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陆相断陷湖盆断裂构造对沉积体系及砂体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济阳坳陷孤北-桩海地区沙河街组(Es4-Es1)

拉张, 滨洋大陆区张裂、 沉陷而形成的拉张盆地 , 是 世界 上重 要 的含 油气 盆地 类 型 之 一 。它具 有 独 特 的油气 地 质特征 , 丰富 的油气 资源 、 其 复杂 的成 盆 、
成烃 及成 藏机 制一 直 是 我 们 的 重点 研 究 对 象 。我
程中, 断裂构 造对 沉积体系及砂体 发育 的控制作
F g 1 T e r go a c o i o i o ft e Gu e —Z u n h i i. h e in lt t nc p s in o b i h a g a e t h
但在 断 陷湖 盆不 同部 位 , 制 程度 不 同。对孤 控 北 一桩海 地 区的研 究 表 明 , 断 陷湖 盆 之 陡坡 带 , 在 在湖盆演 化不 同阶段 , 成不 同 的沉积 体系 和砂体 形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1 0 期
物 探 化 探 计 算技 术
20 年 1 08 月
文章编 号 :10 — 14 (0 8 0 — 0 3 - 0 0 1 7 9 20 ) 1 0 4 5
陆 相 断 陷湖 盆 断 裂构 造 对 沉 积体 系 及 砂 体 的 控 制 作 用 研 究
于 以隐蔽 油气藏 勘探 为主 的关键 阶段 , 并不 断取 得
体系和砂体发育过程具有 明显 的控制作用。 () 1 它在盆 内形成坡折断裂带 , 为沉积提供潜 在 的空 间和充填 动力 。
( ) 影 响着物 源 的碎 屑 供 给 , 2它 断裂 活 动 越活 跃 , 有 利于物 源供 给 。 越
摘 要 :陆相 断陷盆地 是 世 界 上 重 要 的含 油 气盆 地 类型 之 一 , 国 东部 大 陆 及 沿 海 分布 着 约 我
2 0个各 具特 色的 中、 生代 陆相 断陷盆地 , 3 新 是世界 上 最大 的 陆相含 油气盆 地 集 中分布 区。 陆相
—断陷盆地.doc

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摘要: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状。
本文以辽河盆地为例,简述了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以不同的断陷盆地为例,通过研究其构造发育、演化、分布特征及油气藏发育特征,总结了断陷盆地的一些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关键字: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构造样式、断裂构造目录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 (2)1、【断陷盆地层序构成】 (2)2、【构造样式类型划分依据】 (4)3、【构造样式制约有利构造岩相带的分布】 (5)4、【构造样式与油气藏】 (6)二、断陷盆地典型构造特征、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7)1、【断裂构造】 (8)2、【背斜构造】 (14)3、【潜山构造】 (18)4、【底劈构造】 (22)5、【火成岩构造】 (28)6、【不整合构造】 (30)7、【伸展走滑构造】 (31)三、参考文献 (34)一、断陷盆地及其典型构造样式概述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状。
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填充,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积平原。
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
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断陷盆地是由两条性质相同的岩层之间相对下降的断块而形成的。
一般倾向相向的高度角50~90°,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或形成断陷盆地。
但断陷盆地一般规模比地堑大,形状也不相同。
造成地堑的断层,两侧可能是正断层,也可能是逆断层。
地堑的大小不一,例如我国陕西省的渭河地堑是秦岭北坡断裂下降,而两侧相对上升的结果。
贝加尔湖地堑长750公里,宽85公里,深1620米。
狭长走滑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以伊通盆地为例

狭 长走 滑 断 陷盆 地 构 造对 沉 积一 成 藏 的控 制 作 用
以伊通盆地 为例
江 涛 , 玉 超 邓 校 国 , 辉 辉 揭 君 晓2程 利 远 邱 , 王 , ,
(. 国石 油大 学 ( L )北 京 1中 J京 , 124 ; . 国石 油 吉林 油 田公 司 , 029 2 中 吉林 松 原 180 ; 300
第3 4卷第 3期
21 0 2年 5月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 02)3 0 6 — 5 10 — 12 2 1 0 — 2 7 0
石 油 寥 铭 沾 届
P ETRoLEUM GEoLoGY & EXP ERI ENT M
