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③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p5)1.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r,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S2. 解;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l的正整数;第二步:令;第三步:用除,得到余数;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i是n的因数;否则,i不是n的因数;第五步:使的值增加l,仍用表示,即令;第六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P19)1.解;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精确地d,令i=1第二步,取出的到小数点后第i位的不足近似值,记为a;取出的到小数点后第i位的过剩近似值,记为b,第三步,计算第四步,若m<d,则执行第五步;否则,将i的值增加1,返回第二步.第五步,输出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1.1算法与程序框图(P20)解; 题目:在国内寄平信(外埠),每封信的质量x (克)不超过60克时的邮费(单位:分)标准为,试写出计算邮费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质量数x 。

第二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y=120,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y=240,否则,输出y=360,算法结束。

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注释:条件结构)2.解:算法如下:第一步,i=1,S=0.第二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四步。

第三步,,i=i+1,返回第二步。

第四步,输出S.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注释:循环结构)3. 解: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人数x,设收取的卫生费为y元。

第二步,判断x>3是否成立,若不成立,y=5,输出y;否则,输出y.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注释:条件结构)1. 解:分析:我们设计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的通用算法:第一步,,得(即) (3)第二步,解(3),得 (4)第三步,将(4)代入(1),得,因此,只要输入相应的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就能计算出方程组的解,即可以输出x、y的值,用顺序结构即可。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1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练习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1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练习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两组数据中,平均值较大的一组方差较大B .平均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则反映数据离平均值的波动大小C .方差的求法是求出各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后再求和D .在记录两个人射击环数的两组数据中,方差大的表示射击水平高 【解析】 平均值的大小与方差的大小无任何联系,故A 错,由方差的公式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知C 错.对于D ,方差大的表示其射击环数比较分散,而非射击水平高,故D 错.【答案】 B2.一个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3,14,19,x,23,27,28,31,其中位数为22,则x 为 ( )A .21B .22C .20D .23【解析】 由中位数的概念知x +232=22,所以x =21. 【答案】 A3.(2016·长沙四校联考)为了了解某同学的数学学习情况,对他的6次数学测试成绩(满分100分)进行统计,作出的茎叶图如图1-4-3所示,则下列关于该同学数学成绩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4-3A .中位数为83B .众数为85C .平均数为85D .方差为19【解析】易知该同学的6次数学测试成绩的中位数为84,众数为83,平均数为85.【答案】 C4.为了了解我国13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从北方抽取了300个男孩,平均身高为1.60 m;从南方抽取了200个男孩,平均身高为1.50 m.由此可推断我国13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A.1.54 m B.1.55 mC.1.56 m D.1.57 m【解析】x=300×1.60+200×1.50300+200=1.56(m).【答案】 C5.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境意识,某大学随机抽取30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测试,得分(10分制)如图1-4-4所示,假设得分值的中位数为m e,众数为m0,平均值为x,则()图1-4-4A.m e=m0=xB.m e=m0<xC.m e<m0<xD.m0<m e<x【解析】由图知3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依次为2个人得3分,3个人得4分、10个人得5分、6个人得6分、3个人得7分,2个人得8分、2个人得9分、2个人得10分,中位数为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即m e=5+62=5.5,5出现次数最多,故m0=5.x=130(2×3+3×4+10×5+6×6+3×7+2×8+2×9+2×10)≈5.97.于是m 0<m e <x . 【答案】 D 二、填空题6.某年级举行校园歌曲演唱比赛,七位评委为学生甲打出的演唱分数的茎叶图如右图1-4-5所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图1-4-5【解析】 由茎叶图可知,学生甲的演唱分数分别为79,83,84,86,84,88,9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得分如下:83,84,84,86,88,则平均数为85,方差为s 2=15×[(-2)2+(-1)2+(-1)2+12+32]=3.2.【答案】 85,3.2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 2,将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乘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解析】 每个数都乘以2,则x =2x , S =1n [(2x 1-2x )2+…+(2x n -2x )2] =4n [(x 1-x )2+…+(x n -x )2]=4s 2. 【答案】 4s 28.由正整数组成的一组数据x 1,x 2,x 3,x 4其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2,且标准差等于1,则这组数据为________(从小到大排列).【解析】 不妨设x 1≤x 2≤x 3≤x 4且x 1,x 2,x 3,x 4为正整数. 由条件知⎩⎪⎨⎪⎧x 1+x 2+x 3+x 44=2,x 2+x 32=2,即⎩⎨⎧x 1+x 2+x 3+x 4=8,x 2+x 3=4,又x1、x2、x3、x4为正整数,∴x1=x2=x3=x4=2或x1=1,x2=x3=2,x4=3或x1=x2=1,x3=x4=3. ∵s=1 4[](x1-2)2+(x2-2)2+(x3-2)2+(x4-2)2=1,∴x1=x2=1,x3=x4=3.由此可得4个数分别为1,1,3,3.【答案】1,1,3,3三、解答题9.为了了解市民的环保意识,某校高一(1)班50名学生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调查了各自家庭丢弃旧塑料袋的情况,有关数据如下表:(1)求这50(2)求这50户居民每天丢弃旧塑料袋的标准差.