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辽阳县森林资源开发与经营
辽阳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3 龄组结构分析 . 7
20 年 辽 阳县林 分 的 近熟林 和 过熟 林 面积 、 05 蓄
积有 大 幅度 增加 ; 熟林 面 积 、 成 蓄积 中幅度 增加 ; 中 龄林 和幼龄林 面积 、 蓄积稍 有增 长 ( 3 。 表 )
表 3 两期二调林分各龄组面积蓄积对比
( 接第 5 ) 上 2页
表4 林 分单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
4 结 论
施, 使人工林 蓄积量增长 , 森林覆盖率上升。龄组 结构正 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43 林分质量普遍有所提高 。天然林树种组成复 _
41 林业用地面积 、 . 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 面积呈增
长趋势 ; 疏林地 、 未成林地 、 圃地 和无林地呈减少 苗
摘
要 :93 19 年和 2 0 年进 行 两次 二类 森林 资 源调 查 , 过 两次调 查数 据 的对 比可 以看 出: 业 用 05 通 林
地 面积、 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面积呈增长趋势, 疏林地、 未成林地、 苗圃地和无林地呈减少趋 势; 活
立木 总蓄 积和 林分 蓄积 呈现 增 长趋 势 , 森林覆 盖 率提 高。 关 键词 : 森林 资 源 ; 变化 ; 析 分 中图分 类 号 :7 85 ¥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11 (0 10 .0 10 10 .7 42 1)60 5.3
38 林 分 质量分 析 .
的2 . ’m , 2 2m/ 2增长 了4 9 m , 2 h . / 其中用材林 单 7m h 位面积蓄积量从 3. , 5 0 / 增加到4 . m , 7mh 27 / 4m h 增加了 6 7 3 m ( 4 。 . / 7m h 表 ) ( 下转第 6 页) 2
辽阳县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4 13h l. m 。净减 率 14 % , 平均 净减 率 0 1% 。 .8 年 .2
3 14 疏 林地 面积 大 幅度 减 少 .. 20 0 5年 辽 阳县 疏 林 地 面积 4 . m , 19 5 4h 比 9 3年减 少 了 10 19h 7 . m 。
图形数据库 , 并将调绘小班线同时转绘到 GS中。 I 2 4 1 通过 图面小 班 闭合检 查 。 . .
关键词 : 森林 ; 源; 资 变化 ; 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77 2 s5 . 文献标识码 : A
为 了进 一 步加 强 森 林 资 源 管 理 , 应 新 时 期林 适 业 工作 的需 要 , 们 应 用 了 19 我 9 3至 20 0 5年 期 间 辽
绘。
2 4 4 小班调 查 表整 理 。 ..
2 1 年 1 月 01 1
第 6期 ( 15期 ) 总 0
文章编号 :05 5 1 (0 1 0 — 0 1 0 10 — 2 5 2 1 ) 6 0 8 — 2
防
护林Leabharlann 科技 No ., 01 v 2 1
P oe t n Foe tS i n e a d Te hn l g r tci r s ce c n c oo y o
阳县的 2次二类调查数据 , 对森林资源发展规律进 行 了分析 , 掌握 了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 , 为林业的
可 持续 经 营提供 了信 息 反 馈 , 政 府 制 定林 业 发 展 为
245 图表对 应 检 查 , 成 比较 完整 、 .. 形 系统 的 内业 资料 。
方针 、 政策提供 了可靠依据。
N . ( u o 15 o6 S m N . 0 )
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

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森林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我们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砍伐、盗伐等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其成为不可触犯的“红线”。
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建立健全森林巡护队伍,加强森林督察和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采伐行为。
我们应该推动森林经济的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加强林木培育和育苗工作,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增加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推动森林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加强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森林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我们还需要加强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
加大对火源的管控力度,禁止在严重火险期进行火源活动。
完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消防力量建设,提高火灾扑灭能力。
加强火灾事后处置工作,及时疏散群众、救护伤员,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的损失。
我们还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
加大造林绿化的力度,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多样性。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治理。
发展森林碳汇产业,推动碳排放的降低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形成。
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问题关系到我们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只有通过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我们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

辽宁省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由于长期的过度砍伐和不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面临着保护与修复的挑战。
为了保护辽宁省的森林资源,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要增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的保护共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大家对森林资源的珍惜和尊重。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政府应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并加大对违法砍伐森林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执法机构和监管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日常监管,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
推行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模式。
要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森林管理方案,包括合理规划森林利用、采取科学的种植、疏伐和更新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控,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四,加强森林资源的修复与恢复工作。
通过采取植树造林、人工更新、湿地修复等措施,修复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
要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执行,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支持和投入。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辽宁省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森林资源保护经验,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平。
辽宁省的森林资源结构与保护对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以实现辽宁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就辽阳县现状浅谈生态林业建设之必然

