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及赏析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及赏析秋词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创作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不过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不过,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点,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即使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不过,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个别致的景观的描绘,体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不过它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关于秋季的诗词鉴赏送给大家

【导语】送⾛炎炎夏⽇,迎来了清凉的秋天。
那间或闷热⽕辣的天⽓也许是对夏天的怀念,也许是对秋天的欢迎;“秋⽼虎”是夏的余威,也是秋的序曲。
在热情的送别与挽留、真诚的期待和欢迎中,完成了季节的交替,⼜开始了⼀个沉静⽽充实的季节。
秋季已经到来了,秋季天⽓⾮常的凉快⽽且风景也很好,那么关于秋季有哪些诗歌呢?对于秋天的描写,在古诗词⾥是怎样表现的呢?下⾯请欣赏学带来的描写秋天的诗词鉴赏。
秋词 唐代:刘禹锡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 ⾃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晴空,⼀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 秋,在⼤⾃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个悲怀的⾓⾊,它的“瘦”早已成为⼀种独特的意象,让⼀代代的⼈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页页枯⾊的纸张⾥,在⼀个个⽅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反常调,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佩服刘禹锡的待⼈处世。
原诗两⾸,所选的是第⼀⾸。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宋⽟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种⾊调,⼀种情绪;愁,也就成了⼼上的秋了。
然⽽,诗⼈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悲秋的观念,表现出⼀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说出的是诗⼈的⾃信,这种⾃信,尽管染上的,是⼀种不幸的⾊彩,然⽽,诗⼈阔⼤的胸襟却⾮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仅仅是⼀时的感性冲动,⽽是融⼊了诗⼈对秋天的更⾼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抓住秋天“⼀鹤凌云”,这⼀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爽,万⾥晴空,⽩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秋词二首刘禹锡注音版译文

秋词二首刘禹锡注音版译文秋词二首[唐] 刘禹锡zìgǔféng qiūbēi jìliáo自古逢秋悲寂寥wǒyán qiūrìshèng chūn zhāo我言秋日胜春朝qíng kōng yíhèpái yún shàng晴空一鹤排云上biàn yǐn shīqíng dào bìxiāo便引诗情到碧霄shān míng shuǐjìng yèlái shuāng山明水净夜来霜shùshùshēn hóng chūqiǎn huáng数树深红出浅黄shìshàng gāo lóu qīng rùgǔ试上高楼清入骨qǐrúchūn sèsǒu rén kuáng岂如春色嗾人狂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浅析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写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秋词》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自古和逢,用对比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万里晴空碧蓝蓝的。
赏析诗言志,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色彩多么绚丽,直抒胸臆。
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里是冲的意思,便引诗情到碧霄,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我言秋日胜春朝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
秋日胜春朝。
注明,推,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热情赞美秋天。
你看,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却不悲观消沉,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充满了勃勃生机,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在这首诗中,在这个基础上缩略很容易,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
我言,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但他虽被贬谪,直冲云霄了,动作多么矫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一只鹤凌云而飞起,但层次分明,态度鲜明。
自古逢秋悲寂寥,以奔放的热情,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
便引诗情到碧霄,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秋高气爽。
万里晴空。
这首诗的可贵:字虽然多些。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更有力度,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生动的画面。
自古逢秋悲寂寥,排。
秋日阳光的诗句

秋日阳光的诗句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刘禹锡《秋词》白话文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出自唐代:王绩《野望》白话文释义: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出自宋代: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白话文释义: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
4,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出自宋代:程颢《秋日》白话文释义: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5,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出自元代:白朴《天净沙·秋》白话文释义: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经典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全诗翻译赏

【经典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全诗翻译赏【经典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全诗翻译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译文]自古以来,人们适逢秋天就都叹息孤独悲凉,我听说秋天必须比不上春天。
[出自]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大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解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碰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叹息不景气涌泉。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关上白云。
排在:关上,存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译文其一:自古以来,人们适逢秋天就都叹息孤独悲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阳光明媚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译文: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阳入,它以其最小的热情Acura了秋天的幸福。
更为难得难能可贵的就是,《秋词》还是诗人贬谪朗州后的作品,使人钦佩刘禹锡的待人做人。
原诗两首,选好的就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菊
一抹明媚,点亮整个秋天。
我在静静听着菊的诉说。
凝望天际的一刻,缓缓滑落一缕冰凉。
清瘦,淡然,在这个季节,微凉的气息,馨然的滋味。
我喜欢寂静的秋,喜欢寂静的菊。
记忆的飘荡,让思绪沉默,眼前的菊,唯美,默然。
我在想,是否她也有着情绪?是否她也在轻轻诉说?
陶渊明恋菊,虽是一生凄凉,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却记录了他最温暖的时刻。
他为菊所咏吟,菊也为他所轻叹。
时光不语,却留下最简单直白的见证。
这一园芬芳,一如往昔,娉婷自芳华。
而此刻的我,念起遥遥故里。
仰望星空的一刻月是故乡明,可菊该是不会计较。
也许门前的菊也在思念着我这个天涯客,会记得我的容颜,猜想着我的改变。
听菊,唯美了秋,淡然了心。
岁月安然,低眉信手的一刻,忘了是什么缓缓化作冰凉,在我的唇边流露隐隐酸涩。
倘若不曾倘若,如果没有如果。
一念良辰,让菊装点心上;倾听,她在时光里的悄然心事,思念,每一个天涯路人。
那段在记忆之中仍旧明晰的过往。
在红尘碎念里,缓缓凋零,不曾,留下点滴。
只是在校园夜阑人静的时刻,兀自默念,倘若不曾倘若,如果没有如果。
风,一如往昔的淡淡微凉,在发线飞扬的一瞬,闭上双眼,感知这一缕清透。
微笑,掩饰莫名的忧伤,好比一丝清香,淡漠了惊世的羁绊。
在尘缘纷繁的碎语里,我已记不得关于菊的无意。
只是她,花开花落,月盈残缺,不曾萧瑟时。
听菊,不解悲伤;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是阡陌路上卿,她是尘缘梦里画。
安好,一如我的言语,也曾绽放过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