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总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实验前应做好准备,必须对所用药品与设备性能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每个具体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前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环境和水龙头、电闸门的位置(3)实验时应保持安静,思想要集中,遵守操作规程,切勿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更不准在实验室内开玩笑。
(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煮食,或者把食具带劲实验室。
(5)每次实验完毕后应把手洗净,并检查水、电、气等安全措施完善后才能离开实验室(6)每个实验室都必须备有灭火器或砂土,并尽可能放在显眼的地方,能同事备有消防用的消防栓或水缸则更好(7)实验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并设有专用的卫生箱,以供及时治疗的需要。
常备药品有:红汞药水:供一般破伤使用酒精:轻微的灼烧伤可用进过酒精的脱脂棉擦拭5%硼酸氢钠溶液:受酸性物灼伤可用作冲洗3%硼酸溶液:受碱性物灼伤可用作冲洗还需要备有碘酒:紫药水及绷带和药棉2、火和电的安全预防(1)在使用中电气动力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开关,马达以及机械设备各部门是否安置妥善(2)开始工作时和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彻底扣严和拉下(3)在更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量,不得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
(4)严禁用湿手、湿布或铁柄毛刷等去清扫或擦拭电闸刀、点插销等,防止触电(5)凡电气动力设备过热时,应立即停止运转(6)定碳、定硫电炉或其他高温炉,其硅碳棒露出部分应设有安全罩,严禁将安置妥善的安全罩随意撤掉,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7)禁止洒水在电气设备和电线路上,以免漏电(8)凡使用110伏以上电源装置,仪器的金属部分必须安装地线(9)电热设备,例如马弗炉、烘箱、电炉和电热板等,所用电源的导线应经常注意检查其各接触处是否妥当,导线有无损坏和被腐蚀等(10)马弗炉、烘箱等用电设备,使用时必须要有人负责照管,以防发生事故(11)马弗炉需放在水泥等不燃物砌成的坚固台子上,不要靠近木板墙或木质门窗.(12)使用易燃物时,必须在距离火源较远的地方进行,绝不可靠近火源,尤其是乙醚着火的危险性极大,用时必须小心,用完后的剩余部分也应及时的存放到专门的安全地方。
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sop

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sop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操作指南。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定1. 实验室进出口限制只允许经过授权人员进入,并确保所有人员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和实验服等。
2. 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或吸烟。
必要时,可以在专门指定的区域进行这些活动。
3. 所有设备和仪器必须正确安装并定期检查维护。
在使用之前,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4. 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整洁干净。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清理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并将废弃物和化学品妥善处理。
5. 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和应急联系信息,以便在发生意外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实验室个人防护规定1. 所有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实验服、防护眼镜和呼吸面罩等。
在实验开始之前,应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在进行有害化学药品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根据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可能还需要佩戴防护面罩或全面罩等。
3. 在进行火焰操作时,必须佩戴耐火手套,并确保工作区域周围没有易燃物体。
实验室必须配备灭火器,并定期进行灭火器的检查和维护。
4. 当进行有害气体操作时,必须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以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三、化学品操作规定1. 所有化学品必须正确标记和储存,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储存要求。
2. 所有化学品的使用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进行,并遵守相关的操作指南。
3. 所有化学品的使用必须经过授权人员的审批,并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
4. 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或毒性的化学品操作必须在化学抽风柜内进行,以避免直接接触。
5. 所有化学品的废弃物必须经过正确的分类和处理,不能倾倒在普通垃圾桶中。
四、实验室仪器操作规定1. 在使用实验室仪器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并了解仪器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总)

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总)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导言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安全和高效进行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制定原则、具体内容和执行要求。
一、重要性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实验室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它能够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
通过明确规定实验流程、实验操作和试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它能够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
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实验中的事故和意外,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最后,它能够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
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节省实验时间,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
二、制定原则制定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依法依规进行。
规程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其次,科学合理。
规程应基于科学的原理和实验室技术的实际,能够适应实验室的需求和特点。
再次,实用可行。
规程应具备实施性,操作简单明了,方便实验人员进行操作。
最后,动态更新。
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和变化需要规程不断更新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
三、具体内容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规定、实验操作规定等方面。
实验室管理规定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规定。