22 林业专项资金的增加, . 保证 了各项任务的全面
完 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产品产量 , 开荒开到尖 , 田种到天, 种 以致水土流失。 为 了工 业发展 , 不惜破 坏 生态环 境 , 走先 污染后 治理 之路。生态林业建设正是走包括生态保护型在内的 经济发展之路 , 正是顺应形势之举 , 将有利于形成 良
识到生 态环境 的重要性 , 走可持 续发展 道路 , 达到人 与 自然、 环境和谐 , 强生态林业是 必然之路。 加 关键词 : 生态林业 ; 发展 ; 必然 中图分类号 :36 F 1 文献 标识码 : A
森林在涵养水源 、 防风固沙 、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14 生态林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生态经 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要求 , 以最小 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 会最大限度发展, 以最 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生态林业有利 于减少环 境 污染 和生 态 破坏 , 好地 为 生产 力 发 展 更 增添后劲 ; 有利于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 大力发展生态 文化; 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 生产安全可 靠的绿色产品,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达到党 的十 六大确定的全面小康 目标。
性循 环的可持 续发展 机 制 。
收稿 日期 :0 5— 9—2 20 0 1 作者简 介 : 玉柱 ( 9 3一) 男 , 宁辽 阳 人, 专 , 赵 15 , 辽 大 工
程 师
“ 十五” 以来 , 用于发展林业 的国家政策性投资 及吸引社会资金总额为 500万元 , 0 是建国至 “ 九
达到了6 6 . m , 66 7h 其中 6 . m 以上造林大户 l 67h
极佳 。
.
多年来, 县委 、 县政府把建设生态县作为一项宏 大的系统工程来抓。实施生态 立县战略 , 有利于我 们抓好工作落实 . 实现绿化银行 与绿色长廊兼得 , 经 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
森林经营开展情况汇报

森林经营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通过对森林经营开展情况的全面调研和分析,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所掌握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森林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掌握了森林资源的分布、数量、品种、质量等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规划,明确了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其次,我们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建立了健全的监测体系和保护机制,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了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案,推动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森林经营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森林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森林经营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了健全的考核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确保了森林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的来说,目前我单位的森林经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提高森林经营工作的整体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森林经营开展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和各位同事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森林经营工作,为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议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议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林资源,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开发林地的产业和资源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推动。
本文将就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议进行探讨。
一、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根据中国林业资源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辽宁省森林覆盖率高达42.7%,森林面积接近2.3亿亩。
这为辽宁省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辽宁省的林下经济主要包括林产品的采集、林下草本植物种植、畜牧业、生态旅游等。
林产品采集是辽宁省林下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涵盖了木材、木竹、蘑菇、草药等多种产品。
辽宁省还大力发展了林下草本植物的种植,包括人参、枸杞、当归等,这些植物对药食两用,市场需求旺盛。
生态旅游也成为了林下经济的一大亮点,辽宁省的森林资源和风景资源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
辽宁省林下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
林产品采集活动过度开发,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一些林产品的采集量已经超出了可持续利用的范围。
目前林下经济发展不够成熟,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
林下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实现辽宁省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辽宁省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本地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
应该在林产品采集方面加强管理。
对于一些珍贵的林产品,可以采取限额采集、周期采集、有偿采集等措施,以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一些高附加值的林产品,可以采取生产者与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引导农民直接参与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可以通过发展林下草本植物种植来丰富林下经济的产业结构。
辽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转让林地行为的

