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字词积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摘要:一、引言二、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螳螂捕蝉2.重点词语释义三、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伤仲永2.重点字词解释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字词1.冷漠2.偏爱3.遗憾4.辉煌5.辛辣6.威慑7.聪慧8.惨境正文:【引言】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是深入领会文章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解析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您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螳螂捕蝉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故事讲述了一只螳螂捕捉蝉时,却不知背后有黄雀正准备捕食它。

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人们在前方追求利益时,却忽视了背后的危险。

2.重点词语释义螳螂:一种昆虫,具有强大的捕捉能力。

蝉:一种昆虫,夏天分泌甘露,被视为高雅的象征。

黄雀:一种鸟类,善于捕食昆虫。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伤仲永《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神童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继续深造,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这篇文章告诫我们要珍惜天赋,不断努力学习,否则便会浪费天赋,一事无成。

2.重点字词解释伤:伤感,悲伤仲永:原名方仲永,本文的主人公平庸:平凡,没有作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字词】1.冷漠含义:对人、对事冷淡,不关注。

2.偏爱含义:在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件。

3.遗憾含义: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4.辉煌含义:光辉灿烂的。

5.辛辣含义:味辣,比喻文章风格或人的性格厉害。

6.威慑含义: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7.聪慧含义:聪明而有智慧。

8.惨境含义:凄惨的境地。

通过掌握这些重点字词,您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1篇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2.词类活用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3.古今异义(1)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3)期.日中(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4.一词多义不:①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

)②日中不.至(没有。

)5.重点词语(1)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5)相委而.去(而:表示修饰。

)(6)下车引.之(引:拉。

)二、主题思想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

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三、人物形象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有胆识,爱憎分明,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第2篇《论语》十二章一、文学(文体)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②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④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⑦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指“优点,长处”)3.古今异义①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赤壁》(苏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9.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0.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还要求理解其含义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古诗词、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诗词的了解,还可以锻炼语文表达能力,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下面就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进行逐一解析。

一、古诗词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清晨的美好感受。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春意,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景色和自然界的声音来展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给人一种宁静、朴素的感觉。

学习《春晓》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对自然美的情感体验。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写月亮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在异乡思乡的情感。

通过写月亮、霜和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意境空灵、情感丰富的形象感受。

学习《静夜思》,可以让学生领略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写登高远望,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和登高望远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风貌。

学习《登鹳雀楼》,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对远方的向往,激发学生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二、文言文1.《鲁迅:《故乡》"故乡"是一篇关于鲁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的文言文名篇,鲁迅以饱满的情感、优美的文笔,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关注。

散发出一股思乡情怀。

2.《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的文言文,欧阳修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反映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友人才到。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好久您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日中:正午时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2、期日中..舍:舍弃去:离开3、过中.不至中:正午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乃:才6、门外戏.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8、尊君在不.不:同“否”7、尊君..在不?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9、相委.而去委:舍弃10、君与家君..期日中11、非.人哉非:不是12、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3、下车引之.之:代词,他,指元方1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内容理解:1、根据文段内容说说你对元方的评价。

答:元方年仅七岁,就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是一个聪慧明理、性格直率的孩子。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而使“友人惭”?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节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节方面,是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在这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无言以对,感到惭愧。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向元方道歉,表示友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
一、通假字
1、 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语气助词 表询问
2、 不亦说乎 “说”通“悦” 愉悦
3、 吾十有五 “有”通“又”古代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4、 《兑命》曰:“学学半。

” “兑”通“说”殷商时期贤相傅说
5、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还”通“旋”转身
6、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坐”通“座”座右铭 二、古今异义字
1、 儿女
2、 因
3、 去
4、 顾
5、 朋
6、 君子
7、 三
古义:子侄辈 与儿女..
讲今义:自己的儿女
古义:凭借 未若柳絮今义:连词 因为 古义:离开 太丘舍去.
今义:品德高尚的人
今义:朋友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与“来
今义:照顾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义: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多次 吾每日三.
省吾身 今义:数词 “三”
8、 水
9、 匹夫 10、烈士
11、是
12、旨
13
、虽
14
15
16、
17、
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冷水 饭疏食饮水. 今义: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古义:有远大抱负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今义:无学识,没有智谋的人
古义:甘美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这,此 代词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今义:判断词 是 今义:意义 古义:即使 虽有佳肴 今义:虽然 古义:促进 教学相长 今义:困难,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教然后知困 今义:增长 今义:判断词 是
古义:判断词 是
18、
三、一词多义
1、不
2、为
3、知
4、而
5、其6期
7、学
8、其9、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待君久不至表否定
可以为师矣当、做
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的连词,但
仁在其中矣它的代词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的连词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代词
温故而知新表顺成的连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期日中时间
学学半xué学习
学学半xiào 教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
不知其旨也它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作状语,在里面,在此处指家庭内部
2、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作动词,约定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4、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5、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7、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8、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9、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趣
11、东临碣石名词做状语向东
12、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益处
13、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的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可以/为师矣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似所何
其此之谓乎其之谓此乎
3、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可夺志/也
六、以月,鸟,舟,春雨,春草,春花,春风,为题写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