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微观经济学ch01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及第二章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及第二章PPT课件
Qd P
2020/3/28
22
二、需求规律
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 的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 数量就越多。我们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的反方向变动规律称之为需求规律。
特例:
吉芬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020/3/28
2020/3/28
33
第三节 市 场 均 衡
一、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1、均衡的含义
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者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 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个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价格就趋于不 变。
2020/3/28
34
2、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2020/3/28
5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 19c70 年代 —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进行分析的均衡价格论,以边际效 应论来说明需求,一生产费用论来说明供给,由此形成均衡价格理论,用 价格理论来代替价值理论。
2020/3/28
9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合理利用
2020/3/28
10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 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边际分析
2020/3/28
11
第五节 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1章 经济学基础-优选PPT

微观经济学 第1章 经济学基础-优选PPT
出来的耐用物品。
▪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社会产出的有限。
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简记为PPF)
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 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够得到的最大 产量组合。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业和效率)
❖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理解: ➢产出空间中,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时所
经济学的逻辑
▪ 经济推理中常见的一些谬误:
1. 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 :将先发生的 事件当作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 把相关性或相连性与因果关系混淆。例如,我们可 能发现,当变量X增加时,变量y也增加。但是这种 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有因果关系存在,即不能认为x增 加是y增加的原因。
宏观经济的 基本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那些不同的方式?
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一种主要由个人 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极 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即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作出有 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的经济制度。 (中国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集中计划体 制)
▪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既带有市场成分也 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造出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军舰, 发射的每一枚火箭,归根结底,都意味 着一种对于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们的偷盗 。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
投入和产出
▪ 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过程 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也叫生产要 素,即经济资源。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言

微观经济学第1章--导言
收入增加
需求增加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P0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 移动,需求减少。
0 Q1 Q0 Q2
Q
22
具体来看
需求量的 变动
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Q
变化 不变
图形表现
同一条曲线 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线的 位移
23
7.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商品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15
第三节: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需求量与需求曲线
1.需求和需求量的含义 需求量: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的某一市场上,在某一价格下愿 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 —— 指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 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
需求是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6
2.需求表
Q s = --δ + γ(P)
31
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价格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P元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P2
P1 。a 0 Q1
S
。b

Q2 Q斤
32
(2)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PPT_standard_微观经济学ECON103Ch01

PPT_standard_微观经济学ECON103Ch01

PART I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The Scope and Method of Economics
CHAPTER 1 The Scope and Method of Economics
1
CHAPTER OUTLINE
Why Study Economics? To Learn a Way of Thinking To Understand Society To Understand Global Affairs To Be an Informed Voter The Scope of 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The Diverse Fields of Economics The Method of Economics Theories and Models Economic Policy An Invitation
iPod and the World
An iPod Has Global Value. Ask the (Many) Countries That Make It. The New York Times
© 2009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9e by Case, Fair and Oster
scarce Limited.
© 2009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Prentice Hall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9e by Case, Fair and Oster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Chapter1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Chapter1PPT课件
of alternatives.
• Whether to go to college or to work? • Whether to study or go out on a date? • Whether to go to class or sleep in?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 To get one thing, we usually have to give up another thing.
• Bicycle v. butter • Food v. clothing • Leisure time v. work • Efficiency v. equity
© 22000171ThCoemnsgoangSeoSutohu-Wthe-sWterenstern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 22000171ThCoemnsgoangSeoSutohu-Wthe-sWterenstern
© 20©1120C0e7nTghaogmesoSnoSuotuht-hW-Weesstteernn
Principle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 Decisions require comparing costs and benefits
• Efficiency means society gets the most tha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微观经济学ch01

微观经济学ch01

Supply-Demand Equilibrium
• A more general model is
qD = a + bp
qS = c + dp
Equilibrium qD = qS
a + bp = c + dp
ac p* d b
Supply-Demand Equilibrium
• What happens to the equilibrium price if either demand or supply shift?
– focus on only a few forces at a time – other variables are assumed to be unchanged
Optimization Assumptions
• Many models assume that economic actors are rationally pursuing some goal
Supply-Demand Equilibrium
Price
Equilibrium QD = Q s
S
The supply curve has a positive slope because marginal cost rises as quantity increases The demand curve has a negative slope because the marginal value falls as quantity increases
• primarily affected by labor costs
– diamond-water paradox
• producing diamonds requires more labor than producing water

