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一次函数应用(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3)》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3)》课件

范例讲解
例1、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 图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n mile) 与追赶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 (3)15分内B能否追上A?
范例讲解
例1、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 图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n mile) 与追赶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诊断练习
2、如图,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 售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图意填空: (1)当销售量为2吨时,销售成本= 元; (2)当销售成本为5000元时,销售量= 吨。
y/元
6000
l2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O 1 2 3 4 5 6 7 8 x/吨
复习旧知
图象分析方法: (1)从函数图象的形状判断函数类型; (2)从x轴、y轴的实际意义去理解图象上点的坐标 的实际意义。
巩固练习
2、如图表示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
由A到B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两
地相距80千米。
(1)谁出发较早?早多长时间?谁较早到达B地?
早多长时间?
y/千米
(2)两人在途中的速度分别是 80
70
多少?
60


(3)指出在什么时段内两人均 50
行驶在途中(不包括两端点)? 40
情景引入
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 售量之间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 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将两函数图象合在 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结果会怎么样?

八年级数学上第四章一次函数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含两个(以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北师大

八年级数学上第四章一次函数4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含两个(以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北师大

③若混合租用两种车,设租用商务车 m 辆,租金为 W 元,则租 用轿车34-4 6m辆,由题意,得 W=300m+240×34-4 6m=-60m +2 040. 因为34-4 6m≥0,所以 m≤137.所以 1≤m≤5,且 m 为整数. 因为 W 随 m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 m=5 时,W 有最小值 1 740, 此时34-4 6m=1. 综上,租用商务车 5 辆和轿车 1 辆时,所付租金最少,此时租金 为 1 740 元.
九折优惠. (1)以x(单位:元)表示商品价格,y(单位:元)表示支出金额,
分别写出两种购物方案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解:方案一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y=0.95x; 方案二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y=0.9x+300.
(2)若某人计划在商都购买价格为5 880元的电视机一台,请分 析选择哪种方案更省钱?
【点拨】从图中信息可知:体育场离文具店的距离是2.5-1.5= 1(km)=1 000 m, 从体育场走到文具店所用时间是45-30=15(min), 所以从体育场出发到文具店的平均速度是 1 10500=2300 (m/min). 故选C.
【答案】C
6.均匀地向一个容器内注水,在注满水的过程中,水面的高度 h(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容 器是下列四个中的( D )
(1)若旅游团人数为9人,门票费用是__1__6_2_0__元; 若旅游团人数为30人,门票费用是__3_9_6_0___元.
(2)设旅游团人数为x人,写出该旅游团门票费用y(单位:元) 与人数x(单位:人)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
y=
180x 108x+720
(x取0,1,2,…,10) (x>10,且x为整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4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如何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前置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次函数的应用。

4.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3.实例讲解:通过生活实例,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一次函数的应用。

