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练习5 .ppt
苏教版语文三上练习五PPT课件

课件结构与使用方法
课件结构
本课件包括封面、目录、导入、课文分析、生字词学习、练习讲解、口语交际、 习作指导等多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使用方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课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展示和讲解。建议结合学 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件内容和难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思考、多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写作前,对所选景物或场所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下其 特点。
要点二
收集相关词汇和语句
收集一些描写景物或场所的生动词汇和语句,为写作提供 素材。
范文欣赏与自评互评环节
范文欣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范文进 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其中
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自评
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对照写作 要求进行自评,检查自己的文章 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需要改进
分析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了 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和层次关系 。
阅读问题分析与解答方法
分析问题类型
教授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阅读问 题,如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
主旨大意题等。
解答方法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问题,提供相 应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如寻找关键 词、上下文推断、作者意图揣摩等。
实例演练
通过具体的阅读材料和问题,让学 生进行实例演练,加深对阅读问题 和解答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感谢聆听
苏教版语文三上练习五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课文内容解读 • 基础知识巩固与拓展 •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训练 • 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实践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概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5》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老”:赡养、孝敬的意思, 第二、三个‘老’ :老人、长辈的意思; 第一个‘幼’:抚养、教育的意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二、三个是子女、小辈的意思。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 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 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 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报喜不报忧 期中考试卷发下来了,杰克成绩 又不好。他不想见到妈妈一听到他 的成绩就愁眉苦脸的表情。所以他 决定将自己汇报时的语言稍为说得 婉转些。 他一跑回家,便举着试卷 对妈妈说:“我得一百分啦!” 妈 妈高兴他说:“真的?哪一门?” 杰克回答:”数学23分,语文40分, 英语37分。”
预支分数 小红贪玩,考试成绩总是很差。 父亲警告他再这样下去,就不准他 跟家里人南京度假。小红这次考完 试后对老师说:“这次请您给我打 100分好吗?” 老师说:“这怎么 行,你只能得20分。”小红想了想 说:“这样吧,这次给100分,以后 每次扣10分,扣 满80分止。”
一问三不知 爸爸提问飞飞功课,飞飞答不出, 爸爸火了:“老是一问三不 知!” 飞飞不解地问:“爸爸,什么是三 不知呀?”爸爸被问得愣住了, 只 好问妈妈,妈妈也摇头。这时,飞 飞的爸爸猛然醒悟过来,指着妈 妈 对飞飞说:“三不知就是你不知, 我不知,她不知。”
杂文 老师说:“作文贵在主题鲜明,条 理清楚。可你这篇作文东拉西扯, 弄虚作假,真是杂乱无章啊!” 学生说:“老师,您说的非常 正确,我写的就是杂文。” 乘火车 老师问:“鸟为什么在冬天飞 到南方去?” 学生答:“它们只能飞到南方 去,因为它们乘不了火车。”
好记性 在德国,学校变得越来越大了。尽管 如此,许多学校的校长还是坚持认为,记 住那些曾经在他们学校读过书的孩子们是 很有必要的。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校长认出了从前 的学生:“哦,你是维尔乐· 米勒,对吗? 1964年,您读六年级。” “正是这样,校长先生。”这个年轻 人回答。 “你看,我从不会把我从前的学生忘 掉。”校长很自豪地说,“那么,您现在 在干什么工作?” 维尔乐· 米勒的脸红了:“我现在是您 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校长先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课件《练习》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课件:《练习》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
4、口语交际:说笑话。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学用字词句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
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1)查字典。
(2)问同学或请教老师。
(3)联系词语猜一猜。
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
4、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
(1)小组内交流(2)指名说。
(3)连线。
5、补充句子。
(1)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
(2)填写句子。
(3)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6、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
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三、写好钢笔字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b出示:效、诊、初,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c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d出示“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效”,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诊、初”两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h反馈写字情况。
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一)成语1、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生一起回顾《东方之珠》。
3、认读成语。
(1)生自读成语(2)指名领读,正音4、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5、指名说说词语意思并说说用词说句子。
6、练习背诵(1)自由练读,同座互背(2)展示背诵。
(二)学习孟子的话1、学生看图,说说图意2、师范读名言。
3、生自读名言,读准字音。
4、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5、说说名言的意思。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课前准备:准备几个小笑话。
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小段节目。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与练习5课件

