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上海综合卷(历史部分)解析刘世强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解析全国卷一资料_1

2008年高考全国1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注释〗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
例如湖南的衡阳、湘阴等。
答案:D。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畬C.郑观应D.严复〖注释〗近代中英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代表人物选项只有两人:姚莹和徐继畬,姚莹的代表作《康輶纪行》关注重点在西藏等问题,而徐继畬的代表作《瀛寰志略》则是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广泛介绍了世界各国,证明了中国“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答案:B。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注释〗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方式,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才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
答案:B。
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注释〗注意审题,时间1920年,一战结束后;著作《欧游心影录》,关注点是欧洲;观点则是对针科学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指责科学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杀人的工具,从而否定“科学万能说”。
2008年高考文综(大纲卷)历史部分内容分析

2008年度⾼考(Q吧)⽂综(⼤纲卷)考试已经结束,从已经出来的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来看,⽂综历史科⽬的命题特点逐渐成“⽴⾜书本、考察能⼒、时事切⼊、不避热点”的趋势,下⾯分别从以上各⽅⾯结合试题分析08年的⽂综⾼考历史部分,以期为以后的⾼考复习提供⽅向和建议。
1. ⽴⾜书本⾼考历史科⽬的考察⼀直以课本为基础,⽽识记基本史实作为回答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点也是每年历史必考的内容。
今年⽂综历史科⽬则⽴⾜于书本,侧重于对时空概念的考察。
如08北京卷的12、13题分别考察了空间和时间的定位问题。
其中13题考察古代对外交通的状况更是把书本中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图(古代史书P80)经过⼀定的删减直接放在了试卷上,⽽北京卷的19题就考察了1958年和1980年两个时间点的历史事实的定位。
纵观各类⽂综卷,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定位历史事实的题⽬⽐⽐皆是。
这就启⽰我们在复习整理历史课本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重⼤历史事件的时间定位。
因为近⼏年时间往往不会作为答案给出,所以⼀直成为考⽣忽略的问题,⽽不直接考时间不代表时间不重要,往往在考试的时候,时间扮演着“桥梁”和“标尺”的作⽤,“桥梁”的作⽤指的是把题⽬给出的材料通过时间同书本知识连接起来。
“标尺”的作⽤指的是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往往可以以时间为标尺,排除⼀些时间上超前或者滞后的选项。
所以关注书本中的时间标志词是复习整理书本的前提。
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历史书本中的地图,尤其是古代史的地图。
近⼏年的⾼考,直接采⽤书本上的地图作为考试的材料也是命题者常见的作法之⼀。
2. 考察能⼒今年⾼考的⼀个趋势是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出答案的题⽬越来越少,更多的题⽬要求考⽣具备⼀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如08北京卷14题考察⽔利⼯程。
需要我们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在题⼲中获取到“蜀相诸葛亮”中的“蜀”字,从⽽定位到四川,定位到都江堰。
⼜如08北京卷的19题则完全考察了考⽣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贵阳市合群路城市之光灌注修补加固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编制单位:贵州华黔建筑工程加固有限公司2018年5月16日目录一、工程简况........................................... 1AvxPYYUhUS二、编制依据........................................... 1AvxPYYUhUS三、修补方案........................................... 1AvxPYYUhUS1、概述................................................ 1AvxPYYUhUS2、施工工艺流程........................................ 1AvxPYYUhUS四、施工方案........................................... 1AvxPYYUhUS4.1、施工前准备........................................ 2AvxPYYUhUS 4.2缝灌注胶修补加固适用范围 ........................... 2AvxPYYUhUS 4.3、缝灌注胶修补加固施工工艺.......................... 2AvxPYYUhUS 4.4缝灌浆施工要点..................................... 2AvxPYYUhUS 4.5施工要求........................................... 4AvxPYYUhUS 4.6确保灌浆质量....................................... 5AvxPYYUhUS 4.7化学灌浆施工必须遵守以下安全规定 ................... 5AvxPYYUhUS 4.8、裂缝处理施工注意事项.............................. 6AvxPYYUhUS五、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6AvxPYYUhUS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AvxPYYUhUS七、安全注意事项....................................... 7AvxPYYUhUS八、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及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及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作者:何凡袁富强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8年第08期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相当的难度。
概括地说,难在对解题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几乎每道题目都脱离课本内容,都得靠运用相关能力(特别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才能解题。
尤其是选择题,几乎都是材料应用型的,都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今年选择题命题的变化,说明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原则在进一步得到贯彻和体现。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改革一开始就确立的命题原则和改革方向。
若干年前,问答题形式改为材料解析题,就是贯彻能力立意原则的大变化。
选择题难度的增加,说明选择题命题思想也在进一步贯彻能力立意的原则。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高考命题进一步走向能力立意和能力考查是必然趋势。
一、对试题的具体解析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解析:该题究竟属于历史题还是地理题,两门学科之间有争议,就是说用历史和地理学科知识都无法解答此题,倒是语文课讲到了山、水与“阴”、“阳”关系的问题。
这就是考素质,与去年的考“谥号”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确答案为D。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解析:解答该题,考生必须根据所给讲话材料分析,首先判断出作者是鸦片战争之后而非维新运动时期的人物;其次判断出作者是介绍世界知识的徐继畬而不是记载西康之行的姚莹。
该题的解答过程中既有对所给材料的应用,又有对所学知识的发挥,设计得较好。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上海文综

