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产量影响因子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包括三因素)讲解

2、CLASS 变量表;
CLASS必须的MODEL之前。
3、MODEL 因变量表=效应;
输出因变量均数,对主效应均数间的检
4、MEANS 效应[/选择项];
验。
5、ALPHA=p 显著性水平(缺省值为0.05)
是指因变量与自变量效应,模型如下:
1、主效应模型 MODEL y=a b c; (a b c是主效应,y是因变量)
计判断,得出结论。
5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把全部数据关于总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表示某因素诸水平交互作用所产生 的效应,将各部分均方与误差均方相比较,从而确认或否认 某些因素或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用公式概括为:
各因素引起
由个体差异 引起(误差)
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
种类:常用方差分析法有以下4种 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二因素方差分析) 3、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三因素方差分析) 4、R*C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有交互因素方差分析)
3
第一节 概述
因素(因子)—— 可以控制的试验条件 因素的水平 —— 因素所处的状态或等级 单(双)因素方差分析——讨论一个(两个) 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没有显著影响。
4
例如:某厂对某种晴棉漂白工艺中酸液浓度(g/k)进 行试验,以观察酸液浓度对汗布冲击强力有无显著影 响。
冲击强力 序号
1
浓度
2 3 4 56
计算出F值:
QA
4217.3
(3 1) 2 28.38
QE
1114.7
(3(6 1))
5
15
列表:
方差来源 因素A 试验误差 总误差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产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菌床基质的配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基质配比组合,分别为:园林木屑100%、棉籽壳100%、园林木屑50%+棉籽壳50%、园林木屑70%+棉籽壳30%。
每个处理组均设置了3个重复,共12个小组。
实验过程中,先将每个配比组的材料混合均匀,并放入菌袋中。
然后,将接种好的香菇菌丝埋在基质中,严格按照温度、湿度、透气性的要求管理菌床。
在菌床表面生成了小菇后,及时散发出来的CO2要及时排出,保持菌床处于适宜的气氛环境。
菌床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湿度控制在75%以上。
在整个菌床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翻料、换炭和补水等工作。
经过实验测算,得出以下数据:|组别|基质配比|香菇产量(g)||---|---|---||1|园林木屑100%|304||2|棉籽壳100%|274||3|园林木屑50%+棉籽壳50%|317||4|园林木屑70%+棉籽壳30%|338|从数据可以看出,园林木屑70%+棉籽壳30%的配比组在香菇产量表现最佳,为338克,而纯棉籽壳配比组产量最低,为274克。
园林木屑100%和园林木屑50%+棉籽壳50%两个组别的产量相差不大,分别为304克和317克,说明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配合影响不大。
在实验过程中,稻草和棉花秸秆也是常见的基质配料。
不同的基质配比会影响基质的结构、碳氮比、通气性等。
在配料时,应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气候条件选取适宜的基质配比,结合菌种的特点,掌握适宜的管理技术,才能获得高产的香菇。
总的来说,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比对香菇的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管理、品种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
香菇生产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4 香菇 表 面形 成 白色花 纹 后 又变 色
菇 脚 长对 香 菇 产量 没 有 影 响 , 但 对 经 济 产 量影 响是 很 明显 的 ( 主 要 是 于菇 ) , 同 时影 响鲜 菇 商 品质 量, 相 关 因素 主要 是 温度 和光 照 。 温度 主 要 影 响 头 潮 菇 , 温度较高 , 菇 脚 就会 较 长 。 温度 稳 定 在 1 5 ~ 2 2℃时 催 菇较 安 全 , 晴 天 温差 大于 8 c I = 催菇最好。 光照 不 足 , 菇脚较长 , 越 阴暗菇 脚 越 长 。适 宜 温度 正 常 催菇 时 应 去掉 层 遮 阳网 , 到 冬 至前 后 应 去 掉另 一 层 网 , 开 春后 根 据 气 温 变 化 适时掌握 , 因为 温 度 也 影 响 菇 脚 长 短 , 在整 个 生 产 过 程 中应 将 温 度 和遮 阳综 合考 虑 。
.....—
—
3 4. . . . . — —
2 O 1 3 Biblioteka 0 5 奄地园艺 病虫 防治
温室大棚 番茄病 虫害综合 防治技术
马 小 泾
1 番 茄 根 腐 病
产生这一问题 的根本原 因在于菌段水分少( 刺 解 决 办法 : 每 采 收一 潮菇 后 对 出 菇袋 应 进 行 泡 袋处
孔 多’ , 失水 多 , 转 色 轻) , 养 分 不 足( 麸皮 用 量 少) 。冬 季 出菇 稀 时 , 也 会 出 厚 实 菇 。另 一 方 面 , 催 菇 过猛 原因。 而 且第 一 潮 出 菇过 多 , 消耗 菌丝 过 多 , 引 起 菌 袋 发软 , 还 会 影 响下 次 出 菇 。在 生产 人 造 菇 木 时 要 理, 一般 浸 泡 一昼 夜 即 可使 菌 袋 恢 复原 重 。同 时要 保 持 菇棚 空 气 湿度 达 8 5 %以上 。 原 因是 菇棚 光 照较 强 , 空 气 相对 湿度 偏 低 。解 决 办 法是 在 棚 内加 湿 , 提 高棚 内空气 湿 度 并 保 持 在 8 5 %以上 , 同时 保 持较 稳 定 的散 射 光 照 即可 。
