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眼及治疗初探

合集下载

制中医眼科学——青盲

制中医眼科学——青盲

01
02
03
肝肾亏损型
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无力。
脾虚气弱型
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昏花 ,眼胀不适,神疲乏力, 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 虚弱。
气滞血瘀型
视力骤降或视野缺损,眼 胀或刺痛,舌质紫黯或有 瘀斑,脉涩。
02
中医对青盲的认识
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目失所养,发为本病。
睛明穴
太阳穴
位于目内眦角稍上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 、目视不明等眼部疾病。
位于耳郭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 上方,主治头痛、目疾等。
百会穴
处, 主治头痛、目眩等头部疾病。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中指),主治脾胃、肠道疾病以 及眼部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青盲 症状可能与身体其他部位有关,针灸 治疗需考虑整体情况。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调和阴阳
通过针灸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改善 眼部血液循环,缓解青盲症状。
标本兼治
在缓解青盲症状的同时,注重调理患 者体质,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常用针灸穴位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 波动对眼部的影响。
04
康复训练
视力训练
通过视力训练,如看远看近、辨色等,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
眼球运动训练
通过眼球运动训练,改善眼球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认知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提高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
心理调适
通过心理调适,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到医 院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医生及时

青盲眼及治疗初探

青盲眼及治疗初探
灭 →盲无所见
4. 临床表现 视力缓慢下降甚至失明、视盘苍白
2006-02-03
18
5. 治疗 (1)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窍明目法
贯穿治疗始终 (2)早期治疗、贵在坚持 (3)辨证应用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选择剂型: 胶囊、 丸 、口服液、注射液 给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
2006-02-03
青盲
2006-02-03
1
[定义] 眼外观无异常,视力缓慢下降, 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 西医学下述疾病均可并发视神经萎缩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继发性神经萎缩 老年性黄斑变性 青年性黄斑变性
2006-02-03
2
历史沿革 病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注 ·上品》
《诸病源侯论》:青盲者,谓眼本无异, 瞳之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
2006-02-03
12
3. 肝郁气滞 主证:眼证同前,兼见情志不舒,头晕
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窍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 《和剂局方》
通窍明目:红花、石菖蒲、路路通 选香附、郁金、川芎以加强行气活血通络 郁热不重,去丹皮、栀子
2006-02-03
13
5. 气血瘀滞
主证:或有头眼部外伤史,眼底有原发性或继
发性视神经萎缩改变,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或见
头痛健忘,舌色瘀暗,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或通窍活血汤
气虚甚改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2006-02-03
14
其它治疗 (一)针灸疗法
(二)高压氧疗法
(三)血管扩张药 烟酸、地巴唑
(四)神经营养药 维生素B、 ATP、肌苷、果糖
19
[暴盲、青盲思考题]

青盲 病情说明指导书

青盲 病情说明指导书

青盲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青盲概述青盲,中医病证,指视盘色淡,视力逐渐下降,甚至以失明为特征的内障眼病。

本病可从多种眼部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

本病与性别、年龄无关,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视神经萎缩、下行性视神经萎缩、上行性视神经萎缩等。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少数病例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头部,眼。

常见症状:视盘色淡、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主要病因:先天因素、眼部疾患、外伤、肿瘤压迫、全身性疾病、情绪因素。

检查项目:视野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眼底检查、CT、MRI、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无法自愈,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明确病因、证型,积极进行综合治疗。

临床分类: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血瘀滞证。

二、青盲的发病特点三、青盲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既可由某些眼部疾患、外伤、肿瘤压迫等引起,也可因情志不畅、先天体质差、久病体弱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足或阻滞,使眼部得不到充分的濡养,日久则会出现青盲。

基本病因:1、先天因素先天体质较差,肾精不足,不能转化为充足的气血,眼部得不到充分的濡养,日久出现青盲。

2、眼部疾患本病可从青风内障(青光眼)、视瞻昏渺(脉络膜、视网膜炎、慢性球后视神经炎)、高风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演变而来。