Vo. 4 , . 1 3 No 3 Ma 2 2 y, 01
3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测井公司 , . 吉林 松原
180 ) 300
摘要 : 伊通盆地为郯庐断裂带北延 至吉林 省境 内的狭 长新生代 断陷盆地 , 郯庐断裂带构 造域以及西太 平洋板块 构造域 的共 同 受 影响 , 盆地经历了早期斜 向伸展 、 中期持续走 滑和后 期构 造反转 的复杂构造演化历程 , 油气成 藏过程 产生重要控制 作用。通过 对 分析伊通盆地构造样 式 、 盆地演化过程 , 研究 了构 造对沉 积 、 成藏的控制作用 , 揭示狭长走 滑断陷盆地早 期伸展走 滑为烃 源岩和
储层的发育提供了 良好条件 , 晚期构造挤压和反转有 利于油气 藏的形 成。
关键词 : 同沉积断层 ; 扇体迁移 : 走滑作 用 : 构造反转 ; 断陷盆地 ; 通盆地 伊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Co ng e f c f c a e t i e- l f ul p b sn o de o ii n n c u u a i n: a i n p sto a d a c m l to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
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
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
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
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
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
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
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
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
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
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
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
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
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断陷盆地盆地演化与沉积特征研究

断陷盆地盆地演化与沉积特征研究断陷盆地是地质学上一种重要的地质单元,其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地球动力学和构造活动的影响。
断陷盆地在地球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地质学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还对环境演化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一、断陷盆地的形成机制断陷盆地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而形成的。
其主要形成机制有地壳伸展、挤压和剪切等作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板块的拉伸、挤压和剪切作用使地壳发生断裂变形,导致断层的形成,从而形成断陷盆地。
二、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起伏互换、局部沉降和水体循环等阶段。
起伏互换阶段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导致地壳上的山脉和高原发生抬升,形成起伏不平的地貌。
局部沉降阶段是指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断裂,使局部地区的地壳下沉,形成盆地。
水体循环阶段是指盆地内水体的平衡调节,包括湖泊的形成和消失,以及河流的发展和变化。
三、断陷盆地的沉积特征断陷盆地的沉积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物的类型、厚度和分布等。
断陷盆地的沉积物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淤泥、砂石和碳酸盐等,其中淤泥主要由沉积物悬浮物质组成,砂石主要由水流和风力带来的物质组成,碳酸盐主要由浅海和湖泊中水生生物的沉积物组成。
断陷盆地的沉积物厚度和分布与地壳的抬升、下沉和断层活动有关,一般来说,断陷盆地中心的沉积物厚度较大,向外逐渐减小。
四、断陷盆地的研究意义断陷盆地的研究对地质学、油气勘探和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和沉积特征,可以了解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展规律,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断陷盆地中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通过研究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特征,可以提高勘探效率。
