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导则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简介是指针对劳动者工作中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进行的检测后形成的报告。
它是反映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所接触到的有害因素的程度,从而决定有无对劳动者的生命、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的重要工作。
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有害物质的名称和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包括气体、粉尘、噪声、放射线、振动等,每个项目都要给出检测标准和仪器方法。
二、劳动者暴露情况:暴露因素包括时间、频次、劳动强度、采样方式、卫生设施等,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心理产生的影响也需要在报告中评估。
三、有害物质的浓度:浓度的检测结果将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评价。
四、结果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危险程度评价,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的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
对于劳动者的健康有着重要保护作用。
如果检测结果超标,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有害物质浓度,减少风险,从而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的关注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1、检测的时效性:一般情况下,职业卫生检测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以确保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控制,保护员工的健康。
2、检测的覆盖范围:检测的范围应尽可能覆盖到所有有害因素,以确保员工在工作时不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
3、报告结果的及时性:企业应尽快将报告结:果反馈给员工,并根据报告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4、报告结果的真实性:企业应该严格把关检测机构选取,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防止因利益关系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结语对于员工的健康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保护员工身心健康。
企业应该注重职业卫生检测,确保员工的劳动权益,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
职业卫生等相关标准规范

一、职业危害有关原则及规范(源卫生部网站)《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 8195-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23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23《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23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GBZ78-202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023》GBZ23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231《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GBZ232-2023《职业性铊中毒诊断原则》GBZ226-2023《职业性航空病诊断原则》GBZ93-202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原则》GBZ75-2023《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原则》GBZ78-2023《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原则》GBZ28-202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23《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23《消防员职业健康原则》GBZ221-202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23 《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23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防止控制指南》GBZ/T212-2023《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原则》GBZ51-2023《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GBZ/T210.1-2023《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GBZ/T210.2-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3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措施:第4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措施:第5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2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2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4-202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23《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 198-2023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23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 173-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原因》GBZ 2.2-2023 《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原因》GBZ 2.1-2023《工业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23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行导则》AQ/T 3034-20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 3036-202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AQ/T 3049-2023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1-2023《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原则》AQ 4202-2023《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原则》AQ 4203-20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AQ/T 4206-20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构造》AQ/T 4207-2023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 4208-2023《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0-2023《家俱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1-2023《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2-2023《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3-2023《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4-2023《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 4215-2023《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 4216-2023《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8-2023《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19-2023《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 4220-2023《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1-2023《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定》AQ 4222-2023《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定》AQ 4223-2023《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4-2023《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5-2023《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6-2023《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T 4227-2023《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8-2023《粮食立筒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9-2023《粮食平房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30-2023《散粮码头爆炸性粉尘环境施工及装卸设备维修安全规范》AQ 4231-2023《塑料生产系统粉尘防爆规范》AQ 4232-202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23《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措施》GB/T 934-2023《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23《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23《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23《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 5817-202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23《袋式除尘器技术规定》GB 6719-2023《气体检测管装置》GB/T 7230-2023《工业管道旳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1-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2023《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GB 8159-2023《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23《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59-2023《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GB 11341-2023《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 11652-2023《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23《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规定》GB 12142-202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23《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规定》GB 12358-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2023《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 12434-2023《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旳防毒规程》GB 12475-2023《焦化安全规程》GB 12710-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定》GB 