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就躯壳与内脏而言,躯壳为表,内脏为里;就脏与腑而言,腑为表,脏为里;就经络与脏腑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等等。

从病势深浅论,外感病者,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

这种相对概念的认识,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中尤为重要。

以上是广义之表里概念。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这些部位受邪,属于表证;脏腑、气血、骨髓为内,这些部位发病,统属里证。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变部位的深浅,预测病理变化的趋势。

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

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了解病的轻重进退,就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一、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征候。

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

表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外感时邪,表证是由邪气入侵人体所引起。

二是邪病轻,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等证。

【理候分析】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

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

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故见恶寒。

邪气郁滞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致头身疼痛。

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肺,肺系皆受邪气,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

喷嚏、咽喉痒痛诸证常常并见。

邪气在表,未伤及里,故舌苔可无变化,仍以薄白为主。

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二、里证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它与表征相对而言。

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致病。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 气的强 弱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将之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 证、实证、阴证、 阳证八类基本证候,并针对不同的证候制订相应的护理原则,采
取具体的护理措施。
01
表里辨证施护
03
虚实辨证施护
CONTENTS
表里辨证施护
5.对症处理 (1)头痛者,可按揉合谷、太阳、风池等穴;或耳穴压豆,取脑、额、枕、神门等穴。 (2)发热者,在服药同时可按揉曲池、大椎、合谷等穴。 (3)咽喉肿痛者,可用鲜芦根30〜60g煎汤代茶饮,或用冰硼散吹喉,亦可用西瓜霜含片等。
6.注意事项 (1)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忌冷敷和酒精擦浴,以防寒凉闭汗,媵理闭塞,邪遏于内, 不得 外达。 (2)不可过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防过汗伤阴。阳虚、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04
阴阳辨证施护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寒热辨证施护
2.热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出汗、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 舌 脉等,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生活起居护理 ①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夏天要有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②对感受时邪疫病患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探访人员。 ③对高热神昏的危重患者,按危重病护理常规护理。 (3)情志护理 热证患者情绪易于激动,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态度和蔼,细心照护, 以安 定患者情绪,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如烦 热口渴 者,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瓜果蔬菜以辅助清热生津。 (5)用药护理 宜凉服或微温服。清热药多寒凉,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其 煎煮之 法视药物的不同而有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要先煎,然后再加入其他药。 (6)对症处理

中医基本功之八纲表里辩证歌

中医基本功之八纲表里辩证歌

中医基本功之八纲表里辩证歌
八纲表里寒与热,虚实阴阳万病纲。

错综复杂千变化,理法明辨出方良。

一、表里
表里二纲定病位,病邪深浅外与内,伤寒温病此为纲,脏腑经络相对成。

1、表证
表证邪入肌表中,病急程短位浅轻,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咳嗽头身痛。

2、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风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多。

3、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稠粘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二、里证
里证邪深入里言,外感后期内脏传,传入直中情食倦,气血逆乱病多端。

1、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亦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2、里虚寒证
里寒虚证腹冷感,脘腹满痛喜按暖,呕吐清水食纳少,便溏清谷气息短。

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色脉沉缓。

3、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邪正争,寒热往来苦满胸,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脉弦目眩聋。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钢辨证,是指医生将诊法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正邪盛衰、疾病性质和病症类别八个纲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八种类型症候的辨证方法。

八钢基本证候,即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证候。

今天为大家介绍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表里是相对的,从病位来说,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等。

从病势深浅来看,病邪入里一层为深为里,病邪出表一层为浅为表。

狭义的表里,认为身体的皮毛、肌腠相对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内为里。

所以从广义的表里来说,病位的内外和病势深浅,都不可作绝对地理解;但狭义的表里则有所特指。

从表里两纲的具体内容而论,更侧重狭义的表里概念。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病进;病势由里出表,是病势减轻,为病退。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

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因此对于内伤杂病的证候应以分辨具体脏腑等病位为主。

而对于外感病来说,分辨表里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外感病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传变发展过程。

所以,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

表证表证是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而入,侵入机体的皮毛、肌腠,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八纲辨证传统护理.ppt

八纲辨证传统护理.ppt

升 降浮沉
升——上升提举 降——下达降逆 浮——向外发散 沉——向内收敛
归经
酸枣仁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 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 全蝎解痉止痛,归肝经
中药毒性
中药的用法
配伍
七情
---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妊娠用药禁忌 饮食禁忌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养生方法
顺应四时 形神兼养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中医护理学
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的内容
起居护理----患者的生活照料 情志护理----患者的心理呵护 饮食护理----患者的营养调摄 病后调护----患者的病后调理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一、起居护理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共养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二、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的原则
病情观察的方法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五、病证后期调护
防止因邪复病 防止因食复病 防止因劳复病 防止因情复病 防止因药复病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中医护理学
传统护理方法
针刺法、灸法、拔罐法
概念
作用
注意事项
常用操作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敷药、贴药法
概念
作用
注意事项
操作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其他方法
推拿、按摩 刮痧、热敷 水疗、沙疗 气功、蜡疗
精神内守 情绪平和 豁达乐观
情志护理的方法 关心体贴 言语开导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三、饮食护理
原则——饮食有节 饮食有方 谨合五味 荤素搭配 因人制宜 因病制宜 清洁卫生 注意忌口

(参考课件)八纲辨证及护理

(参考课件)八纲辨证及护理
3
(二)里证
•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4
(三)寒证 •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5
(四) 热证
•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 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6
(五)虚证
•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 虚弱证候的概括。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 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的一类证候。
• 人体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 等,故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7
(六)实证
•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 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 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实证邪气充盛, 但正气尚未虚衰,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 烈,而表现为有余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
(一)表证
•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 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 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 特点。
• 【临床表现】 • 【护治原则】 • 【护理措施】
8
(七)阳虚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 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9
(八)亡阳证
•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 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10

一、表里辨证

一、表里辨证

临床表现
鉴别要点
治法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
,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 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吐
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之。”
汗法与护理(Diaphoretic therapy)

概念: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
血虚作为一个气血津液的辨证结论,在八纲
辨证中属于里虚证,在脏腑辨证中根据具体症
状的不同可能为心失所养、心脾两虚、肝血不
足等等。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
教学目标
掌握: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证型的具体施护措施。 熟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证型的辨证特点,并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
了解: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常见证型分类。
八纲辨证施护:
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 弱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证候,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原 则,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
八 纲 辨 证

里 寒
八 纲

表 热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疾病的类别(八纲的总纲) 阳 证——表证、实证、热证 阴 证——里证、虚证、寒证 辨别疾病部位的深浅
(二)施护
(本节仅介绍表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监测患者寒热、汗出等情况,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脉搏变化,防止表证内传入里。
2、生活起居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注意保暖,防止外感。 (3)注意休息,较重者应卧床休息。 (4)感受时行病毒及疫疬之邪者,注意呼吸道隔离。

中医护理学辨证

中医护理学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纲领。

1.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特点】: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基本特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冷冷清清白划迟)2.热证由○1感受热邪○2阴虚阳亢○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4过服辛辣湿热○5久病阴液损耗,所致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热渴红数二便结)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

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

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

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

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

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

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

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

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

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

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

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

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

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

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

治则为和解表里。

4)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

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