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学案1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2、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出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颁布的法律文件名称。
2、找出土地改革的结果。
3、找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二、合作探究:1、看图完成探究:(1)此图反映了什么运动?(2)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3)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4)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一: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1)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什么?3、讨论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历史作用。
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3课《土地改革》检测题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3.土地改革是要改变()A.农民土地所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土地私有制D.土地国有制4.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5.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6.9%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3)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4)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为什么分给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四、巩固归纳: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五、拓展延伸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第3课《土地改革》达标检测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消灭土地私有制度D.解放农村生产力7、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③土地改革运动开始④土地改革运动胜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

四烈中学八下历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导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阅读全文,做读书标记完成下列填空)1、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制度,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真正获得了解放。
3、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制度。
三、释疑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四、检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颁布的A、1947年B、1949年C、1950年D、1952年2、到1952年,还未完成土地改革的是下列哪个地区A、安徽B、四川C、河南D、西藏3、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把顺序填在后面的横线内A、农民分到了七亿多亩土地,免除了地租B、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C、地主、富农占有全国的绝大部分土地D、《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E、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具备了重要条件F、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背景。
八下第3课 土地改革 学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填空】知识回顾: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
七上P35(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2.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口号。
七下P85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的理想社会。
八上P154.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其中民生主义就是“”,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八上P415.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开展土地革命。
八上P78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农民的土地政策。
八上P1027.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发展农业生产。
八上P114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
到1952年底,除部分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后练习】1.1950年,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地改革背景和根本原因。
2、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其内容。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在书上做标记,完成学案)
1、土地改革的背景(听教师讲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标出页数)
3、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及其成果是什么?(标出页数)
4、说一说:假如解放前你是的一个贫苦农民,土地改革后,你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阅读课文第二子目,在书上做标记,完成学案)
5、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标出页数)
知识梳理:
原因:
时间:______________
开始:
土地改革标志: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时间______________
意义:
知识运用: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八下历史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课标要求】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知识梳理】一、土地改革的背景1、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获得土地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的发展二、土地改革的过程1、时间:2、法律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3、内容:废除实行土地所有制变化:到4、结果:到,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PS:1、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
另外地主被没收土地的同时,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成为2、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经过改革,百万翻身当家作主。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1、政治: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的主人,提高了这使人民政权2、经济: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迅速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当堂检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2.从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
1950—1952年中国农民也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A.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B.实行土地改革C.新中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3.材料一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棉花由44.4万吨提高到130.4万吨,增长193.6%;全国农业总产值由326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增长48.47%。
这是纵的比较,再看横的比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49年至1953年,我国人口增加4 629万,而我国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仍由1949年的418斤上升到574斤,增加37.3%。
与同期的日本、英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相比,这个增长幅度也是最高的。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案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一、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3、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读知识结构2遍,按符号勾画重点(结合提纲)。
(2)自学检查,按照要求写出本课知识要点。
☆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的主人。
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2、【合作探究,智慧碰撞】(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推荐展示)(1)根据第1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C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3)C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3、B【链接中考、跨上台阶】(1)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则材料反映出()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思路:(2)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宣传土地政策农民分得土地土地房产所有证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运动思路:4、【体系构建,学有所思】(1)朗诵并解读历史诗歌。
学案1: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目标: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学习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解放前地主:占农村人口__________,占有全国_____________土地农民:占农村人口__________,占有全国_____________土地严重阻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发展2、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_______________,没收______的土地,分给________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3、到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土地改革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 制度,___ 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 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土地改革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3.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4.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核心内容。
5.土地改革的结果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意义?6.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三、巩固训练:1、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三、练习巩固
1.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B.新中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新解放区农村经济土地2.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1952 3.封建
土地制度人民政权农村生产力工业化
二、1.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
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2.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
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1.C 2.A 3.C 4.A
5.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