3、肿瘤压迫包括颅内肿瘤和眼部肿瘤。

4、外伤头眼部外伤通过损伤眼部经络,导致局部气滞血瘀,气血不通畅,无法濡养眼部,导致青盲。

5、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及某些遗传疾病等,这些慢性疾病不断耗损人体气血,气血不能充分濡养眼部,迁延不愈,日久可导致青盲。

6、情绪因素情绪压抑,肝气郁滞,肝气升发功能受影响,导致气血不能上行充分濡养眼部,出现高风内障、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络阻暴盲、目系暴盲等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错误,日久出现青盲。

治疗青盲验方

治疗青盲验方

治疗青盲验方1、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

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2、病后青盲(病不久者)。

用淫羊藿一两、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3、青盲、雀目。

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

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

临眼前,食肝饮汁。

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

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4、再方。

用石决明一两(烧存性)、加苍术三两(去皮),共研为末。

每取三钱,放入切开的猪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热熏目,待转温后,食肝饮汁。

5、再方。

有蛤昨粉炒黄,研为末,加油蜡化和做成丸子,如皂角子大,放入猪腰子中,扎定,蒸吃。

一天吃一次。

6、青盲内障,用白羊肝一具、黄连一两、熟地黄二两,同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饭后稍久,茶送服七十丸。

一天服三次。

7、治青盲眼。

用真珠末一两、白蜜二合、鲤鱼胆二枚,和匀,煎过,滤取汁,频频点眼。

8、青盲的治疗便方。

取青桑叶焙干研细,煎汁乘热洗目,坚持必效。

有患此病二十年者,照此洗浴,双目复明。

又方:用桑灰煎汤洗眼,坚持有效。

9、各种目疾(雀目、赤目、青盲、内外障翳、风眼等)。

用空青(洗净)、胡黄连(洗)各二钱半,先取槐芽(天未明时乘露采得)适量,装于青竹筒内,悬挂起来,等候干燥。

干后研细,取一钱半,与空青、胡黄连共研为末,再加龙脑少许,收存备用。

病人每于睡前漱口后,仰头让人吹此药入两鼻内,随即安睡。

效果显著。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青盲诊疗方案

青盲诊疗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2)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或模糊。

(3)视野检查中心暗点和视野缺损。

(4)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5)色觉减退先红后绿。

(6)VEP检查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视力减退且不能矫正。

(2)色觉不同程度障碍。

(3)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有相对性传入瞳孔阻滞。

(4)眼底视乳头色泽变淡或苍白。

(5)有明确的视野缺损。

(6)电生理P100波峰潜时和/或振幅有明确异常。

以上(1)、(4)、(5)、(6)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根据临床不同表现,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上行性三种,该分类可提供病因诊断,在此供参考。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脉弦。

2.肝肾阴虚证:双眼昏蒙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

3.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4.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白芍、当归、炒白术、茯苓、炒枳壳、青皮、丹参、川芎、菟丝子、枸杞、石菖蒲。

中成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

2.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推荐方药:明目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柴胡、当归、五味子、枸杞、丹参、川芎、石菖蒲。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老中医:治疗青盲(内障性眼疾)临床经验案例

老中医:治疗青盲(内障性眼疾)临床经验案例

治疗青盲(内障性眼疾)临床经验析病机探古今医籍青盲系中医病名,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主要是指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逐渐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缩小,甚至失明的慢性内障眼病。

廖品正认为本病多由青风内障、高风内障、暴盲等疾病演变而成。

临证强调要依据中医经典,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认为因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因脏虚风邪痰饮乘之,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致腑脏血气不能荣于睛,出现外状不异,只不见物之症。