此外,断陷盆地的演化和沉积特征还可以为环境演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紧密相关,其沉积特征对地质学、油气勘探和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
•韧性剪切带中的微观特征
•长石碎斑、云母鱼等,可用于判别剪切方向
•石英绢云糜棱岩中的长石碎斑
•绢云石英糜棱岩中的白云母鱼
•
★韧性剪切带与成矿的关系
•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自80 年代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1986 年在加拿 大多伦多召开的金矿国际讨论会将这一研究课题推向高潮, 这股热潮 至今不衰。
•
★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 韧性剪切带是较深层次的构造变形。分布形式有平行带状韧性剪切带、共 轭韧性剪切带。规模大小不一,小型韧性剪切带长几厘米或几毫米,大型 和巨型韧性剪切带长几十公里,甚至达几百至上千公里。
• 韧性剪切带中的岩石主要是糜棱岩系列的岩石。糜棱岩由细粒化的基质和 碎斑组成,分为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和超糜棱岩。随着变形 后重结晶的增高,糜棱岩转变成各种结晶片岩,据其结晶程度和结晶颗粒 大小分为千糜岩、变余糜棱岩、构造片岩和构造片麻岩。
•
•老柞山中矿带31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及应力场分析
•
•604
•609
•605
• 老柞山金矿东矿带(300m中段)3条矿体分布示意图(a)及平面应力场分析(b) •
平行状矿脉系统
•
羽状裂隙充填矿脉
•
•
雁行或斜列分布矿脉
•
雁行或斜列分布矿脉
•
雁行或斜列分布矿脉
•
•南岭钨矿雁列脉(曾庆丰等,1980) •
•
褶皱翼部层间裂隙控制的矿体
•
云南个旧锡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
•
• 扇形节理、横节理等 ; • 层间断裂发生位移,产生次级裂隙。
•
•
在水平应力下,在褶皱翼部的挠曲部位形 成破裂-网脉状矿体
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洪 世泽. 2 油层物 理基础 [ . 京 : 油 工业 出 M] 北 : . 如增测 自然伽马能谱测 井, 可有效分析粘土矿物类型 ; 增测核磁共振测井,
[] 李莉 , 3 韩德 金 , 周锡 生. 大庆 外 围低 渗透 油 田开 发 技 术研 究 [] 大庆 石 油 勘探 与开 发 ,0 4 J. 20 ,
控 制作 用。
关键词 : 边断层 ; 控 沉积 作 用 ; 制作 用 ; 口凹陷 ; 陷盆 地 控 歧 断 中图分 类号 : 6 8 10 2 P 1 . 3 .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6 7 8 (0 0 O 一 O 2 — O A 10- 9 12 1)5 1O 2
构 造 活 动对 断 陷盆 地 沉 积 的 控 制 作用 非 常 明
10 2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5 00 期
断 陷盆 地构 造 对 沉积 的 控制 作 用
宋 志峰 王 晓 龙 朱 亚玲 徐 小 红 董 玉文 蔡 宁波 缪 志 伟 , , , , , ,
(.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 1中 武 资源 学 院 ,3 0 42 吉 林 油 田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30 3 40 7 ;. 180)
显, 其沉积砂体展布等沉积特征能反映这种作用的 存在。 通过 对 断陷盆 地构 造和沉 积的研 究 , 分析 构造 作 用 在盆 地发 育 过程 中对沉 积 的控 制 作用 , 立起 建 构 造 和沉 积作 用 在发 育过 程 中的对 应关 系 , 以构造 分 析 的角度来 确定盆 地 中沉积 砂体 的空 间展 布特征 和沉积 特征 , 为油气 勘探 提供有 利储集 层 目标 。 1 断陷 盆地 沉积特 征 断 陷 盆地 一 般周 缘 地 势高 , 控边 断 层下 降 盘地 势低, 周缘高地势 区遭受风化剥蚀为盆地提供沉积 物质 盆地 的物源供 给 区 。 陷盆地断 裂活动 活跃 为 断 且 控制 盆 地 的演 化与 形成 , 而 控制 影 响沉 积 体砂 进 体 的空 间展布 特征 。沉积 体系发 育 的规 模大 小与河 流 的搬运 能力 、 物源供 给 充足程 度 、 盆地 规模及 沉积
塔南凹陷早白垩世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充填和砂体分布的控制

西 部次 凹 的扇三 角洲砂 砾 岩相带 。 东 部 陡坡 带 东侧 、 南侧 的 隆起 带 提供 大量 的粗
碎 屑物 , 经分 析认 为 碎 屑 物 主要 从 南 部 和 东部 经 由
20 6 20~ 0 m; .0 3 0 8 30~4 0 5 m; .5 3 0 7 30 5 m; .5 0 m;9 断 层 ;0 地 . 1.
