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结构的特点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一、重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是一种保护儿童天 性的教育,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应该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时候发展他们的 想象力。 二、鼓励自我体验与自我探索 。创造力的开发依靠于探索性的活动,儿 童正是在自己思考、自己摸索的探索性活 动的过程中,靠自己的体验来领悟出有效 的解决方法。
第一章 国外中小学学制
从18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国家先后进入工业革 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扩大教育范围,由此 促进了各种学校的建立。幼儿园、小学、中学、高 等学校等现代化教育机构逐渐建立。
第一章 国外中小学学制
1708年,德国教育家席姆勒(C.Zemmler)首 创实科中学,称为“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 学”,比较注重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科学。到19 世纪,实科中学已经成为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类型。 它比文科中学更接近生活,具有鲜明的现代中学的 性质。大约在19世纪末,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基本 上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制度。1872年, 德国公布了《普通教育法》,建立 起了一套双轨的教育制度。
第一章 国外中小学学制
一、从分散到联合: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源地在欧洲。1573年德国 教育家斯图尔谟(Johanns Sturm,1507~1589) 被任命为斯特拉特堡城市拉丁学校的校长。这所学 校成为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拉丁学校,也是历史上第 一所文科中学。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 (F.W.Frobed,1782~1852) 在德国的布兰根堡创 办第一所幼儿园。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国外中小学教育的 特点和规律,以适应未来多元化的海外汉 语教学,提高海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能 力,并树立创建美好教育实践的自信心和 能力。
右图:8岁的硅谷女孩莎麦拉 开发了融汇编程理念的 游戏。
发达国家中小学网络教育比较研究

澳大利亚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
已于 19 96年初 开 通 “ 大利 亚 教育 澳
网” 该 教育 网不仅包 括 全部高 等 院 。 校 ,而且 还要 覆 盖全 澳 大利亚 的所 有 中小学 。它鼓励所有学校 ( 包括小 学 、 中、 中、 初 高 各类技术学校及 大学 ) 的学 生 擞 师加入 和使用互联网 , 通过 网络 为各 地 的教 育 与培训 部 门提 供
并 与 家庭相 联 。
化 , 预示 着信 息社会 已经来 临 。 更 率
先 进入 知识 经 济时 代 的西方 发 达 国
家,都越来越把网络教育放在至关
重 要 的位 置 。本 文试 以发达 国家为
2 英国 .
英 国一 直 重 视 信 息技 术 革命 ,
例, 介绍其中小学的网络教育情况,
2o O o年将 英 国 32万所 中小 学 全部 , 联上 因 特 网 ,让 6岁 的孩 童都 可 能
网络 教 育钓 发 展 及现 状
世界 各 国对 网络教 育 的发 展 都
给 予 了前所 未有 的关 注 ,都试 图 在
个 全 国性 的信 息交 流 与协作 服 务
未来 社会 中让 教 育处 于一 个优 势位 置 , 而走 在社会 发展 的前 列 。 从
网上学 校 。
本通 过成 立 信息 社会 中小学 工作 组 以及教 育软 件信 息 研究 中心 等组 织 来 促进 其 网络教 育 的发展 。9 年代 0
初 ,文 部科 学 省提 出一 项 九年 行动
了世 界 J网 络教 育规 模 最大 、水 平 二
最高 的 国家 之一 。截 至 20 年 。 0 5 美
《比较初等教育》各章练习及答案{改后}

《比较初等教育》自测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3.________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____________ ,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6.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为后来的学者留下了一段名言:“____________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____________制约和说明着校内的事。
”7.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____________ 。
8.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____________”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9.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10.1929年,中山大学________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教育专著《各国教育比较论》。
11.二战以后,国际比较教育机构大量涌现。
第一类是政府间国际组织。
首先诞生的是国际性、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教育、________和________组织。
