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骨(教案)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2.突起:上颌骨有四个突起,即额突、颧突、腭突及牙槽突。
(1)额突:与额骨、鼻骨、泪骨连接(由上颌体的前外侧面向
上突起)
(2) 颧突:由体伸向外侧的短突.接颧骨。
(3)腭突:由体向内伸出的水平骨板。
①与对侧的腭突在正中线上结合,形成腭正中缝。构成口腔顶及 鼻腔底的大部分,构成硬腭前3/4。
②与其后方的腭骨水平部相连,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骨腭)
口腔颌面颈部系指上以眉尖点、眶上缘、颧弓、 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下以胸骨颈静 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髁突 的连线之间的部位。
第一节 骨及关节
一.骨 面颅骨由14块骨组成, 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的有:梨骨、下颌骨。
上述诸骨相互连结分别围成眶、口腔和鼻腔。
(4)水平部与垂直部连接处上有锥突。
思考题
1.口腔颌面颈部的范围 2.面颅骨由哪14块骨组成 3.上颌骨的组成、各面的主要解剖结构
和特点 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5.下颌骨的组成、各面的主要解剖结构
和特点 6.下颌骨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下颌骨易发生骨折)
二、
(一)TMJ结构
TMJ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盘及关节韧带所组成。
部位:
运动轴心 髁状突 转动:髁状突
髁状突
滑动:下颌孔附近
(二)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薄弱部位: 1 正中联合 2 颏孔区 3 下颌角
4 髁状突颈部
(三)腭骨
为成对的L形骨板,构成鼻腔的外侧壁及骨腭的后部,分为水 平部和垂直部。 1.水平部:近似方形,构成硬腭后1/4,其外侧缘与上颌骨 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前方与上颌骨腭突相接, 构成骨腭。 2.垂直部: 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分为内外二面。 (1)其外侧面有翼腭沟,与上颌体内面 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围成翼腭管。 (2)内面朝向鼻腔,称鼻面。 (3)垂直部上缘有蝶突和眶突,两突间 的凹陷为蝶腭切迹,与蝶骨合成蝶腭孔, 翼腭窝经此孔通鼻腔。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课件

17
• 舌前2/3遍布乳头
• 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一般感觉 • 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味觉 • 轮廓乳头(vallate papilla)味觉 • 叶状乳头(foliate papilla)味觉
• 舌扁桃体
• 舌后1/3黏膜无乳头,有结节状淋巴组织
2/19/2021
2/19/2021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
24
颜面部肌肉
• 浅层表情肌,深层咀嚼肌
2/19/2021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
25
表情肌——变现人的喜怒哀乐
2/19/2021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
26
咀嚼肌
• 三叉神经下颌神经前股纤维支配 • 开口肌群 • 闭口肌群 • 冀外肌
2/19/2021
2/19/2021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11唇的解剖层次
• 层次 • 1、皮肤 • 2、浅筋膜 • 3、肌层——口轮匝肌 • 4、粘膜下层——上下唇动脉、粘膜腺 • 5、粘膜——有粘液腺开口
2/19/2021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
12
颊cheek
• 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的外侧壁
• 皮肤 • 浅层表情肌 • 颊脂垫(buccal part of masticatory fat pad) • 颊肌 • 粘膜
2/19/2021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
9
唇 lip
• 境界及解剖标志 上界:鼻底 下界:颏唇沟 两侧:鼻面沟 中部:横行的口裂 口角:
上下唇的游离缘: 唇红vermilion 唇红缘Vermilion border
2/19/2021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文档资料
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面颈部肌肉(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02
其他表情肌
三、其他表情肌
• 鼻部肌 • 眼周围肌 • 耳周围肌 • 颅顶肌
(一)鼻部肌
• 鼻部肌肉包括鼻肌、降鼻 中隔肌和鼻根肌
• 鼻肌和降鼻中隔肌的主要 作用是开大或缩小鼻孔
• 而鼻根肌可牵拉眉间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肤向下,使鼻根部的皮 肤产生横纹
(二) 唇周围肌下组
• 降下唇肌(depressor labii inferioris): 又称下唇方肌,呈方 形,位于颏孔和颏结节之间,起自下颌骨外斜线,行向上内, 与对侧同名肌汇合,止于下唇和颏部的皮下 。其作用是降下 唇。
• 颏肌(mentalis): 又称颏提肌,呈圆锥状,位于降下唇肌 的深面,起自下颌骨侧切牙及中切牙的 牙槽突的骨面,行向 内下,靠近对侧颏肌,止于颏部皮下。其作用是收缩时上提 颏部皮肤,前伸下唇。