实验室安全规定包括实验室用电、用气、用水等方面的安全操作规定,以及危险品的存储、管理和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实验操作规定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操作技巧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还应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规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四、执行要求为确保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培养人员的规范意识。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实验人员对规程的认识和重视,使其养成遵守规程的习惯。
其次,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对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问题。
实验室操作规范

实验室操作规范
一、通风橱的使用
通风橱打开时,先按面板的电源开关,再依次按风机、光照按钮,其他按钮一般不用。
实验完毕或离开试验台时,通风橱的玻璃挡板处于下拉状态。
正常情况下,下班时要关闭通风,特殊情况需贴条说明。
二、加热和冷凝
油浴加热时检查探针深入加热油中的位置,设置合适温度。
冷凝水的水流根据实验剧烈情况调节,尽量保持节约。
在冷凝管出水端要伸入到下水管道,避免漏水。
低温冷凝循环泵不使用时,尽量关闭冷却循环,保持节能。
反应完毕,要及时关闭加热和水阀。
三、废液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及时将旋转蒸发仪接液瓶中的废液、其他操作产生的有机废液及时倒入废液桶,无机废液需要注意调PH为中性再倒入废液桶,倾倒过程中不慎将废液洒在地板上需及时用湿毛巾擦拭干净。
四、试剂的存放
常规试剂按照酸碱分类分别存放在酸碱柜中,易挥发、易变质试剂存放在冰箱中;剧毒和易制毒试剂存放在易制毒柜中。
已合成的化合物一律存放在冰箱或干燥柜中,中间体可根据情况自行存放。
五、下班检查
每位下班人员需要将自己的通风橱、自来水、气流玻璃仪器干燥器、鼓风干燥器、紫外灯、冷却循环泵、快速色谱柱等设备进行检查。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是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的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它们旨在确保在实验室、工厂或其他生物实验环境中进行的操作和实验能够按照安全和规范的方式进行,以防止生物物质的泄漏、传播或滥用。
一、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准备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实验室必须具备适当的设施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洗手池、紧急淋浴器和安全装置等。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个人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
在操作期间,应避免触摸面部、眼睛和嘴巴,以防止生物物质的接触和吸入。
3. 生物物质管理所有生物物质必须妥善存放和标识,以防止交叉污染和误用。
实验室应建立适当的样品管理系统,包括记录样品的来源、数量、存储条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4. 废物处理所有生物废物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废物处理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高温灭菌器和化学处理设备等,以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置。
5. 紧急情况应对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和事故等情况的处理措施。
实验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并熟悉紧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生物安全技术规范1. 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操作应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避免操作失误和实验结果的偏差。
2. 生物材料处理在处理生物材料时,应注意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材料的污染和变质。
操作人员应了解生物材料的特性和安全操作方法,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3. 设备使用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设备的选择、安装、操作和维护都应按照要求进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 数据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的记录、存储、备份和保密等措施。
实验数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守则1、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实验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下。
实验工作服应经常保持整洁,禁止穿实验工作服进入公共场所。
在进行任何有可能碰伤、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
经常接触浓酸、浓碱的工作人员,应戴胶布手套及工作帽。
试样加工操作时不得戴手套。
2、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及吃东西。
不准使用试验器皿作茶杯或餐具,不得用嘴巴品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未知物。
3、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时应用肥皂洗手。
4、实验室停电、停水时应将水源、电源开关全部关上,以防恢复供电、供水时由于开关未关而发生事故。
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门、窗、水、电、气是否安全及关闭。
5、实验室内的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试剂相符的标签、并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及配制日期或标定日期。
6、开启易挥发的试剂瓶(如乙醚、丙酮、浓硝酸、浓盐酸、浓氨水)时,尤其是在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先用流水冷却后后盖上湿布再打开,切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气液冲出发生事故。
7、取下正在加热至近沸的水或溶液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驱除气泡,或用烧杯夹将其轻轻摇动后方可取下,防止突然产生大气泡并飞溅伤人。
煮沸有大量沉淀的液体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爆沸。
8、高温物体(例如刚由高温炉中取出的坩锅和瓷舟要放在干净的耐火石棉板)上或瓷盘中附近不得有易燃物。
需称量的坩埚待稍冷后方可移至干燥器中冷却。
9、从橡皮塞上装拆玻璃管或折断玻璃管时,必须包上毛巾,并着力于靠近橡皮塞或拆断处。
10、操作时会产生有害气体、烟雾或粉尘时,必须在良好的通风柜内进行。
11、实验室的仪器在未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前不得随意动用。
二、电器机械、化学品实验1、电器机械安全操作规程1.1 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闸刀开关应完全合上或断开,以防止接触不好产生火花进而引起易燃物的爆炸,拔下插头时应用手捏住插头再拔,不得只拉电线。
1.2 各种电器设备及电线应始终保持干燥,不得浸湿,以防短路引起火灾或烧坏电器设备。
科学实验室操作规程

科学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安全须知1.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实验服、护目镜、实验手套等。
2.实验室内部严禁吸烟、饮食和带入易燃易爆物品。
3.熟悉实验室的应急出口、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4.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先检查实验装置是否安全,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行实验。
