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I)卷

合集下载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第10课 木兰诗》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第10课 木兰诗》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胡骑...鸣啾啾戎.机金柝.著.傍.地走2.划分诗句节奏(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概括《木兰诗》四段诗句内容,依1、3样式填写2、4。

(1)代父从军,踏上征途(2)(3)还朝辞官,亲人团聚(4)。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万里赴戎机..十二转..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策勋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5.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

二、课内精读6.阅读《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记叙了木兰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与豪迈。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衬托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3)第3段对木兰征途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诗歌对木兰的十年征战经历的描述属于详写还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5)诗歌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运用排比手法?有何表达效果?(6)诗歌结尾的一段吟唱,起什么作用?(7)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有哪些?三、拓展阅读7.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一日晌午,谍报敌至①.……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读《木兰诗》,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 . 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 . 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 . 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2. (2分)下面对选文《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 (2分)下面是对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 . 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 文章结尾点明本文中心论点,这种写法叫卒章显志。

4. (2分)下列对诗《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5. (2分)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及答案10.木兰诗【积累·感知】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骑()____汗()____卷()____燕()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多义字辨析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机: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三.形似字注音组词拆()____戎()____傍()____折()____戍()____滂()____柝()____戊()____榜()____析()____戌()____谤()____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木兰当户织______2.昨夜见军帖______3.旦辞爷娘去______4.万里赴戎机______5.朔气传军柝______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7.出郭相扶将______8.出门看火伴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2.填出相应的动词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木兰诗》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朔.气(shuò)复唧.唧(jī)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C.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D.胡骑.(qí) 戎.机(rónɡ) 傍.地走(bànɡ)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 (2)万里赴戎机..( )(3)关山度.若飞( )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出郭.相扶将( ) (6)对镜帖.花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 B.关山度/若飞 C.壮士/十年/归 D.可汗/问/所欲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双兔傍地走.(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亲戚(2)安.能辨我是雄雌(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个头衔(3)木兰当.户织( )A.罚不当.罪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当.之无愧 D.当.干部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气氛的紧张,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21教育网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对偶,突出战事紧急)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同步练习(附答案)

8 木兰诗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辔.头(pèi)可汗.(hàn)燕.山(yān)阿姊.(zǐ)B.鞍鞯.(jiān) 机杼.(zhù) 军帖.(tiě) 金柝.(tuò)C.扑朔.(suò) 云鬓.(bìn) 赏赐.(cì) 策勋.(xūn)D.戎.机(róng) 胡骑.(qí) 骏.马(jùn) 红妆.(zhuā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窗户)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事)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外城)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穿)3.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市①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①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帖①昨夜见军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机①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4)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 傍地走bàng十二卷juàn金柝tuò军帖tiěB . 朔气suò鞍鞯jiān可汗kè阿姊zǐC . 红妆zhuāng戎机róng胡骑jì云鬓bìnD . 唧唧jī霍霍huò啾啾jiū溅溅jiān2. (2分)读课文《捕蛇者说》,对“安敢毒耶”理解不当的是()。

A . 回应上文作者的提问(若毒之乎)。

B . 用反问句委婉表示捕蛇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处。

C . 这个问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D . 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3. (2分)读《曹刿论战》,“克之”的直接原因是:()A . 一鼓作气。

B . 彼竭我盈。

C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 夫战,勇气也。

4. (2分)下列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浓睡不消残酒”是说沉睡了一夜,酒还没有全醒。

B . “却道海棠依旧”中的“道”字课解释为“说”C . “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 . “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5. (2分)对《石壕吏》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 . 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 . 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 . 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6. (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 . 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C.期气传金标(北方) 策勋十二转(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有余)2.对木兰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替父从军,孝顺父母。