西 部斜 坡 带 及 西 部 次 凹主 要 接 受 了来 自西 侧 和 西 南侧 的物 源 , 中 由西 向 东 为 主 要 的 物 源 发 育 方 其 向, 凹陷最 主要 的砂 分散 体 系沿 西 部 斜坡 带 注 入 凹
陷, 砂体 最大 厚 度 超 过 3 0 形 成 自西 部 斜 坡 带 到 5 m,
沉 积 体 系 和 沉 积 相 带 的 展 布 总体 上 受 断 裂 活 动 的控 制 , 各次 级 构 造单 元 决 定 了特 定 沉 积 相 带 的 展布( 2 。 图 ) 1 洼 陷带控 制着 半深 湖一 湖沉 积 区 . 深
洼 陷 带控 制 着 半 深 湖 . 湖 沉 积 区 。 由 于 东 部 深 次 凹东侧 断裂 带 和 凹 陷 中央 分 界 断 层 强 烈 活 动 , 于 塔 南 凹 陷 内部 形成 了两 个 北 东 向 的断 洼 带 , 即东 部
第3 1卷 第 3期 2 1 年 9月 01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sdmet yG ei n r a
n e yn dT t a h
。y g
文章编号 :0 93 5 (0 1 0 -0 70 10 —80 2 1 )30 4 - 4
塔南 凹陷早 白垩世构造演化及其对沉 积充填 和 砂 体 分 布 的控 制
许凤呜 , 张晓 东, 王 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Ξ
宋志峰1,王晓龙1,朱亚玲1,徐小红2,董玉文1,蔡宁波1,缪志伟1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430074;2.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38003)
摘 要: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受到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且沉积体系对构造具有一定程度的响应。
本文通过对典型断陷盆地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沉积砂体对构造的响应关系。
并以歧口凹陷为实例,分析其北部深洼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港西、港东断裂系对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的控制,具体阐述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控边断层;沉积作用;控制作用;歧口凹陷;断陷盆地
中图分类号:P61811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05—0120—02
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其沉积砂体展布等沉积特征能反映这种作用的存在。
通过对断陷盆地构造和沉积的研究,分析构造作用在盆地发育过程中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起构造和沉积作用在发育过程中的对应关系,以构造分析的角度来确定盆地中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沉积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利储集层目标。
1 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断陷盆地一般周缘地势高,控边断层下降盘地势低,周缘高地势区遭受风化剥蚀为盆地提供沉积物质,为盆地的物源供给区。
断陷盆地断裂活动活跃且控制盆地的演化与形成,进而控制影响沉积体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
沉积体系发育的规模大小与河流的搬运能力、物源供给充足程度、盆地规模及沉积空间大小等条件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断陷盆地中沉积物主成分长石、岩屑砂岩以短距离搬运为主,结构成熟度低[1],从盆地陡坡带携带下的沉积物质在陆上堆积发育为冲积扇,沉积物入水沉积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物整体推进到湖平面以下则发育成水下扇等近源沉积体,在缓坡带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较远,则多发育常态的三角洲等远源沉积体系。
受构造影响和沉积空间限制断陷盆地中沉积体多表现出沉积相带窄且相变较快以及空间配置样式多的特点。
2 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断陷盆地的沉积作用主要受盆缘同沉积断裂的控制,控边断裂的发育与演化不仅主导了该盆地的构造沉降与沉积空间的演变,还控制了沉降中心和沉积体横向迁移发育,同时也决定了物源区与沉积
三电阻率低侵特征,高分辨率深感应电阻率数值为0.88.m,高频感应2.0m探测深度电阻率数值为18.m,声波时差为88Λs ft,计算含油饱和度38%,计算渗透率为10~300×10-3Λm2,井壁取心为灰色油斑粉砂岩,2009年4月7日试油,日产液8.5T,日
产油3.2T,含水62.3%,储层产液以油水同出为主,
含水程度较高。
4 结论
411 该区低电阻率油层和中高阻油层并存,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为:电阻率相对值和绝对值低、油层电阻率低于围岩的复合型。
通过岩心资料分析,造成滨425块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矿化度地层水。
412 进一步丰富测井信息:如增测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有效分析粘土矿物类型;增测核磁共振测井,可进一步分析孔隙结构,提高各类孔隙度的计算精度,提供可动流体孔隙,准确计算渗透率等。
同时,为进一步判定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提供帮助。
413 受沉积相的影响,低阻油层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建议从油藏成因机制方面加以研究,并加强低阻油层钻井取心力度。
[参考文献]
[1] 胡朝元,孔志平.油气成藏原理[M].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2002,111~113.
[2] 洪世泽.油层物理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
版社,1985.
[3] 李莉,韩德金,周锡生.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
发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
23(5):86~90.
