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作者:院宗雷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然后眺望发展远景,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25-011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平顶山因煤建市、因煤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平顶山拥有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位居全省第二,拥有“佛、汤、古、绿”优势旅游资源。
佛泉寺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千手千眼观音得道正果的圣刹,也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
鲁山和汝州的温泉群以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质而远近闻名。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以尧山、二郎山、昭平湖、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在中原大地。
尧山(曾叫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独秀”。
2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1 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2.2 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
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
平顶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顶山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中原经济区的腹地,是河南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豫西工业重镇。
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河南省“黄河文明”发展战略,平顶山市的发展形势日益临近。
在这一大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对平顶山市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如新乡钢铁、平煤集团等。
同时,该市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如云台山、石窟、红石峡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然而,由于近年来环境保护等问题,一些工业企业被取缔或进行了转型,给该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产业结构分析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工业为主,其次是农业和服务业。
工业主要以钢铁、煤炭、化工等为主,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农业主要以粮食、棉花、油料等为主,市场份额稳定。
服务业主要以餐饮、旅游、物流等为主,市场处于发展阶段。
四、SWOT分析(1)优势:该市地处中原经济区的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市场潜力大。
(2)劣势: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一些企业被取缔或进行了转型;农业落后,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市场需求不旺;服务业占比较小,市场开发不够充分。
(3)机会: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河南省“黄河文明”发展战略,为该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环保产业逐渐兴起,可以为该市的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4)威胁: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际贸易摩擦、经济周期等,对该市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环境治理压力山大,一些企业可能被迫关停或进行转型。
五、发展战略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发展战略:(1)加快产业转型:鼓励工业企业加强环保治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临沣古寨 、 三苏园 、 汝瓷 、 叶县县衙 、 墨子故
游资源 、 寺庙文 化旅 游 资 源 、 水生 态 旅 游资 源 、 市 都 休 闲旅 游资源 、 物 质文 化 遗产 旅 游 资 源等 。这些 非
自然和 文化资 源不 仅 能满 足 不 同 的游 客需 求 , 而且 符合 当前旅游 市 场 的发 展趋 势 。其 中 , 有很 多 顶级
旅游资 源 ( 1 , 以开发 成为 国 内知名 旅游 产 品 , 表 )可
一
甚至在国际上也可以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 平顶 山市发展 旅游 业的条件 1 旅 游 资源丰 富、 . 分布相 对 集 中 平顶 山市 的旅游资 源不仅 总量 丰富 、 品位 高 、 特
结构 转型 。发展旅游 业是资 源型城 市进行产 业结构
收 稿 日期 :0 1 5— 2 2 1 —0 0
V0 . 4 No. 12 3
J n 2 1 u .0 l
色鲜 明 , 而且分 布相 对集 中 , 利 于 整体 开 发 , 有 形成 产业集群 。按 照平顶 山市旅游 资源 的性 质 和空间分
表 1 平 顶 山 主要 旅 游 资 源 市 场 适应 性 分 类 表
布 , 顶 山的旅游 资源分 为 3个 大区 : 部综合 旅游 平 西
关键 词 : 源 型城 市 ; 顶 山 ; 游 业 资 平 旅
d i1 .9 9 ji n 1 0 3 2 . 0 0 . 1 o : 3 6 / .s . 0 8— 9 8 2 1 . 3 0 5 0 s 1
中 图 分类 号 :52 7 F9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32 (0 10 06 0 10 9 8 2 1 )3— 0 2— 4
平顶山产业发展趋势

平顶山产业发展趋势平顶山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
平顶山市区位于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距离郑州市仅100多公里,交通便利。
平顶山地处中国中部的华夏腹地,是一个资源丰富、产业多样的地区。
一、平顶山的基础产业1. 煤炭产业平顶山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平顶山的煤炭产量逐渐增加,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煤炭业对平顶山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电力产业平顶山煤炭资源丰富,使得电力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平顶山市电力公司是中国电力公司下属的一家大型发电企业,主要生产电力供给本地市区和周边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力产业在平顶山的地位日益重要。
3. 钢铁产业平顶山是中国制铁的重点区域之一,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
平顶山市区的钢铁企业主要生产钢材和铁制品,满足本地市场和全国市场的需求。
钢铁行业是平顶山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平顶山的优势产业发展趋势1. 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发展。
平顶山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新能源项目,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平顶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的重要产业。
2. 机械制造业平顶山拥有雄厚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产业基础,是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中心之一。
平顶山机械制造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如重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平顶山机械制造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3. 农产品加工业平顶山拥有广泛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产业。
