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第6章-材料的磨损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磨粒磨损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是摩擦面上有擦伤 擦伤或因明显犁皱形 主要特征 擦伤 犁皱形 成的沟槽.如图6-6示。 成的沟槽 沟槽可能是因磨粒对摩擦表面产生 的微切削作用、塑性变形、疲劳破 坏或脆性断裂产生的,或是它们综 合作用的结果。 法向力 摩擦副表 面作用力 切向力 推动磨粒前进 只有磨粒形状与位向适当时,被推进的磨粒才似刀具切削 表面,切痕长而浅。 多数情况摩擦表面受剪切、犁皱或切削综合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磨 损 试 验 方 法
实验 室试 验
p=n
4
3σ sc
实际相对滑动中,软材料上被拉拽出半球的几率为K,则滑 动一段距离L后,总拉拽出磨损量W可表示为:
2π d 3 pL pL W = KNV L = K ( )L = K =K 3 9σ SC 3H V 3πσ sc d 3 2
'
4p
式中:Hv为软材料硬度,HV≈3σsc;V’为接触点半球体积; N为接触点数 。 为接触点半球体积; 式中:Hv为软材料硬度, 为软材料硬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机件正常运行的磨损过程如图6 所示,一般分3个阶段, 机件正常运行的磨损过程如图6-1所示,一般分3个阶段,曲 线上的各点斜率即为磨损速率。 线上的各点斜率即为磨损速率。 (1)跑合(磨合) (1)跑合(磨合)阶段 跑合 OA段 (OA段) 随着表面被磨平, 随着表面被磨平, 实际接触面积不断增 表面应变硬化, 大,表面应变硬化, 磨损速度不断减少。 磨损速度不断减少。 汽车磨合期) (汽车磨合期) 表层形成牢固的氧 化膜,磨损速率降低。 化膜,磨损速率降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第一节 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摩擦与磨损的概念
1.摩 擦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或物体与介质之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 运动,或者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所产生的阻碍 作用称为摩擦 摩擦。这种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 摩擦 摩擦力 2.磨损 磨损概念 是在摩擦作用下物体相对运动时, 概念: 磨损概念:是在摩擦作用下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分离出磨 屑从而不断损伤的现象。静强度理论基本适合于磨损过程分析。 屑从而不断损伤的现象。静强度理论基本适合于磨损过程分析。 磨损的动态特征有二: 磨损的动态特征有二: 动态特征有二 ①反复进行局部变形和断裂;②材料表层经过每次循环后总要 反复进行局部变形和断裂; 变到新的状态。 变到新的状态。 因而,常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不一定实用于材料耐磨损性。 因而,常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不一定实用于材料耐磨损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
阿查得(J. 阿查得(J.F.Archard)提出了估算粘着磨损量的方法, (J Archard)提出了估算粘着磨损量的方法, 提出了估算粘着磨损量的方法 其粘着磨损模型如图6 所示: 其粘着磨损模型如图6-4所示: 设在法向力P作用下,摩擦面上有 n个微凸体接触粘着,每个粘着点 均为直径d的球体,磨损只发生在 下半球的软材料上。 πd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压痕
切削作用的磨粒磨损模型如图6-7示:
p = (3σ sc )π r 2 = H π r 2
被切削下来的软材料体 积(图6-7中阴影线部 分),即为磨损量W,可 表示为W=r2Ltanθ (6-5)。将式(6-4)代人 式(6-5)得:
pLtanθ pLtan θ W= ≈K H 3πσ sc
(6-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三、接触疲劳 1.现象与特征
接触疲劳概念: 两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 接触疲劳概念: 两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 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 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局部区 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 域出现小片或小块状材料剥落,而使材料磨损的现象, 域出现小片或小块状材料剥落,而使材料磨损的现象, 故又称表面疲劳磨损或麻点磨损,是齿轮、滚动轴承等 故又称表面疲劳磨损或麻点磨损,是齿轮、 表面疲劳磨损或麻点磨损 工件常见的磨损失效形式。 