”(二)简答题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3.《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鲁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哪六大基础和特性?4.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对比较教育的发展至少有哪些贡献?5.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对教育有巨大影响的三大类因素是什么?6.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那些特点?7.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包括哪三个部分?8.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9.“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三)论述题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范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范文1最近,我阅读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九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第二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组织的策略”的相关内容。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概念的引入有四种策略,分别是生活化策略、操作性策略、情境激励策略和知识迁移策略。
这四种策略是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会经常用到的策略,而且我觉得这些策略经常会同时使用。
如三年级学习“认识分数”,在引入分数这一概念时,我会给学生创设比较生活化的情境:老师这里有4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让学生结合学具动手摆一摆,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人分2个。
如果老师这里有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再让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学生也会很快得到答案——每人分1个。
如果老师这里只有1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学生会说每人分一半苹果。
怎样表示一半呢?于是我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出苹果的一半,并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引入分数的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分数概念的引入既采用了生活化的策略(分苹果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有操作性策略(从用学具动手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用学具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再到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出苹果的一半),还有情境激励的成分(当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知道用什么表示一半的时候引入分数概念)。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开始从理论层面来认识、分析自己的教学工作,收获很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范文2杨庆余老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与任务”的部分,受益匪浅。
在如今的社会,数学日益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成为时代的要求,所以发展公民数学素养已是小学数学学科教育的基本任务。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让孩子们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自信心,学会数学交流,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近20年里,各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其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改革措施各具特色。
现以美、英、法、德、日、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例,考察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状况及其特色,分析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动态,以便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以下明显趋势。
一、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
“世界各国依照课程行政主体之别,形成了不同的课程行政体制。
如法国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由中央政府以指令性文件规定全国统一的基础课程,称为‘国家本位课程’;美国一向实行地方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各州制定自己的政策,就是在同一个州的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和社区也有不同,大体上属于‘地方本位课程’;英国政府一向对学校课程不加以干涉,基本上由学校自主决定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
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世界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与编制的主体上出现了从一元向多元转化的趋势,不同的课程行政主体共同影响课程的设置和编制。
1.分权制国家对课程行政的介入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依旧没有宪法赋予的教育管理权的情况下,由联邦政府的公共福利部与各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并征求教育专家的意见,从而取得了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学习领域”,也就是课程设置的领导权。
各州教育管理部门在联邦的指导下负责制定自己的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各个学校在各州的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决定选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方法。
