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知艾)恐友关于HIV问题的汇总
警示大学生感染HIV艾滋的十个案例!(两篇)2024

引言概述:HIV/AIDS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尤为突出。
本文将通过分析十个真实案例,警示大学生们避免感染HIV/AIDS。
正文内容:一、性行为传播1. 不正确使用避孕措施:案例中的大学生在性行为中未正确使用安全套,从而使自己感染了HIV。
2. 多次性伴侣:存在多次性伴侣的行为极易导致HIV的传播,一个不慎就可能遭受感染。
3. 亲密行为的风险:许多大学生低估了亲密行为感染HIV的风险,如口交、肛交等,而这些行为也可能会导致HIV的传染。
4. 交友应谨慎:在虚拟社交平台和大学生活中结识新朋友时,需要保持谨慎,避免因性伴侣的选择而感染HIV。
5. 艾滋病毒感染是无差异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性取向,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艾滋病,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这一现实。
二、与药物相关的传播1. 吸毒与HIV感染的关系:药物滥用行为可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就包括HIV感染。
2. 共用注射器:使用共用的针头、注射器等器具进行药物注射是通过血液传播HIV的高危行为。
3. 不洁耳针、纹身等:在非正规场所进行耳孔穿孔、纹身等操作,使用不洁针具可能导致HIV的传染。
4. 毒品交易行为:参与毒品交易活动不仅非法,还容易导致与犯罪分子的接触,并增加感染HIV的风险。
5. 加强宣传教育:大学生应加强对于吸毒相关风险和传播途径的了解,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拒绝药物的诱惑。
三、血液传播1. 献血安全问题:在献血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定的无菌操作,可能会造成HIV感染的传播。
2. 医疗操作不当:不合规范的医疗操作也可能导致HIV感染,大学生们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3. 急救措施的风险:在意外情况下需要实施急救,但若操作不当,如无手套接触伤口、血液等,亦有可能导致HIV的传播。
4. 合理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使用药物,避免剂量不当和药物交叉使用引发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
5. 定期体检:在大学生活中,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了解自身HIV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22个艾滋病热点知识

你必须知道的22个艾滋病热点知识总结一下公众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最需要知道的基本常识,归结为以下几条:1、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哪些体液中?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
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艾滋病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人,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2)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
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直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3)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3、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这是因为多种性病常常会在生殖器部位形成炎症或溃疡,皮肤和粘膜的创口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好门户。
患有性病的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如果与已受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发生性关系,那么对方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毒就会通过性器官上的性病病变部位侵入人体使其感染。
4、针灸、纹身、器官移植与艾滋病针灸、纹身、器官移植针灸、纹身时如共用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未彻底消毒的针器;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器官移植,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健康问答(三)

如何克服“恐艾症”?答: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恐惧症(即“恐艾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恐惧症,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对于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
只有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
1.相信科学检测: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
2.不要相信症状:很多朋友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
的确,有少部分人在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出现急性症状,但出现急性症状的条件是感染了大量的艾滋病毒,而这种病例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艾滋病急性症状几乎没有特异性,和我们平时可能得的病没什么两样。
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
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这足以说明症状并不可信。
3.尝试转移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或學习上,以减轻忧虑和担心,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症状会在不久后不治而愈!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