【解】(1)平均数x=150×(2×6+3×16+4×15+5×13)=18550=3.7.众数是3,中位数是4.(2)这50户居民每天丢弃旧塑料袋的方差为s2=150×[6×(2-3.7)2+16×(3-3.7)2+15×(4-3.7)2+13×(5-3.7)2]=150×48.5=0.97.所以标准差s≈0.985.10.(2014·广东高考)某车间20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1)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与极差;(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20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 (3)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解】 (1)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为:30;这20名工人年龄的极差为:40-19=21.(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20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如下:(3)这20名工人年龄的平均数为:(19+28×3+29×3+30×5+31×4+32×3+40)÷20=30;所以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为:120(30-19)2+320(30-28)2+320(30-29)2+520(30-30)2+420(30-31)2+320(30-32)2+120(30-40)2=12.6.[能力提升]1.(2015·山东高考)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4时的气温状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5天,将这5天中14时的气温数据(单位:℃)制成如图1-4-5所示的茎叶图.考虑以下结论:图1-4-5①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②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③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④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其中根据茎叶图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序号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甲地该月14时的气温数据分布在26和31之间,且数据波动较大,而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数据分布在28和32之间,且数据波动较小,可以判断结论①④正确,故选B.【答案】 B2.对“小康县”的经济评价标准:①年人均收入不小于7 000元;②年人均食品支出不大于收入的35%.某县有40万人口,年人均收入如下表所示,年人均食品支出如图1-4-6所示.则该县()图1-4-6A.是小康县B.达到标准①,未达到标准②,不是小康县C.达到标准②,未达到标准①,不是小康县D.两个标准都未达到,不是小康县【解析】 由图表可知年人均收入为(2 000×3+4 000×5+6 000×5+8 000×6+10 000×7+12 000×5+16 000×3)÷40=7 050(元)>7 000元,达到了标准①;年人均食品支出为(1 400×3+2 000×5+2 400×13+3 000×10+3 600×9)÷40=2 695(元),则年人均食品支出占收入的2 6957 050×100%≈38.2%>35%,未达到标准②.所以不是小康县.【答案】 B3.已知样本9,10,11,x ,y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4,则xy =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9+10+11+x +y5=10,15[(9-10)2+(10-10)2+(11-10)2+(x -10)2+(y -10)2]=4.化简得x +y =20, ① (x -10)2+(y -10)2=18, ② 由①得x 2+y 2+2xy =400, ③ 代入②化简得xy =91. 【答案】 914.某校甲班、乙班各有49名学生,两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满分100分)统计如下表:(1)甲班的小刚回家对妈妈说:“昨天的数学测验,全班平均79分,得70分的人最多,我得了85分,在班里算是上游了!”(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对这两个班的测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解】 (1)由中位数可知,85分排在第25名之后,从名次上讲,85分不算是上游.但也不能单以名次来判断学习成绩的好坏,小刚得了85分,说明他对本阶段的学习内容掌握较好.(2)甲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7分,说明高于或等于87分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而平均分为79分,标准差很大,说明低分也多,两极分化严重,建议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多给一些帮助;乙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分均为79分,标准差小,说明学生成绩之间差别较小,成绩很差的学生少,但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很少,建议采取措施提高优秀率.。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5×10=50分)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B .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D .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在下图中,直到型循环结构为 ( )A .B .C . D3.算法S1 m=aS2 若b<m ,则m=b S3 若c<m ,则m=c S4 若d<m ,则 m=dS5 输出m ,则输出m 表示 ( ) A .a ,b ,c ,d 中最大值B .a ,b ,c ,d 中最小值C .将a ,b ,c ,d 由小到大排序D .将a ,b ,c ,d 由大到小排序 4.右图输出的是A .2005B .65C .64D .635.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 5 = MB. x =-x (第4题)C. B=A=3D. x +y = 06.右边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 )A . 3,4B . 7,7C . 7,8D . 7,117.右图给出的是计算0101614121+⋅⋅⋅+++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 i<=100B .i>100C .i>50D .i<=50 8.如果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990, 那么在程序until 后面的“条件”应为( ) > 10 B. i <8 C. i <=9 <99.读程序甲: i=1 乙: i=1000 S=0 S=0 WHILE i<=1000 DOS=S+i S=S+i i=i+l i=i 一1WEND Loop UNTIL i<1 PRINT S PRINT SEND END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A .程序不同结果不同B .程序不同,结果相同C .程序相同结果不同D .程序相同,结果相同 10.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1- B .0 C .1 D .2 二.填空题. (5×6=30分)11.有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第12题)12.上面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填写: (1) ;(2) ;(3) 。