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培九易感稻曲病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曲病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对于水稻生产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影响。
在水稻生产中,必须加强对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和防控,以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一、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和多雨是水稻稻曲病的好发天气,这些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孢子在田间传播,从而导致病害加重。
特别是在水稻拔节至成熟期的高温多湿条件下,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更加严重,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
2. 土壤因素土壤的疾病菌丝长期存在,成为病原的“基地”,使病害的防治更加困难和复杂。
土壤酸碱度、通风、排水等条件是病菌生存的重要因素。
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以及茬口处理的方式等都会影响到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
3. 种植因素种植时间、密度、密植程度、品种、施肥水分管理等种植因素都会影响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特别是水稻迟播晚育、密植而高肥水表面量的种植模式,更容易导致病害的爆发。
4.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都是水稻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它们对水稻的危害性不同,但都会导致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技术1. 选育抗病品种科学选育抗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稻曲病的重要途径。
通过杂交育种,培育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能力。
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3. 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菌的传播。
通过降低种植密度,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4. 合理施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化学农药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减少水稻的病害。
但是要注意不宜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 深松土壤通过深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风性和排水性,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减少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稻区。
该病对水稻的危害严重,可造成整个稻田死亡,引起农业损失。
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必须了解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综合防控技术加以控制。
一、影响因素1.气候条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气温在18-27℃之间,相对湿度在60-85%之间时,为病害发生的适宜条件。
而高温、低湿度和强光等干燥的条件,对水稻稻曲病的传播和发生不利。
2.土壤条件:土壤是水稻的生长基础,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也有影响。
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素时,更容易促进病害的发生。
土壤的pH值过低或过高也会影响水稻生长和抗病性能力,从而增加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率。
3.品种抗病性:水稻的品种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不同。
一些抗性强的品种,容易抵御病害的入侵。
而对于一些抗性差的品种,则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和繁殖。
4.田间管理:水稻田间的管理也是影响水稻稻曲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技术针对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有必要采用一些综合防治技术,来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
1.选用高抗性品种:水稻的品种抗病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在种植水稻时,要选用高抗性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性能力。
2.加强施肥管理:合理施肥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增加水稻的养分供应,提高水稻的抗病性能力。
不过施肥切不可过量。
3.适当增施磷肥:适当增施一定量的磷肥,能够增强水稻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4.合理用药:当前,针对水稻稻曲病,药物治疗效果仍然比较理想。
可以采用药物控制病菌的传播和繁殖,以达到抑制病害和防治病害的目的。
然而,使用药物时,必须注意安全和合理性。
5.增加生物对策:选择一些对水稻稻曲病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用于田间的施肥和灌溉,以提升水稻基础免疫能力,抵御病害的入侵。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水稻产量,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因此,掌握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稻曲病是一种温度适宜、湿度高的病害。
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5℃,相对湿度为75-85%。
在这种条件下,稻曲病易于发生和传播。
2.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稻曲病的感受性不同。
一般来说,抗病性强的品种对病害的影响较小。
因此,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控稻曲病的有效手段。
3.土壤条件:土壤富含有机质、氮、磷等营养元素,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
4.病原菌源:稻曲病毒可通过种子、拍子、田间杂草等传播。
