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到金(材料作文审题)
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PPT课件

方法归纳
找关键词句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 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反复句、 点题句、观点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 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找出关 键句子
→
分析关键句子所 阐述的道理
→
确定 立意
有人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 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 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 拴不住。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
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找关键词句法 多对象分析法
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高考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审题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 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的 问题,核心是“阅读”的问题,思维导向也应该是倡导 阅读.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立意:阅读是什么?怎样阅 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 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片断,如图书阅读率或网上阅读率 等,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淡漠读书的思考,网络阅 读之利弊等等。 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其含意作文,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的一种限制, 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如由本材料 就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单纯地谈科技如何迅速发 展等问题。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 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 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 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 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 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 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 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 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 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 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 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 题意。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 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 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 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 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 构思作文。
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
——高考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吹尽黄沙始到金——与同学们谈文章选材(作文指导)

吹尽黄沙始到金——与同学们谈文章选材(作文指导)山东省郓城县杨庄集镇中学苑仁纯写文章有了好的材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著名散文家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曾有过颇为精辟的论述:“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厨房大师更是深知“其中三味”。
但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却忘记了这个道理,不去区别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和笋身,捡到一点有些光泽、有些意义的事情就写,结果只能写出很平常的作品。
”什么是生活中的“笋尖”呢?就是那些“尖端状态”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材料。
生活如一盘散沙,如何从散沙中捡取真金,挑选“笋尖”,选择有意义的材料,我们不妨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捕捉那些新近发生的、人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选材如果紧跟时代的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一定能翻出新意,获得读者的青睐。
如“素质教育”,“世博会”,“汶川大地震”,“再生能源”,“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等。
如山东临沂市以“感悟自然”为话题的作文《铁塔上的鸟巢》,小作者采用童话的形式,以一只喜鹊的口吻,诉说了由于人类滥砍树木,被迫搬到危险丛生的铁塔上居住,从而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紧扣热点,选材新颖。
二、在司空见惯的问题中发现新的闪光点。
在选材上,要抛弃那些老套的人云亦云的东西,敢于选择新颖典型的材料,从旧的题材中创造出佳作。
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
如“物价”,“减负”,“农民工”等等,这都是人们常见的话题,避免老生常谈是写好这类话题的关键。
比如反腐倡廉这是一个常见话题。
如有的同学以《酒瓶二该行》为题,写“酒瓶二”过去以到党政机关收酒瓶为业。
他收购酒瓶发迹,令人羡慕,到收酒瓶失算,被迫该行。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风的转变,干部廉政的新风尚。
选材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谓发现了新的亮点。
三、从平凡细微,常为人忽略处发现新的作文材料。
选材最忌大而空,我们作文时不妨从小人物、小事件入手,倒不失一种经济使用的好办法。
淘尽黄沙始见金半命题作文的审题【PPT-精品】34页PPT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淘尽黄沙始见金半命题作文 的审题【PPT-精品】
26、机遇对于有准备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者:张辉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09期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在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几种类型之后,逐渐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上来,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论,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明确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异同“新材料作文”仍然可以看作是材料作文的一种。
“材料作文”这种考查形式一直在发展中,“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内容指向明确,主旨比较单一,题干指明写作内容和文章体裁。
而“新材料作文”是命题者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进行写作。
题干“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和“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总之,材料作文强调的是立意的唯一性,要围绕核心观点展开写作;新材料作文,则是强调观点的多元性,就是核心观点可以,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其他观点,也可以立意写作,更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全面理解材料内涵材料是立意构思的基础,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时间应当不少于五分钟。
新材料作文,不仅要全面理解材料,而且要适当地分析材料,因为只有经过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全面理解就是要整体把握材料,这是文章写作之前的第一要务。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没有全面理解材料,没有把握关键信息,而只是随便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开始仓促行文,而且越写越偏离材料。
如2012年高考辽宁卷的作文提供的材料及要求: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
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
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强调帮助别人不在于你付出多少,尽我所能就值 得颂扬。
某大城市,中程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 天未亮,就有许多老人排着长队,早早地为 乘车上中学或大学的儿孙占个座位。
判断下列立意属哪一种:切题,偏题或者离题
亲情无价
偏题
独立自主
偏题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
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1.抓关键词句法
英国某医院一位教师,上课时端出糖尿病人的尿,自
己先用手指蘸着品尝作示范,而后逐个要求学生仿效。学
生们个个愁眉苦脸,照办后报告尿有甜味。这时,教师笑
问学生:“我这样要求你们是为了什么?”
