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试题3]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检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解析)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检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
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3.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4.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 )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C.中美建交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6. “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分训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1·江苏单科·T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发展状况的史实分析备选项。
【精讲精析】选D。
A明显与题干无关,排除。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而我国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逐步改善,故B、C不符合题意。
“必须走出去”反映了我国主动走向世界的外交,旨在让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故答案为D。
2.(2011·海南单科·T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入手,再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精讲精析】选A。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
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3.(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思路点拨】本题从“找共同基础”入手,可以看出是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3滨州一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说明了(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3. (2014·钦州模拟)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4. (2014韶关二模)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票时,不予盖销。
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历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D.折射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狂热情结5. (2014·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7. (2014·周口模拟)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题综合集训(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印度、瑞典、丹麦等国家在谈判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旨在( ) A.保障国家独立B.突破社会意识形态束缚C.调整国家政策D.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A[新中国成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交,主要是要保障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 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三大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外交方针的制定主要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与革命性质无太大关系,排除B项;1949年上半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美国还没有对我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排除C项;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排除D项。
] 3.1949年,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
”这一外交思想的实行(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残余B.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C.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D.是为了团结亚非国家A[根据材料“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可知,题干述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前提,故选A项;体现政策包容性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团结亚非国家无关,排除D项。
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word单元测试2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2 (人教版必修1)维度A 基础知识 、选择题中美关系在20世纪经力了相当的曲折。
回答 1 — 5题 1、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C .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D2、 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中国人称为“新二^一条”C.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方针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基辛格访华3、 结束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A. 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B. 尼克松首次访华,上海公报的发表 C.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4、 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 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 .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C.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 .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5、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A.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B.双方意识形 态上的分歧已经结束C.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新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回答6—9题6、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C.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D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7、 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其主要作用是 B .中美已经建交.“文化大革命”结束继续孤立在国要建立稳定和持A.使各个国家明确了自己的地位 B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8、以下事件不是发生在 1971年的是 A.田中角荣访华 B .使发展中国家明确了自己的对立面 D .使霸权主义者更加孤立C.九•一三事件D.基辛格秘密访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9、依据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划分,中国应属于10、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是在A .建国初期B C. 20世纪70年代D二、材料解析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971年联合国将蒋介石集团逐出后的第三天,蒋发表《为联合国通过非法决议告全国同胞书》)“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置公理、正义于不顾,可耻 地向邪恶低头,卑怯地向暴力屈膝, 则当年我国所参与艰辛缔造的联合国, 今天也已成为罪恶的渊薮”。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含答案)

【创新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的政策,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是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的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现代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写道:“中美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
”材料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B.蒋介石集团伺机反攻大陆C.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美苏“冷战”对峙解析:选A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使中美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单选题1.我们把新中国外交总结为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一大片”;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后“一个点”。
其中,80年代以后的“一个点”是指()A.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外交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外交 D.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外交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
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主要原因是()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3.2019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
这体现了我国()A.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的冲突D.积极参与地区性重大外交活动4.孔子说“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建国以来,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2019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坦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功开创了()A.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6.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预测1、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
联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就可解答此题。
【答案】C2、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如图),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求同”是指()A、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B、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C、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D、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解析】亚非国家历史上大都受殖民主义国家的压迫,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是共同关心的大事。
【答案】B3、20世纪60年代,造成我国外交环境恶化,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是()①美国②苏联③日本④越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在两极格局下能构成对中国外交环境威胁的国家应该只有美苏两国。
【答案】A4、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由“遏制和孤立”到逐步缓和,导致其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C、中国推行正确的外交政策D、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解析】直接原因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而发生的近期原因。
【答案】B5、促使1972年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成功会晤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B 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 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D 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改善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解析】本题要看清图中是毛泽东主席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属最佳选择题,应认识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答案】D6、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各项工作,联系新中国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斗争历程就能解答此题。
【答案】D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因素是()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历史事件。
随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答案】C8、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 ②①④③B ②①③④C ③②①④D 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是识记题。
可先确定最先的②项,最后的④项。
【答案】B9、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 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 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要注意“长期”性起作用。
【答案】A10、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A 不结盟政策B “一大片”政策C 团结反殖反霸D 坚持对外开放【解析】本题是识记题。
应把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就应是不结盟。
【答案】A11、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B 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C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解析】本题应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这个特定的背景来认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答案】B12、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A 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B 由冷战走向缓和C 由战争走向和平D 由对抗走向正常化【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是敌对或对抗的,70年代后可以说时好时坏,也就是正常了。
【答案】D13、2005年9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安理会首脑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A.创始国 B.非常任理事国C.常任理事国 D.观察员【解析】考查对联合国机构的掌握及中国在联合国中地位的认识。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答案】C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解析】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会议是中国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举措。
【答案】D15、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苏关系正常化C.第三世界的兴起 D.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提出【解析】对外方针的制定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确定, “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是改革开放以前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在冷静观察与分析了形势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答案】D16、进入新世纪,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A.结盟关系 B.伙伴关系 C.协作关系 D.互惠关系【解析】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建立的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新世纪外交新格局.【答案】B17、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右边徽标所示的国际组织成员国的是()①向黎派驻维和部队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A 俄罗斯B 哈萨克斯坦C 吉尔吉斯斯坦D 朝鲜【解析】本题是识记题,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与原苏联镜内的五个加盟国家的合作。
而没有包括朝鲜。
【答案】D18、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句话在表达()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基辛格的话,说明了美国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并不能主宰一切,因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答案】C19、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A.一个中国 B.一国多制 C.三个世界 D.四项原则【解析】图中三位领导人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他们在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都是“一个中国”。
B、D两项都不是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C项一国两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不适用毛泽东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
【答案】A20、右图为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并与各国领导人合影。
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A.巴黎和会 B.旧金山制宪会议C.万隆会议 D.不结盟运动【解析】解题首先要明确参会的主体是亚非国家领导人,再考察所列A、 B、D各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21、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只有选项B;选项A、C、D与题干要求不符合。
【答案】B22、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提示这次会议应该是二战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A、C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这些会议均有西方国家参加。
【答案】B23、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B项错误,日内亚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C项错误,1972年中日建交;D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答案】A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和影响,可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A、B、D,因为这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策提出的时间明显不符。
【答案】C25、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错误;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1950年时没有涉及,只能选B项。
【答案】B26、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①“不结盟”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一边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再认能力。
①错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时间上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含①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