如果病原菌源严重,就会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
二、综合防控技术1.选择抗病品种:在育种上注重提高水稻的抗病性,通过选育高抗性的品种来降低稻曲病的危害。
2.管理土壤: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环境,适口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
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稻曲病的发生率。
3.合理施肥:施肥过量易导致水稻生长过旺,使水稻叶片丛生,加重防治难度。
因此,需根据土壤的状况和需求施肥。
4.间作适宜:间作别的作物可以破坏稻曲病菌的传播和繁殖,有利于防治稻曲病。
5.防治草害:采取有效的草害措施,尽量减少田间杂草数量,以减轻稻田的病菌菌源。
最好的方法是在育苗前喷洒草药杀死田间草害。
6.勤换水务:水稻稻曲病受水分影响较大,适量浇水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益。
在生长期间,应及时更换水的环境。
7.定期清洁田间工具:应保持田间工具的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之,综合防控策略是控制稻曲病的主要手段。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管理土壤,适口施肥,间作适宜,防治草害,勤换水务和定期清洁田间工具等,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稻曲病的发生率,提高水稻产量,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稻种植区域。
该病害严重危害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对于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是影响水稻稻曲病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稻曲病毒容易传播和扩散,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
2. 病毒来源:水稻稻曲病毒可通过种子、土壤、虫媒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良好的种子消毒、清洁的种植土壤管理对于减少病毒来源至关重要。
3. 主要宿主:除了水稻,稻曲病毒还可感染多种禾本科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等,因此在农田间的轮作和农田周围生长的杂草也是潜在的病毒来源。
4. 病毒传播媒介:昆虫是稻曲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包括蚜虫、蝗虫等。
它们在吸食植物汁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水稻植株,因此昆虫的防治对于控制稻曲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技术1. 选用健康种子:种子消毒是预防水稻稻曲病的基础性措施。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害的种子,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播种,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来源,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土壤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控制水稻田间草丛和杂草的生长,及时清除田间秧苗残体,保持稻田清洁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3.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对抗传播病毒的害虫,如利用蚜小蜂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昆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5. 化学防治:在病毒传播期和易发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施,如使用病毒抑制剂、昆虫药剂等,及时控制病毒传播途径,降低病害发生。
6. 遗传育种:通过选育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毒传播和发病。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病毒来源、宿主植物和传播媒介等多方面因素,对于综合防控水稻稻曲病,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包括选用健康种子、合理施肥、土壤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育种等措施,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和预防水稻稻曲病,在实际种植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技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水稻生育期发生,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因此稻曲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影响水稻稻曲病的因素和综合防控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水稻稻曲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稻曲病毒主要通过叶蝉传播,而叶蝉的数量和活跃度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叶蝉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加剧了稻曲病的发生。
2.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也有所差异。
一些品种对稻曲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侵害。
在选用水稻品种时,应该考虑到其抗病性,选择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品种种植。
3.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稻曲病的发生。
一些土壤因为含有过多的盐分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会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从而增加了水稻受病害的可能性。
4. 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措施的不当也会增加水稻稻曲病的发生。
