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全球化与_反全球化_的双重性质_韩源

合集下载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中美关系走向冲突的缘由作者:鲍盛刚时间:2012-09-06全球化还是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和主要矛盾,并由此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成为制造和加工基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全球化的倡导者转变为全球化的反对者,经济上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政治上趋于守成与保守。

全球化依据的是市场逻辑,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干什么,人类正是通过追求利润而从利己主义者成为利他主义者。

同时利润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哪里研发,哪里生产,哪里销售,从而使收益大于成本,人类正是通过追求利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人类达到充分繁荣和富裕。

无疑,市场规则这一看不见的手正在依照自己的逻辑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并成为指导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准则。

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制造业与加工基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并由此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中国方案

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中国方案

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中国方案全球化这个话题,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了。

从20世纪末开始,全球化就像一列高速列车,拉着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一起狂奔。

但近年来,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声音也开始此起彼伏,让人们不禁思考:全球化到底怎么了?今天,我就来聊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以及我们中国在全球化的新出路。

先来说说逆全球化。

所谓逆全球化,就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或地区开始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等倾向,试图摆脱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归到封闭自守的状态。

比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全球化表现。

再来说说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则是对全球化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质疑和反思。

它认为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环境破坏、文化同质化等问题,使得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反全球化者主张对全球化进行改革,使其更加公平、合理。

那么,面对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挑战,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方案,探索全球化新出路。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

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同时,我们要倡导开放包容的全球化,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全球化成果。

我们要推动公平合理的全球化。

全球化不应该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零和游戏,而应该是一种共赢的局面。

我们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地位,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我们要倡导绿色发展。

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保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更是文化领域的碰撞。

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国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1.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

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共同市场,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未 有 的丰富 , 是 生 产力 发 展 的“ 球 化效 应 ” 因 这 全 , 此, 全球 化 又成 了生 产 力 发展 的重要 手段 和 途径 。 全 球 化有很 多 的表 现 , 中在 经 济上 的表 现为生 产 其
在第 二次 世界 大战之 后 , 全球化 的 步伐 明显 地 加 快 了 , 产 国 际化 的发 展 , 各 国 的经 济联 系 1 生 使 3
益 密切 , 互 影 响 , 互 作 用 , 相 相 相互 渗 透 , 这个 过 程
不 断深 化 , 此 , 球 化 使全 球 经济 向一 体化 的方 因 全 向发展 。 济全 球化 的动 力是来 自于生产 力发展 的 经 国际化 , 新 的 时代 条件 下 , 在 生产 力 和经 济 发展 在
关 键 词 :全 球 化 ;反 全 球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5 D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0 X(0 6 0 —0 30 0 91 5 2 0 )20 3—6
当今 , 我们 的世 界 是全 球 化 的 时代 , 球 化 是 全
的 国际化 、 国际投 资 、 国际 贸易 、 国际货 币 和跨 国公 司等 , 国 已经 被卷 入 到 这 个过 程 , 系越 来 越密 各 联 切 , 而走 向全球 一体化 。 从 全 球化 是 伴 随 着资 本 主 义生 产 关 系在 全 球 的
文就 这些 问题谈 谈 一些 看法 。

个 世 界”1 。 且 , [ (卵 并 j 他们继 续 指 出 :它 首次开创 “ 了世 界历史 , 因为它使 各个文 明国家 以及这 些 国家 中 的每一个 人 的需 要都 依赖 于整 个世 界 , 因为它 消
灭 了 各 国 以 往 自 然 形 式 的 闭 关 自 守 的 状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p5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面影响: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可能会扩大南北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转嫁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现在全球化是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消费、物流这些领域,全方位的都有表现。

全球化大大提升了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度,它不但表现为国家间相互更加依存,也表现在工业间相互更加依存、市场间相互更加依存、各种生产要素和物流采购相互更加依存、同时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反全球化”的各种力量也在孳生、汇聚、增强,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世界现象。

从1999年11月30日的WTO西雅图会议到2001年的魁北克美洲国家组织会议、哥德堡欧盟峰会和热那亚八国集团峰会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活动,再到2002年12月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规模空前的百万人“反全球化”大游行,无一不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