《证治准绳·杂病》言目之内外无障翳气色等病,但自不见者,是青盲病。

认为青盲“乃玄府幽邃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

谓病因有二:一是神失,二是胆涩。

认为须问其为病之始,如果伤于七情则伤于神,伤于精血则损于胆,则不易治,若失神者则更难治疗。

廖品正在中医古籍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目中玄府闭塞不通,致使目视不明。

其病机表现有虚有实,虚者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肾两亏,精虚血少,脏腑气血不能荣睛而致青盲;实者多为肝经火旺、肝郁气滞、湿热蕴脾,痰瘀阻络,气虚血瘀,或因头眼部外伤,目系受损,或因肿瘤压迫,目络不通,气血不能濡养于睛而致青盲。

重辨证立治法方药廖品正认为中医治疗首重辨证,故四诊合参并结合现代仪器检查进行辨证非常重要。

廖品正在临证中将青盲分为7种证型进行治疗:1、肾阳不足型,表现为眼外观如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视物渐渐昏矇不清,或眼前出现大片暗影遮挡,眼底检查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

可兼见身冷形寒,面色白光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频数,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带下清冷。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宜温补肾阳、益精明目;方用桂附地黄丸加减。

2、脾肾气虚型,表现为眼外观如常,视物日渐昏矇不清,或自觉眼前有大片黑影遮挡,渐致失明,眼底检查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

全身表现可见面色萎黄,短气食少,乏力体倦,大便稀溏;还可见眼睑无力,眼斜偏视或上胞下垂。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青光眼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青光眼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视野逐渐缩小,严重者可致失明。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青光眼的诊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经络不畅等密切相关。

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若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目失所养,则易发生青光眼。

此外,情志失调、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进行判断。

望诊时,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珠的色泽、形态,以及眼周的气血情况。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以了解其整体的气血盛衰。

问诊则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视力变化、眼痛、头痛的情况,以及日常的饮食、睡眠、情志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触摸眼部则可了解眼压的大致情况。

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眼科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肝肾不足型的青光眼患者,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菊花等,以滋补肝肾、明目。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可能会用到柴胡、白芍、枳壳、郁金等中药,以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对于气血瘀滞型的患者,会使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络明目。

针灸治疗青光眼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穴位,如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来调节眼部的气血运行,改善眼压和视神经功能。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眼科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肉和穴位,如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眶周围,点按睛明、鱼腰、承泣等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紧张,有助于降低眼压。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患者的日常调理。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决明子等。

中医治疗青盲1例报道

中医治疗青盲1例报道

中医治疗青盲1例报道
李淑岩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1(009)008
【摘要】@@ 青盲是眼外观无异常,瞳神内无障翳气色而视力下降甚至盲无所见,也称青盲内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视神经萎缩.
【总页数】1页(P129-129)
【作者】李淑岩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华侨医院,吉林,吉林,132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7
【相关文献】
1.盲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J], 吴忠富;徐晓春
2.皮质盲的中医治疗概况 [J], 张存明
3.体育报道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以《新闻联播》南京青奥会报道为例 [J], 陆攀
4.气郁化火型小儿皮质盲中医治疗1例 [J], 李永芝; 刘国玲; 杜福生; 朱玉莲; 杨桦; 彭华
5.疫情报道助推防疫管理走向良性轨道——以“北青深一度”“硬核管理”系列报道为例 [J], 石爱华; 李佳楠; 李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注射液,每次 30 ml
17
小 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

1.定义 眼外观无异常,视力缓慢下降,甚至 2.西医学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继发视性神经萎
缩、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年性黄斑变性均出现此症 3. 病因病机:肝肾心脾虚,或七情所伤
导致目窍失养,玄府闭塞,脉络闭阻→神光泯
灭 →盲无所见
4. 临床表现
视力缓慢下降甚至失明、视盘苍白
《龙树菩萨眼论》:若眼曾无发动痛痒及 生花,或一眼 前恶,亦无障翳,瞳人平正如 不患者, 端然渐暗,名若青盲
2006-02-03 3
《证治准绳》:青盲,目内外并无障翳气
色等病,只自不见,……有二,一曰神失,二 曰胆涩, ……若伤于七情则伤于神,若伤于精 血则损于胆。皆不易治,而失神者尤难. 《古今医统》:此证因酒色太过,内伤肾 气,渐失其明,眼目具不伤损,有如常人,只 因一点肾气不充,故无所见.
16
中药注射液的选择和应用 活血祛瘀 / 益气养阴 通窍明目 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 30 ml
*川芎嗪注射液,每次 240 mg
葛根素注射液,每次 0.4 g *醒脑静注射液,每次 20 ml *黄 芪注射液,每次 20 ml 脉络宁注射液,每次 20 ml