比如过量施用氮肥、不及时清理病残体等,都会使水稻植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二、综合防控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应该尽量选择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选育出抗稻曲病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稻曲病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水稻稻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的氮肥会使水稻植株过于繁茂,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在施肥时应该严格控制用肥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3. 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毒感染的迹象对于稻曲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病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进行病情调查和监测,一旦发现稻曲病的迹象,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安全、环保的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方法。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或者天敌微生物来控制叶蝉和病毒的传播,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5. 防治药剂化学防治是控制稻曲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1. 引言1.1 水稻稻曲病的定义及危害水稻稻曲病是由水稻稻曲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水稻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在水稻生长期间发生,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和矮化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水稻稻曲病在我国的水稻产区广泛存在,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据统计,每年因水稻稻曲病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
水稻稻曲病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病毒的侵染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缓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和矮化等症状,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使得水稻无法正常生长。
水稻稻曲病还会导致水稻的地下部分生长受阻,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水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控水稻稻曲病,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索综合防控技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危害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及有效防控技术,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病害发生的气候、土壤、病原菌等因素,探讨综合防控技术在稻田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对水稻稻曲病的认识,为水稻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因素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着水稻的生长与产量。
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病原菌因素。
气候因素是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温多雨的气候容易导致水稻叶片过多的水分,造成叶片黏润,为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
气温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使其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发生稻曲病的风险。
土壤因素也是影响水稻稻曲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中的养分是否充足,土壤酸碱度是否适宜,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土壤质地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也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稻曲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的探讨

检 站联合 对这些 组合进 行 了调查 . 中高感稻 曲病组 其
合 有红 莲 优 6号 、 优培 九 、 两优 E 2 培 两优 慈 四 两 培 3、
农家之友
20 0 9年第2期 《 总第 2 1 ) 6期
植物保护
稻 曲病暴发原 因分析及 防控措 施的探讨
高冬梅 。 唐春生 李勇峰
(. 1 祁东县农业局 , 湖南 祁东 4 10 ;. 阳市植保植检站 , 2 6 0 2衡 湖南 衡 阳 4 10 ) 2 0 1
【 要】 摘 文章分析 了近 5 来稻 曲病 暴发的原 因, 系杂 交稻等感病品种 大面积种植 , 口至抽穗 期的雨 日天数 年 两 破 多, 降水量及相对 湿度 大 , 施肥 水平提 高 , 施 、 偏 迟施 氮肥造成后期贪 青晚熟 , 分农 民对穗期病 害防治意识 淡薄 。 部 防治不及 时, 药不 对 口, 用 导致稻 曲病发生严重 。文章提 出了选 用抗 耐病 组合 。 时处理稻草和 菌渣 , 及 合理安排播 插期 , 栽培避病 , 理密植 , 学施 肥管水等农业措施 , 合 科 在水稻破 口前 5 7 — 天施 第一 次药 ,—1 天后 施第二次 药, 7 0 用 好力克、 爱苗等对 口药剂两次喷雾 , 防效达 9% ̄上 , 2 X 并能显著提 高产量, 增加农民收入 。 高稻谷品质 。 提
2 0 2 8 吨 , 每年损失稻 谷 10 47 8 , 89. 6 仍 7 2 2 . 吨 已成 为水 3 稻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之一。20 年 , 0 4 我市中 、 晚稻稻 曲病暴 发成灾 , 失严 重。全 市稻 曲病 发生 面 损 积达 14 5 亩 ( 中 中稻 3 . 亩 , 稻 17 5 7. 万 4 其 67万 晚 3 . 万 7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策略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策略水稻稻曲病是一种由沙枣叶斑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稻曲病病毒主要通过稻蝽等介体昆虫传播,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稻曲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因此,对于稻曲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发生规律稻曲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关。