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含解析)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含解析)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内蒙古包头期中]内蒙古兴安里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高纬度地区森林湿地,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改善、提高海拉尔河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及调节区域淡水资源数量和提高水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支撑服务体现在()A.维持生物多样性B.净化空气和水质C.提供美丽的风景D.提供动植物资源2.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A.是无条件的B.可永续利用C.是同时存在的D.经常相互冲突[2023·河南洛阳期末]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有众多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所以最适宜()A.利用调节服务发展生态旅游B.利用支撑服务维持环境稳定C.利用文化服务调节生存环境D.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4.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气候湿冷,为纯牧业区。

读图,完成5~6题。

5.该岛居民最担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应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服务是()A.淡水枯竭——供给服务B.全球变暖——调节服务C.臭氧层破坏——支撑服务D.酸雨危害——调节服务6.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岛屿封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较差B.地形单调,不能发挥调节服务功能C.人类活动破坏了该地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D.降水增多导致供给服务减弱[2023·四川南充期中]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得到的产品或惠益。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练习题含答案
D.CH3CH2Br含有溴原子,故D不符;
故选C。
11.D
【详解】A.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15个C原子,10个H原子,5个O原子,分子式为C15H10O5,故A正确;
B.该物质中只有酚羟基能与Na2CO3反应,1mol该分子含有3mol酚羟基,能与3molNa2CO3发生反应,故B正确;
D.该分子结构中含有醇羟基,可以与Na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但不能与NaOH发生反应,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5.A
【详解】A.蔗糖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
B.“半成品碳”再放进硫酸中高温加热,可以生成分子式为C36H50O25的“焦糖烯”,因此可知“半成品碳”不能是碳单质,B错误;
C. 分子中含有醛基,该物质是丙醛,属于醛,C正确;
D. 分子中含有酯基,该物质是乙酸苯酯,属于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D
【详解】A.C24O6与CO2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
B.C18是一种碳单质,与石墨、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烃为碳氢化合物,C18不是芳香烃,不与苯互为同系物,B项错误;
A.蔗糖的水解产物之一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与银氨溶液反应
B.“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种新单质,与C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发生一系列反应,浓硫酸主要体现吸水性和酸性
D.焦糖烯是一种新型的烯烃,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6.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1944年,他第一次成功人工合成奎宁(结构如图)。下列与奎宁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被充分利用,达到“饱和”状态,因此这样的烃也叫作_______。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只含共价键的是( ) A .Na 2O 2B .H 2OC .NH 4ClD .Na OH2.乙酸、水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如表所示,三者结构中的相同点是都含有羟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乙酸: 水:乙醇:32CH CH OH --A .羟基的极性:乙酸>水>乙醇B .与金属钠反应的强烈程度:水>乙醇C .羟基连接不同的基团可影响羟基的活性D .羟基极性不同的原因是基中的共价键类型不同3.石灰氮(2CaCN )是一种氮肥,与土壤中的2H O 反应生成氰胺(2H N-C N ≡),氰胺可进一步转化为尿素()22CO NH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H O 的电子式为B .1个2H N-C N ≡分子中含3个σ键C .2H N-C N ≡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之比为2:1D .已知()22CO NH 中含有C O =键,1个()22CO NH 分子中含有2个π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多数的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外层都有四对共用电子B .所有的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C .碳原子只能与碳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或三键D .由甲烷,乙烯的结构可推知有机物分子中不能同时存在单键,双键5.多位化学家用简单的偶联反应合成了如下这个有趣的“纳米小人”分子。

有关该分子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的C 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有:sp 、2sp 、3spB .该分子中的O 原子采取3sp 杂化C .“纳米小人”头部的所有原子不能在同一平面内D .“纳米小人”手、脚部位的碳原子不杂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2O 和163O 互为同位素B .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C .60C 和70C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D .223H NCH COOCH 和322CH CH NO 是同分异构体7.下面为三种简单螺环化合物,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化合物m 、n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B .化合物m 的一氯代物有2种C .化合物n 与3-甲基-1-庚烯互为同分异构体D .化合物t 的名称为螺[5,4]壬烷8.能发生银镜反应,并与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是( ) A .丙醛B .丙酮C .乙酸甲酯D .甲酸乙酯9.豪猪烯,形状宛如伏地伸刺的动物,其键线式如图。