辽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转让林
地行为的紧急通知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文字号】辽县政发[2008]54号
【发布部门】辽阳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8.06.20
【实施日期】2008.06.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转让林地行为的紧急通知
(辽县政发[2008]5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改变林地用途、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针对当前出现的非法转让林地屡禁不止的势头,经县政府研究特作如下通知:
一、进一步加大对毁林开荒的打击力度
凡是未经林业部门批准,对在林地内开垦种植农作物的一律勒令禁止,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其毁坏林木按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对其开垦林地按每平方米30元罚款。
对上述处罚由县林业局依法委托其所在乡、镇林业站执行,使用辽宁省专用罚没
收据,罚款全额上缴县财政。
罚款用于恢复植被和清理毁林开荒专项费用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林木 蓄积 ..
辽 阳县 活立 木 蓄积 量 1 9 4 1 , 中林 分 蓄 6 3 3 m。其 积 1 9 2 7 m 占 9 . % ; 旁 树 蓄 积 8 8 3 m , 55 0h , 4 1 四 3 5 h 占 5/; 散生 木和 疏林 蓄积 1 3 1 m 。仅 占 0 9 。 9 6 47 h .% 各林 种 、 龄组 、 源 、 阔树 面积 蓄 积见 表 1 起 针 。
v 12. . o . 9 No 3
Jl.0 6 uy 2 0
文章 编 号 :0 6 69 (0 6 0 -0 3 - 0 10- 9320)3 05 3
论辽 阳县森林资源开发与经营
朱 君
(Z 省 辽 阳县 林 业 局 , 阳 L宁 辽 110) 12 0
摘 要 : 森林是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维持生态平衡、
413 7 4
3973 3 9 . 1473 5 . 5 3 . 64 8 6 28 7 5 . 9 0 . 726
4 . 88
3 . 52 1 6
303 6 7
16 1 1 2 0 7 2 8 6 993
23 .
9 7 1. 87
构 和规模 的发展 。 因此 在开 发利 用森 林资 源 时 , 要求
关键 词 : 资源 ; 森林 开发利用 ; 营 经
中图分 类号 : 7 7 1 林种 、 组 、 源 针 阔 叶 树 面 积 蓄积 统 计 表 龄 起
类 型 面 积 (m 比 例 ( ) 蓄 积 ( 比例 ( ) h ) % m)
7 8 5 , 4 4 。成 熟 林 面 积 为 3 9 8 m , 0 5 m。 占 . 0 . h 占
0 3 , 积 2 0 2 m , 1 5 。 过 熟 林 面 积 为 . 蓄 4 5 h 占 . 2 . h 。蓄 积 2 5 m。仅 占 0 I 。以上 龄组结 构 2 7 m 01 , .
15 . 01 . 5 1
4 9
1 保 护现有 森林 资 源调整 森林 结构 1 1 林 业资 源现状 . 1 1 1 林地 面积 .. 辽 阳县 行 政 总 面积 2 3 0 . h 林 业 用 地 面 8 83 5 m , 积 I I I . b 占总 面 积 的 4 . ; 林 业 用 地 4 II Im , 97 非
维普资讯
第2 第3 9卷 期
20 0 6年 7月
内蒙 古 林 业 调 查 设 计
I n r M o g l r s r n e tg to n s g n e n o i Fo e ty I v s i a in a d De i n a
林
森林 资 源是人 类赖 以生存 的 生态 条 件 , 而森林
资源 的分部 和组合 具有 很强 的 区域性 。不 同区域 中 的森林 资源 , 其结 构 、 数量 、 质量 、 特性 都具 有很 大 的 差别, 而这 种差 异又 制约着 所在 区域 经济 的布 局 . 结
薪 炭林
用材 林 防 护林
针 阔
天然林
人 工 林
8 3
1 7
84 5 1 32
70 5 88 5
针 叶 林 阔林 叶
2286 1 1 . 7 4 54 5 1 .
2 2 7 8
8 1 6 19 7 74 8 30
5 4 4 6
面积 I 2 9 . h , 5 . 。在 林业 用地 面积 中 , 4 6 2 4 m 占 0 3 有 林 地 面 积 为 9 6 4 m 占 林 业 用 地 面 积 的 63 h , 6 . 5 无林 地 面 积 为 4 4 7 1 m 占林 业 用 地 面 8 5/; 9 4 7.h ,
5 7 3 7
龄
中龄 林
有 效地 发挥 森林 资源 的潜力 。
组
近熟 林
成 熟 林 过 熟 林 起
源
761 4 .
398 0 . 2 . 27 8 1 68 0 . 9
1 4 72 63 .
08 .
03 .
785 0 5
202 4 5 2 5 01
44 .
人们 按 照森 林 资 源 的 区 域性 特 点 和 当地 的经 济条 件 , 森林 资源 的类 型 、 布 、 量 和质 量 等 基本 情 对 分 数
况进 行 全面 调查与 评价 , 因地 制 宜地安 排 各业 生产 ,
种
特 用林 幼龄林
9. 07 82 .
9 6 l 05l 5 1 3 9 78
积 的 3. %。 15
1 2 1 龄组 结构 ..
幼龄林 多 , 、 、 、 、 中 成 近 过 熟林 面积少 。 辽 阳县 在
林 分 面 积 中 , 龄 林 面 积 为 8 6 2 h ,占 幼 7 5 .8 m 9 . , 0 7 蓄积 9 6 1 m。 占总 林 分 蓄积 5 . %。 中 0 5l , 70 龄林 面 积 为 7 0 . h , 8 2 , 积 5 1 3 m。 9 2 6 m 占 . 蓄 A 0 978 , 占 3%, 7 近熟林 面积为 7 4 6/ m 占 0 8 , 4 . 6 , . 蓄积 9h
保护 野 生 动 物 资 源 等 功 能 。 果 在 开 发 利 用 森 林 资 源 的过 程 中 , 坏 了生 态 环 境 , 类 将 难 以生 存 和 发 展 。 如 破 人 由此 可 见, 人们 必须 正确 认 识 森林 资 源 存 在 的 重 要 性 , 既要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 又要 加 强 保 护 和 管 理 , 其 一 方 面持 续 稳 定 地 使 为人 类 利 用 , 另一 方 面 持续 高效 地 为 人 类 生 存 提 供 良好 的 自然 生 态环 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