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朗读版

合集下载

道德经全文朗诵

道德经全文朗诵

道德经全文朗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wéi)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wéi)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chǔ)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wéi)而不恃(shì),功成而弗(fú)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zhì)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zhàn)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chǔ)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cháng)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注音全文及译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道德经注音部分原文及译文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版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 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始(shǐ) ,有(yǒu) 名(míng) ,万(wàn) 物(wù) 之(zhī) 母(mǔ) .故(gù) 常(cháng) 无(wú)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妙(m iào) ,常(cháng) 有(yǒu)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徼(jiǎo) .此(cǐ) 两(liǎng) 者(zhě) 同(tóng) 出(chū) 而(ér) 异(yì) 名(míng)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 玄(xuán) ,玄(xuán) 之(zhī) 又(yòu) 玄(xuán)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译文此章为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话,那么它就是平常的“道”但如此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如果要用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平常的“名”但是如此章所说“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名”也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也不是普通的“名”](这里有些人会误解说明一下,意思也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是本章所表述的并非普通的“道”)“无名”的“无”本章所表述的是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及译文注音版【实用版】目录一、道德经概述二、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概述三、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各章节概括四、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道德经概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它是一部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的经典之作。

全书共分为 81 章,每章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二、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概述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是将《道德经》原文、译文和注音相结合的一种版本,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部经典著作。

这种版本不仅方便了读者学习《道德经》的原文,还可以通过译文和注音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

三、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各章节概括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共分为 81 章,每章都有各自的主题和哲学观点。

以下是部分章节的概括: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务虚其心,治于其腹,致其志,强其骨,无为而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四、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的价值和影响《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注音版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政治、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第3课道无形

《道德经》第3课道无形

全组背诵加10分。 缺一人不加分。
熟读成诵 过目不忘
我们来背全文吧!
第三关
古文今译 文白对应
游戏规则:
1.首先老师抽出出题组,然后由出题组组长上台来 抽取挑战组 2.出题组:“我的问句(问词)是……(原文、译文 、词语等)” 答题组:“我的回答是……(原文对译文、译文对原 文、词语的意思等)” 3.回答不能看书。答对加3分。答错给出题组加3分 ,其他组抢答加2分。看书加1分 4.请各组保持安静和秩序,如有违反,取消加分资格 一次。不认真听的组扣10分
2.世界客观存在的。
3.失去就会死掉,是维持生命的。
作业
1.了解孔子,找孔子的生平 2.您是中国人吗?中国人应该具备哪些中国 元素? 如果是外国人,那您觉得中国人应该具备哪 些中国元素?
这个问题可以和家长一块回答。我们自己写 一段,邀请爸爸妈妈写一段。
我知道的中国人所要具备的中国元素
1.中国人的素质——礼义廉耻。 2.中国人的容貌,服装。 3.中国文艺(文学、书画、武术等)。 4.中国饮食。 5.中国建筑。 ……
开始挑战
温馨提示:课前做好万全准备
第四关
古为今用 活学活用
我能悟:
读完这课,你有什么感想? 思考:道与空气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与空气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
相同:1.都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无形的。
2.都是需要的。
不同:道:1.学说、概念,用来学的。 2.发自内心的 3.失去就没有道理的,没有礼貌 空气:1.物质、气体,用来呼吸。
《道德经》
老子
第 3课
道无形
第一关
朗朗书声 直面经典
朗读要求:
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标准。 (2分) 2.语速均匀,不快不慢。停顿恰当,不拖音。 (3分)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就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得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就是春秋时期得老子李耳(似就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得集合体)所撰写,就是道家哲学思想得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就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得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得道,就不就是永恒不变得道",强调道就是不可言说得。

但这样得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得可能性与可靠性。

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

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

《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得道理。

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得意义。

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她下面要讲得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得道,不就是一般得道理,即非"常道",而就是……就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老子 道德经 全文含拼音及注释

老子 道德经 全文含拼音及注释

老子道德经全文含拼音及注释《老子》八十一章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边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是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jiào),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现)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zhàn 深:精湛。

清澈 )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chú)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口袋:负书担橐。

)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雌性的鸟或兽,与“牡”相对:牝牛。

牝马。

牝鸡。

)。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耶)?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yóu)。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zhuī锤击)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cī缺点或过失)乎?爱国治民,能无知(智)乎?天门开阖(hé关闭;全,总共;门扇),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解读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解读

《老子》第一章dào kědào f ēi chánɡdào mínɡkě mínɡ f ēi chánɡmínɡ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ɡti ān dìzhī shǐyǒu mínɡwàn wùzhī m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ɡùchánɡwúyùyǐ ɡuān qí miào chánɡyǒu yùyǐ ɡuān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qí ji ǎo其徼。

cǐ li ǎnɡzhět ónɡchū ér yì mínɡt ónɡwèi zhī xuán xuán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zhī yòu xuán zhònɡmiào zhī mén 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ti ān xi à ji ē zhī天下皆知zhīwéi shàn之为善,yǒu wú xi ānshɡēnɡ有无相生xiàxi ānɡyínɡ下相盈,yěměi zhī wéi měi sīèyǐji ē zhī shàn 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sībú shàn yǐ斯不善已。

nán yì xi ānchɡénɡchánɡduǎn xi ānɡxínɡɡāo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yīn shēnxiɡānɡhéqi án hòu xi ānɡsuíhénɡ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修改版: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八章
上德……,是以……;……不失德,是以……。 上德……而无以为;下德……而有以为。 ……为之而……;上义……而……。 ……为之而……,则攘臂而……。 故……而後德,失德而……, ……而後义,失义而……。 夫……者,……之薄,而……之首。 ……识者,道之……,而……之始。 是以……处其厚,不居其……;处其……,不居其……。 故……取此。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發;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为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 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诵 国 塑学 道经 德典 人 格
老 子
道 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德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 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多,以哀悲莅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chōng)。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 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 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 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