5.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6.总结提升: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强化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认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D
2.小敏从A地出发向B地行走,同时小聪从B地出发向A地行走,如图所示,相交于点P的两条线段l1、l2分别表示小敏、小聪离B地的距离y(km)与已用时间x(h)之间的关系,则小敏、小聪行走的速度分别是( )
A.3 km/h 和4 km/h B.3 km/h 和3 km/hC.4 km/h 和4 km/h D.4 km/h 和3 km/h
(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s=k1t+b1与s=k2t+b2中,k1,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各是多少?
k1表示快艇B的速度,k2表示可疑船只A的速度.可疑船只A的速度是0.2n mile/min,快艇B的速度是0.5n mile/min.
P
B
A
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例3(1)~(5)吗?
【分析】l1的图象过原点,表达式设为y=k1x,求解k1的值只需再找一个点的坐标即可.
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填空:
(5)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解:设l2的表达式为y=k2x+b2,由图可知,图象过(0,2000)(4,4000),
(5)当A逃到离海岸12 n mile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
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例3(1)~(5)吗?
解:(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分别为s1=0.5t,s2=0.2t+5. 所以k1的实际意义是快艇B的速度,k2的实际意义是A船的速度.
B
A
故快艇B的速度为0.5n mile/min,A船的速度0.2n mile/min.
(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s=k1t+b1与s=k2t+b2中,k1,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各是多少?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学案+练习)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学案+练习)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学习目标1.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掌握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重点)2.能利用同一坐标系内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 新课导入1.某工程队在“村村通”工程中修建的公路长度y (米)与时间x (天)之间的关系如图1.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公路的长度是 米.图1 图22.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 售出土豆质量x (千克)与他手中持有的钱(含备用零钱)y (元)的关系如图2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 ;(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 是26元,他一共带了 千克土豆.学习任务二 探究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应用1.如图3,l 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 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填空:(1)当销售量为2 t 时,销售收入= 元, 销售成本=元.(2)当销售量为6 t 时,销售收入= 元, 销售成本=元.(3)当x =3时,销售收入= 元,销售成本= 元;盈利(收入-成本)= 元.(4)当销售量等于 时,销售收入等于销售成本.(5)当销售量 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当销售量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6) l 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l 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分组讨论.k 1表示 ,b 1表示 ;k 2表示 ,b 2表示 .2.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 追赶(如图4①),图4②中l 1,l 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 (n mile)与追赶时间t (min)之间的关系.① ②图4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2) 速度快.(3)10 min 内B (填“能”或“不能”)追上A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 (填“能”或“不能”)追上A .(5)当A 逃到离海岸12 n mile 的公海时,B 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 (填“能”或“不能”)在A 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6)l 1与l 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s =k 1t +b 1与s =k 2t +b 2中,k 1,k 2的实际意义分别是 ,可疑船只A 与快艇B 的速度分别是 .合作探究如图5,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 36 km/h ,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 km/h.(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少千米?当堂达标1.如图6,OA ,BA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 和t 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图象可知,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A.2.5米B.2米C.1.5米D.1米图6 图7 图52.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离学校12千米的地方参加植树活动.如图7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行驶的路程s (千米)随时间t (分)变化的函数图象,则每分钟乙比甲多行驶的路程是( )A.0.5千米B.1千米C.1.5千米D.2千米3.一段笔直的公路AC 长20千米,途中有一处休息点B ,AB 长15千米,甲、乙两名长跑爱好者同时从点A 出发,甲以1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点B ,原地休息半小时后,再以1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C ;乙以1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C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甲、乙两人出发后2小时内运动路程y (千米)与时间x (时)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4.某通信公司推出①②两种通信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一种有月租费,另一种无月租费,且两种收费方式的通信时间x (分)与收费y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8所示.(1)有月租费的收费方式是 (填“①”或“②”),月租费是 元;(2)分别求出①②两种收费方式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请你根据用户通信时间的多少,给出经济实惠的选择建议.课后提升 如图9,l A 与 l B 分别表示A 步行与B 骑车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1)B 出发时与A 相距多少千米?(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3)B 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A 相遇?(4)若B 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与A 相遇?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C .反思感悟我的收获:我的易错点:图8参考答案当堂达标1.C2.A3.C4.解:(1)①30(2)设y有=k1x+30,y无=k2x,由题意得500k1+30=80,k1=0.1;500k2=100,k2=0.2. 故所求的关系式为y有=0.1x+30;y无=0.2x.(3)由y有=y无,得0.2x=0.1x+30,解得x=300.当x=300时,y有=y无=60.故由题图可知当通话时间在300分钟内时,选择通信收费方式②实惠;当通话时间超过300分钟时,选择通信收费方式①实惠;当通话时间为300分钟时,选择通信收费方式①,②一样实惠.课后提升解:(1)由题图可知,B出发时与A相距10千米.(2)B修理自行车所用的时间为:1.5-0.5=1小时.(3)3小时时两人的路程都是22.5千米,所以,B出发后3小时与A相遇.(4)出发时A的速度为22.5103=256千米/时,B的速度为7.50.5=15千米/时,设若B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x小时与A相遇,根据题意得,15x-256x=10,解得x=1213.答:经过1213h与A相遇,图10中点C即为相遇点.图1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课件

下图 l1 l2 分别是龟兔赛跑中 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 根据图象可以知道: (1)这一次是 100 米赛跑。 (2)表示兔子的图象是 l2 。
l2 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 /分
(3)当兔子到达终点时,乌龟距终点还有 40 米。
(4)乌龟要与兔子同时到达终点乌龟要先跑 40 米。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500x+2000 。
y/元
6000
5000
4000
l2 销售成本
3000
2000
1000
O
1
2
3
4
5
6
x/吨
l1 反映了公司 产品的销售收入与 销售量的关系。
l2 反映了公司 产品的销售成本与 销售量的关系。
销售收入 y/元 y/元 y/元 y/1 元 y/元 y/元 y/元 y/元 y/元 6000 6000 6000 6000 L 6000销售成本 6000 6000 6000 6000 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 l 2 l 2 l 2 l 2 l2 销售成本 l2 销售成本 l2 销售成本 l2 销售成本 l2 销售成本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O 1 O 2 13 O 2 43 15 O 4 26 3 5 1O 6 4 2 x/ 3 5 1吨 O 6 4 2 x/3 吨 5 1O 6 4 2 x/3 吨 5 1O 6 4 2 x/3 吨 5 1O6 4 2 x/1 3 吨 5 2 6 4x/ 3吨 5 4 6x/ 5 吨6 x/吨 x/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3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4.3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一次函数图像,观察和分析图像特征,理解斜率和y轴截距的意义。
-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提高: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提高其运用能力。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作业成果,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一次函数的应用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指导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教学步骤:
-步骤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步骤2: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步骤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1.学生在图像识别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图像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从而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一个一次函数的应用案例,要求原创性,并在课堂上分享。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对于必做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如果出现
就代错值.
O 1 23 4 5 6
x/ 吨
探究新知
(5)l1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y/元
l1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O 1 23 4 5 6
y=1000x