方差分析(单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1.基本理解方差分析:是一种利用实验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的统计方法,经常用于研究不同效应对指定实验的影响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用于检验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三及以上分类数据不同水平上的差异情况。
方差分析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素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在问卷数据中: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较多。
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检验单个因素取不同水平是某因变量的均值是否有显著的变化,也可进一步用于因变量均值的多重比较(检验某些水平下的实验结果具体区别于其他水平的显著差异)。
图1检验步骤2.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步骤操作步骤第一步:首先将数据导入spss中并进行赋值后,点击分析、比较平均值、单因素ANOVA检验。
图2单因素方差分析第一步操作步骤第二步:进入图中对话框后将需检验的变量放入因变量列表中,在因子中放入分类变量,点击事后比较勾选假定等方差(LSD),不假定等方差(塔姆黑泥T2)点击继续。
图3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比较勾选3.当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后点击线性进入图中下方选项框、勾选描述、方差齐性检验点击继续、确定。
图4单因素方差分析选项勾选然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描述、方差齐性、假设检验就出来了。
图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结果。
图6事后比较结果4.结果整理将首先将描述统计的结果粘贴复制到Excel表格中进行整理,保留均值和标准差及前面的内容,后在后面加入ANOVA表中的F和p值,将整理好的两两比较结果粘贴到表格的最后,最后将整理好的结果粘贴到Word文档中进行整理。
可参考图中结果整理。
(注:一般在看结果时首先看ANOVA表的结果,看显著情况,显著(p<0.05)看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若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方差齐(p>0.05),然后再看事后比较的结果,方差齐看LSD,方差不齐看塔姆黑泥的结果,同样差异的显著看事后比较每行对应的显著性(若p<0.05,代表比较的对象显著。
多因素方差分析讲解

多因素方差分析定义: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目的是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的作用、多个控制变量的交互作用以及其他随机变量是否对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前提:1总体正态分布。
当有证据表明总体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时,可以将数据做正态转化。
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
3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进行方差分析时,各实验组内部的方差批次无显著差异,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假定,为满足这个假定,在做方差分析前要对各组内方差作齐性检验。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三种情况:只考虑主效应,不考虑交互效应及协变量;考虑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但不考虑协变量;考虑主效应、交互效应和协变量。
一、多因素方差分析1选择分析方法本题要判断控制变量“组别”和“性别”是否对观察变量“数学”有显著性影响,而控制变量只有两个,即“组别”、“性别”,所以本题采用双因素分析法,但需要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2建立数据文件在SPSS17.0中建立数据文件,定义4个变量:“人名”、“数学”、“组别”、“性别”。
控制变量为“组别”、“性别”,观察变量为“数学”。
在数据视图输入数据,得到如下数据文件:3正态检验(P>0.05,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检验操作过程:“分析”→“描述统计”→“探索”,出现“探索”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性别”放入“因子列表”,将“人名”放入“标注个案”;点击“绘制”,出现“探索:图”窗口,选中“直方图”和“带检验的正态图”,点击“继续”;点击“探索”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因变量是用户所研究的目标变量。
因子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例如分组变量。
标注个案是区分每个观测量的变量。
带检验的正态图(Normality plots with test,复选框):选择此项,将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生成正态Q-Q概率图和无趋势正态Q-Q概率图。
