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LAN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和遍及,高等院校校园内覆盖无线校园网已经成为难以阻挡的需求。
高校在原有线校园网的基础上,利用双绞线快速进行无线组网,已经成为校园网覆盖的有效延伸手段,满足了学校师生教学、办公以及学习方面对无线网络的需求。
本文对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无线校园网;设计与实现1前言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笔记本、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数据终端为主要客户端的应用系统应运而生,形成了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工作模式。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智慧化校园的日趋发展成熟,许多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校园无线网络,为师生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因此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已成为国内高校网络建设的新课题。
2无线局域网概念2.1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比具备的优势无线网以电磁波的方式进行传输,可以作为有线校园网络的延伸、补充、替代。
其优点在于:移动性:网络接入端不再受有线网络中线缆的约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接入。
无线校园网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功能,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灵活性:与传统有线网络相比,安装更容易,使用也较为简便。
无线校园网组网灵活,它可以将网络任意延展并无线缆限制,并可以随意增减、移动、修改设备。
可伸缩性:通过在需要位置添加无线接入点设备就可以迅速扩展无线网络,满足扩展组网需要。
经济性:无线校园网可用于物理布线困难或者不适合进行物理布线的地方,节省了缆线及施工费用。
比如在老旧的教师办公楼进行网络部署,只需要在过道内进行AP部署,就可以覆盖两侧办公室,不必每个房间进行打孔布线。
对于临时需要网络的地方,无线局域网也可以低成本地快速实现;对于需要频繁布线或者更换地方的场所,无线校园网可以节省长期费用。
2.2无线校园网的局限性无线校园网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也是无线校园网建设中必须克服的技术难点。
基于Wi-Fi技术的铁路站场无线接入平台建设

中心频率 5.180 5.200 5.220 5.240 5.260 5.280 5.300 5.320 5.745 5.765 5.785 5.805 5.825
信道低端/高端频率 5.170/5.190 5.190/5.210 5.210/5.230 5.230/5.250 5.250/5.270 5.270/5.290 5.290/5.310 5.310/5.330 5.735/5.755 5.755/5.775 5.775/5.795 5.795/5.815 5.815/5.835
FIT 架构与 FAT 架构相比,能很好地解决移动 终端跨 A P 漫游不中断的问题,且维护管理更简单, 在大规模无线组网中均采用 F I T 架构方案。合肥站 的 Wi-Fi 网络搭建采用了 FIT 组网方案。 5.2.2 站场无线接入平台整体架构
合肥站无线接入系统由用户层、应用处理层、 网络接入层组成。应用处理层对上以 W E B 方式对 P C 终端、手持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应用访问接口, 应用处理层内部则实现了设备管理、网络管理、故 障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业务事件处理等 全部功能,应用处理层的数据库采用 PostgreSQL, WEB 服务采用 TOMCAT/Javascript,开发语言为 J A V A。网络接入层通过高性能有线网络、W L A N 无线移动网络实现应用层各类服务器及终端用户的 接入。站场无线接入平台架构如图 1 所示。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RSCE) 2016年2月,第13卷第1期
2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管理及作业质量卡控等。 2)数据传输。实现作业过程中各类数据的记录
无线网络组网设计方案

无线网络组网设计方案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网络组网的设计方案,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组网设计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搭建1.硬件设备选择选择高性能的无线路由器和接入点(AP),以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无线信号覆盖。
同时,考虑到用户数量和网络速度要求,选择支持双频段(2.4GHz和5GHz)的设备,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稳定的连接。
2.网络规划根据需求和空间布局,确定各个AP的布置位置,以实现全面的信号覆盖。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AP之间的距离和覆盖范围: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大小和使用情况,确定AP的安装位置,使信号能够覆盖到每个区域。
-信道选择:避免AP之间的信道干扰,选择合适的信道分配,在不同的AP之间进行合理的信道规划。
三、安全策略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是组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策略:1.加密方式选择选择强大的加密算法,如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以保护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安全。
禁用不安全的加密算法,如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2.密码设置设置强密码和密钥,并定期更换以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限制无线接入的用户数和连接时间,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
3.网络访问控制通过MAC地址过滤功能,只允许指定的设备访问网络。
此外,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无线用户的访问权限。
四、网络管理与维护1.配置集中化管理通过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对所有AP进行集中化管理和配置。
这样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和复杂度,并提供集中的监控和故障排查功能。
2.网络性能监测持续监测网络连接的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以避免用户的信息传输中断或延迟。