工件常见的磨损失效形式。 接触疲劳的宏观形态特征是: 接触疲劳的宏观形态特征是: 痘状、 或不规则形状的凹坑 接触表面出现许多痘状 贝壳状或不规则形状的 接触表面出现许多痘状、贝壳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凹坑 (麻坑),有的凹坑较深,底部有疲劳裂纹扩展线的痕迹, 麻坑) 有的凹坑较深,底部有疲劳裂纹扩展线的痕迹, 疲劳裂纹扩展线的痕迹 如图6 11所示。 如图6-11所示。 所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二、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又称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是摩擦副的一方 磨粒磨损又称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 又称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 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凸起或在接触面间存在硬质粒子 细微凸起或在接触面间存在 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凸起或在接触面间存在硬质粒子 从外界进入或从表面剥落)时产生的磨损。 (从外界进入或从表面剥落)时产生的磨损。 前者称两体磨粒磨损,如锉削过程;后者称三体磨粒 前者称两体磨粒磨损,如锉削过程; 磨损, 磨损,如抛光过程。 依据磨粒受的应力大小分类: 凿削式 磨粒磨损 高应力碾碎式 低应力擦伤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第二节 磨损过程
粘着磨损
(1)概念:粘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是因两种材料表面 概念:粘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 概念 接触点局部压应力超过该处材料屈服强度发生粘合并 某些接触点局部压应力超过该处材料屈服强度 某些接触点局部压应力超过该处材料屈服强度发生粘合并 拽开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损伤磨损。 拽开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损伤磨损。 (2)发生的条件:①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小;②接触面 发生的条件: 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小; 氧化膜脆弱; 润滑条件差; 接触应力大的滑动摩擦。 氧化膜脆弱;③润滑条件差;④接触应力大的滑动摩擦。 磨损表面特征: (3)磨损表面特征:机件表面 大小不等的结疤,如图6 有大小不等的结疤,如图6-3所 示。 粘着磨损过程:是粘着点 (4)粘着磨损过程 是粘着点 粘着磨损过程 不断形成又不断被破坏并脱落的 过程。 粘着(低温冷焊, 过程。 粘着(低温冷焊,而高 温直接焊接) 剪切→脱落→ 温直接焊接)→剪切→脱落→再 粘着不断破坏并脱落的过程。 粘着不断破坏并脱落的过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根据剥落裂纹起始位置及形态的差异将接触疲劳分为: 麻点剥落 (点蚀) 深度在0.1~0.2mm的小块剥落称点 蚀,剥块形状为不对称V型针状或 痘状凹坑。 发生在兼有滚动和滑动 浅层剥落深度一般为0.2~0.4mm, 剥块底部大致与表面平行,裂纹沿 与表面成锐角或直角扩展。 纯滚动或摩擦很小 深层剥落深度与表面强化层深相当 (>0.4mm),剥落时裂纹垂直于表面 扩展。 表面强化层深度不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
上式表明,粘着磨损量与接触压力p、滑动距离L成正比,与材料硬度 上式表明,粘着磨损量与接触压力p 滑动距离L成正比, 值成反比。 值成反比。 式中K值称为粘着磨损系数,反映配对材料粘着力大小,决定于摩擦 式中K值称为粘着磨损系数,反映配对材料粘着力大小, 粘着磨损系数 条件和摩擦副材料。 条件和摩擦副材料。
当压力p不超过摩擦副材料硬度值 当压力p 1/3时 的1/3时,实验证实该式反映的规 律是正确的。 律是正确的。 但压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后, 但压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后,K值 ↑↑,磨损量也↑↑ ↑↑,磨损量也↑↑ ,造成大面 积的焊合和咬死, 积的焊合和咬死,整个接触表面发 生塑性变形, 生塑性变形,接触面积不再与载荷 成正比。钢的K 曲线见图6 成正比。钢的K-p曲线见图6-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前言
任何机器运转时,相互接触的零件之间都将因相对 任何机器运转时, 运动而产生摩擦,而磨损正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结果。 运动而产生摩擦,而磨损正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结果。 由于磨损,将造成表层材料的损耗,零件尺寸发生 由于磨损,将造成表层材料的损耗, 变化,直接影响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变化,直接影响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还增加能耗,产生噪音、振动,造成环境污染。 还增加能耗,产生噪音、振动,造成环境污染。