正态检验结果分析:表1 控制变量为“组别”的正态性检验结果,Shapiro-Wilk的p值0.884、0.793、0.343都大于0.05,因而我们不能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各组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中的零假设是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园林木屑和棉籽壳是一种常见的香菇栽培基质材料,它们的不同配比可能会对香菇的产量产生影响。
木屑和棉籽壳在香菇栽培基质中的作用是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影响菌丝的生长和菌丝群落的发展。
木屑和棉籽壳的物理性质不同,木屑质地松软,含水率高,容易保持一定的湿度,并且具有较高的透气性;棉籽壳较为坚硬,含水率低,透气性较差。
在香菇栽培中,木屑可以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水分和氧气,有利于香菇的生长繁殖;而棉籽壳则可以提供稳定的基质结构,防止菌丝的过度扩散。
木屑和棉籽壳的化学性质也存在差异。
木屑中含有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菌丝提供碳源和能量;而棉籽壳中富含纤维素和少量的蛋白质,对菌丝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栽培香菇时,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比会直接影响到菌丝的生长和菌丝纤维的发达程度。
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菌丝的生长速度,二是菌丝的群落发展程度。
相对于单一基质材料,使用不同配比的木屑和棉籽壳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养分,有助于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
不同配比的基质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菌丝的纤维结构,从而影响菌丝群落的发展。
那些含有较多木屑的基质材料,会使得菌丝长势较旺盛,但菌丝之间的竞争也会较为激烈,群落发展相对较差;而含有较多棉籽壳的基质材料,则会使得菌丝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菌丝群落的发展较好。
不同配比的木屑和棉籽壳对香菇产量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
过高或过低的木屑含量都会对菌丝的生长和菌丝群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木屑含量会使基质过于湿润,导致菌丝水分无法充分蒸发和排出,从而产生黏性和不良的生长环境;过低的木屑含量则会导致基质过于干燥,无法为菌丝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经验选择适当的木屑和棉籽壳配比。
园林木屑和棉籽壳是香菇栽培中常见的基质材料,它们的不同配比会对香菇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木屑和棉籽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丝群落的发展程度,进而对香菇的产量产生影响。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园林木屑和棉籽壳是常见的香菇栽培基质材料。
这两种材料的不同配比可能会对香菇
的产量产生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配比的园林木屑和棉籽壳进行香菇栽培实验,探讨它
们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将园林木屑和棉籽壳作为基质材料,根据不同配比(如1:1、2:1、1:2等),制备了
不同的栽培基质。
然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分别将这些基质用于香菇的生产。
每组实
验设置三个重复样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栽培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以确保香菇的正常生长。
栽培结束后,我们将对每组实验的香菇进行采收,并记录相关数据。
首先是香菇的数量。
通过统计每组实验中的香菇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可以
了解不同配比对香菇的产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我们还将对香菇的生长速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通过测量香菇生长的时间和高度,可以
评估不同配比对香菇生长速度的影响。
我们还将关注香菇的品质。
通过观察香菇的形态、颜色、口感等特征,可以判断不同
配比的园林木屑和棉籽壳对香菇的品质是否有影响。
通过以上评估指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在实验结
果分析中,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些配比能够获得更高的香菇产量,或者对香菇的生长速度和
品质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讨园林木屑和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香菇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优化配比选择,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园林木屑和棉籽壳是香菇栽培中常用的基质材料,它们的不同配比会影响香菇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园林木屑与棉籽壳不同配比对香菇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