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并咨询专业医师或专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
“恐艾症”会产生临床症状吗?答: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专家认为,这就是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表现。
当恐艾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和症状。
1.恐艾症导致的常见疾病和症状:①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②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慢性胃炎;③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多梦;④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⑤多汗、虚汗、盗汗、怕冷、怕风;⑥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⑦脖子肌肉僵硬、关节游走性疼痛、幻肢痛;⑧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衰弱;⑨早泄症、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科普知识问答

艾滋病科普知识问答1、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发展到艾滋病患者一般为几年?最长可达几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2、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可分为哪四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艾滋病期)3、艾滋病是传染病吗?(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什么期?(窗口期)5、“窗口期”能否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不能,“窗口期”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抗体,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到感染)6、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共设施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不会)7、故意传播艾滋病是犯法行为?(是犯法行为)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吗?(正常工作和生活)9、到2005年低,协会会员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农村应达到75%,城市达到90%。
10、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是怎样?(形势很严峻)11、艾滋病发生在地方?(艾滋病发生在我们的身边)12、你认为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对你有必要吗?(十分必要)13、你认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会怎么样?(会受到欢迎)14、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15、性生活为什么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性交时会接触到对方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摩擦还可能造成性器官、特别是女性阴道黏膜的损伤,从而接触到血液)16、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在分娩过程中和在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30%左右)17、检测结果能保密吗?(检测机构和医生必须为你保密,如果泄密,你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如果你不放心,你完全可以起个别名去做检测,只要你自己记住这个名字就行了)18、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19、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常见问题解答

艾滋病常见问题解答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
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三种方式。
通过蚊虫叮咬、和艾滋病病人日常生活接触(握手、拥抱、共同工作、进餐等)不会传播艾滋病,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流行现状据卫生部通报显示:经不洁性途径(尤其是男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病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吸毒(尤其共用注射器的静脉吸毒)和经采、供血途径传播仍然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符合国际上艾滋病传播的规律;艾滋病群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至4%;部分高发地区的孕产妇和婚检人群监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达到较高流行水平。
临床症状未经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般经过数年的时间(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预防目前已有较好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虽不能完全治愈,但可有效地抑止病毒复制,延缓发病。
谈到艾滋病的预防,单一性伴、对性伴忠诚是最重要的;其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对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具有很理想的预防效果。
红丝带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
涵义是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他们拥有正常学习、工作的权力。