3.带宽管理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合理分配带宽资源,以保证每个用户都能获得良好的网络体验。
wlan设计方案

wlan设计方案无线局域网(WLAN)的设计方案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WLAN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WLAN设计方案如此重要。
无线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随着人们对移动性和即时性的需求不断增长,WLAN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办公环境中,WLAN可以提供无线办公和移动办公的功能,使得员工可以在办公楼内的任何地方都能够连接到网络。
在家庭环境中,WLAN使得人们可以在卧室、厨房或者花园里都能够享受到无线网络的便利。
而在公共场所,如餐厅、咖啡馆和机场,WLAN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
设计一个高效的WLAN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信号覆盖范围。
无线信号的强度和覆盖范围是决定WLAN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确保信号能够覆盖到所需的区域,可以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AP)的数量或调整AP的位置来改善信号强度。
其次是信号干扰。
由于WLAN属于共享媒介,多个无线设备在同一频道上传输数据时会造成信号干扰。
为了减少干扰,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频道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如信道绑定或自动频道选择。
最后是网络安全。
在设计WLAN 时,必须确保网络安全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WLAN的安全性。
在实施WLAN设计方案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需求分析。
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无线网络的具体需求,包括信号覆盖范围、用户数量、数据传输速率和安全性要求等。
其次是网络规划。
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无线接入点(AP)的位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的选型。
再次是网络配置。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AP进行配置,包括设置信号强度、频道、安全策略等。
最后是网络优化和监控。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控网络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天工测控:WiFi+蓝牙组合模块WG226

天工测控:WiFi+蓝牙组合模块WG225 针对实现物联网领域内终端产品应用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天工测控研发推出多款WiFi+蓝牙二合一的组合模块,之前有介绍过WG213、WG215、WG222,各有优势,本篇SKYLAB君要介绍的是最新推出的SDIO 802.11ac双频WiFi + UART BT2.1/4.2二合一模块WG225。
关于WG225 WG225是一款基于RTL8821芯片研发的802.11 a/b/g/n/ac的wifi和蓝牙2.1/4.1的二合一模块,WiFi WLAN为SDIO接口,双频2.4/5GHz,速率可达433Mbps,蓝牙部分支持BLE4.2和2.1+EDR,UART/PCM接口,模块只需要外部供电3.3V。
WG223尺寸小:12.0*12.0*1.8(mm)可在使用SDIO 2.4/5GHz WiFi、SDIO 5GHz ac WiFi、SDIO WiFi+UART蓝牙2.1/4.2的应用中使用! WG225特性: WiFi: WiFi无线协议:802.11 a/b/g/n/ac,高达433.3 Mbps的数据速率; 1T1R 802.11ac,为5GHz WLAN,或802.11n,为2.4GHz/5GHz WLAN 应用; SDIO 3.0 蓝牙: 兼容蓝牙V2.1+EDR UART蓝牙4.2 支持BT-WLAN共存 符合RoHS认证标准 双频WiFi+蓝牙模块WG225应用: SDIO 2.4GHz/5GHz 802.11n WIFI SDIO 5GHz 802.11ac WIFI SDIO WIFI+ UART BT 2.1/4.2 天工测控专注于WiFi和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两者有机结合,为智能家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更多组合模块正在紧密研发中,敬请期待。
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引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简称WLAN,经常使用于办公室、家庭以及机场候机厅等公共区域,甚至于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几百米,目前采用的技术主要是IEEE 802.n标准。
无线校园网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无论是校园内部信息点的分布设计,还是校园内建筑物间的网络连接,无线网络技术都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无线网络环境的引入,也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应用平台。
1 无线校园网应用需求分析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建有有线局域网,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对现有的校园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现代化教学需求。
现在学校大量开展网络化教学活动,很多精品课程或课件都要通过网络来获取,学生希望在任意时间、学校的任何地点访问网络教学资源,并进行提交作业等活动。
(2)端口数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有线局域网中如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地方不可能布设太多信息点,随着学生中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这些地方往往在同一时刻有大量的电脑,而目前的有线校园网没有办法使学生在这些区域上网,而采用无线方式,在端口上连接无线接入点,不需布线就可以轻松地从一个端口扩展到几十甚至是几百个端口的应用。
(3)移动办公。
随着教职员工的移动办公设备越来越多,并且对移动办公的要求也比较高,如会议、校长办公等都适合使用无线局域网。
(4)临时性活动。
随着学校的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日益浓厚,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各种学术活动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学校每年也都会举办一些其他的活动,如运动会、人才交流活动等。
