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强调了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强调了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初是出现在语文课程性质里,其次出现在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里,如品德、自然、历史、地理。
随着我国经济以展,政治地位的不断强大,国力的不断强状大,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与国际沟通交流的现状对语言工具性的需求越发显得重要,英语课程必然担负起了“工具”这责任。
那么,在语言学习中,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能使用英语做为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学生还要进行人格品质,道德情操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
也就是说,既学会基础知识,用它能做事情,又培养具备较高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既学会知识,又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恰当的语言,这就是它的人文性。
换句话说,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是目标,又是追求目标、落实目标的过程所要做的,是途径,也是结果。
所以有人说,一个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的人,必定是综合人文素养很高的人,也必定是适应社会更快,对社会服务更好的人。
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教育理念,符合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再次明确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素质教育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合作交往。
以这样的发展宗旨。
在《实验版》的“基本理念”第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在《修订版》第一条“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课件中)这些关键词都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所在。
三、加强了对小学阶段课程指导,使课标更具有可操作性。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11.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12.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3.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14.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15.学段目标是对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成就的预设或期待,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目标设有相应的级别,即一级建议为3〜4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二级建议为5〜6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三级建议为7〜9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
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16.能根据图片或关键词,归纳语篇的重要信息;能就语篇信息或观点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能根据标题、图片、语篇信息或个人经验等进行预测是思维品质学段目标一级中的表现。
17.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18.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初中英语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力求帮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研究方式,掌握自主式、探究式的研究方法,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问题的研究者。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从课程性质上说,义务阶段的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质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确定了课程目标的技能目标,即每堂课都要凸显出听说读写的重要性,研究英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沟通,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做到融会贯通。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还确定了课程目标的语言目标,学生通过课堂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包含有语音知识、词汇、基本的语法,功能和日常的话题。
对于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又有不同的要求。
就人文性而言,通过英语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确定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研究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以及兴趣动机。
文化意识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以及文化知识。
研究策略是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以及认知策略。
通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研究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研究形成综合语言能力。
每个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研究目标,初中生的具体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三级: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
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
课例解读教学中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课例解读教学中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摘要】本文将探讨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将对工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人文性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平衡工具性和人文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将探讨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辅相成,重视二者结合对英语教学的意义,并展望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引起教育者对于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教学、平衡、案例分析、学生影响、相辅相成、意义、发展。
1. 引言1.1 探讨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英语课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具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而人文性则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平衡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又能够感受到英语课程的人文魅力。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特点。
教师应该注重平衡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既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2. 正文2.1 工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工具性的定义指的是英语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工具性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如听、说、读、写以及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工具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获取语言能力的基础。
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工具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具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语言基础,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教案设计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教案设计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分析大学英语课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教案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应该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工具性方面,教案应该包含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确定每节课的具体目标。
然后,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
此外,教案还应该包含课堂练习和作业安排,以 consolite 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人文性方面,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和社会热点、文化背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教案还可以引入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案设计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首先,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最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和文化背景,及时引入新的话题和材料,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相结合。
其次,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讨论、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3、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5、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语言即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8、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9、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考点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考点
一、课程性质
1.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二、课程理念
1.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
3.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4.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5.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需要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
6.加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需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什么?
①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②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
③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④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⑤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⑥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如下:课程性质: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
课程理念: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
课程内容:初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
此外,课程内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课程实施:教师在实施英语课程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过程。
评价标准应科学、公正和客观,并尽可能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应遵循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原则,注重教材的体系化和系统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教材应涵盖各种题材和体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今天学习了第一模块: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倾听了教授相关的视频讲座,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最主要的一点是: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从《课标》中的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关于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双重性质的提法,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课程,尤其是外语课程中的具体落实,它是“又红又专”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的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新了我们的理念,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理念于教学实践中,下面是我结合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设计的一节教案。
Module 10 Unit 2
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school dinners.
Teaching steps:
Step I .Warming up (Activity1)
1. Revision.
What kind of sports/movies do you like?
2. Show an advertisement and some pictures, and guide them
to talk about healthy food and junk food.
(1.通过谈论图片自然过渡到本单元涉及的饮食话题, 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
2.采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和图片,创设英语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体现了课程的人文性。
)
Step II. Reading (Activities 2, 3, 4, 5)
1.Read the passage silently and quickly, answer the question in Activity 3.
Check the answers one by one.
(通过默读,培养学生抓住文章大意的能力,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
2. The teacher shows the paragraphs and the main ideas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match it. Check in groups and together.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继续熟悉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结构,为下一步课文学习打好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
)
3.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n Activity 4, 5.
4. Draw a diagram of the text and 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help of it.
(细读文章,领略大意并进行复述,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体验和阅读的兴趣和动机。
体现了课程的人文性。
)
Step III. Language Points: Find 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Go over the text again to find as many 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 as possible.
1. Jamie Oliver is a young cook who wants to improve school dinners.
Children whose midday meals were unhealthy were difficult to teach in the afternoon.
Then he talked to the people who worked in the kitchens.
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school dinners all over Britain.
Now try to make similar sentences.
1. Jamie Oliver is a young teacher who wants to improve teaching of school English.
2. Students whose English and Chinese were not good were difficult to find a job in the future.
3. Then he talked to the students who were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4. Jamie is a teacher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all over the world.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定语从句,学会使用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谈论健康饮食。
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
Step IV. Writing
1. Do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your healthy habits according the questions below.
(1) How many times do you exercise every week?
(2) What kind of exercise do you do?
(3)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eat best?
(4) How many hours of sleep do you get every night? Do you sleep well?
2. Work in group of four and find the ways of keeping fit.
(通过现场调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健康习惯,引发学生讨论如何保持健康饮食。
体现了课程的人文性。
)
Step V. Homework
Finish Exercises1 and 2 in Workbook..
以上是我自己根据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理解,设计的一节教案,还请大家给与指导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