2008年上海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文科使用)
第Ⅰ卷(共63分)
13.今年1月底因受灾害影响,我国不少地方的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
面对能源状况的严峻形势,山西的煤炭生产受到高度关注,原因是( )。
①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份
②我国的发电厂都是用煤作为燃料来发电
③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居第一位
④我国煤炭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14.右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的点代表各
月的气温及降水值,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 )。
A.中国B.美国
C.印度D.巴西
15.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提高的结
果。
世界上一般以老年人口(即65岁及其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称为老龄化。
右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老年人口比重的示意图,图中已经进入
苏
辽
沪
1
粤
贵
4
8
鄂
陕
青
甘
内蒙古数字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
2
老龄化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6.陆地上的水在不断流动,互相转换。
下图中(图①、②是河流横断面,虚线为潜水位)正确反映河流洪水期水体之间补给情况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7.等温线图能显示一个区域气温分布的状况。
下列四幅等温线图中,显示该区域气温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是( )。
上海综合能力测试(文史类
)。
2008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下)

2008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下)共同部分一、选择题18.旧石器时代用作工具的石块与天然石块的主要区别在于()A.更加经久耐用B.有人为加工痕迹C.靠近考古遗址D.更加圆润细腻【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特定历史概念的掌握程度。
旧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与天然石器相比,根据生产和生活所需进行打制,明显渗透了人类的智慧;“圆润细腻”是新石器的特征。
正确答案为B。
19.四位学生在看完一场战争片后展开议论()甲说:我反对战争,发动战争的人应该受重罚。
乙说:我也反对战争,销毁一切杀人武器才是最要紧的。
丙说:我想最关键的是要消除战争根源。
丁说:我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要轻言战争。
以上与孙武观点相吻合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孙武战争观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回顾孙武关于战争的主张。
丁同学的观点与孙武所说“非危不战”及兵是“死生之道,存亡之道”相近。
孙武主张“慎战”,他在《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
孙武又警告国君不可因愤怒而兴兵,将帅也不可因恼火而交战,一定要高瞻远瞩,以国家利益为尺度作出决策。
正确答案为D。
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推断的历史依据。
题干中提供的依据是“统一王朝”、“最先……推行了郡县制”、“中央集权”,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只有秦朝。
正确答案为B。
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解析】本题以网上帖子入题,时代性强,考查考生对科举制的评价和认识。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共同部分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共同部分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材料分析题1.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
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
”观察此画,回答问题:(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二、单选题2.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人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3.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4.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A .B .C .D .三、材料分析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挥舞着鞭子?(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l分)(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四、单选题6.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五、论述题7. “中国的1978”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文综历史 解析版

2008年高考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第Ⅰ卷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
”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解析〗常言“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故选A。
此题实际是道地理题,也是送分题。
答案:A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肩负起了民主革命的反封建反侵略基本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但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主要功绩是沉重地打击了专制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答案选B。
选项A、D叙述不当,C不是主要表现。
该题思维含量高,难度中等。
答案:B14.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解析〗材料含义为典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中国之伦常”即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此所谓根本,再“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显然属于洋务派观点,冯桂芬属于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高考上海综合卷(历史部分)
解析:刘世强
7.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
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解析:应选D项。
因为故事片,小说等都含有艺术加工成分,不能完全如实反映。
8.某蜡像馆工作人员欲按年代先后给下列历史人物的蜡像排序,正确的是()
①屈原②徐光启③司马光④司马迁
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
解析: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徐光启是明朝人,著作是《农政全书》;司马光是北宋的宰相,著作《资治通鉴》;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著作是《史记》;
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解析:联系中世纪欧洲的状况,我们可以知道,宗教改革前,教权大于皇权,甚至皇帝的权力需要经过教皇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
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前,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而我们知道月亮的光辉胜不过太阳,而且依附与太阳;改革时,可以看出教权和皇权相对独立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附与教权。
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皇权上升,教权下降;所以D.
10.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
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解析:考察周恩来一生的活动以及对阶段特征的把握。
20世纪20年代,国民大革命,应该选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20世纪30年代,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出现一个契机,就是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政变,囚禁蒋介石。
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并迫使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第二个空选②;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人民期盼和平。
蒋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同前往的还有周恩来,王若飞等人。
最终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体现了中共方面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选④;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上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举行,选①。
所以总的顺序是③②④①,选B。
11.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斯蒂芬逊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
解析:考察识记。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
12.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
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
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解析:注意题干中“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这句话,法国人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完整的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为后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该题选A.
28.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出发。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聊的历史事件是()
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B.联合国的成立
C.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D.中日甲午战争
解析:1932年的他只能聊到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A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1911年,可以。
但严格来讲,该说法不是很恰当,因为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辛亥革命;C项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1917年,可以。
D项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也可聊到。
但B项联合国的成立是在二战后,具体时间在1945年10月24日,总部设在美国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