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重点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级。
3.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_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表达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_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使用。
其中_听_和_读_是理解的技能,说_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5.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_。
6.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7.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
其中,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8.课时安排应尽量表达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很多于80~90 分钟。
9.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0.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11、12、评价要__________、反馈教学、促动教学。
13、综合语言使用水平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4、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_________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
15、______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6.英语课程总目标由五个方面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_17.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实行。
2、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包含: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3、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水平水平分为_______个级别。
4、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者小短文是新课标中____________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读《英语课程标准》这个月,我读了《英语课程标准》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触很深,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与感受。
翻开课本的第一页,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这句“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就是指我们可以将英语看做一种工具,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就人文性而言,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刚开始从事英语教育时,我只知道,我教英语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会听说读写英语,能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读完此书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还有人文性。
我们英语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理解语言和得体的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于发展。
了解到这五个目标维度能更好的更加明确的制定平时教学的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
读完此书,让我觉得平时对于学生过于严格,其实我们的学生很棒,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中,我们英语课程是将之划分为五级目标,其中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求我们的学生达成一二两级目标,而学完初中我们要求学生能达成五级目标,通过此书我看到二级目标相对来说很简单,而我现在任教的是三年级,只要达到一级目标即可。
而我们的学生远远不止,一些优秀的学生现在已经会唱一些流行英语歌曲如《 take me to your heart》《 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yesterday once more》等,而一般学生也多会哼唱简单的英语歌谣了,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也非常的强,即使是班级里面那些后进生也很不错,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总是希望每个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都能达到很好的英语水平,我们的初衷都是好的,都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吸收自己我教授的知识,但是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要求我们的学生,让优生更优秀,让我们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才是我们每个老师所希望的。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测试题2套及答案【含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一)含答案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有相应级别,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
3、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4、语言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其中(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
5、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6、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7、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英语的终点目标是(二)级,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505)个单词,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词汇。
8、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9.英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
一、判断题。
1.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3.老师说:Drawacircle.学生画一个circle,这就属于课程标准里面谈到的用语言来做事情。
(√)4.教学设计的好,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5.根据图片和标题推测语篇的主题、语境及主要信息,是语言技能一级内容要求(√)6.子主题内容“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属于“人与社会”范畴(√)7.词汇是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8.玩、演的目的是听、说英语和记忆英语材料,最好在玩、演之后再读,以判断玩、演之中使用英语的正误,增加用、记英语的效果。
(√)9.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3、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5、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语言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8、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9、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在九级目标体系中,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五级。
3.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_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_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4.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_听、说_、读_、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其中_听_和_读_是理解的技能,说_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5.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_。
6.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7.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
其中,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8.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 分钟。
9.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0.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11、12、评价要__________、反馈教学、促进教学。
1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4、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_________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
15、______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6.英语课程总目标由五个方面构成: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_17.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
2、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包含: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3、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分为_______个级别。
(202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含答案)

(202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附含答案)一 . 填空题1、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 重性质。
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有相应级别,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
3、 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4、 语言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其中(听)、(读)、 (看)是理解性技 能, (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
5、 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语篇)和语用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6、 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7、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英语的终点目标是(二)级,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505)个单词,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词汇。
8、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9.英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
一、判断题。
1.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 √)3.老师说: Drawacircle .学生画一个circle,这就属于课程标准里面谈到的用语言来做事情。
( √)4.教学设计的好,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5.根据图片和标题推测语篇的主题、语境及主要信息,是语言技能一级内容要求( √ )6.子主题内容“交通法规、安全意识”属于“人与社会”范畴( √)7.词汇是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 )8.玩、演的目的是听、说英语和记忆英语材料,最好在玩、演 之后再读,以判断玩、演之中使用英语的正误,增加用、记英语的效果。
英语新课程标准版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五级。
3.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_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表达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_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使用。
其中_听_和_读_是理解的技能,说_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5.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_。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2、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
3、简述英语学习策略及其分类。
4、简述情感态度的二级目标。
三、论述(20分)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使用水平打好基础,促动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升。
请简述英语教学的教学建议。
答案:一、填空2.工具性人文性3.二五4.科学发展观先进的课程理念学生发展5.听说读写;听读;说写6.语音词汇语法;话题功能二、简答1.基本理念:注重素质教育,表达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水平;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2.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应用水平,促动心智发展,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3.学习策略及其分类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
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4.情感态度的二级目标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习题带参考答案

2018年《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在九级目标体系中,小学四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目标。
3、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建议以描述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为主线。
5、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6、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构成的。
7.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功能和话题的语言形式。
8、《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9、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0、《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英语的终点目标是:二级,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11、小学英语语言技能一级的读写目标,除了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和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之外,还有一条是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12.我们平常说的英语“双基”教学是指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13、对话课教学模式一般教学程序是复习、热身,新知呈现,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发展提高。
14.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
15.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
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
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
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
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3、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
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
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
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
者的个体差异;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
持续性;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5、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语言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
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8、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
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9、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英
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10、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
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11、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
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12、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
展,要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终结性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3、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
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
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
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