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_甘肃中公教育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十大飙难题目分析_甘肃中公教育

随着2014年的国考落下帷幕,紧接着我们关注的就是各个模块的答案。
而在历年的公考当中,国考的难度一直是其他公考类考试望尘莫及的,今年的国考题一如既往难度还是很大。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国考当中,行测当中哪些题目的难度让考生望而却步。
第一、常识判断2014年常识判断与2013年考试题量一致,均为二十道,题目难度略为简单,对于综合能力考察进一步加强,要求广大学员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法律常识考察更加灵活。
原来关于法律知识点比较直接,并没涉及到考察法律思维,而2014年更偏向于考察广大学员的法律思维,难度大,更为灵活。
2014-国家-6、《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
”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A.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B.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C. 法律是自由的保姆D. 自由只服从法律【解析】“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
”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言行是有边界的。
倘若每个人都以'自由'为名侵犯他人权利,自由便不复存在。
A选项洛克曾说:“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即当然是自由和不自由是相对的,法律既是自由的提供者也是约束者。
B选项“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民法的基本精神就是平等,契约自由,诚实守信,C选项“法律是自由的保姆。
”柏拉图说:“法律是自由的保姆。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D选项伏尔泰“自由只服从法律。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
每一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
故选D选项。
其实这道题如果像原来复习方式,仅仅是法律常识模块知识点了解,我觉得是不可取的。
这种题目出现更说明国考是很成熟的考试,每个模块的设定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故对于此难题,广大学员应引起注意。
2014-国家-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B.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D.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解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所以本题选D。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2000-2001国考行测片段阅读分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2000-2001国考行测片段阅读分析行测题库:详析九年国考真题对比分析备考方向——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阅读部分对片断阅读的考察的力度越来越大,而且取材范围相当广泛,可能会涉及到人文、科技等知识,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基本的语文知识,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
以下是200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部分真题。
14.当旧的艺术,如小说、戏剧等渐离世人的关注中心而让位于影视等诸种艺术新贵时,一种文化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
面对强大的“工业文化”,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
在这段话中,“一种文化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意思是说,A.文化的贫困使批评无法进行。
B.各种文化批评的品位在降低。
C.文化贫困现象受到了种种批评。
D.批评家们都受到了贫困的威胁。
14.【答案】B 。
解析:对照原文中的“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我们可以得知文化批评像促销广告一样华而不实,内容贫乏。
“一种文化的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正是指文化的贫困使文化批评也丧失了生命力,从而降低了品味,故正确答案为B。
15.隐性信息是一种特殊信息,它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的显性信息不同,是一种能够揭示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未萌的“胎动”信息,它要通过分析研究才能获取。
对这段话中的“隐性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直接获取,只能间接获取。
B.可能预测未萌的“胎动”。
C.可以提示未来的发展趋势。
D.能提示尚未公开的信息。
15.【答案】C 。
解析:选项A,原文只说显性信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获取,没有说明隐性信息的获取途径,所以A错误。
选项B偷换了概念,原文只是把隐性信息比喻为“胎动”,而不是预测未萌的胎动,所以选型B错误。
选项D在文中没有提及。
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6.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
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答案及解析(重新修正版)DOC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下列关于党风建设的创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用②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期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2.关于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可使用特定的加热器对食品进行加热B.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面后,失重状态消失,质量会有所增加C.宇航员应睡在固定的睡袋中,以免被气流失去误碰仪器设备开关D.在同一航空器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交谈,无需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3.下列关于国家主权及国防地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权是联合国赋予国家的最基本的权利B.一国的领海和领空都是其领土的组成部分C.我国南海四大群岛是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D.我国与越南、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接壤4.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 B.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玉米C.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 D.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5.下列按主导产业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石化产业②旅游服务业③服装业④信息产业⑤农产品加工业A.⑤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②④C.⑤③①②④ D.③①⑤④②6.《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个人挥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别人鼻子的地方。