平顶山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创新。
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带动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4. 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平顶山的地位日益重要。
资源转型背景下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资源转型背景下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一、引言平顶山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资源转型的背景下,平顶山市的旅游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本文旨在对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资源转型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转型背景下的平顶山市1.资源转型的背景资源转型是指在资源枯竭或者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
平顶山市作为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必须进行资源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平顶山市旅游业的现状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如云台山、汝州古城等。
目前,平顶山市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等。
三、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资源转型带来的机遇:随着资源转型的推进,平顶山市可以将重点从传统的煤炭产业转向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政策支持的机遇: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加,平顶山市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挑战(1)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平顶山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交通、酒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改善。
(2)旅游产品单一:平顶山市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方面,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1)加强交通建设:修建高速公路、改善公共交通等,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
(2)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加大对酒店行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1)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2)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利用平顶山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发一些独特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平顶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平顶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平顶山是旅游资源大市,在河南省占有重要位置。
旅游开发十余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
开展这次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对澄清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底子、正确评价该市旅游资源、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该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
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该市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年总日照时数为1824.2~2181.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4.8℃~15.2℃之间,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1.5℃;最热月份6月,平均气温28.9℃。
年均降水量为782毫米。
全年无霜期214~231天。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平顶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平顶山成为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平顶山旅游资源“多、全、优、集”。
“多”就是单体数量多。
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居全省第二位;“全”就是类型全。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涉及8个主类29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
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优”就是单体的优良率高。
全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有918个,其中5级37个,4级159个,3级727个,且以最适于开发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山水林型旅游资源为主;“集”就是分布较为集中。
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鲁山、舞钢、汝州三县(市),且新发现的2553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县(市)。
转型·跨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平顶山市经济迈上新台阶

本刊特稿转型•跨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平顶山市经济迈上新台阶田万顷(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转型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平顶山市旅游全面振兴,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皿。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旅游管理近年来,平顶山市紧紧围绕建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势头和健康有序的特点。
但文化旅游产业过去在全市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文化旅游项目急功近利、产业融合不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鉴于以上情况,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上,平顶山市应坚髀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在顶层设计上,发展全域旅游。
依托目前平顶山市现有主题功能区:鲁山生态旅游、舞钢全域旅游、宝郑文化旅游四大功能区,进一步挖掘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景观,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
在旅游六要素上,除了紧紧围绕原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外,加大对“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兴旅游要素的开发力度,突出'旅游+”融合发展理念,以全域化、品质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推进山地旅游、工业旅游、滨湖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演艺旅游,以及节会旅游等旅游业态,依托城市工业基础,重点培育如商务会展旅游、医疗养生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2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当前,平顶山市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而乡村旅游是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应依托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是平顶山旅游扶贫的必由之路。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院 宗 雷