2007全国卷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
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
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 语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 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 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 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 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 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 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 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 于得以澄清。
2023国考申论范文: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3国考申论范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将辛勤劳动转化为宝贵资源的智慧和毅力。
这种深深植根于国人的精神,在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再次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千淘万漉”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努力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够将原本不起眼的事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
只有经过重重的洗礼和磨砺,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内在价值,才能够获取更多的成果和回报。
这种辛勤的劳动在各行各业都能够找到相应的例证。
从农田里的耕种,到工厂里的生产加工,再到学校里的知识学习,都需要人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农田的耕种需要付出汗水和照料,才能换来丰收的果实;工厂的生产加工需要对设备的维护和操作,才能够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学校的知识学习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同样需要我们付出千淘万漉的努力。
无论是职业上的发展,还是个人修养的提升,都需要我们经历各种考验和锤炼。
只有经过层层的筛选和挑战,我们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终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成功和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现实性,劳动和付出的成果往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在一段漫长的历程中,我们要面对包括竞争、困难、挫折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考验。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怕艰难险阻,才能够真正抵达成功的彼岸。
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都是通过这种“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经历,最终获得了成功和伟大。
他们不屈不挠,坚持向前,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策略。
正是因为他们在困境中的毅力和勇气,才能够尽享金黄色的果实和收获。
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民,我们同样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千淘万漉的劳动,因为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只有努力才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浅谈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如何选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浅谈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如何选材摘要:很多考生在考场常苦于写作时无材料可用,有时还会落入写作误区的陷阱。
其实想要在作文这片沃土上有所获,只要做到平时注重积累各类素材,胸藏丘壑,考场上认真审题,就能够有材可取,好词句信手拈来。
关键词:选材;误区;审题;新颖刘禹锡曾在《浪淘沙》中说过“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文选材犹如淘金前筛选沙子,只有经过慎重仔细的选择,才能做到新颖,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之前我有幸参与了十堰市中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在此次阅卷中,我感慨颇多,本次作文是以“这也是一种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但是三万多考生中不乏因选材失误导致低分的现象。
纵观这个命题,考生在审题时必须要在选材上突出中心,也就是要紧扣“也是”,这爱也许不同于父母、老师、身边人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爱,比如严厉、放开、经历磨难等,最好是能写出作者思想转变的过程:从不理解到理解,进而感悟到爱,若是只写到爱,没有突出“也是”就会被视为偏题。
经统计,此次中考作文中选材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直接照搬书本材料,缺乏自己的感悟十篇作文中就有一篇内容是将政治课本中的案例《转角遇到爱》套在自己身上,先铺陈父亲的冷漠,然后叙写一次父亲到学校看自己,临走时他在转角处的饱含深意的眼神流露出了浓浓的父爱;更有甚者直接将平时月考卷上的阅读原文稍加修改当做材料使用,如部分考生将“儿子误入陷阱,父亲在一旁置之不理,让其依靠自己求生的毅力爬出来,儿子最终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的内容嵌在了自己身上,显得与生活阅历相差甚远……这些内容根本不是考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只是为了拼凑字数,让人看了生厌,无法取得满意的分数。
二、改写故事,不切实际多失真考生中不乏改写古代名人故事的人,如写虞姬与项羽死前的惜别、公子扶苏和父亲嬴政之间的爱恨纠葛、屈原投江前对楚王的心理独白等,无一不是在想象的基础上篡改历史,语言流畅优美者还能保个体面的分数,但是这其中大多是狗尾续貂,缺乏史实依据,读来可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尽黄沙始到金
——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写结合。
高考作文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为主,但材料作文往往在“读”这个环节上就拉开了考生之间的差距。
面对材料作文,考生的首要任务是读懂材料,确定材料的主旨,然后才是在材料主旨的范围内立意行文。
材料作文的主旨往往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而考卷又要求考生以材料主旨中体现出来的指向性为立意的方向,所以材料对考生作文的主题思想有较强的限制性。
这对避免作文题被猜中,出现宿构,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对考生而言,审题这一环节上的难度就大了一些,因此,审清材料、把握题意便成了材料作文拿高分的关键。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一位登山专家。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应该向山顶走。
”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我疑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至于向山下跑,看起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有可能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其实,不仅登山,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不也是如此吗?