《微观经济学》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微观经济学》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行机制。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还将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情况的通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名称和课程代码1.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2. 课程代码:XXXXXXX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4.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情况的通联。

三、课程内容和大纲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研究对象与范围- 供给与需求- 市场均衡与效率2. 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与数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分析3.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 垄断市场与垄断定价- 寡头市场与寡占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与行为4. 生产与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选择- 成本理论及其应用5. 基本经济学分析工具- 边际分析-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价值理论与效用理论6. 不完全信息与不完全契约- 不完全信息的影响- 不完全契约的分析- 不完全信息与不完全契约的经济学解释7. 相关案例分析-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 微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情况的通联。

3. 研讨与研究相结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五、课程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30- 包括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小组研讨的表现、课外阅读的总结等。

《西方经济学》第二讲 微观经济学(一)

《西方经济学》第二讲 微观经济学(一)
价格

技术水平 企业经营衡数量的形成: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 &
(四) 供求定理

(五)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1、需求价格弹性: 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 亦即需求量 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Q P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 —— / —— Q P
生产过程(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和得
到一定产出的过程)
(二)生产者的本质及其基本问题
生产者的本质——“经济人”
生产者的基本问题——面对技术和资
源两方面的约束如何获得利润最大化
(三)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 系,或既定产出下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函数的公式

(四)要素的连续增加投入
《西方经济学》第二讲 微观经济学(一)
主讲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胡希宁 教授、博导
第二讲
微观经济学(一)
一、微观经济学概述 (一)微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研究方法 1、含义 2、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经济人” &
它是对微观个体行为共性的概括 最大化不仅是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而且 是经济人的行为方式
二、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的 主要因素 3、需求曲线与需 求定理 &
影 响 需 求 的 主 要 因 素
价格