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首先要通过网络、图书馆
等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整理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根据自己 的需求把获取的资料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指南针是用以辨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指南针的前 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 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 极指向地理的南极。人们利用它的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
小作者很聪明, 很懂事。
打开文具盒,里面分三层,好似小小
点评
的公文袋。别看它小,里面的东西可多
呢!有天真活泼的钢笔、铅笔和任劳任 怨的橡皮擦,有慈祥可爱的直尺,还有 那忠诚老实的圆规。 ❸ 文具盒中的这些 成员个个身怀绝技,每当我需要时,它
❸小作者运用拟人 的手法将这些文 具写得多可爱呀!
们都会主动热情地帮助我,使我能顺利
作者简介:郑燮,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
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
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 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图》 《 清 光 留 照 图 》《 兰 竹 芳 馨 图 》《 甘 谷 菊 泉 图 》 《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区别。②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理解加点词语 的意思,然后再对比体会两个词语意思的差别。最后根据词语
的意思再分别写一句话。
参考答案: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 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 ( 新的 事物或方法 )。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是:“发现”指已
经存在的事物,刚刚被看到或找到;“发明”指原来
是怎样的,有了这些发明之后人们的生活有了怎样
的改变,最后说说你认为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认为最伟大的发明是指南针,因为指 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课件PPT

祖国、人民、共产党、老一辈、父母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 几次?反复出现起什
么作用呢?
共出现3次
反复出现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 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 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整首诗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 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 国的真挚感情。
举头望明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低头思故乡。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必做: 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抄下列词语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远眺 欢聚 独在异乡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思念
必做: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 句是的意思。 选做:
1.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 爽的风。 • •
2.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
快歌唱。
••
示例:春天悄悄地来了,小草露出了尖尖地脑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 原籍祁(今山西祁 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善画 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赞他“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 世人称其为“诗佛”。世有“李白是天 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随堂练习。 荡(飘荡) 浆(糖浆) 推(推开) 浪(波浪 ) 汤(喝汤) 桨(划桨) 堆(一堆) 狼(狼狗) 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白塔 ) 愉快的(歌唱) 凉爽的( 风 ) 尽情的(欢乐)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5教案

(1)分组里说一说自己准备的笑话.
(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讲笑话。
(3)全班同学评议:
表达是否清楚,有没有趣,怎样更吸引人。
(3)每个人再准备.
(4)比赛讲笑话,评出笑话大王.四Fra bibliotek课堂小结板
书
设
计
练习五
学写钢笔字
教学反思(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主备人
杨国丽
总课时数
课题
练习五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区别“发明”、“发现”的意思。
2、积累读读背背《竹石》。
3、写好上宽下窄和上窄下宽结构的字。
4、学说笑话,锻炼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区别“发明”、“发现”的意思。
2、积累读读背背《竹石》。3、写好上宽下窄和上窄下宽结构的字。
4、学说笑话,锻炼表达能力。
课
前
准
备
教
师
教具
准备
课件
资料
链接
学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作
业
设
计
课内巩固
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和用
第一部分
1.请生读爸爸和陆小英的故事,其他同学听并回答问题:
(1)爸爸和陆小英去了哪了?
第三部分
1.学生自由说各自眼中最伟大的发明。
2.教师点评。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出示图画:图上画了什么?(竹、石)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5》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5》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区分“发明”和“发现”的意义。
2.掌握上宽下窄和上窄下宽结构的字的写法。
3.研究说笑话,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区分“发明”和“发现”的意义。
2.研究背诵《竹石》。
3.研究说笑话,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和用第一部分1.教师让学生朗读“爸爸和陆小英”的故事,其他同学听并回答问题:1)他们去了哪里?2)日晷的作用是什么?3)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自主或教师点名说说各自了解的四大发明。
4.整个班级进行评议,看谁说得最好。
第二部分1.教师让学生一起朗读句子。
2.学生分别解释“发现”和“发明”的意义。
3.学生讲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4.学生自由练,用“发现”和“发明”各造一个句子。
第三部分1.学生自由发表各自认为最伟大的发明。
2.教师进行点评。
二、读读背背1.教师出示一幅图画:有什么被画在上面?(竹、石)你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2.我们的清代文学家、画家郑夔,也就是郑板桥看到这幅画后非常喜欢,当即写了一首诗(出示诗《竹石》)。
因此,我们通常把这类诗称为“题画诗”。
3.学生借助字典读读这首诗。
4.指名读诗。
5.图文对照,再读诗句,初步体会诗意。
6.师生讨论对诗的理解。
7.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8.学生自由练背诵。
9.教师进行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练 习 5