浅析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摘要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实质,今天的全球化的发展虽然远远超过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出现了反全球化等复杂现象,但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仍然是指导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指南。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应对之策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处处感受到全球化的气息。

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有人为全球化高唱赞歌,也有人把全球化视为洪水猛兽。

如何看待全球化?下面简要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论述后,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探讨性的回答。

一、全球化的产生极其影响中外理论界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全球化进行了广泛探讨,马克思是最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全球化已经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及其后果》等一系列著作中,通过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揭示了近代以来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动力、实质、影响、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化思想体系。

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演进到一定历史时期才出现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相互促进的。

首先,全球化是以近代地理大发现为历史机遇,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国际分工及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

马克思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那里输人的新产品,特别是进人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

”[1]p110 “。

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国际贸易导致的需求的增长,“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脆弱的完美--浅析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脆弱的完美--浅析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战。 三 、反 全 球 化 1 . 反 全 球 化 的 兴 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 ,反全球 化的各种力量 也在汇聚 、增强 ,反 全球化成了一种 有组织 的、国际性的、群众性 的政治 运动 ,并在 国际 上 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为一种 蓬勃 发展 的世界现 象 ( 如 :”游行 示威 活动 ,2 0 0 2年意 大利佛 罗伦 萨 的百万人 “ 反 全球化 ”大游行 ) 。反全球化 的兴起正是基 于经济全球 化 “ 脆 弱的完美 ”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方 面经 济全球 化促进全球 的经济 增长 ,另一方面又伴随着国内和各国间越来越 多的不 平等 ,其兴起 的理 论基础主要有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 依 附理论 、比较优势 陷阱理论和 民族
关 键 词 :经 济 全 球 化 ;反 全球 化 ;脆 弱

经 济 全 球 化 1 . 经济 全 球 化 的 涵 义 及 产 生 原 因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经济活动不再局 限于国家 内部 ,而是跨 越国界和 地 区限制 ,以对外贸易 、资本 流动、技术转移等方式形成 的一个 相互依 存和相互联系的全球性的有机 经济整体 。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之一就是 经济全球化 ,这也是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 化通过投 资 、贸易 、金融 、技术 、人才等在全球 范围 内的 自由流动 和合 理配置 , 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 展。全球化 的过程 中,世界各 国经济 贸易联系 日 益紧密且相互依存度 日益加深 ,通讯 、交通运输 以及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 展也进一步推动 了经济全球化 的进程 。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有其深 刻原 因的,总的来说 ,因 为社会 生产力 的 向前推进 以及国际分工合作 的 日渐深化 ,对于打破 固有 的国家 地域限 制提 出了要求。这样的分工合作要求进行全球性的合理配 置 ,拥 有不 同 生产要素的 国家或地区集中优势生产最有利 于 自 身的商 品,这样 能使得 分工更加合理化且充分使 用资源和不 同生产要素 ,最终各 国都收益。基 于此 ,各 国在国际贸易中交往 中 ,一直在追求达到经济全球化的状态。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王钦朋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在经济领域上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化也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好的办法。

本文现实对经济全球化进行阐述,然后比较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之间的利弊,对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细致的剖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例,进行深一步的全球化论证。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Analysis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anti-globalizationWangqinpengIntoday'srapideconomicdevelopmentaroundtheworld,andinthefieldof economictradecooperationisincreasinglyclose,becomeatrendofeconomicgl obalization,globalizationisthebestwaytoadapttothecurrentmarketeconomy system.Thisarticleelaboratesthereality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nco mpare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betweeneconomicglobalizationandant i-globalization,andanti-globalizationcarriesonthedetailedanalysisofecono micglobalization,economicglobalizationbringstothedevelopmentofChina,a swellastheinfluenceofthedevelopingcountriesonlyaccordingtotheirownact ualsituation,therightpoliciesandtakeforcefulmeasurestofosterstrengthsand circumventweaknesses,meetthechallenge,tochangebadtogood,formaximiz etheirinterestsinparticipatingintheeconomicglobalization,soastorealizemo dernization.ExampleofChinaasadevelopingcountry,carriesonthedeepstepo fglobalization.KeyWord:Globalizationanti-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摘要: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意味着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扩大了全球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规模,全面调整了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批判和抨击的声浪也日益高涨,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本文将用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一、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实质与表现形式1. 内涵用“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来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但使用这一概念的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今仍有着不同的界定。