一、什么是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破坏或损伤其功能。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病毒感染。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常见误区。
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1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
无论是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其中一方感染了HIV,就有可能传播给对方。
使用安全套是减少性传播的有效方法。
1.2 血液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血液制品感染等。
因此,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使用无菌针头和器具、检查血液安全等措施是预防血液传播的关键。
1.3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HIV时,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通过孕前检测、艾滋病防治药物的使用以及避免母乳喂养等方式可以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
2.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2.1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确保性伴侣的健康状况,避免与高风险人群进行性行为,减少性伴侣的数量也是预防性传播的重要策略。
2.2 避免血液传播: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和其他器具,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如避免接触他人的创伤、开放性伤口等,可以有效预防血液传播。
2.3 孕前检测和防治药物:对于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HIV的情况。
如果其中一方感染了HIV,及时接受防治药物可以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
2.4 母婴传播的预防:孕妇感染HIV后,应及时就医接受艾滋病防治药物,避免母乳喂养,选择人工喂养可以有效预防母婴传播。
3. 常见误区3.1 艾滋病可以通过接吻、握手、共用餐具等非接触性接触传播。
实际上,艾滋病病毒无法通过非接触性接触传播,只有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中才存在传播的风险。
3.2 感染艾滋病后无法治愈。
目前尚无能够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恐友问答集锦知识

艾滋病恐友问答集锦知识1,急性期常见症状有哪些?38度以上持续发烧(腋下或口腔体温加上0.3-0.5)全身淋巴肿大(浅表淋巴肿大可触,即颈部和腋下)皮疹(无痒,一片,对称)腹泻(如水状)此外还有扁桃体发炎和感冒等等2,去哪里检测?到当地防病站或CDC进行检测,检测是免费的。
也可以到3甲医院进行检测,是否收费各个医院规定不同。
也可以购买艾滋病试纸做自我检测。
费用跟医院差不多。
3,用试纸自测的准确率高吗?高,试纸自测的准确率是较高的,只要谨遵医嘱的操作,是完全可以个人操作的。
4,现在检测有几种方法?三种。
金标快速法,酶联免疫法,试纸自测5,准确率怎么样呢?酶联免疫法大于快速法大于试纸自测6,是不是快速法和试纸自测不准确呢?不是的,他们灵敏度也很高,只是相对来说。
7,检测可能出现假阳吗?可能,由于灵敏度很高,加上可能发生人员操作失误,假阳是可能出现的。
8,检测可能出现假阴吗?不可能。
9,什么是空窗期?爱滋病毒感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爱滋病毒抗体,因此在感染后的早期,可能因抗体尚未产生,而检验呈阴性反应,此即为空窗期。
10,空窗期一般多长时间?随着检测方法的进步,现在的空窗期为1-2周。
11,什么是窗口期?窗口期是病毒进入体内到体内产生病毒抗体并且能检测出来,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12,窗口期一般多长时间?国家统一规定艾滋病窗口期为3个月,绝大多数人在感染病毒6周即可查出抗体,如果6周为阴即可排除99.994%,所以曹奶奶也坚持6周论。
个人比较认可的是曹奶奶的6周理论。
她在国际上是权威,有2000多例临床经验,这人命关天的事情谁都不会随便说的;很多朋友向她询问这个问题时,她从来都是斩钉截铁的,足见她对自己的理论是多么自信;另外,一方面现在的检测试剂已经足够灵敏了,所以才只有假阳,而从没有假阴。
另一方面我们都是健康的年轻人,这么厉害的病毒一个半月还产生不了抗体吗。
13,检测是血检还是尿检?血检。
大部分为静脉抽血我国已经具备了尿检的技术能力,但由于唾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较低,一直为实行。
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八条核心知识

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八条核心知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以下是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八条核心知识。
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可导致感染。
性行为中无保护措施和共用注射器等也是感染途径。
2. 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性行为中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极大地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在性行为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主动使用安全套。
3. 拒绝共用注射器:注射器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注射药物、打针等情况下,不要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器具,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4. 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长期无症状,因此及早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非常重要。
对于高危人群、怀疑感染者和定期检测是必要的。