5.严禁私自拆卸、修理或改装实验装置,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人员。
二、实验器材使用规范1.使用实验器材前,应先检查其完好无损,确保无隐患。
2.严格按照实验器材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器材损坏或人身伤害。
3.对于高精密仪器,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规定,不得随意改变设定或参数。
4.使用完实验器材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归位放置。
三、实验试剂储存与处理1.实验试剂应按规定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2.对于有毒有害的试剂,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储存和使用,不得随意处置或排放。
3.实验废液应按规定分类处理,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
四、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先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操作步骤。
3.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数据和异常情况。
4.对于有危险的实验操作,应在导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应及时记录,确保真实、准确和完整。
2.数据记录应采用规定的格式和工具,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数据。
3.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不得随意更改或篡改数据。
六、实验废物处理规定1.实验废物应按规定分类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2.对于有害的废物,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置。
实验室操作规程

实验室操作规程试验室操作规程1 目的和范围为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规范试验室作业,特制定此规程。
本规程制定了试验室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试验室。
2 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内容试验室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要接触各种药品,这些物质中有些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有些还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同时,各种仪器、电器、机械等设备,在使用中也可能存在危急性。
因此,作为试验室人员,必需遵守以下试验室安全守则。
2.1 试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
2.2 水、电、酒精灯等一经使用完毕须马上关闭。
2.3 肯定不允许任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
2.4 一切有毒物质和恶臭物质的试验,应在通风橱或者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2.5 有毒物质要留意不得进入口中或触及皮肤。
试验中产生的废液废物应集中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2.6 一切挥发性的易燃的物品的试验都应在远离明火的地方进行。
2.7 加热试管时,不要将试管口指向自己或别人,也不要俯视正在加热的液体,以免液体溅出伤人。
2.8 在闻气体气味时,不能将鼻子对着瓶口或管口,而应用手将少量气体扇向自己。
2.9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酸或碱渐渐倒入水中。
特殊是稀释浓硫酸时要非常当心,切不行将水倒入酸中,以免硫酸溅出灼伤,尤其留意爱护眼睛。
2.10 熟识安全用具(灭火器及砂箱)的摆放地点及使用方法,安全用具不行移作他用。
2.11 不许将药品带出试验室。
严禁将危急品带出试验室。
2.12 使用电器时要谨防触电,确保用电安全。
不要用湿的手、物接触电源。
2.13 燃点低的药品要与氧化物分开存放。
2.14 氧化剂或强氧化剂保管时应严格遵守储存条件的要求。
2.15 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
肯定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2.16 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2.17 每次试验完毕,应将手洗洁净才能离开试验室。
2.18 试验结束,人员离室前要检查水、电、燃气和门窗,确保安全。
2.19 节假日,要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保管好珍贵物品,清理试验用品和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
3、职责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4.1.1、科主任指定安全小组组长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科主任命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
由3人组成。
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因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5.1、临检、生化、免疫、血库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
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5.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5.1.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
不可留长胡须。
5.1.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
5.1.8、实验室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
5.1.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5.1.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
5.1.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5.1.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5.1.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5.1.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
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
5.1.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
5.2、微生物实验室和HIV初筛实验室。
5.2.1、与5.1.1~5.1.15相同5.2.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5.2.3、禁止非工作人员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5.2.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5.2.5、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2.6、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5.2.7、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道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5.2.8、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5.2.9、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
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必须直接分开防入放穿透的容器中,消毒浸泡。
由医院专门负责部门人员进行处理。