• 提上唇鼻翼肌(levator labl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起自上颌骨额突和眶 下缘,呈内、外两束向外下,内侧束止于鼻大翼软骨和周围的皮下,外侧束 与提上唇肌共同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是牵拉鼻翼向上。
• 提口角肌(levator anguli oris):又称尖牙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起自上 颌骨的尖牙窝,向下止于口角的皮下,并参与口轮匝肌的构成。其主要作用 是牵拉口角向上。
止于:下颌骨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一侧收缩, 产生侧向运动。
神经支配:翼内肌神经
4.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 下;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节 囊和关节盘;
功能: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 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的作用。 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1. 颌面部的概述- 颌面部是人体头部的一部分,包括颌骨、面骨、口腔、牙齿和相关的组织结构。
-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
2. 颌骨的解剖- 颌骨是颌面部的骨骼基础,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 上颌骨位于上颌部,通过连结上齿槽骨形成上颌骨裂,与其他头颅骨骼相连。
- 下颌骨位于下颌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关节与颅底相连。
3. 面骨的解剖- 面骨位于颌骨下方,包括颧骨、眶骨、鼻骨等。
- 面骨的结构与颌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面部的外形。
- 面骨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面部的外貌特征。
4. 口腔的解剖- 口腔是颌面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腔腔隙、口腔黏膜、舌、牙齿等。
- 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部的黏膜组织,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
- 舌是口腔中的肌肉器官,参与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5. 牙齿的解剖- 牙齿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结构,用于咀嚼食物和发音。
-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露在口腔中,牙根嵌入牙槽骨中。
- 牙齿的种类包括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等。
6. 相关组织结构- 颌面部还包括颌面肌肉、颌面血管、颌面神经和颌面淋巴系统等。
- 颌面肌肉参与咀嚼、表情和发音等活动。
- 颌面血管供应颌面部的血液,颌面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 颌面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反应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颌面部的解剖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解剖学》颌面部结构教案

《口腔解剖学》颌面部结构教案口腔解剖学-颌面部结构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介绍口腔解剖学中的颌面部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口腔的解剖学知识,包括颞骨、颞下颌关节、颌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等结构。
教学内容1. 颞骨:介绍颞骨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以及与其他头颅骨骨骼的关系。
2. 颞下颌关节:解释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关节盘和关节腔等部分。
3. 颌骨:介绍颌骨的解剖结构,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以及它们与其他颅骨的连接。
4. 上颌骨:阐述上颌骨的形态、位置,以及与颞骨、颌骨等结构的关系。
5. 下颌骨:描述下颌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包括咬合运动等。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口头讲解和投影仪展示解剖图像,向学生介绍颌面部结构的基本知识。
2. 示范:使用模型或解剖实物,向学生展示颌面部结构的具体形态和位置。
3. 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以促进他们对口腔解剖学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就所学内容展开讨论,探讨颌面部结构的重要性和功能。
2. 个人作业:布置口腔解剖学的相关练题,评估学生对颌面部结构的理解程度。
3. 考试:组织口腔解剖学的考试,检验学生对颌面部结构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解剖图像:提供清晰的颌面部解剖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结构和位置。
2. 模型和实物:使用颌面部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结构的形态和特征。