12942-2023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2023《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3486-202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 13548-1992 《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 13691-2023《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1992《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 13746-2023《冷冲压安全规程》GB 13887-2023《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T 13910-2023 《木材采伐运送安全通则》GB 14192-2023《冷水作业分级》GB/T 14439-1993修订中《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修订中《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T 14441-2023《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T 14442-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3-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23《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4773-2023《安全色光通用规则》GB/T 14778-2023《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23《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2023《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 15600-2023《粉尘防爆术语》GB/T 15604-2023《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 15605-2023《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5606-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5607-2023《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GB 16543-2023《排风罩旳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23《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其有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2023 《粉尘物性试验措施》GB/T 16913-202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23《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7-2023《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8-2023《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2023《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规定》GB 17681-1999 《矿山杂散电流旳测定》GB/T 1768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17750-2023《港口散粮装卸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918-202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17919-2023《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规定》GB 17957-2023《手持式机械作业防振规定》GB/T 17958-2023《激光防护屏》GB/T 18151-2023《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规定》GB/T 18154-20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2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 19041-2023《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081-2023《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GB 19288-2023《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881-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妆置安全技术规定》GB 20231-2023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B 21657-2023《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 22340-2023《矿用炮烟净化妆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2584-2023《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 23394-2023《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23《防尘防毒基本术语》GB/T 29053-2023《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原因分类与代码》GBZ/T13861-202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原因》GBZ2.1-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原因》GBZ2.2-202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2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原因》GBZ2.1-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原因》GBZ2.2-202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旳采样规范》GBZ159-20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23《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2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2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 -202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 -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23 《呼吸防护用品旳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2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2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导则[教材]
![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导则[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d83cfba7e21af45b207a892.png)
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导则[教材]关于印发辽宁省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辽安监安健〔2011〕38号各市、绥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规范我省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行为,指导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推动监管部门进一步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我局制定了《辽宁省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抄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抄送:有关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
辽宁省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 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煤矿企业除外,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3 术语和定义3.1 作业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GBZ1、GBZ2.1、GBZ2.2等职业卫生标准及应用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一)标准定义和分类 (二)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与分类 (三)职业卫生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一)标准定义和分类 1、标准定义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 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 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技术基本术语》(GB/T 3935.1-83)定义:标准是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 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 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 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 定义: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 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 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GBZ1、GBZ2.1、GBZ2.2等职 业卫生标准及应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内容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二、GBZ1及其应用 三、GBZ2.1及其应用 四、GBZ2.2及其应用 五、GBZ158及其应用 六、GB/T11651及其应用 七、GBZ188及其应用
– 车间布置要求: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声车间与 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
– 工程控制:隔声、吸声、消声和减振等措施; – 非噪声车间噪声强度要求,全身振动限值要求,辅助用
室振动强度限值要求。
二、GBZ1及其应用
(三) GBZ1-2010具体要求
4、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5)防电离与非电离辐射
– 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 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4kV/m)。
职业卫生GBZT300标准变更解读 (1)

总则
5.空气样品的采集
6、用吸收管检测CTWA时,采样时间表示为≥15min,适当增加采样时间将有利于 CTWA的检测。应根据吸收液和待测物的性质以及气象条件等确定实际的采样时间。
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损失不能超过10%;若有少量吸收液损失,采样后应加以补充。 7、用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采样时,若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时,为了避免长时间 采样可能发生穿透,宜采用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采样并同时测定。 8、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采样均应根据空气检测的要求、所用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现场
1、空气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2、空气采样仪器:空气收集器(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吸收管、滤料采样夹、 固体吸附剂管和无泵型收集器等)、空气采样器和空气检测器等的基本性能应符合 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的要求。 3、采集空气样品时,要根据待测物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需检测的相应的
总则
12.注意个人防护