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实质作为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劳动分工在国际层面的重组、扩展和深化而引发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发展,是国际劳动分工水平和效率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各国经济在贸易、金融资本以及国际生产上的相互融合,或者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就构成了国际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即随着分工演进导致的生产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到了一定高度,就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其产生、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而经济全球化作为跨越国界、全球资源配置的同义词,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3. 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加速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规模与产品结构的变化、全球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与深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三个方面:(1)全球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生产增长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双重性质韩 源(西南财经大学“两课”教研中心,四川成都610074)摘要:现实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全球化,即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主观战略决策的全球化。

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全球化”,前者是全球化的客观制约力量,其典型表现有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等;后者不是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不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二重性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3)07—0183—04收稿日期:2003—03—08作者简介:韩源,西南财经大学“两课”教研中心教师。

全球化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社会历史现象。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内在逻辑的历史演绎加速展开,发达国家借此试图推动和主导全球化进程,随着全球化从理论到现实如火如荼的推进,其“双刃剑”的本性也逐渐显露出来,被全球化所“伤”的国家或利益群体产生了对全球化本能的反抗,这种反抗与传统的资本主义批判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与全球化伴生的另一重要现象———“反全球化”。

当前围绕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学术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二者的积极与消极、利与弊等方面,由于一些论者间的论争并没有对二者的内涵进行必要的逻辑设定,因而不同观点间的讨论如两条平行线互不相交,赞成者所赞成的并非反对者所反对的。

其症结所在是没有注意到二者所具有的双重性质。

本文认为必须明确全球化既是客观历史进程,又是西方主观战略,“反全球化”也同样具有与此相对应的二重性质。

一、全球化的二重性1.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分工逐渐国际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马克思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工业脱离了本国的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

”[1]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对空间的超越日益成为现实,20世纪后期的新技术革命,由于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资本作为“天生的国际派”从它走出国门的那天就开始了其全球扩张的进程,资本不断增殖和扩张的本性驱使资产阶级为了扩大产品的销路,不得不“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2]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彩论述中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开创的世界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对正确把握全球化的本质至关重要。

综合以上分析,全球化一方面作为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和生产社会化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扩张都是客观历史进程。

应当指出,这种扩张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全球胜利,而是相反,因为资本主义在全球释放其所能容纳生产力的同时也将其矛盾在全球范围内展总24卷 第7期2003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l .24No .7Jul .2003开和深化,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角度肯定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2.作为发达国家(西方)主观战略决策的全球化全球化从理论到现实都是源于西方,而且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直主导着全球化进程,这不仅是资本主义核心逻辑不可抗拒的推演,而且还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观战略决策推波助澜的结果。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进程是不可抗拒的,但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却不是宿命的。

各民族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战略至关重要,各国都希望成为全球化的赢家,都希望自己的规则影响国际性规则。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目前的优势地位从主观战略上力图建立一个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稳定而持久地保障和强化其“中心”地位的全球化格局。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不仅是谋求军事的优势,更注重谋求经济上的霸主地位和价值观上的统治地位,美国力图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谋求一个“美国化”的结果。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声称:“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抓住历史机会(即全球化———作者注),将世界统一在民主、自由市场、尊重法律、支持和平的基本原则之下。

”[3]《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提出,“今天,人人都在谈论全球化,但是,无论是全球化的倡导者还是批评者,都几乎千篇一律地将全球化说成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

实际上,在新千年中,至少存在三种世界性的语言:金钱、因特网以及民主和人权。

”这份报告把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人权称为“第三种全球化”。

由此可见,美国力图谋求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经济、技术和价值观的全球统治。

不仅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在西方理论界也弥漫着向世界兜售其“完美”模式的气氛,“里斯本小组”在《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中把“自由化、私有化、放弃经济管制”看作“全球化的推动力”,[4]西方所推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这只是全球化在逻辑上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实际上就是希望将这“三位一体的核心逻辑”扩展至全球,以构建一个保障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获取高额回报和西方稳定获利的“收益机制”。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的不确定性,使全球化存在着西方国家谋求符合自己利益的主观战略决策的层面。