5.2.10、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5.2.11、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5.2.12、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6、记录《安全记录》6.1、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记录6.2、实验室消毒记录6.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二、针对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操作规程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1.感染性生物材料及其实验室,应标示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危害标识及其紧急处理措施。
2.感染性生物材料之操作人员应经其实验室主管或具二年以上操作经验之人员训练、测试合格。
3.感染性生物材料之保存场所,应符合下列规定:3.1.由专责人员负责管理。
3.2.设门禁管制。
3.3.备有感染性生物材料清单。
4.运送感染性生物材料或传染病病人检体时,因意外导致感染性生物材料或检体发生外溢之情事,运送人员应立即通知地方主管机关,为必要之处置。
5.染性生物材料有新增、销毁、寄存或分让等异动情事时,其持有人应填写感染性生物材料异动单,并取得该设置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之同意。
6.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中的感染性材料,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密切注视学生操作,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
7.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先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
8.建立菌种或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菌种或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转种、鉴定、变异、污染、死亡、销毁等情况。
三、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四、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五、实验室消毒规程1.目的:为防止检验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对检验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消毒隔离制度3.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3.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3.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3.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3.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3.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与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六、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及流程1.目的: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少,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少。
2.范围:实验室用的所有废弃物品。
3.制度要求:3.1.医疗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紧密相关。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2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放,装入符合规定的医院统一发放的垃圾袋中,装量和容量达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已装入袋中的垃圾不得取出。
3.2.微生物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株等高度危险性废物应就地高压灭菌(或消毒液浸泡)后由专人回收至院内暂存点再交给集中处置中心焚烧(日产日清);3.3.其他实验室(如免疫、生化、门诊采血室等)产生的医疗废物置于专用收集袋或容器(不必经过就地消毒处理程序,特殊病原体感染者除外)由专人回收至院内暂存点再交给集中处置中心焚烧(日产日清);3.4.对于一般的血标本、分泌物、排泄物等,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倒入下水道。
3.5锐器:注射器针、次性采血用后不可再重复使用,应将其完整地置于专用一次性锐器盒中按医院内医疗废物处置规程进行处置。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生活垃圾中。
3.6.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3.7.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均需消毒。
消毒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其次为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七、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尖锐器具安全使用规范1.目的加强实验室尖锐器具的使用管理,减少实验室暴露风险,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验科各专业小组。
3.职责3.1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日常尖锐器具安全监督与指导。
3.2各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尖锐器具安全使用规范。
4.内容4.1尖锐器具这里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医用锐器。
主要包括:医用针头、解剖刀、手术刀、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培等。
4.2尖锐器具使用注意事项4.2.1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并且不能双手套回针头,以免锐器刺伤。
锐利物品使用后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专用利器盒内,在装满利器盒的四分之三满时应立即封口,登记并送往医疗废物处理站处理。
4.2.2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2)不要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以用刀切开分离;(3)接触过传染性物质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必须进行消毒;(4)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锐器盒内;(5)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带隔热手套。
4.2.3除血气标本检测外,尽量避免将带针头的注射器直接送检,其内容物应移至无菌管内或用保护性装置移去针头后再送至实验室检测。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锐器盒内可加入消毒液进行在丢弃之前的消毒,消毒剂浓度及配置情况见各种消毒剂正确使用操作规程。
4.2.4应限制使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注射器和注射针头不能用于移液和其他用途。
4.3尖锐器具的处理所有尖锐器具的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收集后做好运送交接处理。
5.支持性文件5.1《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10月1日实施。
八、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和应急预案九、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使用规程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使用规程1.目的建立可调式移液器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和移液器的管理人员能够有章可循,保证移液器的使用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