在本标准涉及的所有操作(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操作)中,接触的样品、溶剂、试剂 等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都应注意个人防护。
具体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变化
GBZ/T300.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二部分:锑及其化合物 代替GBZ/T160.1-2004,主要修改如下: 1、增加了待测物的基本信息; 2、改进了空气采样和标准系列浓度的表达; 3、补充了样品空白要求和方法性能指标。 钡及其化合物(3),铍及其化合物(4),铋及其化合物(5),镉及其化合物(6), 钙及其化合物(7):增加了氰氨化钙的溶剂洗脱-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铯及其化合物(8):新增。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铬及其化合物(9),钴及其化合物(10),铜及其化合物(11) 铟及其化合物(13):替代GBZ/T160.83-2007. 铅及其化合物(15):删除了铅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 镁及其化合物(16),锰及其化合物(17),汞及其化合物(18) 钼及其化合物(19):增加了钼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04、镍及其化合物没变-GBZ/T161.16-2004 钾及其化合物(21)、钠及其化合物(22):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增加了硝酸镧作为消电离剂。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管理程序

4.2.11外聘专家技术审核要求
4.2.11.1必要时,技术负责人可提出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审核,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联络专家并实施。
4.2.11.2外聘专家技术审核重点内容包括:评价报告格式与内容、法律法规时效性、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评价结论等方面。
4.3.3当客户不能当面签收时,应与客户商定以其他发送方式。
4.3.4采用电话、传真等其他电子方式向客户传输检测结果报告时,应向委托方详细询问发送方式,尽可能采取保密和可靠措施。
4.4评价报告的修改
4.4.1对已发出的评价报告,一般不予修改。如果需要做出修改,须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召开专题会议,会议通过后由原项目组进行修改,修改后报告按原报告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并及时声明。
4.2.1评价人员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评价方案》、《检测报告》和现场调查情况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等。
4.2.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制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审核。
评价报告装订成册,交委托单位组织开展审核,并填写相关记录,审核完毕后交由项目负责人。
4.2.14印刷好的报告书由授权签字人签字后,由档案管理员归档保存。
4.3评价报告的发送
4.3.1报告封面正下部盖公司章。报告内注明要加盖公章的区域必须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报告,报告边缘以加盖骑缝公章。
4.3.2经签发的报告由业务部通知客户当面签收,未经客户许可,不得发送他人。
职业卫生评价导则对照讲解

评价范围
卫生部: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
设施及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技 术改造项目应对利旧内容进行评价。 安监: 以建设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 试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 围还应包括与实际建设内容相关的设备设施利旧内容。
第五章 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第七章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第八章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第九章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第十章 结论 第十一章 建议
资料性附件:评价依据、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建筑 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性能参数 的检测过程、数据计算过程以及其 它评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过程,除 此之外,还应包括建设项目立项文 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 布置图等原始资料和其他与建设项 目有关的资料。
对于可研阶段施工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预评价报告可作说明后省去相关分 析评价内容,仅需在补充措施建议中明确建设单位相关职责;待施工方案最终确 定后,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补充相关预评价内容, 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评价方法
卫生部: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一般采用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
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1、 风险评估法 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
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对建 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 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2、 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3、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 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 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安监: 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本次职业卫生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二、检测范围本次职业卫生检测范围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员工宿舍等相关区域,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三、检测内容1. 空气质量检测通过采集空气样品,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等指标,评估空气的新鲜度和污染程度。
2. 噪音检测利用专业仪器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监测,评估是否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噪音限值,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
3. 化学物质检测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化学物质进行抽样检测,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品等,确保员工不受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害。
4. 粉尘检测对生产车间的粉尘进行采样检测,评估粉尘的浓度和成分,保护员工的呼吸系统健康。
5. 放射性物质检测对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确保员工不受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危害。
四、检测结果1. 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空气新鲜度良好,无有害气体超标。
2. 噪音检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噪音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影响。
3. 化学物质检测显示,工作场所化学物质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4. 粉尘检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较低,不会对员工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5. 放射性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不存在放射性物质,员工不会受到放射性辐射的危害。
五、建议和改进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持续良好。
2. 对噪音较大的设备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3. 严格管理化学品使用,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化学物质对员工的危害。
4. 定期清洁和除尘,减少粉尘对员工的影响。
5. 加强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监测,防止放射性物质对员工的危害。
六、结论通过本次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得到了全面评估,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导则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附件7
检测报告样式
检测任务编号:
检测报告
(宋体初号居中)
用人单位(委托单位):(宋体三号)
检测类别:(宋体三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加盖公章,宋体二号)
年月日(宋体三号)
扉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影印件
扉二:声明与签字页
声明
XXXX(技术服务机构名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用人单位名称)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目录:各类标题与页码之间均用“……”连接,页码不加括号。
正文: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标准4号,30行/页,30字/行。
检测报告主要内容见附录1。
页眉:XXXX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5号。
页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页码(第X页共X页),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5号。
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
检测结果报告单样式见附录2。
附录1
检测报告
1.检测依据
列出本次检测工作中现场采样、现场测量、实验室分析和结果判定所依据的法规、标准名称。
2.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单位地址、单位性质、行业类型、主要生产产品及产量等。
3.检测类别及范围
(1)说明任务来源、检测类别、检测范围。
(2)应当对检测范围内的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使用原辅材料、产品及副产品、岗位(工种)设置及作业人员数量、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等内容简要描述,汇总岗位(工种)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情况(见表7-1)。
4.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对检测范围内各检测项目现场采样或测量的情况进行简要描述,包括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生产状况、环境条件等信息。
5.检测结果
按照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汇总检测结果(见表7-2),给出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的判定结果。
6.结论
对检测结果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列出结果超标的岗位(工种)或检测地点,分析超标的主要原因。
7.建议
根据结论,提出整改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