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三期末试卷语文卷子

高三期末试卷语文卷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B.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C.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才使他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C. 他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D. 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是因为他勤奋刻苦。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课堂上,老师讲解得生动形象,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C. 她在业余时间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得到了很多锻炼和成长。

D.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同学们都听得如醉如痴。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这次考试,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C. 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勇往直前。

D.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广大读者。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

B.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

C. 这次活动,我们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不仅赢得了掌声,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是()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他临危不惧,最终取得了胜利。

7.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更是__________。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zhàn)沉默(mò)纤尘不染(rǎn)B. 剥削(bō)摧枯拉朽(xiǔ)豁然开朗(huò)C.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jīn)气壮山河(zhé)惊涛骇浪(hài)D. 毛遂自荐(suì)脚踏实地(tǔ)气吞山河(sh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事物层出不穷。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作品被称为当代文学的瑰宝。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班级的模范生。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名著的一项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封神演义》5. 下列词语中,字形相近但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稀疏稀奇B. 起伏起落C. 奔腾奔跑D. 沉重沉默6.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他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C. 他的心像冰一样冷。

D. 他的声音像春风一样悦耳。

7.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愉快快乐B. 赞美称赞C. 欣喜若狂D. 豪迈勇敢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那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

C.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

D. 那本书的封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

9. 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一项是()A. 高兴愉快B. 黑暗光明C. 坚强软弱D. 善良恶毒10.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鲁北中学高中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鲁北中学高中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鲁北中学高中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l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C.从明年4月1日起,国家将加大对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D.2019财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启动,理想的“中国价格”能不能谈成,世界最大买家的利益能不能得到维护?这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庇(bì)护趿(jī)拉踹(chuài)一脚真知灼(zhuó)见B.嘈(zāo)杂缱绻(quǎn)瞥(piē)一眼间(jiān)不容发C.推搡(sǎng)攻讦(jié) 捋(1uō)一把陨(yǔn)身不恤D.惊蛰(zhé) 赊(shē)账露(1òu)一手茕(qióng)茕孑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也曾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请他出面,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

②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③海尔节电空调在山东市场的零售份额实现了环比翻番,牢牢了山东市场的首位。

A.干涉景致占领B.干预景致占据C.干预景象占据D.干涉景象占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恍然大悟....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 1. 下面古诗的下画线部分,表达的是( ) A) 作者的感慨 B) 作者的愤怒 C) 作者的悲痛 D) 作者的怅惘 2. 下列人物中,与《红楼梦》无关的是( ) A) 宝玉 B) 黛玉 C) 葫芦娃 D) 迎春 3. 古人云:“吃书三百两,谓得真味。”这里的“三百两”是( ) A) 钱的单位 B) 书的篇数 C) 重量单位 D) 不知所指

二、问答题 1. 请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请谈谈你对《破土》中“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的理解? 3. 解释“诗以言志,文以绘情”这句话的含义。

三、作文题 请根据以下内容,选定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 题目一:读书使人明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 题目二:如何看待当代青年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消费习惯? 3. 题目三:如何理解“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作者的感慨 C) 葫芦娃 A) 钱的单位 二、问答题 1.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小说家、文学家、评论家、思想家,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用尖锐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懦弱。同时,鲁迅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百年不朽之文豪”。

2.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表达了因果定理的普遍性。爱情与仇恨都是有原因的,都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与矛盾冲突。爱情通常是由心灵相互吸引、情感共鸣而产生的,而仇恨则是由互不相容的情绪、冲突所衍生出来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情感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要深入挖掘情感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才能真正理解和面对自己的内心。

3. “诗以言志,文以绘情”是一种文学创作理念。它强调了诗歌是表达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抒发;而文学作品则是通过绘画般的描绘方式来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诗歌注重抒情表达和意蕴的深远,更重视形式的精美与音韵的和谐;文学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更注重讲究策划剧情的合理性。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文学创作中要注重情感的真切性、形象的生动性,同时也要追求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哪个词最接近“忧虑”? A. 沉重 B. 担忧 C. 愉悦 D. 安逸
2. “梧桐树”的叶子形状是什么? A. 圆形 B. 长方形 C. 十字形 D. 心形
3. 以下文章作者最可能是哪个? A. 竹石 B. 叶公好龙 C. 谁在练习飞翔 D.
端午

二、选择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个诗句的意境最接近“邂逅夕阳下,余幽歉,锈枪沉箭,轻风
荡荡。” A. 只缘感染了春光后,园中草泽在昼寒。 B. 难道前生不欠你,闲情常
来搏江南? C. 静水涵芙蓉,花映满渚融。 D. 瘦鬼楼头梨花雨,知是春梦还闻
禽。
2. 下列词语,不是张爱玲的作品是哪句? A. 倾城之恋 B. 我曾经幸福地
爱过你 C. 谁在练习飞翔 D. 风筝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理解(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请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短文略)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一、作文(本部分共50分)
请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向监考老师咨询。祝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秋季普三语文期末试卷(满分150分,时间90分钟)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6分,共30分)1.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强热带风暴“桑美”带来的强降雨,使福建江西部分地区山洪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2)神话传说、志人志怪小说,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__________而记录下来的。

