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3 ppt
合集下载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47张PPT)

形近字
缭(liáo) 眼花缭乱 燎(liáo) 星火燎原 撩(liáo) 撩动
意为“惊吓,震惊”。
骇( hài ) 惊骇 赅( ɡāi ) 言简意赅
意为“完备”。
绸( chóu) 绸缎 稠(chóu) 稠密 倜( tì ) 倜傥
赃(zānɡ) 赃物 脏( zānɡ) 肮脏
词语集注
1.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不可名状
额尔金(臭名昭著)
观点:_英___法__联__军___远__征__中___国__ 并___烧__毁___圆__明__园___,__是___一__次__野__ 蛮___的__偷___窃__和__洗___劫__,___是__强__盗__ 行___为__,___必__将__受___到__历___史__的__制__ 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说出。
2. 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荡然无存
3.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富丽堂皇
4. 伟大的功绩。 丰功伟绩
含褒义。
近义词:金碧辉煌
5.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范
6. 好像。恍若
典范:侧重指非常卓越,含有很标准、很有代表性、应为大家所效仿的 意味,多用于书面语,适用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榜样:侧重指显示出来的好样子,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适用对象多是人 或组织。
艺术价值
_幻__想__的__典__范__
圆明园
建筑材料、装饰、
用大理石、青铜等建造,用宝石、 绸缎等装饰。大得犹如一座城市,
(__奇__迹__) 规模、布局等 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描摹、赞美
英法联军
艺术地位
价值定性 所做之事 做事之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3PPT课件 图文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谓夫妻,难在茫茫人海里相遇,易在柴米油盐中疏离。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请从课文第五、第六、 第十段中找出同样的用法的 例子。
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 么用了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 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 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 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 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 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 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 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 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
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 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 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 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请从课文第五、第六、 第十段中找出同样的用法的 例子。
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 么用了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 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 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 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 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 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 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 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 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
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 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 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 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3

——
断
我 们 当 自 强 !
瓦 残 垣 的 警 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汇报的 形式及要求
1.任选一个角度制作资料汇编。 (1)角度参看教师提供自主学习角度,或自定。 (2)有文字、有图片。
2.自由创作。 (1)诗歌(例:《圆明园,我想对你说……》 字数不限)。 (2)读后感。写自己本文的感受。 (3)书信《给雨果的信》
对展示作品进行考核与点评
1.学生按组进行汇报; 2.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课前准备 探究学习 成果展示 小结及作业
自选角度自主合作学习
1.圆明园的建设历程、被毁经过、历史 地位及价值,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
2.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和火烧圆明园的过 程。
3.雨果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内容。 4.有关《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 上尉的信》的分析、赏析文章。
归纳小结
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 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 而雨果却能够不顾个人得失保持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这是多么的难能可 贵啊!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 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 明的创造者。
雨果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是难能可贵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
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 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 比,从而表达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
细读感悟 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 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一眼眼喷泉、 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 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
作者认为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①作者认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是人类劳动的结晶。
②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 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 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 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 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 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 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 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 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 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 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 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以爱制“恶”。
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 三年》等。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4张PPT