园林木屑与棉籽壳的配比影响了基质的物理性质。
园林木屑是由树木刨花和树皮组成,纤维较长,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透气性。
而棉籽壳则是由棉花籽壳碎片组成,纤维较短,
密度较高。
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不同配比会导致基质的孔隙度、透气性和保水性不同,从
而影响香菇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发现,适当增加园林木屑的比例可以提高基质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利于
香菇菌丝生长和底蕴体的形成。
一般来说,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比例在4:6到8:2之间,
可获得较高的香菇产量。
过高或过低的比例都会影响基质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到香菇的
生长。
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比影响了基质的化学性质。
园林木屑中含有较高的木质纤维素,而棉籽壳则富含稀缺的有机氮和磷等元素。
在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比中,也要考虑到基
质的养分含量和养分比例,以满足香菇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不同配比会影响香菇的产量。
合理选择园林木屑和棉籽壳的配比,可以优化基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香菇的生长和发育,最
终提高香菇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 Factor
表 3 栽培场所和培养料对产量影响的成对比较
Table 3 Pairwise Comparisons of yield influenced by culture areas or Culture materials
处理 Treat ments
均值 Mean
均值差值 Mean Difference
栽培场所 × 培养料 × 品种 Culture area × Culture material
× Varieties
245556. 522 307. 177 15040. 442 103571. 69 2988. 781 358. 920 623. 066 8673. 264
985. 365
1 245556. 522 2 153. 589
以菌种、培养料、栽培场所为 3 个不同因素, 利用 SSPS 19. 0 软件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香菇产量的方差齐次性检验 对香菇产量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双尾显著 性值 Sig = 0. 170 > 0. 05,说明各组中产量的总体
收稿日期:2011—10—15 作者简介: 林范学( 1971 - ) ,男,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食用菌遗传育种.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 J08LE51) ; 济宁市重大招标项目( 计科字: 200701002) ; 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 2009BSA08009)
78. 967 0. 000
0. 978
截距 Intercept
区组 Blocks 品种 Varieties 培养料 Culture material 栽培场所 Culture area 栽培场所 × 培养料 Culture area × Culture material 栽培场所 × 品种 Culture area × Varieties 培养料 × 品种 Culture material × Varieties
and culture materials
来源 Source
III 型平方和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均方 Mean Square
F值
P值
偏 Eta 平方 Partial Eta Squared
校正模型 Corrected Model
134818. 600a
21 6419. 938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菌种 供试品种有武 × 856、931、241 - 4、秋栽 3 号、 泌阳 3 号等 5 个香菇栽培品种,其中武 × 856 为 武香 1 号与 L856 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所得. 1. 2 培养基配方 木屑: 杂木木屑 78% ,米糠或麸皮 20% ,食糖 1% ,石膏 1% ,含水量 65% . 木屑 + 棉壳: 杂木木屑 43% ,棉壳 40% ,米糠
2. 2 影响香菇产量的因素效应分析 利用 SPSS 19. 0 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 Gen-
eral Lineral Model for Univariate,GLM - Univariate) 对两个不同场所栽培的不同品种香菇的产量 进行单变量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可知,本试验中,在品种( 5 个香菇品种) 、培养料 ( 木屑培养料和木屑加棉籽壳培养料) 和栽培场 所( 室内塑料棚和室外塑料棚) 等 3 个因素中,主 效应极显著. 在二维互作中,“培养料 × 品种”互 作主效应极显著,而“栽培场所 × 品种”、“栽培场 所 × 培养料”的互作皆不显著. 在三维互作“栽培 场所 × 培养料 × 品种”中,主效应也呈显著状态. 由于 Partial Eta Squared ( η2 ) 值的大小表示着主 效应或互作效应的大小,故在上述显著的效应和 互作中,其对产量作用的大小次序为: 培养料( η2 = 0. 971) > 品种 ( η2 = 0. 847) > 培养料 × 品种 ( η2 = 0. 737) > 栽培场所( η2 = 0. 492) > 栽培场 所 × 培养料 × 品种( η2 = 0. 242) .