现在,澳大利亚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校都有比较明确的权限和责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设置联邦政府的教育部,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强化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宏观控制。
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特点浅析

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特点浅析*周晓波(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200020)[关键词]国外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摘要] 本文概述了国外基础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归纳了各国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呈现的一些共同特点,即注重设计,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重视实践,强调参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倡导课程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等,可为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的问题。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基础教育要成为普通教育,那未必须发展技术教育”。
近年来,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基础技术教育领域纷纷推出了不同侧重、不同程度的改革举措,但因为同处于高科技的时代背景,这种改革又呈现出不少的共同特点。
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国外基础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一、空前突出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近些年来,将技术教育引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没有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这已是国际教育界人士普遍的共识。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工程《2061计划》比较具体地展现了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的内容。
它提出了美国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在基础教育中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全面改革的行动计划,将它们列为教育的中心目标。
该计划声称:“美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所有儿童(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需要和应该受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
为此,美国组织成立了包括“技术”在内的五个学科的专家组,分别对有关领域的教育目标及课程内容进行了仔细论证和精心挑选,从课程的角度予以保证。
中美两国德育课程比较

中美两国中学德育课程比较德育课程作为德育内容的系统化载体,是德育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中介,其性质、内容及存在的合理性等问题一直是各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德育通常是相对于智育、美育和体育来划分的,不仅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包括政治、思想品质及法制观念的培养等;而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德育专指伦理学体系中的道德教育。
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对道德教育的界定存在相当的差异,从而导致中外德育课程在内容,范围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作为世界发达国家,美国中学德育课程和我国的有着很大不同,通过了解国外中学德育课的特点,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吸收国外德育课程的合理成分,对我国德育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一、美国中学德育课程概况总的来说美国的中学德育课程分为三种:品德教育课、社会科、公民学。
美国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国家,在专门设德育课的学校,德育课有的被称为“社会”或“公民”的,也有直接被称为“政治”或“民主主义原理”的,不一而足。
由于教育体制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地方分权制,美国各州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统一的德育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德育内容,各州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灵活的教学,许多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直接的德育课。
因而,各州各校的德育课程及相关大纲和教材不尽相同,但在繁多的名目中包含着许多共同的基本内容,如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同时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一直以来,美国的德育始终没有被放松,而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为了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塑造具有凝聚力的“美利坚精神”,美国的一些州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编制品德教育课程并进行试点,到1990年,美国大部分公立中小学都开设了该课程,目的在于:一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加强学生的自律与自我修养,三是提高学生进行决策解决问题的技能,四是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

