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

合集下载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与十大导演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与十大导演

1.寰亚电影
• 成立时间:1994年
• 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
• 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 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 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 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其后9 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 国际电影节奖项。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 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
• 6 陈果 • 〈榴莲飘飘〉,〈细 路样〉,〈香港制 造〉,〈香港有个好 莱坞〉 • 特点:不断摇晃的镜 头,简陋逼仄的囤屋, 香港的底层边缘人挣 扎窘迫的生活,真实 的令人无言。
• 7 刘镇伟 • 〈东成西就〉,〈大话 西游〉,〈天下无双〉 • 特点:很难想象与王家 卫风格截然不同的刘镇 伟,居然和他是好朋友 在他的电影里,有些调 侃的用着王家卫的经典 台词,效果却全然是喜 剧的,虽不多产,却出 经典。
• 10 张婉婷 • 〈秋天的童话〉, 〈玻璃之城〉,〈北 京乐与路〉, • 特点:细腻柔美,她 不断的在电影中强调 着,女人是为爱情而 生的, 是的,浪漫凄 美的爱情。
• 代表人物:黄百鸣
• 发展历程:黄百鸣在新艺城电影公司结束后,于 1992年创立的电影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制作 及发行,同时亦有经营电影冲印及院线业务。时 至今日,集团的电影资料库己经储藏了超过80部 电影,在香港电影业占有一定地位。
• 近年,东方电影的拍片势头远不及90年代中上旬 的产量,以平均一年三四部的数量来维持电影制 作业务,但东方电影冲印厂则是香港业务最繁忙 的,每年香港电影有近八成在该厂冲印。
7.泽东电影
• 成立时间:1992年 • 代表人物:王家卫 • 发展历程:泽东电影有限公司是由知名导演王家 卫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水平 的高质量影片。泽东公司在电影制作上相对而言 是一个产量低的小公司,本着精雕细刻的态度一 年半左右推出一部影片,从93年第一部贺岁片 《东成西就》开始,之后的《东邪西毒》、《重 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等,均 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

香港十大电影制作公司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

从70年代初起,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

最初由邵氏带头,但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主演的功夫片。

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

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有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机制。

(排序不分先后)1.寰亚电影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成立时间:1994年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

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

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

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

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

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

《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2.英皇电影所属集团:英皇集团成立时间:2000年代表人物:杨受成发展历程:英皇电影属英皇集团旗下,拥有雄厚实力,为香港具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

自1997年英皇成立飞图电影以来,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

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

2001年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

新中国形象的重塑与阐释:中国电影在英国的放映与评价(1951-1958)

新中国形象的重塑与阐释:中国电影在英国的放映与评价(1951-1958)

552024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周恩来曾指出:“我们的外交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而且往往是经济、文化打先锋,然后外交跟上来。

”[1]尽管认识到文化交流在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此时,新中国对外宣传的主要对象依然以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为主,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也多聚焦于这一时期的文化交往。

但仍然可以看到,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并未切断,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

尤其伴随着新中国电影行业的迅速恢复,电影逐渐成为承载和传播新中国形象的主要载体,《白毛女》(王滨/水华,1951)、《中华女儿》(凌子风/翟强,1949)等一系列电影也随着中英两国文化交往的深入,于1951年至1954年期间在英国各地广为放映;在同一时期,随着英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中国香港电影也逐渐在英国商业院线崭露头角,作为第一部在英国上映的商业电影,《清宫秘史》(朱石鳞,1948)为英国民众提供了一种另类视角,让其在娱乐与休闲中看到别样的“东方”;而《孽海花》(袁仰安/胡小峰,1953)、《梁山伯与祝英台》(桑弧/黄沙,1954)、《鸡毛信》(石挥,1954)等影片在英国艺术节上的展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英中友谊协会的中国电影展映作为首批承认新中国政权的西方国家之一,英国于1950年1月就与中国建立了代办级的国家关系。

在此背景之下,英中友谊协会于1950年后在伦敦完成注册,仅仅一年就吸纳了近20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会员,并且拥有80余个来自工会、合作社、政治团体与文化团体代表。

[2]1951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邀请下,英中友谊协会派出11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城市持续走访3个月,通过此次访问,英中友谊协会引进故事片《中华女儿》(The Daughters of China )、《白毛女》(The White Haired Girl ),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 )(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1951)、《解放了的中国》(LiberatedChina )(谢尔盖·格拉西莫夫,1950)和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苏联动画电影《黄鹤的故事》(The YellowStork )(列夫·阿塔马诺夫,1950)等。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

香港十大电影制作公司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

从70年代初起,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

最初由邵氏带头,但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主演的功夫片。

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

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有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机制。

(排序不分先后)1.寰亚电影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成立时间:1994年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

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

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

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

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

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

《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2.英皇电影所属集团:英皇集团成立时间:2000年代表人物:杨受成发展历程:英皇电影属英皇集团旗下,拥有雄厚实力,为香港具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