”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A.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B.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C.法律是自由的保姆 D.自由只服从法律7.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论对应正确的是:A.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C.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D.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8.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蓬山此去无乡路,青鸟殷勤为探看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9.俗语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C.水大漫不过船 D.有理不在声高10.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11.下列加点词语在十代和现代含义相同的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2.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霾通常呈黄色或橙灰色,吸入后有害 B.露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C.雾和云是由于温度下降造成的 D.彩虹有时会同时出现两条13.下列成语与工艺技术或行业对应不正确的是()A.量凿正枘——木工 B.锦上添花——纺织C.炉火纯青——冶炼 D.青出于蓝——陶瓷14.关于图中示意意的自然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山峰两侧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B.气流随地形抬升是图中降水的主要成因C.图中的降水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D.翻过山脉后气流温度会有所上升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B.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D.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16.下列军事武器装备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错误的是()A.弓箭、云梯、火药 B.火炮、机构、冲锋枪C.雷达、坦克、鱼雷 D.航母、导弹、原子弹17.关于目前的国际体育赛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所用赛车的发动机排量没有限制B.进入世界杯和欧洲杯足球赛决赛圈的球队数量相同C.斯诺克台球属于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D.法国网球公开赛属满贯的赛事18.下列关于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生、大豆、向日葵花、和芝麻都属于油料作物B.农药在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喷洒灭虫效果最好C.有机农作物通常种在便于运输的交通主干线附近D.追肥是农闲时期为调节土地所含养分而施用的肥料19.燃放烟花最佳的气象条件:在较大分散性低云、碎积云,云底高度在1000米左右,有一定的水汽,相对湿度70%左右,风力小于3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申论真题解析(地市级)概述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申论真题解析(地市级)【导读】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申论真题解析(地市级),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收集整理广大考生回忆真题,并于第一时间对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做出权威解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2013年11月24日举行,152万人参加考试,创近年新高。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收集整理广大考生回忆真题,并于第一时间对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做出权威解析。
当晚19:00,考生可登录华图直播教室,聆听名师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的解析,现场对话名师,有诸多惊喜。
考生亦可于当晚登录砖题库进行估分,砖题库系华图教育集结业界千名名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基石打造的全新产品,专业、智能无可比拟,11月24日-30日在砖题库估分者,可参加1分抵10元活动。
以下为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
点击查看: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测》真题点击查看: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点击查看: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点击查看: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省部级)点击查看: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点击查看: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地市级)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真题标准化解析180分钟 100分【考查话题】社会类(幸福感、心理压力)【总体分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2014年国考已经过去,在之前的公告中已经有了考试时间增加到三个小时的变化。
对于这个变化,各家众说纷纭。
总体而言,今年考试材料字数为7134字,材料主题为文化和社会,更偏向于考察社会心理方面的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考试依然是独立的五道试题,和2013年国考没有区别。
在形式上我们发现作文的分数没有沿用去年国考的35分,又变为了以往的40分,而同时作文字数相比以前增加了200字左右。
2014甘肃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2014甘肃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一、逻辑填空1、乡间的地和农民一样,没有多少闲歇的时间。
翻松土地,把菜籽点进土里,覆上一层草木灰,洒些水。
这些菜籽并不贪睡,吸足水分,拱出地面,冒芽,吐A.密密匝匝B.热热闹闹C.林林总总D.郁郁葱葱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