( 平顶 山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 7 0 ) 6 0 1 摘要 : 本文叙述 了平顶 山旅游业发展 概况, 阐述 了平顶山作 为一个资源型城市, 先 近几年来旅 游业 高速发展的现状 , 然后眺 望发展 远景, 同时分析 了平顶 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 关 键 词 : 顶 山 ; 游 业 ; 状 ; 景 平 旅 现 前
中 图 分 类 号 :8 1 A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0 9 ( 0 A 0 2 — 1 1 7 — 9 2 2 1 ) 7 一 0 5 0 00
1 平 顶 山市 旅 游 概 述
平 顶 山 位 于 河 南 省 中 南 部 ,9 7年 建 市 ,平 顶 山因 煤 建 15 市、 因煤 兴 市 , 是典 型 的 资源 型城 市 。平 顶 山拥 有 非垄 断 性 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 顶 山 有 着 丰富 的旅 游 资 源 和 厚 重 的历 史 文 化 底 蕴 , 为
旅 游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的基 础 。经 过 近 2 O年 的发 展 , 已经 初 具 规 模 , 要 的 自然 风 景 旅 游 景 点 有 : 山 ( 人 山 ) 画 眉 主 尧 石 、 谷 、 羊 山 景 区 、 漫 滩 国 家森 林 公 园 、 六 石 昭平 湖水 库 风 景 区 、 白 龟 山水 库 风 景 区 、 泉 旅 游 、 I怪 坡 等 ; 温 汝J 1 、 I 主要 的人 文 景 观 有 :
应国墓地 、 城店遗址 、 山寺 、 州学宫 、 蒲 香 汝 法行 寺塔 、 邑 故 叶 望 段 元 张公 巷 瓷 窑 遗 址 、 观 音 得道 正 果 的圣 刹 , 是 汉 传 观 音 文化 的源 头 。 山和 汝 州 城 、 城 岗 冶 铁 遗 址 、 店 遗 址 、 次 山 碑 、 也 鲁 风 清凉 寺 汝 官 窑 遗 址 、 苏 坟 、 县 明 代 县 衙 、 三 叶 的 温 泉 群 以 水 质 好 、 温 高 、 量 大 、 含 多 种 矿 物 质 而 远 近 红 石 寨 、 穴 寺 、 水 水 富 叶 氏发 源 地 、 氏 发 源 地 、 阳 古 城 、 青 园 、 山大 佛 等 , 刘 昆 知 鲁 其 闻 名 。 顶 山文 物 古 迹 众 多 , 存 形 态较 好 。 有全 国重 点 文 平 遗 现 “ 不 物保 护 单 位 2 处 , 4 省级 文物 保 护 单 位 2 9处 。 尧 山 、 郎 山 、 中 叶 县 县 衙 是 全 国仅 存 的 一 座 明 代 县 衙 ,纵 有 家 财 万 贯 , 以 二 的汝 瓷 也 是 无可 替 代 的稀 缺 旅 游资 源 。 为 资源 作 昭平 湖 、石 漫 滩 国 家森 林 公 园 为 代 表 的 绿 色 生 态 资 源 在 中 原 如 汝 瓷 一 片 ” 平 例 大地 。 尧 山 ( 叫 石 人 山 ) 景 区 是 国家 A A 级 旅 游 景 区 , 型 城 市 , 顶 山还 可 以 开 展 工 业专 项 参 观 旅 游 , 如 中 国平 煤 曾 风 A A 神 马 化 工 集 团 、 钢 公 司 、 丰 酒 厂 、 高 集 团等 。 舞 宝 平 被誉为 “ 中原 独 秀” 。 32 良好 的发 展 机 遇 促 进 平 顶 山旅 游 业 兴 起 . 2 平顶 山旅游 业的发 展现 状 2O 0 9年 , 南 省订 立 了 “ 游 立 省 ” 河 旅 的发 展 战 略 , 求 到 力 21旅 游 促 销手 段 创 新 , 源 市 场 不 断 拓 展 . 客 21 0 5年 , 河南将成 为全 国一流、 世界知名的旅游 目的地 , 旅游 平 顶 山 不 断加 大 旅 游 宣 传 力度 , 断 创 新 旅 游 促 销 手 段 。 不 业 将成 为河 南经 济的 重 要 支 柱产 业 。平 顶 山市 政 府 在 这 个 宏 充分 利 用 多 种 媒介 和 网络 ,加 强整 体 形 象 宣传 ,提 高促 销 质 加 从 99 量 。通 过 举办 丰富 多彩 的 节 庆 、 展 活 动 , 聚 焦 客 源 市 场 的 观 经 济 政 策 之 下 , 快 了平 顶 山 旅 游 业发 展 的 步 伐 , 18 会 来 9 9年 的 市 政 府 出 台 《 快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决 加 目光 , 中 宣 传 展 示 平 顶 山 丰 富 的 旅 游 产 品 、 游 文 化 、 升 年 的 起 步 , 到 19 集 旅 提 , 00 2 o 政 均 “ 平 顶 山旅 游产 品的 知 名 度 , 引招 徕 海 内 外游 客 。 吸 开展 旅 游 区 定 》然 后 2 0 ~ o2连 续 三 年 《 府 工 作 报 告》 提 出 :要 把 旅 游业 培 育 成 全 市 新 的 支柱 产 业 ” ,在 20 0 3年 《 府 工 作 报 政 域 合 作 , 立 跨 市 、 省 、 国 的 区 域 合 作 网 络 , 行 资 源 共 建 跨 跨 实 告》 又进 一 步 提 出 “ 以旅 游 业 为 突 破 口 , 动 第 三 产 业 全 面 发 带 享 、 惠 互 利 、 同发 展 , 内外 客源 市场 不 断 拓 展 。 互 共 境 展 ”2 o ,O 4年 平 顶 山市 六 次 党 代会 提 出“ 大 做 强 旅 游 业 ” 做 。通 22旅 游接 待 能 力 逐 步 增 强 . 过 一 系 列 措 施 和政 策 ,平 顶 山确 立 了 旅 游 业 的 产 业地 位 和发 19 年 以前 , 顶 山仅 有 1 二 星 级 饭 店 。2 o 93 平 家 0 5年 平 顶 与 良好 的经 济 发 展 态 势 为旅 游 业 的 发 展 奠定 山市 有旅 行 社 3 家 , 游 星级 饭 店 1 1 旅 5家 ( 中 4星 级 宾 馆 一 展 目标 。 此 同时 , 其 家 ) 旅 游 车 队 2个 , 游 涉 外 单 位 2 , 旅 3家 , 游 商 品 定 点 企 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08 工商管理(1)班调查日期:2011 年 10 月小组成员:赵亚彬、高文娟、冯小波、张超杰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
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
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
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
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
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10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 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
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
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
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
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集团,也有分散经营、方便顾客、灵活快捷、服务周到的小型旅行社和门市部。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市现有旅行社58家,其中,国际社分社5家,旅行社快速发展,旅行接待能力迅速扩张。
从购物设施来看,商业网点发展较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贸区。
从餐饮设施来看,高中低档酒店餐馆和各具特色的风味餐馆遍布大街小巷。
(五)旅游业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该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止2010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4356人,旅游车队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4家;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14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6家;全市旅游业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大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
尤其是春节、五一、十一、元旦等“黄金周”给旅游有关的行业提供了一个扩大内需增加商机的极好机会。
从今年5.1黄金周来看,三天假日,全市34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同比增长310%;拉动相关产业实现社会经济效益7.02亿元,同比增长908%。