5. 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通过接受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情,并延缓疾病进展。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6. 积极预防母婴传播:孕妇如果感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积极预防措施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孕期及分娩过程中,应接受抗病毒治疗,避免母婴传播。
7. 加强宣传教育: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减少歧视和偏见,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8. 落实艾滋病防控政策:各国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艾滋病防控政策,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服务,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益。
总结起来,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积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接受抗病毒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小姐全程戴套性交,安全吗?回答:全程戴套性交和口交,只要套没有破,不是高危行为,是安全的。
2.三周检测为阴,可以排除了吗?回答:使用现在的第三代试剂可以作出的有效检测如下:1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22.6%2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53.775%3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84.1%;4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8.4%5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45%6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994%7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99986%8周检查出抗体的概率:99.999999979%3.手指上长了倒刺,而且我的手指曾经伸入了小姐的阴道,会感染吗?回答:只要你的手上没有明显的,新鲜的伤口,不会有感染的可能。
所谓新鲜的伤口就是在流血的伤口或者24小时之内的伤口。
手指倒刺只要没有出血不在此列。
皮肤破损和通常意义的伤口是不同的概念。
举例来说,很多人会有蜕皮的情况,褪皮部位的皮肤是有破损的,外层是老皮/死皮,内层是新皮。
但这不是伤口,没有血流出来。
整个皮肤组织相对来说是完整的,角质层保护着皮下的血管和毛细血管不暴露在外。
艾滋病毒是只能生存在人的体液中,也只攻击人体内的淋巴细胞。
所以不流血的伤口对艾滋病毒有很好的抵御作用。
开放性的流血伤口就不一样了,角质层不完整的,血管或者毛细血管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遇到含有病毒的体液或者血液就会有感染风险。
黏膜来说,相对于皮肤,黏膜壁是非常薄的,因为黏膜部位都是没有角质层的。
一但有破损,即使看不到血流出来,但是已经给病毒造成侵入的入口了。
从病毒结构学上讲,任何病毒需要一个基本载体.比喻病毒性感冒病毒,它需要空气的推动,才能进入人的鼻孔或口腔,梅毒螺旋体需要血液或体液装载运行,艾滋病毒也是一样,除非你非常肯定有血进入了伤口.即便进入了,也不代表一定感染.血液由多种成分构成,艾滋病毒偏爱淋巴细胞,如果进入的那滴血中,淋巴细胞很少的话,艾滋病毒也没有兴趣到你伤口那里去"玩".人的皮肤有若干层,第一层是表皮,即便破裂了,仍然有第二层也就是皮肤黏膜高度保护你,就是我们看见有血了,那也不能说明就一定是开放性伤口,即便不幸是了,也要考虑病毒含量4.吻了小姐的乳房,会有危险吗?回答:只要小姐身上没有明显的伤口,你没有口腔溃疡,就没有风险。
5.对小姐做了舔阴的行为,会有风险吗?回答:低风险行为,6周检测排除。
6.与小姐无套性交行为,安全吗?回答:高风险行为,6周检测排除。
7.抽血的针头、抽血垫、门把手等物品会传染艾滋病吗?回答:不会,只要使用一次性针具就没有感染的可能。
正规医院都会使用一次性针具,请不要无端怀疑医院。
艾滋病毒只能在人体液中生存,不能在门把手等物品上生存。
8.理发,刮胡子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回答:如果前一个人使用的剃刀没有沾上鲜血,你再刮也不会传染。
没有人这么用,前面的人用了以后鲜血淋淋的,然后他就拿来再用,会有感染的风险。
只要感染者的血液没有进入你的身体,就不会被传染。
前一个人用的理发的推子,会不会感染呢?理论上有可能,实际上不可能。
不可能用沾着前面人血的推子接着给你推。
理发和刮胡子,血液进不了你身体,进不了血管,这种都不会传染的。
(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徐克沂教授)9。
如果男的是HIV阳性,他传染给女的几率,相比较于女的HIV阳性,传给男的几率,哪个比较大?回答:男的传给女的是女的传给男的2倍。
这里面牵扯到性交的过程,,艾滋病必须有体液交换才能有传染。
比方说男的是HIV阳性,他跟女性发生性关系,男性的精液里有一定量的病毒,而且病毒数量比女性HIV阳性者分泌物中的要多。
性交过程中他的精液保留在女性身体里,所以病毒进入女性身体的机会更多一些。
相反过来,如果男性是阴性,而女性是阳性,女性阴道分泌物所含的病毒比较少,而且在性交结束以后,女性的分泌物并没有大量的保留在男性的体内,这样感染机会就会少一些。
女性传染男性的是1‰,男性传染女性的是2‰。
但如果生殖道是不完整的,有性病,有溃疡,有炎症,传染率会高出十倍,因为病毒更容易进去。
因为正常的生殖道黏膜,女性、男性也好,都是非常结实,有一定的抵抗力,而且有抗体。
如果有破口,或者有溃疡或者有病,那就很难说了。
(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徐克沂教授)10。
身体体质弱是不是更容易感染艾滋病?肝炎患者呢?回答:不是。
艾滋病的感染和你身体的好坏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并不是说得了肝炎了,身体不好了,就容易感染艾滋病,而身体很强壮的人不容易得艾滋病,没有这么一个平行的关系。
(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徐克沂教授)11.曹韵珍教授的“窗口期”六周论回答:(何大一:国际著名艾滋病专家“鸡尾酒疗法”发明人,美国洛克菲勒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
)“窗口期”的问题,首先就是由于人的反应,“窗口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并不是说一定是六周或者一定是三个月。
本身检测的方法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不断地完善,所以使得我们检测“窗口期”的能力逐渐提高,刚开始比如我们主要以抗体方式来检测艾滋病病人是否被感染,现在由于新的方法出现了,我们不仅仅是“窗口期”抗体出现,同时还有检测你的身体上是否有病毒,通过现在的方法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90%到95%,我们都可以在六周或者更短的时间检测“窗口期”。