021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年第5期 3收稿日期:2009-11-14
区的古地形差异,因此断陷盆地中边界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明显,对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有着重要影响。
在控边断层发育早期,垂直断距小,地势差小,造成盆地沉积空间较小,主要沉积粗碎屑的冲积扇、河流相等沉积类型。
随着断陷作用持续和加强,构造沉降速率加大,沉积空间增大,水体加深,沉积物没入水下沉积,多形成扇三角洲等湖泊沉积体系[2]。
随着控边生长断层与沉积作用的发育,断距逐渐在断层根部累加,沉积物在断层下降盘部位充填,因此在下降盘中沉积厚度大于上升盘。
在断裂附近沉积地层下降的同时,由于在远离断陷的部位向上的掀斜力的作用使断陷盆地的远端的沉积地层或者断块产生掀斜变位,这种同生断裂作用可以沿盆地的缓坡和中央洼陷带形成构造坡折带。
构造坡折带是沉积相和沉积厚度发生突变的地带[3],对特定的沉积相的空间展布起着控制作用。
断层的下降盘不是所有部位都发育有沉积体,只在某一部位发育,即沉积物多以点源的方式注入盆地中进行沉积。
中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断裂带,断层段与段之间受应力差或走滑作用的控制,发生横向位移形成构造转换带[4]。
转换带两侧断层上升盘的抬升和下降盘的差异沉降使之形成比两翼断层缓和的斜坡地形,而该斜坡常常成为河流汇聚携带碎屑沉积物进入断陷湖盆的物源通道[5]。
3 歧口凹陷构造对沉积的控制
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西部边缘,是沧东断层上盘从始新世开始逐渐陷落而形成于盆地中区的一个对应深部断坡的断坡凹陷[6],凹陷西北缘沿N E向发育港西-滨海和港东两条控边大断裂。
沙三段沉积时期,受拉张和走滑两种构造力作用港东断层东段和滨海断层在平上呈分段雁列式分布(图1),断层段与段之间由于应力差异和位移传递形成构造转换带[4],构造转换带可以形成碎屑物质入盆沉积的有利物源通道,控制沉积砂体的发育。
港西-滨海断层和港东断层的发育与演化控制了岐口凹陷北部深洼的构造沉降。
随着港西-滨海断层和港东断层的发育,物源区与凹陷沉积区的垂直落差加大,增加了沉积空间。
港西-滨海断层和港东断层在垂直断距特征上不同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港西断层西段垂直断距大,向东逐渐减小,而港东断层则与之相反,断距是西部小东部大,且港西断层先于港东断层发育,所以凹陷北部深洼的沉降中心呈现由西向东逐渐迁移的特点,并与同时期形成的有利物质输送通道——构造转换带在时空上相匹配。
这种匹配关系有利于沉积体在凹陷中发育,并从沉积结果上看,歧口凹陷该部位的构造控制了沉积体系发育的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
图1 歧口凹陷西北带构造展布图
4 结论
411 断陷盆地构造和沉积相互关联且构造活动对沉积体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构造活动不仅控制沉积空间的演化、沉积体发育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发育规模,还可形成有利于沉积作用的物源通道,使沉积物顺利进入盆地沉积。
412 岐口凹陷北部深洼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港西、港东断裂系构造活动为该区的沉积作用提供了有利的物源通道和足够大的沉积空间,并在时空上达到最佳匹配,构造活动控制砂体入盆沉积的位置、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
[参考文献]
[1] 陶晓风,刘登忠,等.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与构造
作用的关系[J].沉积学报,2001,(19):410~
414.
[2] 徐振中,陈世悦,等.渤海湾地区中生代构造活
动与沉积作用[J].中国地质,2006,(2):201~
211.
[3] 任建业,陆永潮,等.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
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J].地球科
学,2004,(9):596~602.
[4] Gaw tho rpe R.L.,H u rst J.M..T ran sfer
zones in ex ten si onal basin s:their structu ral
style and influence on drainage developm en t
and stratigraphy[J].Jou rnal of Geo logy
Society,1993,(150):1137~1152.
[5] M ike J.Y.etc.Sedi m en to log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 hy of a tran sfer zone coarse-
grained delta,M i ocene Suez R ift,Egyp t[J].
Sedi m en to logy,2000,(47):1081~1104. [6] 樊敬亮,黄志全,等.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
与油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10):536~541.
121
2010年第5期 宋志峰等 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