(3)黎以冲突中,以色列一再声称是为了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有生力量,但是这场冲突造成黎巴嫩大量平民的伤亡已是无可_________的事实。

A 暴发 收集 质疑 B 暴发 搜集 臵疑 C 爆发 搜集 质疑 D 爆发 收集 臵疑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NBA 著名球星卡特在本赛季结束后将宣布退役,这个消息绝非空穴来风,很快在他当体育记者的姐姐那里得到了证实。

B 2006年CCTV 青年歌手大奖赛,来自少数民族原生态唱法的歌手们演唱的歌曲,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

C 足球世界杯四分之一比赛,法国队战胜巴西队,广大球迷弹冠相庆,用各种方式庆贺球队取得的胜利,整个巴黎成了不眠之夜。

D 在令人瞩目的台湾“台开”案中,尽管当事人赵建铭的律师为他做了很多辩解,但这些不刊之论还是受到了国民党甚至民进党民意代表的质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卡夫卡的巨大功绩在于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B 青少年迷恋网吧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单靠家庭和学校的力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C 中美篮球对抗赛,中国队以大比分输给美国队。

赛后孙正平评论说,大家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两队实力悬殊相差太大。

D 云南省牟平县发生了狂犬病疫情,全县范围内五万多只狗遭到捕杀,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书”包括《中庸》《大学》《论语》《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体现了孟子“仁政”“博爱”“性善”的民本思想。

B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

C 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

5.下列句子与“臣未闻之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惟奕秋之为听。

B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C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 王之好乐甚。

二、填空(每空4分,共20分)1、锦城虽云乐,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李白《蜀道难》)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3、花径不曾缘客扫, 。

(杜甫《客至》)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三、判断(每小题6分,共30分)1、阿Q 的精神胜利法是保持乐观心态的极好方法。

( )2、《等待戈多》表现了现代文明中所有人在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 )3、《兵车行》反映了唐天宝年间官府强行征兵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

( )4、《庄暴见孟子》认为统治天下要实行暴政。

( )5、《孟子〃奕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而不能三心二意。

( ) 四、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红叶秋天的挂号信是故乡的一枚红叶托来的。

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和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

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坐在城市的秋天里,遥祭天边属于红叶的怀想,许多人许多事便在红得烂漫的季节踏歌而来。

一缕亮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

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童心里飘漾的一弯亮绿,立时被腾起的深色写意所笼罩。

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母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风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

母亲喜欢红叶,常常把红叶一生的辉煌与美丽归结于朴素的“好看”二字。

这样的定义虽很肤浅,但原始的美是能说明红叶作为一种生命过程所独有的轰轰烈烈的平凡与伟大的。

正如春风的笑,是为了绿遍山野;夏雨的狂,是为挥洒豪气;秋月的眼,是为收获鼓励;冬雪的吻,是为大地铺上一层不夸饰的晶莹一样,让一组神韵在特定的氛围内展示风情。

这种风情有可能过程是短暂的,只要留住搏击的顽强与执著,是能够找到属于生命的隽永的。

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

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青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母亲,泪眼蒙目龙。

看着刚刚绽芽的我,她真的班级 姓名 考号不愿像那一片屈于命运的红叶啊!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

母亲仿佛很安详,连最后的遗言,也是让我去拣几片红叶。

我跑在童年的秋天里,为母亲拣回了一大把红叶。

母亲数着这些红叶如同数着我可以用月计算的年龄,终于,她的笑永远地印在了那把红叶之上。

红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怜爱所簇拥的晨光里。

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

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

红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

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的命运。

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

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设计的坐标里。

让世界所有的叶子都飞舞吧,那是一颗颗袒露真诚的心哪!天上的红叶一片片/ 思念到天边/思念到永远……把思绪从往事中拽回。

虔诚地注视今天的红叶,红叶便是活着的历史,是的,一切都未曾老去,也绝不会老去,这样大自然的秋风刮来,那飞溅的流芬,那童年的云雨星光,那饱蘸生命之美的红叶,便突破时空的界限,染红我遥远而清晰的梦境。

1、请说出第一段中“阅读”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简要分析本文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8分)2、结合全文说出“一缕亮而亢奋的情愫,不因岁月的冷雨寒风,历史皱纹一般地印出那些曾经拥有的风景”这句话的含义。

(7分)3、为什么说“我的归宿藏在母亲亲手设计的坐标里”?这个“坐标”是什么?(8分)4、文中引用诗句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红叶是“活着的历史”并“绝不会老去”?(7分)五、阅读《齐桓晋文之事》,然后回答问题。

(20分)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分)?2、文章运用了哪两种修辞(6分)?3、文章提出的实现美好社会蓝图的具体措施是什么(8分)?(用原文回答)六、写作(20分)大到国家,小至百姓,要想持续发展,就得有所谋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