y=500x+2000 .
l2
x/ 吨
探究新知
l1 :y=1000x和l2 :y=500x+2000中的k和b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 k的实际意义是表示销售每吨产品可收入或增加成本的量;
y/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l1 l2
O 1 23 4 5 6
x/ 吨
探究新知
(4)当销售量 大于4吨 时,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 当销售量 小于4吨 时,该公司亏损(收入小于成本) ;
y/元 6000 5000
l1 l2
4000
3000
2000
1000
以下的天气现象称为“霜冻”.由霜冻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
破坏的现象称为霜冻灾害.
某种植物在气温是0℃以下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即遭受霜冻
灾害,需采取预防措施.右图是气象台某天发布的该地区气象信
息,预报了次日0时~8时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0时~5时,
5时~8时的图象分别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请你
y/ oC
所以
y2
8 3
x
49 3
.
所以应采取防霜冻措施.
课堂小结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两个一次函
数的应用
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即10分钟内,A 行驶了2海里,B 行驶了5海里,所 以B的速度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3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4.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问题解决;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
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
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
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试求降价前 y 与 x 之间的关系
(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
少?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活动目的:通过与上一课时相似的问题,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学习。

活动效果:由于问题与上一课时问题相近,学生很快明确并解决了问题。

第二环节:问题解决
内容1:例1
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 36km /h ,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km /h .
(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
(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
当小聪追上小慧时,说明他们两个人的什么量是相同的?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该用什么量来表示?你会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解决?图象法?还是解析法?
解:设经过t 时,小聪与小慧离“古刹”的路程分别为1S 、2S ,
由题意得:t S 361=,10262+=t S 将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观察图象,得
⑴两条直线t S 361= ,10262+=t S 的交点坐标为(1,36)
这说明当小聪追上小慧时,1236km S S ==,即离“古刹”36km ,已超过35km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过了“草甸”
⑵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即145km S =,此时242.5km S = .
所以小慧离“飞瀑”还有45-42.5=2.5(km )
思考:用解析法如何求得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小聪、小慧运行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小聪的解析式为t S 361= ,小慧的解析式为10262+=t S )?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说明: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入手感到困难,可用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⑴两个人是否同时起步?
⑵在两个人到达之前所用时间是否相同?所行驶的路程是否相同?出发地点是否相同?两个人的速度各是多少?⑶这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⑷如果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他们的函数解析式是一样?他们各自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
内容2:深入探究
例2 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 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 B 追赶(如图),下图中1l , 2l 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 (海里)与追赶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线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解:观察图象,得当0=t 时,B 距海岸0 n mile ,即0=S ,故1l 表示B 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A ,B 哪个速度快?
解:从0增加到10时,2l 的纵坐标增加了2,而1l 的纵坐标增加了5,即10 min 内,A 行驶了2海里,B 行驶了5 n mile ,所以B 的速度快.
(3)15 min 内B 能否追上A ?
解:可以看出,当15=t 时,1l 上对应点在2l
上对应点的下方,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 能否追上A ?
解:如图1l ,2l 相交于点P .因此,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 一定能追上A .
(5)当A 逃到离海岸2l 海里的公海时,B 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 能否在A 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l 与2l 交点P 的纵坐标小于2l ,这说明在A 逃入公海前,我边防快艇B 能够追上A .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识图能力.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内容:观察甲、乙两图,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两图中的( )图比较符合传统寓言故事《龟免赛跑》中所描述的情节.
3.根据1中所填答案的图象求:
(1)龟免赛跑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式(要注明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乌龟经过多长时间追上了免子,追及地距起点有多远的路程?
4.请你根据另一幅图表,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自编一则新的“龟免赛跑”的寓言故事,要求如下:
(1)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大意,不能超过200字;
(2)图表中能确定的数值,在故事叙述中不得少于3个,且要分别涉及时间、路和速度这三个量.
意图:旨在检测学生的识图能力,可根据学生情况和上课情况适当调整。

说明: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图象中获取信息,对同学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对回答问题暂时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5. 如图,A l 与 B l 分别表示A 步行与B 骑车同一路上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
(1)B 出发时与A 相距多少千米?
(2)走了一段路后,自行车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3)B 出发后经过多少小时与A 相遇? (4)若B 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保持出发时的速度前进, 那么经过多少时间与A 相遇?相遇点离B 的出发点多远?
你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图中表示出这个相遇点C .
6.甲.乙两班参加植树活动.乙班先植树30棵,然后甲班才开
始与乙班一起植树.设甲班植树的总量为y 甲(棵),乙班植树的总量为
y 乙(棵),两班一起植树所用的时间(从甲班开始植树时计时)为x (时),
y 甲.y 乙分别与x 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当06x ≤≤时,分别求y 甲.y 乙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甲.乙两班均保持前6 h 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说明,当8x =时,甲.乙两班植树的总量之和能否超过260棵.
(3)如果6 h 后,甲班保持前6 h 的工作效率,乙班通过增加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继续植树2小时,活动结束.当8
x =时,两班之间植树的总量相差20棵,求乙班增加
人数后平均每小时植树多少棵.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直接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设法得出各自对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关系式完全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通过列出关系式解决问题时,一般首先判断关系式的特征,如两个变量之间是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当确定是一次函数关系时,可求出函数解析式,并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求得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方法。

说明: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进行补充,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作业:习题6.7
六、教学设计反思
(1)设计理念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进一步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进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有关性质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y )
趣,并注意通过有层次的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