正如英国学者吉登斯指出的,全球化浪潮是西方跨国资本主义利益集团主导的,代表它们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对未来世界的导向和战略目标。

[5] 二、“反全球化”的二重性有全球化的二重性就必然有“反全球化”的二重性,其一就是反抗和怀疑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从根本上否定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这是全球化真正的制约和阻碍力量。

其二是反对西方国家的全球化战略,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反对全球化给自己造成的利益损失,其实质是反对不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而不是反“全球化”本身,这个层面上的“反全球化”不能简单地因为一个“反”字而视为全球化的阻碍力量。

富有戏剧性的是,前者往往不以“反全球化”的名义出现,而后者却时时打着“反全球化”的旗号。

1.从根本上否定和抗拒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

作为这一种类型的“反全球化”,比较典型的有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

这三个方面不仅仅是一种主张,而是顽强地存在于现实中的全球化的“客观”制约力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其对立面的这三种力量也在增长,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这一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在全球范围展开和深化,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家之间的利益矛盾也通过其代理人的国家体现出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动着要求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推动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西雅图会议召开是自由贸易的结果,而其失败则是保护贸易之使然。

这既是全球化的高潮,也是“反全球化”的高潮,这一切都是西方发达国家自导自演的闹剧。

全球化使得各民族国家共同利益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加深了相互间的利益矛盾,全球化为每一个民族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机遇的同时,也消解着民族间的差异,于是“增强民族认同感”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时髦口号。

极端民族主义借此在全球范围内滋长,这出戏的主角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是全球主义的鼓吹者,全球化的主导者和受益者,但美国也是极端民族主义走得最远的国家。

美国虽然接受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却对其它重要的多边体制不屑一顾,这些体制涉及武器控制、环境保护、战争罪行、人权维护以及其它正在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参议院否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克林顿政府拒不在《地雷公约》上签字,退出关于全球变暖问18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4卷题的《京都议定书》以及无理要求获得海牙国际刑事法庭特别豁免权未果而退出《罗马条约》等。

在这些关乎全球利益的重大问题面前,美国在一种所谓“新主权论”的“反全球化”思潮影响下将其极端民族利己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6]而在全球化的另一个心脏地带西欧,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其核心的极右势力急剧膨胀,法国的民族阵线、勒庞主义运动,意大利的伦巴底同盟,奥地利的自由党,瑞士的汽车党,丹麦和挪威的进步党等都是反全球化的极端民族主义党派。

一方面推动着全球化,另一方面也同时生产着其异己力量,这就是资本主义难以摆脱的符咒。

还有一种从根本上否定和反对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就是原教旨主义,这实际上是存在于伊斯兰世界的反资本主义扩张和反西化进程的逻辑发展。

全球化作为一种“现代性”事件,[7]它实际上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在世界范围的必然延伸,源于西方的现代化破坏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改变着传统社会和文化,“在心理层次上,现代化涉及价值观、态度以及期望等方面的根本变化。

”[8]伊斯兰世界受到西方文化及科技的冲击,对西方的恐惧心理,加强了伊斯兰教思想的凝聚力,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受挫,贫困、失业、饥荒接踵而来,部分激进分子面对失落,企图在伊斯兰的传统和历史中找到解脱,原教旨主义应运而生。

这是扭曲的心灵对恶化的生存环境的抗议。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其反抗力量的原教旨主义也在增长,他们认为,西方、甚至连同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天然权利,而西方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自由民主尤其邪恶有害。

因此应用伊斯兰教来净化世俗,重塑与使之受辱的西方世界的全部关系。

正如霍梅尼不断告诫伊斯兰世界,一名穆斯林不需要是个现代人,他只需要是一名穆斯林。

可以看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反抗现代化、反抗西化、反抗全球化。

2.反不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这一类的“反全球化”直接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战略。

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战略不仅是体现在维护和扩张本国的国家利益,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总体增长上,更为实质性的是实现垄断资产阶级、跨国公司的利益扩张,因此,这种全球化的反对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内部的利益受损者,二是部分发展中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