3. 教科书:推荐相关的口腔解剖学教材,供学生参考和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1. 《口腔解剖学教程》2. 《颌面部解剖学导论》3. 《口腔解剖学教学指南》以上是《口腔解剖学》颌面部结构教案的内容安排,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口腔解剖学中的颌面部结构知识。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精品讲课文档

• 前内方与翼外肌上头融合
• 外侧附着于颧弓、关节窝边 缘及关节后结节
• 内侧止于蝶骨嵴 • 下止于髁突颈部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三十四页。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颞下颌关节
关节韧带
• 颞下颌韧带-颞下颌 关节的侧副韧带
• 茎突下颌韧带
• 蝶下颌韧带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三十四页。
– 深头:起自翼外板的内侧面和 腭骨锥突
– 止于:下颌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 功能:上提下颌骨。一侧收 缩,产生侧向运动
现在四十页,总共一百三十四页。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肌肉
翼外肌
• 翼外肌
–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 和颞下嵴
–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 止于:关节翼肌窝,部分止于关 节囊和关节盘
– 主要作用:牵引髁突和关节盘 向前,使下颌前伸并有降下颌 的作用。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 侧运动
骨
上颌骨
一体
现在九页,总共一百三十四页。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 一体(四面)
骨
上颌骨
一体
–内面(鼻面)
• 上颌窦裂孔 • 翼腭管
现在十页,总共一百三十四页。
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
骨
上颌骨
四突
• 四突
–额突
–颧突
–腭突
–牙槽突
❖牙槽窝-为牙槽骨容纳牙根的深窝 ❖牙槽嵴-为牙槽窝的游离缘
❖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 ❖牙根间隔-多根牙诸牙根间的牙槽骨
现在五十五页,总共一百三十四页。
考题分析
面总静脉是由 B • A. 颌内静脉与颞浅静脉汇和而成 • B. 面后静脉前支与面前静脉汇和而成 • C. 面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和而成 • D. 面前静脉与颌内静脉汇和而成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PPT文档-2019年精选医学文档

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下以胸骨颈静 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髁突 的连线之间的部位。
第一节
• 一.骨 • 面颅骨由14块骨组成,
骨及关节
• 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
下鼻甲。 • 不成对的有:梨骨、下颌骨。 • 上述诸骨相互连结分别围成眶、口腔和鼻腔。
• ④下壁: 牙槽突,由前向后盖过8-5 5-8 的根尖。
• 其中以6 6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此处骨质菲
薄,且约有20%牙,同时,牙
• 2.突起:上颌骨有四个突起,即额突、颧突、 • • • • • • •
腭突及牙槽突。 (1)额突:与额骨、鼻骨、泪骨连接(由上颌 体的前外侧面向 上突起) (2) 颧突:由体伸向外侧的短突.接颧骨。 (3)腭突:由体向内伸出的水平骨板。 ①与对侧的腭突在正中线上结合,形成腭正中缝。 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的大部分,构成硬腭前3/4。 ②与其后方的腭骨水平部相连,构成口腔顶及鼻 腔底(骨腭) ③腭突下面1 1之腭侧 ,腭正中缝与两侧尖牙的
• (4)外面:后下部近下颌角处较粗糙,称咬肌
•
• • •
•
粗隆,为咬肌附着。 3.下颌角: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接处称下颌角。 4.内部主要结构:下颌管 (1) 定义:位于下颌骨骨松质之间的骨密质 管道。 (2) 走行: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于下 颌体内侧向前几呈水平位,经过诸牙槽下方时, 沿途发出小管至各牙槽,内有下牙槽N及血管, 在前方与颏孔相通,内有颏N,血管通过。
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的 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 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 嚼压力 2.颧突支柱 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由14块骨组成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 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一、上颌骨
参与眼眶底 部、口腔顶部、 鼻腔侧壁和底部、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 裂的构成。
(一)外形 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 (脸面) 上界:眶下缘 内界:鼻切迹 下方:移行于牙槽突 后界:颧突、颧牙槽嵴 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通过。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 管,是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 尖牙窝:位于前磨牙根尖的上方,与上颌窦仅有薄骨 板相隔,故行上颌窦手术时,常由此处进入窦腔。