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练习题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9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16 -章末综合测验................................................................................................................ - 21 -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分别是()①热带雨林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亚寒带针叶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有关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⑤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A.A地比B地大1000B.A地比B地大500C.A地比B地小500D.A地比B地小10004.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D.地势低,正午太阳高度小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 组织液B 血浆组织液C 淋巴组织液 D血浆3.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4.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5.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6.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7.下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只能进入A和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互相渗透转变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液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淋巴9.在下列物质中,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一组是()①血红蛋白②血浆蛋白③葡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⑥尿液⑦细胞内液⑧泪液⑨乳汁⑩脑脊液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⑨C.①⑥⑦⑧⑨ D.②③④⑤⑩10.除肺部以外的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1.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正常情况下,除哪项外均可能离开内环境()A、溶菌酶B、淀粉酶C、抗体D、血浆蛋白1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人血液中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液中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 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16.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7.某人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多吃蔬菜B.多喝豆浆C.多吃馒头D.多喝水18.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19.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N2B.尿素C.维生素D.纤维素20.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A.泌尿系统B.泌尿和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21.下列各项中能被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入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2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被破坏后,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儿童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肌无力病23.人体中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1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4.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平衡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25.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血浆组织液 淋巴B.血浆 组织液 淋巴C.血浆 组织液 淋巴D.血浆 组织液 淋巴26.右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 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27 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 )A .神经递质B .氨基酸C .呼吸氧化酶D .组织胺28 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 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通过呼吸排出CO2B .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 基本稳定C .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 基本保持稳定D .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 的影响不大29 激素、二氧化碳、组织胺都可对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过程中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 都是化学物质B. 都是细胞产生的C. 都通过体液的传送D. 都能促进机体的生理活动30 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B .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3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①③B .③④C ①② D.②④32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 .血液B .体液C .组织液D .细胞内液33 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 较过程b 和c 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 :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 或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34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35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6 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37 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8 “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渗透压:约770kPa(37OC)
8.人体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C ) A.Fe2+ B. K + C.Na+ D.Zn2+
考点4、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外 界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O2、CO2、H2O
皮肤,泌尿系统 水、无机盐 尿素、尿酸
循 血浆 环 系 统 淋巴 组 织 液 细 胞 内 液
血浆
淋巴
组织 液
细胞 内液
• 4、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 的正确表述是( C ) 血浆 血浆 • A. B.