在气温较高、湿度大、日照充足的环境下,病毒的繁殖和传播速度会加快,从而导致病害发生增加。
此外,大田冬灌、机插秧、夏插秧等不同时期的种植方式和外来引进、品种单一等因素也会影响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防控策略(一)田间管理1. 合理轮作:轮作不同作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和病害发生率,应尽量避免连续种植水稻。
2.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推广了很多抗病品种,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种类。
3. 防治稻蝽:稻蝽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防治稻蝽是预防稻曲病的重要措施。
可以采用灯光陷阱、黄板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控制。
4. 病害扩散早期预警:建立科学的病害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害早期症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二)病虫害防治1. 病毒消杀:农民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病毒消杀作用的物资,如50%的碘酒、7.5%的氧化铜或3%的过氧乙酸等,将种子浸泡或者进行热处理,以杀灭种内潜伏病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2. 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适时施用杀虫剂和杀菌剂。
3. 生物防治:通过鼓励益生菌发挥抑菌和促生作用、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来进行生物防治。
(三)科学施肥科学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危害。
可采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等,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肥力状态,增强植株的免疫力,防止病害的发生。
(四)加强人员培训农民是稻曲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防止病害的扩散和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ao so in y u e i a d en r n a q es n f a g o b i uP d yB igp o et D o u L j o
‘
Die s nd Co ntr a u e s a e a u e me s r s
两优 培 九 易 感 稻 曲病 的原 因及 其 防治 对 策
谭 桂 凤
( 西钦 州农 业学校 钦 州市 5 5 0 ) 广 3 0 0
摘要 本 文针 对 高产优质新 品种 中国超级杂 交稻“ 两优培 九” 易感“ 曲病 ” 其对 产量与 品质 的严重 影响和 危 稻 及
害人 畜安 全等 问题进行 了论 述 , 较为详 细地 分析 了其发病原 因, 出其对产量 到和人 畜食 用安 全的影响 , 指 并提 出 种子 消毒 、 业防治 、 农 大田药物防治等相应 的防治对 策。
i g y h o n e me s r s s c t r i t n o ie s e ,ma a e e t o g i l r l r d c in n l ,t e c u t r a u e u h a se i z i f rc d s la o e n g m n fa r u t a o u t c u p o
20 0 2年 1月获 得植 物 新 品种权 保护 。两优 培 九 自育 成 以来 , 全 国引 种 、 范 、 广 面 积逐 步扩 大 ,9 8 在 示 推 19 年在 全 国 1 省试 种 16 .5 3个 66 70公 顷 ,99年示 范 推 广 1 省 , 19 4个 种植 面 积 6 6 7公 顷 ,00年 已推 广 到 66 20 1 省, 6个 种植 面积 达 2 34 顷 ,0 1年全 国推 广种 植 面积 已逾 100 0公 顷 J预计 从 20 3 35公 20 005 , 0 2年 一2 0 06 年将 推广 种植 10 00 —13 40 0 05 0 3 300公 顷。 虽 然两 优 培九 适应 性 广 , 量 高 ,高产 田块 亩产 量 可达 80 g左右 J, 质优 ,测定 两优 培 九 l 产 ( 0k )米 ( 2项 指标 , 中 8项 指标 达 国家 优质 米 一 级标 准 , 指标 达 二级 米 标 准 , 场 前 景广 阔 。但 是 , 优 培九 其 3项 5)市 两 在试 种 和推 广 种植 地 区 , 表现 出 易感稻 曲病 。 如 19 均 9 9年安 徽 省滁 州市 琅 琊 区杨 子 办 事处 、 流办 事 处 清
19 以邹 江石 研究 员 为带 头人 的江 苏 省 农 业 科 学 院水 稻 “6 ” 题 组 , 用 两 系 法 配 组 育成 6 0 2 。6 0 2 50 … 50 组合的选育和大面积试种成功 , 标志着我 国两系法杂交稻
研 究 获得 了新 的历 史性 突 破 , 为解 决长期 以来 困扰 杂 交 稻 育 种 的诸 多 难 题 , 产 量 和 品质 的矛 盾 、 产 与 如 高
i eiu f cino il dq ai fr ea l a nt esft fh m a da i l eds t sr saf t nyeda u l yo i swel o h aeyo u n a nmasa i— S o e o n t c s n r c se n t i a e . I d io u d i hsp p r n a dt n,t e ra o st a o u dsa eO c r eas ay e i h e s n h tDa q i s c u sa l a lzd.Aco d e r on cr —
维普资讯
2 ( ) 2 ~2 2 2 :0 3
Vo . 2, 12 No. 2
广
西
农
学
报
20 0 6年 4月
Ap i, 0 6 rl 2 0
J u n fGu n x r u tr o ra o a g i l Ag i l e c u
Ta i n n Gu f g e
( n h uAgi l rl c o l f a g i n h uCt 5 5 0 ) Qiz o r ut a S h o o n x Qi o i c u Gu z y 3 0 0
A s at T erao sta L ag o b iup d yaepo e oD oudsaea dtei u s u ha bt c h esn t i y u e i a d r rn aq i s n s e c s r s h n j t e h s s
倒伏的矛盾 、 大与结实率的矛盾带来新 的希望 。6 02于 19 穗 2 50 99年 4月 , 江苏省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经 定通过 , 定名“ 两优培九”20 ,00年 1 月获得国家专利 , 2 同年两优培九被中国科学 院和工程 院院士评选为 “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 展新闻” 20 之首 ,0 1年 8月通过 国家审定 ,0 1 1 20 2 0 年 0月荣 获杜邦科技创 新奖,
a d t ep e e ta d o n r l fc e c saep tfr r d d. n h rv n o to h mia u o wa e n o l r
Ke r s Lin y u ej Da q saeRes n Af e C u tr au e ywo d a g o b iu i o uDi s a o e f t o n eme s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