教学内容:《练习 5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
4、口语交际:说笑话。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
6、口语交际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笑话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教学“处处留心”和“写好钢笔字”。
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别称,继续练习钢笔字的写法。
一、学用字词句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
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1)查字典。
(2)问同学或请教老师。
(3)联系词语猜一猜。
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
4、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
(1)小组内交流(2)指名说。
(3)连线。
5、补充句子。
(1)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
(2)填写句子。
(3)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6、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
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二、我的十分钟。
上网或查资料,搜集更多城市的别称,并说明原因。
上海--申城成都--蓉城平顶山--鹰城蚌埠--珠城福州--榕城鞍山-钢都自贡-盐都抚顺-煤都景德镇--瓷都课时目标:读读背背,增加积累,了解大概意思;学习孟子的名言。
一、读读背背(一)成语:1、学生借助字典自由读读。
1、指名读。
2、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了吗?都是描写城市繁华的3、再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4、我的十分钟5、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认读成语,把成语读正确2)小组合作,组长主持,依次说说成语的意思。
3)由组长记下组内经过自主学习仍没有理解的成语。
4)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
5)、师相机指导,小结并简述成语的大概意思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形容大大小小的街巷里都拥挤着许多人。
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的景象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意思是美丽的灯亮起来,只看到光彩闪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看图,从这些城市的 “别称”上猜猜它们具 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3、连线。
1、读城市名及“别称”。
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百花常开
有“五羊衔谷”的传 说 济南有许多著名的泉水
哈尔滨冬季寒冷,冰冻很厚
潍坊制作风筝很出名
重庆城市建在山上
日光城(拉萨) 石城(南京) 陶都(宜兴)
钢都(鞍山) 蓉城 、锦官城 (成都) 瓷都(景德镇) 锡都(个旧) 盐都(自贡) 东方之珠(香港)
cuán
chè
huàn
描述城市繁华的成语。
大街小巷 风驰电掣(chè) 华灯初上
人头攒(cuán)动 车水马龙 流光溢彩
美轮美奂(huàn )巧夺天工
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街巷。
人头攒动:人们挤在一起晃动。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快。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的景象。
华灯初上:美丽的灯亮起来。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闪烁。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完美,多用于赞美房屋。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
大街小巷
人头攒动
大大小小的街巷里都拥挤着许多人。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快。 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的景象。
风驰电掣
华灯初上 美轮美奂
车水马龙
流光溢彩 巧夺天工
美丽的灯亮起来,只看到光彩闪烁。
形容高大完美,多用于赞美房屋。 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
常常 尊敬
爱护
老人
孩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意思是:
1、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 敬他。
2、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 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爱护别家的孩子。
多多写作文 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次作文的题目是《记一 次足球比赛》,大家要好好地写。” 多多想了半天写不出来。他就在作文本上写下了 几句话:“下雨,地滑,比赛延期。” 买冷糕 码头上,一个小贩fàn高声叫孩跑上前去,说道:请您给我两块冷 糕。” “你为什么要吃冷的呢?” “不热不要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