B.英勇善战,巾帼英雄。

C.淡泊名利,品格高尚。

D.女扮男装,弄虚作假。

3.关于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的几个场面,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家中欢乐的气氛 B.表现了木兰见到伙伴时戏剧性的场面C.表现了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 D.表现了木兰对已逝岁月的怀念与感慨4.《木兰诗》中有两个句子,后来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事情的错综复杂,不易着清底细。

请写出这两句诗和这个四字成语。

诗句:成语:5.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

木兰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蜷,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

马,为木兰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

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喻光阴迅速,谓;说年老雄心在,称为;祝事业有成,则言。

6.同格中学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方案】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方案。

(2)【拟写对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围绕“爱国”主题,对出上联。

上联:;下联:立大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探究信息】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探究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

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由文艺书写。

二、阅读与理解(一)课内阅读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木兰诗》2017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木兰诗》2017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2017年同步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给加点字注音机杼.______ 可汗..______ 鞍鞯.______ 辔.头______燕.山______ 鸣溅溅..______ 鸣啾啾..______ 胡骑.______戎.机______ 金柝.______ 著.______ 傍.地走______2.划分诗句节奏(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概括《木兰诗》四段诗句内容,依1、3样式填写2、4。

(1)代父从军,踏上征途(2)______(3)还朝辞官,亲人团聚(4)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问女何所忆.______ 愿为市.鞍马______北市.买长鞭______胡骑.______万里赴戎机..______ 关山度.若飞______朔.气传金柝______策勋..十二转______赏赐百千强.______ 著.我旧时裳______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5.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______(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______(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______(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阅读《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记叙了木兰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与豪迈。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少习射(少年时)
B . 市鞍马(买)
C . 长而益精(更加)
D . 易男装(穿)
2. (2分)读课文《于园》,“至于园可无憾”是因为()
A .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而于园“奇在磊石”,是“诸园亭”的代表。

B . 于园本是富人于家的,“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有幸观赏,自然“无憾”。

C . 瓜洲的园亭大同小异,看了于园足矣,多看无益。

D . 于园主人待客热忱,去后一定会让你感到没有遗憾。

3. (2分)下列对课文《出师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B .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C . 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

D . 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

4. (2分)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B . 凡事不可能总不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C . 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不断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就像古诗中说的那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 . 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5. (2分)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 . 首句以“润如酥”来形容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润”字写出了春雨的可贵。

B . 第二句描写了雨后春草远看似有、近看似无的朦胧景象。

C . 三,四两句描写了想象的晚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晚春美丽景象的向往。

D .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早春的特有景色,刻画细腻,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6. (2分)下列对《如梦令》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 . “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 . 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 . 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7. (2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没有运用下列哪一项修辞手法()
A . 对偶
B . 互文
C . 夸张
D . 借代
8. (2分)下列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浓睡不消残酒”是说沉睡了一夜,酒还没有全醒。

B . “却道海棠依旧”中的“道”字课解释为“说”
C . “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 . “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
9. (2分)选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A . 反复
B . 夸张
C . 夸张反复
D . 反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52分)
10. (6分)读《木兰诗》,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1. (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 (4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2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汗机杼燕山朔气金柝胡骑
________________bìn pèi cízǐ
傍地走鞍鞯理云________________头雄________阿________
14. (4分)“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________句强。

15. (6分)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木兰当户织 ________
②旦辞爷娘去 ________
③愿为市鞍马 ________
④万里赴戎机 ________
⑤赏赐百千强 ________
⑥安能辨我是雄雌? ________
16. (5分)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撩人心弦:________
②神韵:________
③战战兢兢:________
④绞尽脑汁:________
⑤乌烟瘴气:________
17. (1分)课文《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 。

18. (1分)课文《木兰诗》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 。

19. (5分)从下面的文段概括一个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17分)
20. (17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52分)
10-1、
11-1、
11-2、
11-3、11-4、12-1、
13-1、14-1、15-1、
16-1、
17-1、
18-1、
19-1、
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17分)
20-1、
20-2、
20-3、
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