由于这些应用的特殊性和灵活性,有线局域网将不能满足需求,无线局域网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处在网络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
2 无线校园网的设计原则校园无线网的设计原则建立在充分考虑学校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力求满足整个校园网的可靠性、先进性、兼容性和安全性。
基于WIFI的家庭无线网络设计

基于WIFI的家庭无线网络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家庭设备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将繁杂的电子产品有机连接组成家庭局域网,是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的必要条件。
本文就家庭无线网络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组网策略。
【关键词】家庭无线网络;设计;智能家居0.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提出的住宅小区智能化要求,家庭设备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将繁杂的电子产品有机连接组成家庭局域网络,成为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和网络管理的必要条件。
无线局域网技术运用无线电波、激光、红外线等无线传输方式代替有线传输方式,能更好的适应家庭环境下电子产品的互连,尤其是wi-fi 技术的迅速发展,能使多个电器设备在没有任何连接线的情况下共同工作,更解决了家庭网络无数连接线的烦恼,将家庭无线网络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本文基于wi-fi技术,就家庭无线网络的设计进行简要的研究。
1.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的无线连接技术,运用wi-fi技术能简单的将个人电脑、手机、pda等终端用无线方式互相连接,使各终端不需要明确的指向性,在一定范围内不再有明确的使用空间限制,并且传输速度快,输速距离长,可同时连接两个以上设备。
实际上,wi-fi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其传输范围在数百英尺范围内,只要支持wi-fi的设备遇到热点时,都可以用无线方式接入该网络。
目前在很多机场、旅馆、书店、校园、咖啡店等都提供wi-fi网点供大众访问,并能通过wi-fi接口接入因特网。
2.家庭无线网络设计2.1系统框架家庭无线网络组建的目的,就是实现家庭内部各种家电设备的无线互连,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pda等设备,如当前智能家电的发展趋势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智能家居网络构建需求。
实际上,构建家庭无线网络,就是要在家庭内部建立起一个通信网络,将各类家电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共享网络、远程使用、远程控制、信息交换等,整个网络包含内部网络系统、控制系统、外部internet 网络接入等。
wlan管理

WLAN管理概述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局域网,它使用无线信号代替传统的有线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WLAN的管理是指对WLAN网络进行配置、监控和管理的过程,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WLAN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访问控制、安全设置、性能优化等。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WLAN管理方面,并提供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拓扑设计是WLAN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无线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在设计网络拓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设备位置:根据实际部署环境,确定无线接入点(AP)的位置,以实现最大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的均衡分布。
•AP密度: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密度,确定AP的数量和分布密度,以确保足够的容量和性能。
•信道规划:合理规划AP的无线信道,避免频道干扰和冲突,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WLAN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用于控制用户对无线网络的访问权限。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MAC地址过滤MAC地址过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访问控制方法,它通过过滤设备的MAC地址,限制哪些设备可以连接到网络。
使用MAC地址过滤时,管理员需要维护一个允许访问的设备列表,并将列表中的MAC地址加入到AP的允许列表中。
这样只有列表中的设备才能成功连接到网络。
802.1X认证802.1X认证是一种更严格的访问控制方法,它要求用户提供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连接到网络。
在使用802.1X认证时,需要部署一个RADIUS服务器,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
用户在连接到网络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
只有通过验证的用户才能获得网络访问权限。
访客网络对于临时访客,可以设置一个独立的访客网络,以提供有限的网络访问权限。
访客网络通常具有一定的流量限制和时间限制,以防止滥用和占用网络资源。
安全设置安全设置是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攻击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以交换信息。
BGW211和ARM9的
连接图如图1所示。
4.驱动程序编写
4.1 BGW211驱动程序的主要结构
BGW211的驱动程序包括TAGERT
和HOST两部分,TAGERT部分是启动
时下载并运行在BGW211芯片上的MAC
层固件程序。
HOST部分是使用交叉编译
工具编译生成的运行在Linux内核态驱动
程序目标文件。
HOST由3部分组成,分
别为内核驱动接口层Client Driver、与
硬件无关的主机硬件抽象层HHAL
Common、与硬件相关的主机硬件抽象层
HHAL Platform[3]。
驱动模块结构图如图
2所示,Client Driver是我们需要开发的
部分,其中的重点是设备的初始化和注
册、收据的发送与接受,对于无线局域
网设备来说,还包括设备与AP之间建立
连接。
4.2 初始化与注册程序
Linux操作系统下驱动程序一般都编
译成模块的形式,在模块加载时调用其
初始化函数BGW211_init。
BGW211_init
的初始化过程如下:
(1)SPI初始化:
rGPECON|=0x0a800000;
rGPECON&=( ̄0x05400000)
rGPEUP|=0x3800
rSPPRE0 = 0xFF;
rSPCON0 = ( SPCON_SMOD_POLL
| SPCON_ENSCK | SPCON_MSTR |
