我们 心 目中的英雄人物 , 自己的理想 宁愿 牺牲 自己的生命 , 为 他 刚正不 阿的品格被我们 中华民族所崇敬和继承 , 对他 的尊敬
和 纪念 体 现 了我 们 对 民族 的 热 爱 , 时 , 舟 竞 渡 强 调 团 队 同 龙
化:
构 建 高 校 龙 舟课 程 体 系 , 也 能 够 对 传 统 的 龙 舟 项 目起 到 宣 这 传 作 用 。 龙 舟课 程 教学 内 容 丰 富 , 括 龙 舟 竞 渡 的起 源 及 龙 包 舟 运 动 的 义 化 内 涵 , 赛 组 织 及 鼓 手 和 舵 手 及 桨 手 的 作 用 和 竞 技能 , 南于 龙 舟 运 动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性 特 点 , 能 鼓 舞 人 心 , 又 能 够 引 起 大 学 生 的 兴趣 爱 好 。 3 2 能 够 加 快 高 等 院 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步 伐 .
2 1 年 5月 01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M a . 011 v2 Vo . No 3 13O .
第3 O卷
第 3期
Hu e p rs S in e b iS o ce c t
●学校 体 育 ●
龙舟 运 动对 高 校校 园文化 的影 响
许 志娟
摘 要 : 绍 我 国高 校 龙 舟运 动 的发 展 现状 , 发 展 龙 舟 运 动 对 高 校 校 园文 化 的影 响 , 出发 展 我 介 阐述 提
E 练基地 , 训 因此 , 舟 运 动 也 开 展 了 龙 舟 项 目的 选 修 课 程 , 龙 分 为 论 和 实 践 两 个 部 分 , 学 生 学 到 运 动 技 能 的 同 时 又 能 计 够 J解 传 统龙 舟运 动 的 文化 内涵 。 ,
个 人 在 比赛 中 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种 精 神 会 影 响 一 个 人 终 这
体 育 协会 、 国龙 舟 协 会 、 津 市 旅 游 局 、 育 局 、 委 主 办 中 天 体 教 的 中 国 天津 “ 沽 杯 ” 际 大 学 生 龙 舟邀 请 赛 暨 中 国 首 届 大 塘 国
等重大节 日, 各地群众 都会 开展龙 舟 比赛 , 以此为 载体促 并
进经济 、 社会 和文化的和谐发展。龙 舟运动 的背后孕育着极 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 , 从其起源 而言, 更多的传说支持 “ 渡为 竞
3 以龙 舟 运 动 为 载 体 , 合 校 园 其 他 文 化 资 源 , 进 校 ) 整 促
据调查 , 传统 的体育教学 已经 不能满 足高校大 学生 的兴 趣爱好 , 多大学 生知识 被动 的接受 传统 的体 育教 学 , 中 很 从
体 会 小 到 更 多 的乐 趣 , 至 对 体 育 课 的 上 课 内 容 产 生 厌 倦 心 甚 弹 :因 此 很 多 高校 也 开设 _ 舟 选 修 课 , 将 在 高 校 中 成 为 r龙 这
值 主要 表 现在 对 传 统 民俗 文化 的传 承 、 富 人 民群 众 的社 会 丰
赛, 在继承 了其原 始 的娱 乐性 和民俗 信仰 的同时 , 加 了竞 增
技成分 , 更多地 注重 了划船运动能力 与团队合作精神 。现 在许多 高校纷纷开展 了龙舟运 动 , 参与 了国内外 各种龙舟 比 赛, 大学生对龙舟运 动 的参 与度 和关注度 不断 提高 , 这项运
1 龙 舟 运 动 及 其 文化
龙舟 比赛在古代也叫龙 舟竞渡 、 龙舟 、 龙船 、 赛 划 龙船赛
会 。在 文 献 记 载 中 , 早 的 龙 舟 竞 渡 活 动 记 载 是 战 国 中期 的 最
《 穆天子传》 0 0多年来 , 舟运动在我 国大江南北 、 。20 龙 东南 亚地 区乃至世界各地得 到 了蓬 勃发 展, 每逢端午节 、 国庆节
3 发 展 龙 舟 运 动 对 高校 校 园 文化 的影 响
3 1 为 高 校 传 统体 育教 学 注 入 了 新 的 活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