尧山景区和佛泉寺景区均创出单日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的记录,二郎山景区高峰期的游客达到5.96万人次,三苏园景区3天接待游客1.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倍还多。
经济、舒适、实惠的农家院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据统计,三天内全市农家院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收入2790万元,平均入住率达到100%。
同时,主要景区各大宾馆也出现了紧缺现象,其中旅游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76%,创饭店住宿率新高;鲁山县和舞钢市的饭店、宾馆、农家乐等旅游接待场所全部爆满,不少游客纷纷流向周边县(市)如舞阳县、宝丰县等地用餐、住宿。
在各个景区附近的旅游商品和土特产销售点,门庭若市,游客竞相购买。
(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平顶山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来了全市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精神面貌的变化通过强力实施旅游促销战略,特别是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及“双创”等活动,平顶山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城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来平顶山旅游观光的游客人数大幅度增长。
通过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发展,全市人民不仅对自身旅游资源认识了,而且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建设。
大大改善了平顶山市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由此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平顶山市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是本市旅游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能不高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全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对全市旅游开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旅游开发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旅游开发工作涉及到的公路、交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相互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薄弱,对旅游开发工作的监控力度不够,旅游规划、景区项目建设等有关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
(二)旅游业产业关联度不高旅游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实力的综合反映,旅游业的大发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同发展。
平顶山旅游业在带动食、住、行、购、游、娱相关产业时,突出表现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游客逗留时间短,使相关产业链条得不到延伸。
每年“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本市旅游温度较高,游客爆满,但时过境迁,就会趋于冷淡,使相关产业不敢扩建。
另外,旅游资源开发仍很单一,旅游产业要素不全,链条很短,有些旅游企业仅仅把眼睛盯在景点和门票上,收入环节很少,而没有其它相关的活动,缺乏激起游客的兴趣,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使餐饮住宿等行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三)旅游商品开发缓慢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购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选购一些当地的传统工艺品作为纪念,是一种旅游的乐趣。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生产旅游商品是赚取外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旅游商品已成为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平顶山市旅游纪念品主要还是局限在当地土特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颖、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少,无法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
游客在景区购物花费平均只有2元,只占整个旅游业总收入的10%左右,而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购物收入已占旅游经济总收入的30%~50%,因而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增强旅游观光的文化氛围,提高旅游业的创汇收入,是目前全市旅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类产品和精品名牌少总体上看,对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层次较低,产品单一,与巨大的资源赋存不相匹配。
已经开发的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初级层次上,基本仍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观光旅游阶段,“看得多,参与少”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休闲娱乐、参与性产品、特种旅游产品和创新类旅游产品少,缺乏名牌和特色精品。
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度假旅游、探险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
平顶山市旅游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旅游精品不精,特色不够鲜明,趋同性和低水平建设时有发生,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旅游整体形象。
多年来,平顶山市一直提出以尧山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此为基础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但是直到目前旅游线路组合程度依然很低,形成了个别传统景区支撑平顶山旅游的局面,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在产品开放上,突出问题是重山轻城,重自然景观,忽视文化景观和经济景观。
即重视尧山,轻视平顶山市区景点和当地城镇的发展;没有把尧山景区和叶县县衙、汝州陶瓷等旅游资源有机地统一起来。
因此,到本市旅游的人,很少在市区或者县城逗留,大部分甚至不进市区。
主要的原因是,全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偏重于对景区景点的建设,没有意识的城市发展对游客的吸引力,没有将其作为旅游城市来建设打造。
区域旅游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为下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外出旅游,才可能停留较长的时间,停留时间长短是旅游业能否赚钱的一个前提。
如果不增加游客在市区的停留时间,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无法实现。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几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解决,以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深化认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下大气力解决制约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痼疾。
一是借鉴先进地市的做法,成立平顶山市旅游委员会,由旅游委员会行使对全市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和协调作用,把规划、土地、投资和融资、公安、旅游和商贸系统有机统一起来,把山与水、城市与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和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