请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
总体现照,把握主旨。
有些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包括两个层次,且两者之间存在类比、对比关系。
这些作文题,给出两方面的材料,材料中的事件可能不同,但必然有内在的联系,如内涵相同、相关或相反、相对。
因此,这类试题需要从整体着眼,把握材料主旨。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这则材料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讲登山的过程中突然遇到风雨怎么办,答案是迎着风雨向山顶走;第二层,是讲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答案是应该迎难而上。
两个层次之间是类比关系,第一层对登山的形象叙述,是为第二层的抽象说理作铺垫的,由此,我们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说在人生路上要面对困难、正视挫折,方能生存发展。
抓住材料中给出的这个指向,围绕这个思想立意行文,才能切合题意,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①困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②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富勒
③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的环境和艰难的遭遇里面不折不挠。
贝多芬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短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生活
[美]兰斯顿〃休斯
生活可以美满,生活可以悲伤,生活时常充满欢乐,有时令人沮丧。
生活可以是梦想,生活可以是伟大的思想,生活也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站在被告席上。
生活可以肮脏,生活甚至可以痛苦,但是生活是你自己创造的,所以要让美丽成为生活的主唱。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
抓住关键词句。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句即揭示材料中心、蕴涵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和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的观点句、收束句,往往是我们审题时要注意的关键词句。
这则材料是一首关于生活的抒情诗。
作者认为,生活是千姿百态的——有美满、欢乐,也有悲伤、沮丧、肮脏、痛苦,甚至当被告,但是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我们自己有责任让美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唱。
通观全诗,我们很容易看出,自已动手创造美丽的生活。
“让美丽成为生活的主唱”是这首抒情短诗的关键词句,也是我们确定文章立意的基点。
接下来对关键词句进行认真的思考,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
如,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丽的?怎样创造美丽的生活?如何使美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唱?作文时要学会从自身生活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表现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时代大主题。
①劳动是幸福之父。
(富兰克林)
②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③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④纯洁的良知,创造甜美而快乐的生活。
(托尔斯泰)
[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
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个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那个石子吗?”
“不能。
”青年摇了摇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了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
“能。
”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现在明白了吗?”
青年犹豫了一阵子,兴奋地回答:“明白了。
”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必须与材料有一个明确的切合点,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
确出比喻义。
比喻性材料作文,确认比喻义是审题的首要任务。
而确认材料的比喻义,又必须弄清材料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综合把握材料的内容。
这则材料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材料的提示语“自以为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它是命题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寓有启发作用的词句,意在引导学生将“金子”与“才华”联系起来思考;二是青年找到“金戒指”的原因,它不平凡,有个性,有闪光点。
把握住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确定材料的基本内涵:一个人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得先把自己由“石子”变成“金子”,就得有真才实学,根据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这个材料可供选择的立意中有两个比较切合材料的内容:一是从材料的基本指向出发,写“完善自我,点石成金”;二是认识到“金子”比喻有才能的人,写“是金子就会发光”。
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②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③钢是怎样炼成的?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形成的,于是,它变得坚固而无所畏惧,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