那应是黄昏时分吧,离开广武山之后,阮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闪电夕阳衰草B.雷击夕阳衰草D.雷击长亭古道要性,已经学会更加成熟地处理和应对全球化的各种问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化险为夷防患未然B.拥趸因祸得福未雨绸缪C.柱石反败为胜有备无患D.支柱转危为安谋敌未动送梁祝生死不渝的约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幻一闪而逝幻灭B.震撼倏忽而逝泯灭C.感动转瞬即逝消灭D.惊艳匆匆而逝毁灭这种吸引力来源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讨论各时代、各地A.一如既往解决B.历久弥新考察C.一倡百和思考D.经久不衰面对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愿意各行其是B.舒服怨声载道C.适应无所适从D.放心人心涣散7、“人世”以来,中国加大了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手无策机遇B.独善其身契机C.毫发无损动力D.自行其是起点进作用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含蓄汲取输出B.含蓄摄取交流C.低调汲取交流D.低调摄取输出9、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主动采取了减排措施,为促进哥本哈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导性B.战略性C.战术性D.建设性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次要放弃B.补充摆脱C.主要超越D.典型淘汰二,图形推理11、12、style='orphans: auto;widows: auto;-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word-spacing: 0px' v:shapes="_x0000_i1026">13、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可以折出左边指定的图形?' v:shapes="_x0000_i1027"> 14、右边的哪个骰子不能展开成左边给定的图形?15、style='orphans: auto;widows: auto;-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word-spacing: 0px' v:shapes="_x0000_i1029">16、' v:shapes="_x0000_i1030">17、18、style='orphans: auto;widows: auto;-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word-spacing: 0px' v:shapes="_x0000_i1032">19、' v:shapes="_x0000_i1033">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④⑤,②③⑥20、21、三,文字资料分析22、根据以下资料,回答22-26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真题解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真题解析题型介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入口、大纲解析、职位表下载及备考资料请关注:/guojia/例题1:在古代,每遇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如今,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但传统工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而提升,继续服务于大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与现代科技联姻是传统工艺发展的有效途径B.任何时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社会生产力C.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传统手工艺产生的深远影响D.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制约着生产的传统工艺难题(答案:A。
从文中最后一句中,“传统工艺”借助“现代科技”得到“提升”,可以看出,与现代科技联姻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发展。
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例题2: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
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
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能言善辩讷口少言实现B.绘声绘色不露声色完成C.口若悬河片言只语创造D.侃侃而谈缄口不言获取(答案:C。
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
)2.数量关系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4 8 16 ()A.16 B.24 C.32 D.36(答案:C。
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题备考:阅读理解典型题一

2014年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题备考:阅读理解典型题一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10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国考行测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国考的重心所在,职业培训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解题技巧,供大家备考学习。
题型一:片段阅读(一)句间关系解题法任何文段都有结构的规律性,尤其是节选自社科类、科技类的文段。
把握文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要点。
阅读时要注意文段的概括句、解释句、总领句、中心句等。
(二)选项信息排除法选项排除在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命题者往往会不动声色地为应试者提供一些辅助条件,将错误选项难度降低,使错误项有破绽可寻,这样错误项的排除就成了我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的阶梯。
(三)对照原文找出选项选项都是根据语段编写的。
做题时从出题者的角度出发,根据选项的编写原则,与原文逐一核实加以评判后,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了。
要注意推理论断题中,选项在语言使用上与原文并不完全一致,只要语句表达的意思与原文吻合就是正确选项,而不应机械地照搬教条,造成判断失误。
典型例题精析「例题1」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这个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A.小事小节是可大可小的问题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C.质变是由量变生成的D. “小节不慎,大节难保”「解析」答案为A.“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盗牛者的回答直接揭示了大偷始于小偷这一道理,这与B、C、D所要表达的如出一辙。
另外,据文中所言,偷针者被游街,可见偷针这一小事并不是小问题。
「例题2」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
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在是太谬,为什么?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子里是最经济的积极,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
(可编Word版)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汇总1( 单选题 )关于法律援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以经济困难者、残疾人、弱者或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定人群为对象B. 法律援助的形式为诉讼法律服务,不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C. 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D. 需要援助者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正确答案是 B,来源:酒泉市志成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考点:诉讼法解析: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