公正、人道,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 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胸怀博大的人道 主义者
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普遍被认为是高尚和伟大的 道德信仰,他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爱 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人。
本课小结
就英 法联 军远 征中 国给 巴特 勒上 尉的 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
博
大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赃物
zhì cái
制裁
dàng rán wú cún
荡然无存
fù lì táng huáng
富丽堂皇
fēng gōng wěi jì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消失。形容原来有的东西全部消失, 完全不复存在了。也作“荡然无余”。 制裁:强制管束、处分违法乱纪的人。 瞥见:一眼就看见了。 惊骇:惊慌害怕。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 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 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作品 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
圆明园历史资料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 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 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 “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 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 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 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 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 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 园林的典范”。
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普遍被认为是高尚和伟大的 道德信仰,他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爱 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人。
本课小结
就英 法联 军远 征中 国给 巴特 勒上 尉的 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
博
大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赃物
zhì cái
制裁
dàng rán wú cún
荡然无存
fù lì táng huáng
富丽堂皇
fēng gōng wěi jì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消失。形容原来有的东西全部消失, 完全不复存在了。也作“荡然无余”。 制裁:强制管束、处分违法乱纪的人。 瞥见:一眼就看见了。 惊骇:惊慌害怕。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 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 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作品 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
圆明园历史资料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 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 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 “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 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 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 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 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 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 园林的典范”。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4)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 文明杰作。
2.雨果怎样评价 圆明园?
合作探究
3.文中的“两个 强盗”指谁?这样说 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 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 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 陋面目。
合作探究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 个强盗洗劫财物,一个强盗放 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 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 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 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 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写法探究
1.运用反语。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 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 刺意味。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 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 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 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 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 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6.雨果通过什么 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 的强盗行为?请从文 中找出,并说说作用。
合作探究
7.中国被掠夺,中 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 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 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 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 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 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 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语言赏析
1.“我们欧洲人是 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 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 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作者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
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 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 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 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 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 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 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 一目了然。
(4)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 文明杰作。
2.雨果怎样评价 圆明园?
合作探究
3.文中的“两个 强盗”指谁?这样说 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 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 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 陋面目。
合作探究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 个强盗洗劫财物,一个强盗放 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 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 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 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 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写法探究
1.运用反语。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 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 刺意味。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 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 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 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 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 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6.雨果通过什么 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 的强盗行为?请从文 中找出,并说说作用。
合作探究
7.中国被掠夺,中 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 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 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 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 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 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 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语言赏析
1.“我们欧洲人是 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 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 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作者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
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 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 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 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 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 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 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 一目了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23张)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 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
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
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恶”。代表作是:《巴 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等长篇小说。
1850—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侵略战争,1858年5月攻陷大沽炮 台,同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8月攻陷 大沽,进占天津,直攻北京,10月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焚掠圆明园, 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就英 法联 军远 征中 国给 巴特 勒上 尉的 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奇迹”)
博 大 胸 怀 高 尚 品 质
表明立场
(全部“赞誉”)
抨击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强盗”)
强调自己的态度:同情中国,谴责英法
一、体会情感
品析品格
雨果的评价
1.找出并品析课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 铺陈:浓墨重彩渲染描绘 圆明园盛景:材料、布局、陈设、景观(想 象、夸张、铺垫) • 类比:突出特征 希腊巴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 (艺术价值与地位) • 对比:观点鲜明,突出主旨 文明与野蛮
二、揣摩写法 鉴赏语言 (二) 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2.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反语) 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
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
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3.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 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讽刺) “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揭露了侵略者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天真”意即讽刺这些自称“文 明人”的野蛮、愚蠢和可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反 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 语 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反语:就是说反话,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运用实际 上的意义跟字面意思正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 法。反语一般是用来批判、揭露坏人坏事,在文章中可以取得 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极其辛辣和 尖锐的嘲讽意味。作者用反语活画出了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 略者的卑劣行径,彻底揭穿了他们强盗的面目。
巴特勒上尉和雨果,两人同是法国人,但是对同一事件却 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可知道,雨果这样说可是要得罪权贵的呀! 我们看第一段,这次出征是“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 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用法国人的话来说,雨果是不是法 国的叛徒呢?如果不是叛徒,他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说的?
圆明园是为了各国人民而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 是属于人类的。因此,雨果是站在世界人民的立场 来说的,是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来说的。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维克多·雨果
他用正直的天秤衡量着正义与邪恶, 用博大的胸怀维护着全人类的文明。
课堂小结: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
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 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 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 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 的尊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 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巴特勒上尉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是一场“光荣” 的战争。
雨果先生认为:“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批判的、讽刺的、抗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 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 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 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 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 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 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 格?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 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 了哪些内容?
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 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 设、装饰、园林景观。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 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 位。 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⑵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 人类的。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 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相关背景
1850—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略战 争,1858年5月攻陷大沽炮台,同年6 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 再组联军,8月攻陷大沽,进占天津, 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 焚掠圆明园,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的条约。
检查字词
箱箧( qiè ):箱子。 制裁( cá ): 惩处。 i 赃物( zāng ):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 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 出。
小结
作者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 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 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 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阅读课文“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 洲文明的剪影 ”,回答下列问题。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世界奇迹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 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整体感知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 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 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 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 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 结,胸怀博大。
合作探究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 圆明园?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 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 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 用?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 价圆明园?
“世界奇迹”(总称)、“巨 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 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 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 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 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 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通过反语来谴责。 如“更彻底”、“更漂亮”、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 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Leabharlann 境似的圆明园被毁之后的圆明园
能抢的都抢了, 能烧的都烧了, 就剩下这些石头了!
— 雨果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 道主义精神。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 风格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走进作者
雨果(l802~ 1885)法国作家, 19世纪前期积极浪 漫主义文学运动的 领袖,人道主义的 代表人物。其代表 作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 等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