(4)下颌体下缘(下颌下缘):外形圆钝,骨质 最为致密。是下颌下区手术切口的标志,并作 为颈部的上界。
2.下颌支
又称下颌升支,左右各一,为几乎垂直的 长方形骨板,分为:
(1) 喙突:扁三角形,有颞肌、咬肌附着,颧 骨骨折时可压迫喙突而影响下颌运动。
(2)髁突(髁状突或关节突):是下颌骨的主要生长中心, 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损伤,影响发育而畸形。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下颌隆突:下颌孔的前上方,是由喙突和髁突分别往后 下方和前下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2.颞面 :构成颞窝的 一部分,下界为颞下嵴。 3.颞下面:颞下嵴内 侧,构成颞下窝的上壁。 颞下面与颞下嵴均为翼外 肌上头的起始处,颞下面 可见卵圆孔和棘孔。蝶骨 角棘位于颞下面的后端, 为蝶下颌韧带的起点。
4.眶面:构成眶的外侧壁,眶面下缘与上颌骨体 部眶面后缘之间的裂隙为眶下裂的外侧部,翼腭窝 借此通向眶部,主要有眶下动脉、上颌神经及眼下 静脉经过。 眶上裂:蝶骨大翼、小翼之间的裂隙为眶上裂,动 眼、滑车、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 和眼上静脉经此裂进入眶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案
口腔颌面颈部的分区:口腔颌面颈部是指上以眉尖点、框上缘、颧弓、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凸的连线,下以胸骨颈静脉切嵴、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之间的部位,口腔的后部止于咽峡。
第一节骨与关节
一、骨
颌面部骨性支架:由14块骨组成,除单一的下颌骨及梨骨外,其余均成双对称排列,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颚骨及下鼻甲。
(一)上颌骨
上颌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结构。
分为一体四突:上颌体(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1.上颌体
(1)前面:上界眶下缘,内界鼻切嵴,下方移行与
牙槽突,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
重要解剖标志:眶下孔、尖牙窝
(2)后面:又称颞下面,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
的构成。
重要解剖标志:颧牙槽嵴、牙槽孔、上颌结节
(3)上面:又称眶面,三角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重要解剖标志: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下管)、眶下
管(1.5cm)、牙槽管(上牙槽前、中神经,上牙槽前血管)。
(4)内面:又称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
重要解剖标志:上颌窦裂孔、翼腭管(腭降动脉、腭神经)
(5)上颌窦:为上颌体内的锥形空腔,分一底、一尖及前后上下四壁。
下壁由前向后盖过8-5︱5-8的根尖.
难点:上颌体的空间结构,上颌窦的位置及形状。
(1)额突:外侧面组成眶内缘,内侧缘组成鼻腔侧壁的上份。
参与鼻泪管的构成。
(2)颧突:位于上颌体前后面之间的向外上方的突起。
(3)腭突:牙槽突根部腭侧向中线伸展的水平骨板。
重要解剖标志:腭正中缝、切牙孔、切牙管
(4)牙槽突:为下颌体下方呈弧形包围牙根的突起。
特点:前窄后宽、外硬内松、唇薄腭厚、改变显著
重要解剖标准:牙槽窝、牙槽嵴、牙槽间隔、筛状板、硬板、颧牙槽嵴
临床意义:拔牙、正畸、排脓、浸润麻醉
3.上颌骨承受咀嚼压力的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支持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下起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颧骨
(2)颧骨支柱: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打颧骨分为两支。
一支抵达额骨,另一支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支持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互连接构成
此外,在上述支柱间还有横行的链接支架。
故上颌骨坚固而富有支持力。
(二)下颌骨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1/3,是颌面骨中最坚实和唯一能活动的骨
下颌体(水平部)
可分为下颌支(垂直部)
下颌角
呈弓形,具有内外两面及牙槽突和下缘。
(1)外面:
重要解剖标志:正中联合、颏结节、外斜线、颏孔
难点:颏孔的开口方向
(2)内面:
重要解剖标志:颏棘、二腹肌窝、内斜线、舌下腺窝。
(3)牙槽突:较上颌牙槽突小,骨较致密。
切牙区唇侧牙槽骨板较舌侧薄,前磨牙区颊舌侧同厚,磨牙区颊侧有外斜线较舌侧厚。
临床意义:拔牙、无牙牙槽突萎缩。
(4)下颌体下缘:又称下颌底。
临床意义:颈部的上界、下颌下区切口。
2.下颌支
又称下颌升支,为一几乎垂直的长方形骨板。
分为喙突、髁突及内、外两面。
(1)喙突:又称冠突,扁三角形。
临床意义:颞肌和咬肌附着、颧骨骨折时可被压迫。
(2)髁突:又称关节突,分头、颈两部分
重要解剖标志:前斜面、后斜面、髁突颈、关节翼肌窝、乙状切迹
临床意义:下颌骨运动、颞下颌关节、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
(3)内面:
重要解剖标志: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隆凸、下颌神经沟、翼肌粗隆
临床意义:颊、舌、下牙槽神经组织麻醉;下颌孔周围关系
(4)外面:
重要解剖标志:下颌支外侧隆突、咬肌粗隆、下颌角
临床意义:下颌支手术的标志
3.下颌骨的内部结构
下颌管:行向前下。
下颌手术时应注意该管位置
4.下颌骨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