基于WLAN的
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肖岗 冯恩信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710049
1.引言
当前,手机、掌上电脑等嵌入式手
持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是蓝
牙。
但是蓝牙的通信距离很短,而且最
大传输速度只有3M bps,随着视频语音
等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蓝牙技术已经不能满
足人们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嵌入式
手持设备中集成无线局域网模块BGW211
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案,IEEE802.11g的速
率达到了54M bps,可以有效传输多媒体
数据[1]。
文中选用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
ARM9的开发平台及其外围设备作为嵌入
式手持设备样机,详细说明了模块的硬
件开发过程以及Linux操作系统下如何进
行通信程序设计的两个问题。
2.BGW211芯片简介
BGW211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支持
802.11g的系统级芯片,有最低的待机功
耗和工作功耗,使消费者能通过WLAN
访问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内容,为了与
其他手持嵌入式设备兼容,特别设计和
Philips的蓝牙解决方案共存,使得两种
无线技术能在同一设备同时工作[2]。
3.系统硬件设计
BGW211的所有数据和控制命令均通
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
线接口实现,SPI总线是Motorola公司提
出的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协议,可以
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
SPCON_CPOL_HIGH |
SPCON_CPHA_FMTA );
(2)BGW211复位:
调用API函数PhgHhalResetNIC
(pvHhaCtx)
(3)内核函数调用register_netdev
(&dev_BGW211)网络设备注册函数,并
创建一个新的网络设备。
net_device结构
体的部分设置如下:
memcpy(dev_BGW211->name,
acName, sizeof(acName));
dev_BGW211->open =
BGW211_Open;
dev_BGW211->stop =
BGW211_Stop;
dev_BGW211->get_wireless_stats =
BGW211_GetWirelessStats;
dev_BGW211->do_ioctl =
BGW211_Ioctl;
dev_BGW211->hard_start_xmit =
BGW211_Send;
(4)中断和DMA的请求注册分别由
request_irq和s3c2410_request_dma函数
来完成。
4.3 数据发送与接收
S3C2410与BGW211之间采用SPI接
图2 BGW211驱动模块结构图
图1 ARM9与BGW211的物理连接图
口通信,由于SPI接口传输速度较慢,如果采用轮询方式的话将导致CPU浪费大量时间在等待数据上,所以我们在发送数据包函数和接收数据包中断服务程序里配置DMA控制器自动将数据在内存空间和SPI 接口寄存器之间进行搬移。
当DMA的数据传输结束时,DMA产生一个中断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通知CPU执行一些处理操作。
在驱动程序中建立内核线程Thread_DMA_Transfer来进行数据的DMA传输。
当一个SPI数据传输请求到达时,DMA控制器可能仍在处理上次的 DMA传输操作。
驱动模块实现了基于
interruptible_sleep_on和wake_up_interuptible函数的事件触发机制,数据包发送函数和网卡中断服务程序可以通过事件唤醒内核线程来处理数据包的接收发送操作。
由于内核线程的执行由内核统一调度,唤醒事件触发后等待内核线程开始执行时即可判断数据传输条件是否满足进而开始传输。
如果传输条件不满足,内核线程继续睡眠,本次数据传输操作将在下次传输请求到达时一起处理。
这些内核线程初始时在 while循环中挂起在等待队列上,等待定时器函数、中断或者数据包发送函数的唤醒,一旦被发送函数或者网卡接收中断服务程序唤醒,就首先查看 DMA 控制器以及 SPI 接口是否空闲,然后检查发送队列,如果存在接收中断就先处理数据包的接收,最后再把发送队列上的所有数据包都发送出去。
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流程
如图3所示。
4.4 建立连接
在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模式下,一个无线网络设备必须与一个accesspoint建立连接才能访问该局域网。
同样在ad-hoc无线局域网模式下,无线网络设备建立连接就是把自己的essid配置成该ad-
hoc网络的essid从而使自己加入该网络。
连接参数是指BGW211的入网设定,将参数封装到一个管理包发送到BGW211,接收该包后BGW211会自动按照参数搜索某一个网络,并加入这个网络。
建立连接时调用的API函数如下:PhgHhalQueueMgmtReq(pvHhaCtx,u8MessageType, u8MgmtReqType,u8SourceIdentifier, pucReqSpecific,u32ReqSpecificLen)
(c) DMA传输线程流程图
图3 数据发送与接收流程图
(b) 数据接收函数
(a) 数据发送函数
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
后者指信息由发送者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被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
3.2 数据存储加密技术
目的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
前者通常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来实现的。
后者是对用户资格、权限加以审查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
3.3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目的是对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通常包括交换与销毁等各环节的保密措施。
3.4 智能卡技术
与数据加密技术紧密相关的另一项技术则是智能卡技术。
智能卡是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密码。
该密码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
当口令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卜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
4 结语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中重要一环,能有效地提高网络安全性,但是不要过分依赖于防火墙,它是全面的安全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各其它安全技术结合使用,另外防为墙的使用和使用者本身也息息相关,不恰当的安全规则也会使得网络安全得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