木屑 + 棉壳培养料 Sawdust and cotton seed hull material
22. 426 105. 521
3. 095**
2. 328
0. 000
或麸皮 15% ,食糖 1% ,石膏 1% ,含水量 65% . 1. 3 栽培场所 室内: 简易塑料棚搭建,规格为 12 × 4m,三层
床架菇床. 室外: 简易塑料棚搭建,搭在树荫下,规格为
12 × 4m,三层床架菇床. 1. 4 试验方法 2010 年 12 月上旬份制备原种,普通木屑培
养料,1 月下旬进行栽培,培养料按照前述 2 个配 方进行配制. 接种后,在室内发菌. 4 月中下旬,发 菌完毕,将菌袋按照试验设计转入 2 个不同的栽 培场所,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 10 袋. 将所有 菌袋 进 行 进 行 脱 袋,促 其 转 色,之 后 进 行 常 规 管 理. 在 2 个不同栽培场所中,撒水量及通风时间保 持一致. 子实体 8 成熟进行采摘,测量重量. 采菇 时间截止到 6 月 30 日.
表 2 不同香菇品种产量的单因变量三因素方差分析
Table2 Univariate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yield on different Lentinula edodes varieties in different culture areas
3020. 430 1. 889
0. 000 0. 165
4 3760. 111 46. 251** 0. 000
1 103571. 685 1273. 968** 0. 000
1 2988. 781 36. 763** 0. 000
1 358. 920
4. 415
0. 055
4 155. 767
1. 916
长,进而提高香菇产量. 栽培场所、培养料及品种之间的三维交互作
用呈显著状态,说明三者之间的互作效应也对香 菇生产有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培养料 × 品种”互 作效应的 η2 值为 0. 737,而三维互作的 η2 值为 0. 242,两者相差较大,并且“栽培场所 × 品种”、 “栽培场所 × 培养料”的互作皆不显著,似乎表明 三维互作的效应主要是由于“培养料 × 品种”的 二维互作效应引起,在香菇生产中可主要关注二 维互作. 试验中有 3 种二维互作效应,但只有“培 养料 × 品种”互作主效应呈极显著状态,而“栽培 场所 × 品种”、“栽培场所 × 培养料”的互作皆不 显著. 这说明栽培场所与品种之间、栽培场所与培 养料之间没有交互作用,或者交互作用太小而不 至于显著影响香菇的产量. 所以在香菇栽培中,可 以不考虑栽培场所与品种及栽培场所与培养料的 配套问题.
第 32 卷第 6 期 Vol. 32 No. 6
济宁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ing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1877(2011)06—0051—05
2011 年 12 月 Dec. 2011
香菇产量影响因子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林范学,冯 磊,王晓强,赵 强,梁保东,魏海香,刘顺湖
养料,品种因素中以秋栽 3 号最优,其次为武 × 856,栽培场所因素中是室内塑料棚优于室外塑料棚. 在香菇生
产中,应注意品种与培养料的配套使用问题.
关键词:培养料; 品种; 栽培场所; 产量; 互作; 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6. 1 + 2
文献标识码:A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我国从 1989 年起 成为香菇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高达世界 香菇 总 产 的 80%[1]. 据 中 国 食 用 菌 协 会 统 计, 2010 年,我国香菇产量 427. 6 万吨亿美元. 香菇 栽培产业已经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 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0. 068
4 2168. 316 26. 671** 0. 000
4 246. 341
3. 030*
0. 029
0. 988 0. 090 0. 847 0. 971 0. 492 0. 076 0. 083 0. 737
0. 242
误差 Error
3089. 344
38 81. 299
总计 Total
标准误差 Std. Error
P值a
栽培场所 Culture area
室外塑料棚 Indoor plastic shelter
室内塑料棚 Indoor plastic shelter
56. 916 71. 031
14. 115**
2. 328
0. 000
培养料 Culture material
木屑培养料 Sawdust material
383464. 566
60
校正的总计 Corrected Total
135638. 040
59
**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 means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icant difference ( P < 0. 05) .
要获得香菇高产,适宜的品种、配套的培养料 配方及相应的栽培场所是 3 个主要因素. 本试验 选取 5 个香菇品种,采用 2 种培养料配方,在 2 种 不同栽培场所中进行栽培,采用 SPSS 软件中一般 线性模型对产量进行了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以探讨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并筛选适合当地栽 培的香菇品种及配套的培养料配方和栽培场所.
— 51 —
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后续的多重比较 分析.
表 1 方差齐次性检验 a Table1 Levene’s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