第六章 材料的磨损性能
了解磨损方式和材料磨损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磨损方式和材料磨损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熟习磨损 机理,掌握控制磨损的方法和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机理,掌握控制磨损的方法和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主要内容: 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主要内容 磨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磨 损 过 程;耐磨性及 其测量方法;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其测量方法;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重点:概念(摩擦、磨损、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接触 重点:概念(摩擦、磨损、粘着磨损、磨粒磨损、 疲劳、耐磨性) 疲劳、耐磨性);提高材料耐磨损性的途径 难点:三种磨损产生的条件、磨损过程和表面损伤形貌; 难点:三种磨损产生的条件、磨损过程和表面损伤形貌; 金属接触疲劳的三种机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二、磨损的基本类型
根据摩擦面损伤和破坏的形式,可分4 根据摩擦面损伤和破坏的形式,可分4类:粘着磨损、磨 摩擦面损伤和破坏的形式 粘着磨损、 料磨损、腐蚀磨损及麻点疲劳磨损(接触疲劳) 料磨损、腐蚀磨损及麻点疲劳磨损(接触疲劳)等。 • 磨损类型并非固定不变,在不同的外部条件和材料具有不同 磨损类型并非固定不变, 特性情况下,损伤机制会发生转化, 特性情况下,损伤机制会发生转化,由一种损伤机制变成另 一种损伤机制。如图 一种损伤机制。如图6-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接触 疲劳 破坏
浅层剥落
深层剥落 (表面压碎)
第三节 耐磨性及其测量方法
一、材料的耐磨性
耐磨性是指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迄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 耐磨性 一指标,通常用磨损量表示。 磨损量愈小,耐磨性愈高。 磨损量的测量有称重法 尺寸法 称重法和尺寸法 称重法 尺寸法两种: 称重法是用精密分析天平称量试样试验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 称重法 磨损量。 尺寸法是根据表面法向尺寸在试验前后的变化确定磨损量。 尺寸法 有时还测量比磨损量 比磨损量:单位摩擦距离、单位压力下的磨损量 比磨损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常用磨损量的倒数或用相对耐磨性(ε)表征材料的耐磨性 表征材料的耐磨性 常用 亦称磨损系数。 亦称磨损系数。
标准试样的耐磨性 ε= 被百度文库试样的耐磨性
二、磨损试验方法 实物 试验 条件与实际情况一致或接近。结果可靠性 高,但实验周期长,单因素的影响难以掌 握。 周期短、成本低、易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 等优点,但结果常不能直接反映实际情况, 多用于研究性试验,研究单个因素的影响 规律及探讨磨损机制。
7
根据粘着点与两侧材料强度的差异 粘着点与两侧材料强度的差异,粘着剪断可出现以 粘着点与两侧材料强度的差异 下两种形式: ①粘着点结合强度低于两侧材料 沿接触面剪断,磨损量较小,摩擦面显得较平滑,只有轻 微擦伤。锡基合金与钢的滑动属此类型。 ②粘着点结合强度高于两侧材料 分离面便发生在强度较弱的材料上,被剪断的材料将转移 到强度较高的材料上。 软材料→硬 变成同 材料表面 种材料 硬材料表面 微小凸起 and 积累 如铅基合金轴瓦与钢轴之间的滑动粘结磨损就属这种情况。 软材料表面 微小凹坑
磨损曲线) 6.1 磨损量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磨损曲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剧烈磨损阶段(BC段 (3) 剧烈磨损阶段(BC段) 磨损↗ 磨耗↗ 磨损↗,磨耗↗ ,摩擦 副接触表面间隙↗ 副接触表面间隙↗ ,机械 表面质量恶化,润滑膜破坏, 表面质量恶化,润滑膜破坏, 磨损更新加剧, 磨损更新加剧,机件快速失 效。 (2) 稳定磨损阶段 (AB段) AB段 斜率为磨损速率,为一稳定值。 斜率为磨损速率,为一稳定值。 实验室的磨损实验就是根据该段经历的时间t的磨损速率或磨损量来评价 实验室的磨损实验就是根据该段经历的时间t 磨损速率或磨损量来评价 材料的耐磨性能。 材料的耐磨性能。 大多数工件在此阶段运转,如磨合得好,该段磨损速度就越低。 大多数工件在此阶段运转,如磨合得好,该段磨损速度就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