2006-02-03
麦注射液,每次 30 ml
2006-02-03 18
5. 治疗 (1)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窍明目法 贯穿治疗始终 (2)早期治疗、贵在坚持 (3)辨证应用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选择剂型: 胶囊、 丸 、口服液、注射液 给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
2006-02-03 19

[暴盲、青盲思考题]


1. 何谓暴盲和青盲?
2006-02-03 10
辨证论治
1. 肝肾不足 主证: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兼见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开窍明目 方药:左归丸加减
03 11
2. 气血不足 主证:眼症同前,面色无华,头晕心悸
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开窍明目
2006-02-03 13
5. 气血瘀滞
主证:或有头眼部外伤史,眼底有原发性或继 发性视神经萎缩改变,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或见 头痛健忘,舌色瘀暗,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或通窍活血汤 气虚甚改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2006-02-03 14
其它治疗 (一)针灸疗法 (二)高压氧疗法
2006-02-03
4
[病因病机]
目 窍 失 养 肝肾两虚,禀赋不足,精血虚少
心营亏虚,血不上荣
脾肾阳虚,精微不化
情志抑郁,肝气不舒
脉道瘀阻 头眼外伤或肿瘤压迫,气血不行
上述原因 → 玄府闭塞 → 神光泯灭 → 盲 无所见
2006-02-03 5
[临床表现]
(一) 自觉症状 眼外观如常(若继发者,可有兼证)视力
(三)血管扩张药 烟酸、地巴唑
(四)神经营养药 维生素B、 ATP、肌苷、果糖
2006-02-03 15






中成药在视神经萎缩应用 早期应用 选择剂型:胶囊、 丸 、口服液、注 射液 给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 注 眼部电控药物离子导入 治疗时间:3个月 ~ 1年
2006-02-03
方药:八珍汤
选加牛膝、川芎、红花、麝香、石菖蒲等
以养血活血开窍
2006-02-03 12
3. 肝郁气滞
主证:眼证同前,兼见情志不舒,头晕 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窍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 《和剂局方》
通窍明目:红花、石菖蒲、路路通 选香附、郁金、川芎以加强行气活血通络 郁热不重,去丹皮、栀子


2006-02-03
(3)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
7
原 发 性 视 神 经 萎 缩
2006-02-03
8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盘蜡黄 视网膜色素变性FFA
2006-02-03
边界模糊 视网膜骨细
9
血管变细
胞样色素沉着
青光眼杯
管状视野图
(3)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
视盘灰白
边界清晰
生理凹陷扩大 血管偏鼻侧 呈屈膝状


2006-02-03
1
[定义] 眼外观无异常,视力缓慢下降, 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 西医学下述疾病均可并发视神经萎缩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继发性神经萎缩 老年性黄斑变性 青年性黄斑变性
2006-02-03 2
历史沿革 病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注 · 上品》 《诸病源侯论》:青盲者,谓眼本无异, 瞳之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
渐降,终致失明
(二) 体征 1.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视盘颜色苍白、边界清析、筛板可见, 血管正常或变细
2.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根据继发的原因不同而表现各异.
2006-02-03 6

(1)继发于炎症的视神经萎缩
视盘灰白,边界模糊,筛板欠清,视网 膜血管 改变.


(2)继发于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盘蜡黄,边界模糊,血管变细,视网 膜骨细 胞样色素沉着.
2. 暴盲包括西医学哪些疾病?


3. 青盲包括西医学哪些疾病?
4. 简述急性视神经视盘炎的临床表现

2006-02-03
5. 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

20
2006-02-03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