12.关于淋巴肿大的问题回答:至少上千种与艾滋病无关的原因可导致淋巴肿大并持续肿大并对称性肿大。
淋巴肿大只能代表身体有了炎症或者病毒入侵,但和艾滋病并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很多感染者一直到发病都没有淋巴肿大的情况。
13.非传染性体液眼泪:泪液中可以检测到HIV病毒,但是病毒的浓度非常低,也并不是一直能够检测出来,所以泪液不太可能传播HIV病毒。
唾液:人们虽然在唾液中发现HIV,但是病毒浓度非常低,唾液中之所以有HIV病毒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大量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游走于口腔黏膜的内层。
但迄今为止,全球尚未发现一例因为接吻而得艾滋病的。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唾液发现,唾液中有一种蛋白酶可以有效的抑制HIV感染人体免疫细胞。
可以解释为什么接吻之类的口腔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尿液是人体液态废弃物,HIV病毒存在于尿液中,但也是浓度非常低,不足以造成HIV 传播。
汗液:汗液中还没有分离出HIV病毒。
14.离开人体的HIV病毒:回答:HIV只能存活在人的体液里,拿离开人体的体液而言,体液干涸了就不再具有传染性。
在人体外界的艾滋病毒是非常脆弱的,温度、湿度和PH值的变化都有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杀死艾滋病毒,病毒一旦死亡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15 什么是假阴和假阳,我6周在CDC检测了一次为阴,还需要再检测吗?回答:假阴是针对试剂的灵敏度而言的,假阳则是针对试剂的特异性而言的。
从理论上看,灵敏度与特异性都不可能达到100%。
但是,灵敏度的定义比较模糊。
灵敏度应该是在相同的被检测物质浓度下,不同检测试剂的检出率。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试剂灵敏度的测定是以荷兰阿克苏试剂作为参照物,并以国家爱滋病检测实验室提供的血样作为基准,用被检验试剂来检测的。
假如血样样本是200个,其中有100个阳性,20个可疑、80个阴性(这些结论都用阿克苏证实并确诊)。
假如被检验试剂只能检查出阳性样本的98个,那么它的灵敏度就是98%。
另外的两个就是假阴。
但是我认为,之所以出现假阴,从根本上说其实仍是抗体浓度不够,只要在足够的时间以后,只要试剂的质量不是太差,阳性肯定会被检测出来的,这也就是大夫们为什么常说“没有假阴”。
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外,“没有假阴”是正确的。
而假阳出现的原因则是比较复杂,可能与操作程序、个体本身的特异抗体、试剂质量、服用药物等因素有关,这种“误差”是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因此大夫说“有假阳”。
总之我认为,假阳是永远会有,而假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有。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之所以有假阴,是因为在窗口期之内。
而除了窗口期后,就不会再有假阴。
6周检测一次之后如果为阴就可以排除了,如果不考虑试剂质量实在太差(在CDC或者具有初筛资格的医院是不可能使用质量太差的试剂的),一次就可以排除了。
16. 什么样的伤口对于艾滋而言是有危险的?回答:很多朋友咨询到关于伤口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整理了很多我以前论坛的回帖和相信自己医生的回答,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正在流血的开放性伤口对于艾滋而言是危险的。
对皮肤来说,不是正在流血的开放性伤口,病毒一般是无法突破从而导致感染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结痂的伤口也不用担心的道理。
皮肤破损和通常意义的伤口是不同的概念。
举例来说,很多人会有蜕皮的情况,褪皮部位的皮肤是有破损的,外层是老皮/死皮,内层是新皮。
但这不是伤口,没有血流出来。
整个皮肤组织相对来说是完整的,角质层保护着皮下的血管和毛细血管不暴露在外。
艾滋病毒是只能生存在人的体液中,也只攻击人体内的淋巴细胞。
所以不流血的伤口对艾滋病毒有很好的抵御作用。
开放性的流血伤口就不一样了,角质层不完整的,血管或者毛细血管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遇到含有病毒的体液或者血液就会有感染风险。
黏膜来说,相对于皮肤,黏膜壁是非常薄的,因为黏膜部位都是没有角质层的。
一但有破损,即使看不到血流出来,但是已经给病毒造成侵入的入口了。
从皮肤组织学上分析:人的皮肤有若干层,第一层是表皮,即便破裂了,仍然有第二层也就是皮肤黏膜高度保护你,即便是流血的开放性伤口,也要考虑病毒含量.肉刺来说,皮肤表皮破损了,但皮肤黏膜未必破损,如果没有流血就是安全的。
对于没有流血的破损皮肤,比如蹭掉了皮之类,虽然皮肤角质层(表皮)破损了,致使皮肤粘膜暴露,在酒精之类刺激性液体接触会有明显的痛感,但这对于艾滋而言并不危险。
酒精涂到伤口会疼是因为皮肤黏膜暴露了,酒精对之有刺激作用,而不是因为皮肤一定有开放性破损。
但没有血就是安全的,因为病毒学要血液做载体。
简单的例子,如果装了防盗装置的门,如果小偷碰到这扇门,门就会报警。
如果小偷已经破门而入了,门也会报警。
但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从病毒结构学上讲,任何病毒需要一个基本载体.比喻病毒性感冒病毒,它需要空气的推动,才能进入人的鼻孔或口腔,梅毒螺旋体需要血液或体液装载运行,艾滋病毒也是一样,除非你非常肯定有血进入了伤口.即便进入了,也不代表一定感染.血液由多种成分构成,艾滋病毒偏爱淋巴细胞,如果进入的那滴血中,淋巴细胞很少的话,艾滋病毒也没有兴趣到你伤口那里去"玩".如果以危险度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a,皮肤破损了,皮肤黏膜暴露了,但不流血-->没有危险。
(伤口结痂也属于这种情况,没有危险)b,皮肤破损了,流血了(表皮和皮肤粘膜都破损了)-->有很小的感染风险,请满了6周去做检测。
c,黏膜部位破损了(口腔,尿道口等等),流血或者不流血-->有很小的感染风险,请满了6周去做检测。
17.都说任何症状对艾滋检测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6周以上检测的结果才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的唯一依据!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虽然6周后检测是阴,可在高危后都会有像淋巴肿大或发炎等其他疑似AIDS病的症状呢?回答:实际上是没有所谓的疑似AIDS的病症的,很多人去对照的都是发病期病人的症状,但从感染到发病平均都是7~10年,最短的也至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