组织液 淋巴
组织液 淋巴
• C.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D.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5、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 般途径是 ( C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双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C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淋巴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7.下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若①为毛细血管壁,则其余各 部分的结构名称为: ② 红细胞 ,③ ④ 细胞内液 ,⑤ 血浆 组织液 , 。
17、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B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__ 、组织液 D ________ 、细胞内液________ 。 C A (2)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_ 主动运输 。经过B 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 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是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有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 HCO3- 和HPO42___________。
1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含义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C )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 B.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 ,与气温变化关系 不大,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健康人尿液成分和理化性质一般不因饮水多少而变化 是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表现之一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 态被破坏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章末复习及检测ຫໍສະໝຸດ 考点1、细胞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是细 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生物是( D )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考点2、内环境的概念
18、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 小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7.35-7.45之间,当血中CO 大量积累时,它 (1)血液的pH通常在_______ 2 H2CO3,该物质在血中的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 就与水反应形成_____ 7.35 ________ ,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 CO2和H2O _______ 。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 降低 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 ,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 NaHCO3 乳酸钠 ,这样,血液pH就相对稳定。 发生反应,生成______ (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 肾脏 NaHCO3 ,该物质通过_______ ________ 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升高。 NaHCO3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 (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H ____ 和_______ 2CO3 PH 质,它对于维持血液______ 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考点5、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1)内环境的稳态包括两大方面——组成成分 和理化性质 (2)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 。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直接相关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参与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内环境问题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4、(双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 描述不正确的是( BC) A.主要通过人体自身体液调节来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 畴
15、(双选)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D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肾脏不断地排除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 无机盐、葡萄糖等 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 不断地释放入血液
1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 D ) 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C ) 1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上升 B.人体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细胞增殖 产生新的细胞 C.炎热的夏天、室外作业人员出汗太多 从而尿量减少 D.一次摄入糖过多,血糖浓度上升太高
20.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 ②③ 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__________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 自由扩散 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___ 6 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 三 阶段。 第___ ⑶ ②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蛋白质 ⑷血浆pH
14.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 叙述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18.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 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 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 x>y>z B. y>z>z C. z>y>z D. z>x>y
9、代谢废物配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D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0、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即: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2、人体的细胞外液不包括( D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胆汁
3、(双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C ) 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 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构成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脂肪酸和甘油进入毛细淋巴管,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
11.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图中虚线框内液体总称为 细胞外液 ,其中A代表 血浆 ,B代 组织液 表 ,C代表 淋巴 。 消化系统 ,E_________ 泌尿系统 (2)填写图中D、E的名称:D (3)内环境与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时必须经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 (4)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 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消化 系统、 循环 系统。 (5)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循环 系统、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循环 系统、 呼吸 系统。 泌尿
1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 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纤维素
20.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 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 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 A. 1 B. 2 C . 3 D. 6
21.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 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 盐分的量( )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 两者都增多 D 两者都未增多
(2)写出下列各细胞的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细胞①的内环境是: 组织液和血浆 。 血浆 细胞②的内环境是: 。 细胞④的内环境是: 组织液 。 (3)写出液体③、④、⑤三者之间的渗透关系:(用箭头表示方向)。
考点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 境的 理化 性质
血浆的PH:7.35-7.45 体温:约37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