程 改革作 为 其中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受到各 国
政 府 和 教 育 界 的 极 大 关 注 。 由 于 各 国 社 会 文 化 、历 史 传 统 的 差 异 以及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的 不 同 . 其 课 程 改 革 的 出 发 点 也 相 应 地 有 所 不 同 . 改 革 重 心 各 有 所 偏 , 改 革 措 施 各 具 特 色 , 但 仔 细 地 分 析 和 研 究各 国 的课 程 改 革 , 我 们仍 能 从 中获 得 一 些 规 律 性 的 认 识 。
划 。把 对 学 生 知 识 的 教 育 、 能 力培 养 、 品 格 与 人 格 的 陶 冶 作 为 教 育 最 重 要 的任 务 。在 编 写 教 材 和 课 程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使不 同 的学 科 发 生 联 系 , 并 对 学 生 实 施 多 种 训练 , 尽 可 能
全 国教 育标 准的 同 时,也考虑 到 了各州的 地 让 学 生 获 得 完 整 、 系 统 的 知 识 ,促 进 学 生 各 区 差 异 ,鼓 励 和 资 助 各 州 进 行 课 程 改革 , 编 方 面 能力 的 平 衡 、 协 调 发 展 以 及完 美 人 格 的
维普资讯
《 国 中 小 学 教 育 》2 0 年 第 2 外 02 期 形成 。而 韩 国 把 智 、德 、 体 、 技 能 全 面 发 展 课 程 中 应 达 到 的 目标 。 19 年  ̄ 0)年 教 育 93 2t O 目标 : 美 国教 育 法 》 再 一 次 将 英 语 、 数 学 、 自然 科 学 、 历 史 、 地 理 、 国 语 、 艺术 等 私 目规 定 为 美 国基 础 教 育 的核 心 课 程 , 从 根 本
美 育 、综 合技术 教 育和劳动 教 育的科 目, 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学 生 个 人 生 活 、 家 庭 生 活 、 社 会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 纪 80 年 代 以 后 选 修 课 才 逐 渐 增 多 , 但 最 高 比 重 占 总
实 用 性 课 程 纳 入 学 校 课 程 体 系 , 适 应 了 学 生 个 性 化 课 时 的 5%左 右 , 现 在 俄 罗 斯 的 选 修 课 比 重 达 到 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 各国都非 融合的效果。课程综合化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也
常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学生的主 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 同时也可
体性, 逐渐重视、增加选修课。必修课的主导价值 以避免增设新学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 还可以纠正
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而选修课的主导价值 过度拥塞的分科课程造成的知识割裂和学生人格的
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 有的学科只分两个水平,
间的联系日益增强, 社会发展呈现综合化特征。当
有的学校分三个或四个水平不等。学生可以根据自 今社会在不断的综合化、复杂化和平衡化之中飞速
己的基础、学习能力和需要, 在教师和家长帮助下,
发展。在这种社会条件下, 学科知识的发展也呈现
57
在这些学科中分别选择不同的水平, 这样适应了学 出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就基础教育而言,
课程的设计与编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其
家 政 、 服 务 、 职 前 训 练 ) 。[2] 随 着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进行调整也将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适应新的时代要 的发展,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种类越来越丰富。
求。世界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民族、文化与教育 例如, 在德国完全中学课程中, 按课题编排了五类
教育科学研究 2006′12
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结构的特点
李敏
[摘 要 ]在 世 界 各 国 面 向 21 世 纪 的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中 , 以 发 达 国 家 为 代 表 的 许 多 国 家 的 课 程 改 革 都 将 课 程结构的调整置于重要位置。分析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结构的特点, 为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发展 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课程结构 [中 图 分 类 号 ]G423.07 [文 献 标 识 码]A [文 章 编 号 ]1009- 718X(2006)12- 0056- 04
生 的 实 际 需 要 , 避 免 了 一 刀切 的 弊 端 。[7] 实 际 上 , 这
课程综合化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征,
也是必修中的选修制。
其综合的方式有几种: 一种方式是把几个学科中相
三、增设选修课
关的知识放到一门课程中,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重新 组织各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寻求一种多学科
术高中) 的物理学科分三个等级: ( 1) 普通级, 有 较多的实验; ( 2) 不用微积分的较高要求; ( 3) 用
四、开设综合课
微积分的高要求。但在每一所学校并不是把将要分
20 世 纪 中 叶 以 后 , 科 学 技 术 的 突 飞 猛 进 , 打 破
水平的学科都一律分为三个、四个或五个水平, 而 了封闭、保守的社会形态, 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之
学科有困难的学生的水平和需要; 二是一般水平,
修课类型多种多样, 既有学术性的又有实用性、艺
难度适中, 适应多数学生的水平和需要; 三是先进 能性的。美国高中选修的内容非常广泛, 有为升学
水平, 主要是适应升学的要求。还有的省分为四、 准备的学术性的课程, 更大一部分是职业性的和与
五、六种不同的水平, 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 日常生活相关的非学术课程, 如婚姻及家庭指导、