收入水平

商品之间不 同的相关关 系 & 消费嗜好 等等
(二)供给、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1、供给的定义 2、影响供给的 主要因素 3、供给曲线与 供给定理 & 影 响 供 给 的 主 要 因 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缺法则 稀缺法则
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 稀缺的 。 稀缺是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种不争事实。
没有稀缺性,就不需要经济学。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 使用去向做出某种选择,是用于生产大炮还是黄 油;由于货币收入有限,人们必须决定是用于购买 食物还是旅游;由于时间有限,人们必须决定去工 作还是休闲。
© 2011 By Wang Qiushi
36/7
“经济人假说” 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消费者 和生产者——都是理性的。他们被称之为“经济 人”(economic man),他总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 下追求自我利益(self-interest)极大化。这被称之 为“经济人假说”。 对于任一件商品,生产者都想卖高价,而消费者都想 付低价。高价会降低消费者购买,而低价会抑制生 产者生产。要使交易成功,买卖双方达成相互接受 的价格,它使消费者的需求量和生产者供给量达成 平衡。这样,生产和消费得以为继。
© 2011 By Wang Qiushi 26/67
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包括由谁来生产 、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 技术生产;用什么样的组 织形式生产等问题。
市场经济会激励企业选择 成本更小的生产方式进行 生产。如何生产中比较重 要的是技术和组织形式的 选择。
© 2011 By Wang Qiushi
© 2011 By Wang Qiushi
31/67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亦称“指令型经济 ” (command economy),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 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 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 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 都是由中央计划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效率是一个严重被忽略的概 念。
在生产过程中,有四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 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 2011 By Wang Qiushi
10/67
生产四要素 土地: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 自然资源。 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 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 2011 By Wang Qiushi
30/67
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traditional economy),亦称“惯例型经济 ” (customary economy)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 配和消费都遵循其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可能 是由世代 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 在传统经济中,经济活动让位于该社会的宗教以 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为人们所关注。
© 2011 By Wang Qiushi
15/67
资源配置 生产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活动。所谓资源配置,就 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 活动。 资源配置有好坏优劣之分。经济学家的根本任务 之一就是努力寻找某种最优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或 方法,简单地说,即优化资源配置。 生产就要讲效率。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的一门学问。生产的效率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生产什么(what to produce)、 如何生产(how to produce) 为谁生产(for whom to produce) 。
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在任何社会都是共同存在的, 而且必须面临和回答的问题。
© 2011 By Wang Qiushi 23/67
生产什么 生产什么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数量、 生产什么品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五 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个个人生产什么、不生产 什么不是以她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她隐 藏的比较优势所决定。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7.区别实证经济分析和规范经济分析;
8.掌握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本章要点
9.理解实证经济分析和规范经济分析的本质差异;
10.了解思考经济问题时一些常见的错误; 11. 知道应该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
© 2011 By Wang Qiushi
3/67
经济学从稀缺开始
我们需要食品和衣服,我们 需要住宅和轿车,我们需要 健康和长寿,我们需要很多 很多。 然而,满足人类欲望所需的 资源却十分有限。
© 2011 By Wang Qiushi
8/67
机会成本
选择要付出代价,它是用 机会成本来度量的。 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 的最佳选择的成本或 收益来度量的。 俗话说得好:“没有 免费的午餐”
© 2011 By Wang Qiushi
9/67
经济学的本质及其定义 没有稀缺,经济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经济学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如何做出最佳选择的 学问。 它更多地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 动,重中之重便是研究生产活动。
© 2011 By Wang Qiushi 17/67
消费 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 商品一般被分为产品和服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 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 使用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或欲望的活动便是消 费。
消费也要讲究效率。消费的效率表现为以下两个 方面: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 (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 2011 By Wang Qiushi
32/67
计划经济
© 2011 By Wang Qiushi
33/67
市场经济
市场是某一商品的买卖双 方相互决定其价格并交换 其产品和服务数量的一种 机制或制度。
农 贸 市 场
© 2011 By Wang Qiushi
百货大楼
34/67
市场经济 路边市场 淘宝商城
12/67
劳动
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 脑力劳动的总和。
© 2011 By Wang Qiushi
13/67
资本
资本:经人类生产出 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 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 、机器设备和工具的 总称。
© 2011 By Wang Qiushi
14/67
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才能:协调和使用 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 。 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 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 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企业家才能有时被简称为 企业家。
1 导论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1. 理解稀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
2.掌握经济学的本质及其定义; 本章要点
3. 区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4. 理解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5. 理解经济体制与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6. 掌握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 2011 By Wang Qiushi 2/67
1 导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 (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 2011 By Wang Qiushi 16/67
要素分配理论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 所有者或提供者得到报酬 。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报 酬的活动就是收入分配,简 称分配。 土地赚取地租; 劳动赚取工资; 资本赚取利率; 企业家赚取利润。
© 2011 By Wang Qiushi
29/67
经济体制和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 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 为谁生产是任何经济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然 而,这些基本经济问题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得以 解决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一般将经济体制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传统经济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
© 2011 By Wang Qiushi
35/67
市场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 家教授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全世界发行量最大 的《经济学》(第18 版)教材中对市场经济作了如 下简明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 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 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 需所决定的。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 工具的一种经济。
20/67
经济学的分类:微观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把一个经济视作 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 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预测 这些变量的变化,进而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这些变量使之达到较为理想 的目标。
企业家才能:协调和使用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 力。 生产要素又被称为投入或资源。
© 2011 By Wang Qiushi
11/67
土地
狭义的土地是指土地本 身。 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 资源,包括土地、森林 、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 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 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 2011 By Wang Qiushi
经济学的分类:微观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中 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 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的生产决策、消费者的购买 决策以及政府的政策如何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 行为。
© 2011 By Wang Qiushi
© 2011 By Wang Qiushi 25/67
比较优势陷阱与动态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尤指发展中国家) 基于国际劳动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长期处于 国际产品的价值链条中低端而难以自拔的一种状 态。 摆脱比较优势陷阱无非有两条渠道,一是自身努力, 二是借助外力。
后发国家要积极借助先发国家的“技术外溢”以及与此相 应的“制度外溢”,在“干中学”(Learning-by-doing)中提 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它是用理论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 个人的比较优势的变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