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
主要形式包括(1)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2)民事、行政诉讼代理(3)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4)公证证明(5)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2( 单选题 )下列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是A. 区科技局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活动B. 社区体育运动中心推出 VIP会员制C. 某语言培训中心开设英语出国强化班D.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进口疫苗接种服务正确答案是 C,来源:酒泉市志成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考点:管理解析: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3( 单选题 )甲、乙、丙各出资 5万元共同购买一辆汽车。
之后,乙欲转让其对该车的份额。
乙通知甲、丙后,甲、丙均表示愿意出 5万元买下乙的份额。
那么,关于乙的份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应卖给甲B. 应卖给病C. 应卖给先向乙表示购买者D. 由乙决定卖给甲或丙正确答案是 D,来源:酒泉市志成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考点:民法解析:题目中的情形属于按份共有,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其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物权法》 101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
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
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
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楷”和“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楷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C.“楷模”原指两种树
D.楷树、模树皆有灵气
2.《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
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
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
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
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着的。
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气的概念演变
B.解释《左传》中的“一鼓作气”
C.气是积极战斗的
D.“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3. ________。
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
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B.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D.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4.我们并不苛求完美无缺的改革。
认同次优思维,即使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完美的地方,但比过去有所进步就值得赞赏--次优思维是一种务实的思维,但这样一种思维正被官场某些贪得无厌之流滥用,成为遮掩其惊人贪欲的遮羞布。
某些地区的车改就是这样,他们利用公众对财政用度的不知情,反正过去的集体之恶也无法追究,于是尽可能去丑化过去,把过去的情况说得很糟,从而论证如何并不算太坏,甚至可以算得上可以接受的次优。
他们所做的不是论证改革本身的正当,而是在顾头不顾腚地丑化过去中为自己辩护。
无论车补如何的过分,但比过去还是有节约啊,“次优思维”就是这样被滥用。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改革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所以次优思维是一种务实的思维
B.不应该过分认同次优思维,因为它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完美
C.反对滥用次优思维以谋私利,要注意事情本身的正当性
D.谴责某些地区车改时滥用次优思维满足贪欲的无耻行径
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说过:“不容许过分强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
”大自然本身是个调节器,处处有平衡。
这一平衡在社会关系中的一个表现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的进步,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智力上越来越趋于相等。
尽管草根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与精英有明显的差别,处在不平等的社会两极,但在文化和思想上并不逊于所谓精英。
不断加速的信息与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使精英与草根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人们可以发现,即使精英中亦有滥竽充数者,草根中却并不缺少英才。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回归平衡是社会的永恒法则
B.草根力量的崛起是社会平衡的体现
C.草根与精英之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D.草根取代精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解析】C。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楷模”一词的由来。
作者先是介绍了楷树和模树的特质,然后阐述如何由这两种树名演变到现在的“楷模”。
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原指”一词体现出了文段为“楷模”溯源的意图。
2.【解析】C。
文段先后介绍的是:《左传》中的“一鼓作气”是说战斗的;“士气”的“气”是指斗志;“浩然正气”中的“气”也是带有战斗性的;“义气”、“正义感”、“正气”与“浩然正气”一脉相承。
这些内容的相同点是都具有战斗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气是积极战斗的”,故正确答案为C。
3.【解析】C。
横线后的句子,举曹雪芹、钱钟书的例子和乾隆做对比,说明不爱张扬的却是真正的大作家,爱张扬的却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A、B两项说“大人物、大名声”,本题说的是“大作家”而非“大人物”,更没说“大名声”,可排除。
前一部分虽然谈的是“大作家、大作品”,但是最后的落脚点落在“大作家”上,D项错误,排除,故选C。
4.【解析】D。
文段是在借次优思维的滥用来讽刺某些地区车改的荒唐,作者的态度是反对和谴责的。
A、B、C三项只是单纯论述次优思维,而没有涉及车改,不如D项合适。
5.【解析】B。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草根”与“精英”两大阵营日渐走向平衡,两者的差别趋于模糊化,而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平衡法则。
A项未提到“草根”这一关键词,可首先排除。
C项本身表述错误,两者只是在知识和智力上趋于平等,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也排除。
D项属主观臆断,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