EDUCATIONAL
SCIENCE
R
E
S
E
A
R
C
H
教育科学研究 2006′12
1998 年 6 月 公 布 了 中 小 学 课 程 审 议 草 案 , 提 出 增 设 非 常 注 意 发 挥 潜 在 课 程 的 作 用 。 学 校 校 舍 设 计 、 教
一 门 新 课 程— —— 综 合 学 习 。 这 种 课 程 具 有 较 强 的 包 室 采 光 等 , 力 求 合 乎 卫 生 条 件 ; 学 校 环 境 力 求 整 洁 、
美 国 、 加 拿 大 、 英 国 、 日 本 在 这 方 面 表 现 得 比 选 修 课 初 中 一 年 级 占 10%- 13%, 初 中 二 年 级 占 10%
较 明 显 。 加 拿 大 把 必 修 科 目 ( 如 英 语 、 数 学 、 科 学 - 20%, 初 中 三 年 级 占 13%- 26%, 在 整 个 初 中 阶 段 ,
需 要 。[6] 美 国 高 中 也 是 如 此 , 为 升 学 或 就 业 的 学 生 提
药物教育、性教育等。这种选修课曾经在整个学校
供不同的选课模式, 一些主要的或难度较大的学科,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中 占 59% 左 右 。 在 加 拿 大 , 高 中 选 修
如英语、数学、科学 ( 包括物理、化学) 、外语等,
以根据横向的、综合的社会问题, 各地区、各学校 教室的布置以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 教室桌
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创造性 椅摆放一般是圆桌形的, 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生
地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其主要活动形式包括体 生之间的交流、对话; 在校园里庆祝与美国文化有
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在前苏联, 学科课程 关的各种节日活动, 诸如感恩节、复活节、狂欢节
映 , 丰 富 多 彩 。 例 如 , 实 用 性 课 程 包 括 家 庭 经 济 、 欧 、 美 等 各 洲 的 60 个 国 家 中 , 初 中 开 设 选 修 课 的 占
实 业 教 育 、 工 业 技 术 、 职 业 技 术 等 , 这 样 把 一 系 列 45%, 高 中 设 选 修 课 的 占 73.3% 。 [8] 前 苏 联 在 20 世
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结构的调整置于重要 包括: 音乐、舞蹈、戏剧、绘画) 、体育和健康教育
位置。一般而言,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 ( 主要包括: 体育、健康教育、个人管理、运动与游
成 果 的 纽 带 , 是 课 程 实 施 活 动 顺 利 展 开 的 依 据 , [1] 在
戏) 以及职业教育 ( 主要包括: 农业、工业、商务、
际 会 议 ”。 通 过 对 与 会 国 家 ( 美 国 、 德 国 、 法 国 、 澳 数 量 多 。 例 如 : 美 国 的 一 般 高 中 课 程 门 类 总 数 少 的
大 利 亚 、 日 本 、 韩 国 、 中 国 、 菲 律 宾 等 18 个 国 家 )
在 100 门 左 右 , 多 的 在 300 门 以 上 , 一 般 在 200 门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 许 多 国 家 都 发 起 了 面 向 械 ) 、人 文 学 科 ( 主 要 包 括 : 伦 理 或 宗 教 、 道 德 或 价
21 世 纪 的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以 发 达 国 家 为 代 表 的 值 教 育 、阶 层 和 文 化 背 景 ) 、 创 造 和 表 演 艺 术 ( 主 要
发展和社会多样性的需要。
11% 左 右 , 选 修 课 还 有 继 续 增 加 的 趋 势 。 在 选 修 课
二、设置同一必修科目的不同等级和 不同门类课程
中, 有的是学校开设, 学生选择; 也有的是学生提 出 , 学 校 为 其 开 设 并 配 备 师 资 、 教 材 、 设 备 等 。[9] 日 本比较重视学科必修课, 但近年来也增设选修课,
等) , 按照难度或学习目的不同, 分为几种水平, 学
选 修 课 总 计 可 占 到 课 时 的 20%[10], 选 修 课 课 时 的 上
生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的 学 习 能 力 和 学 习 目 的 , 对 不 同 的 限 也 从 每 学 年 的 35 课 时 扩 展 到 70 课 时 。 在 日 本 、
一、注重课程门类的多样化
括德语、第一外语、第二外语、音乐和美术等; 第 二类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心理学、社会学、教
为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协作化发展,
育学、经济学等; 第三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
56
满足不同阶层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生物学、信息学、统计学、天文学, 还专门增添了
许多发达国家都 增 加 了 普 通中 小 学 的 课 程 门 类 。 家庭教育等。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课, 也可以是选
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 分离, 以及学科知识与儿童生活、儿童经验的分离。
性, 使每个学生各展其长, 从而能适应个人与社会 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都比较关注课程综合化, 尤其
的 需 要 。 20 世 纪 80 年 代 亚 太 地 区 的 15 个 国 家 中 ,
重视设置综合课。例如, 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于
物) 、技术 ( 主要包括: 计算机、通讯、电子、机 上, 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出多样化: 学术性课程与
李 敏 西 南 大 学 心 理 学 院 400715
EDUCATIONAL
SCI E NCE
RESEARCH
外国教育
实 用 性 课 程 、 技 术 教 育 性 课 程 与 艺 术 性 课 程 相 互 辉 有 5 个 国 家 的 小 学 设 选 修 课 , 占 33.3%; 在 亚 、 非 、
科目分别选学不同水平的课程。例如, 安大略省将 德国、美国选修课形式分为必须选修课和自由选修
课 程 分 为 三 种 水 平 : 一 是 基 本 水 平 , 以 最 基 本 的 知 课 。 在 美 国 自 由 选 修 占 30% , 必 须 选 修 占 20% , 为
识和技能为内容, 强调实用性, 以适应学习这一门 了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设置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