自1997年英皇成立飞图电影以来,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

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

2001年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

查询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所需证明文件的联络

查询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所需证明文件的联络

卫生署 [MDS]
香港医务委 员会 [MDS]
签发注册执照、执业证明 书及保留证明书予在香港 从事内科、外科或助产科 专业的人士
中央注册办事处 香 港 湾 仔 皇 后 大 道 东 213号 胡 忠 大 厦 17楼 电 话 : 2961 8648 传 真 : 2891 7946 网 址 : .hk
环境保护署 [EVS]
因应个别要求, 发确认 签 信, 明申请者在向环保 证 署申请该信当日起计的 连续前 3 年或以上, 有 领 下列根据香港特别行政 区有关法例所发出的有 效牌照或许可证: (a) 根 据 《 废 物 处 置 条 例 》 ( 第 3 5 4 章 )所 发 出 的 有 效废物收集牌照 (适用 于固体废物处理服务中 拟从事提供收集或搬运 化学废物服务); (b) 根 据 《 废 物 处 置 条 例 》 ( 第 3 5 4 章 )所 发 出 的 有 效废物处置牌照 (适用 于固体废物处理服务中 拟从事提供处置化学废 物服务); (c) 根 据 空 气 污 染 管 制 条 例 (第 311章 )发 出 的 注 册 证 明 书 (适 用 于 注 册 石 棉顾问、注册石棉承办 商、注册石棉管工及注 册 石 棉 实 验 室 );
香港中医药 管理委员会 [MDS]
签 发 中 医 注 册 核 实 证 书、中医注册名册内的 项的核实真实副本,以 注册中医执业证明书的 证副本
明 记 及 核
-Hale Waihona Puke 3-部 门 /机 构 地产代理监 管局 [RES]
相关服务 签发地产代理(公司)牌 照及营业详情说明书的核 证副本
联络数据 牌照部 香 港 湾 仔 皇 后 大 道 东 183 号 合 和 中 心 48 楼 电 话 : 2111 3883 传 真 : 2119 9077 网 址 : .hk

杨受成向华强的在电影界发光发热 杨受成向华强是资深的电影出品人

杨受成向华强的在电影界发光发热 杨受成向华强是资深的电影出品人

杨受成向华强的在电影界发光发热杨受成向华强是资深的电影出品人
杨受成向华强的在电影界发光发热
杨受成向华强的在电影界发光发热。

杨受成旗下英皇电影与向华强旗下中国星电影作为投资方出品过众多知名电影,杨受成向华强的投资眼光使得两家公司成为电影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两家公司在制作电影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高超的专业技术,以及力求完美的敬业精神。

英皇电影2000年成立至今获得过诸多殊荣,英皇电影制作及发行的电影包括:《新宿事件》、《神话》、《新警察故事》、《线人》、《证人》、《让子弹飞》、《逆战》、《一九四二》、《王的盛宴》、《扎职》、《十二生肖》、《叶问——终极一战》等,均取得良好的口碑以及票房成绩骄人。

杨受成向华强是资深的电影出品人
杨受成、向华强都是资深的电影出品人。

中国星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由香港影业协会副会长向华强创办的上市集团,拥有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的全球独家发行权,及多间独立制作公司的代理发行权。

永盛电影公司成立于1987年,原为一般规模之制片公司,因制作《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而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

杨受成向华强为公益慈善贡献
杨受成与向华强不仅在电影界享誉盛名,杨受成与向华强还在慈善领域做着贡献。

杨受成先后成立三个慈善基金,分别为“新报慈善基金”、“英皇慈善基金”及“杨受成慈善基金”,“杨受成慈善基金”为四川雅安捐款百万赈灾;向华强则是李连杰“壹基金”的董事。

杨受成与向华强都为慈善事业尽心尽力。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0)赣民三终字第1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舒至嘉园4号楼1006室。

法定代表人王泽敏,该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刘任,湖南锐杰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大道248号。

法定代表人戴劭军,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吴刚,江西华赣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萍乡市分公司,住所地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滨河西路广电传媒大厦。

负责人付新伟,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卢晓曙,江西华赣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网尚公司)因与被上诉人江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广电)、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萍乡市分公司(以下简称萍乡广电)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不服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洪民三初字第3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

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2月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北京网尚公司委托代理人刘任、江西广电委托代理人吴刚、萍乡广电委托代理人卢晓曙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电视连续剧《布衣神相》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以下简称TVB公司)于2006年拍摄完成,经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有限公司查证,TVB公司享有该片所有版权。

2006年10月15日,TVB公司将其拥有合法版权的影片在中国大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包括在互联网和局域网环境下传播的权利)以及为上述环境下播映使用之必要的复制权、放映权独家授权给北京网尚公司,授权期限为2006年10月15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授权期限内,北京网尚公司有权负责上述影片于中国大陆之信息网络传播等事宜,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对侵犯上述影片之相关授权的行为进行法律追究。

2007年3月7日,北京网尚公司与TVB公司又签订了一份《影视作品VOD点播授权协议书》(以下简称《VOD协议》)和三个附件,TVB公司将拥有合法版权戏曲类和电视电影类的电视节目,独家授权给北京网尚公司在中国大陆在互联网之北京网尚公司网站内以VOD点播服务形式提供影视作品给用户点播之权利,附件三《影视作品之片单》目录中没有《布衣神相》的片名(一审法院庭审中限期要求北京网尚公司提交与TVB公司母带交接清单,以确认《布衣神相》是否取得授权,北京网尚公司没有提交相关证据予以证实)。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

1. 初创时期(1897—1945)-电影传入与起步: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公映了世界上最早的影片,1896年其助手将电影传入香港12。

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派摄影师到香港拍摄纪录片,标志着香港正式进入电影领域13。

-本土剧情片出现:1913年,黎民伟制作了香港第一部本土故事片《庄子试妻》,标志着香港电影事业的萌芽12。

这部电影不仅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还使黎民伟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12。

-独立制片体制:此时期,香港电影逐渐形成独立制片体制,拍摄了多部教化题材、抗战题材、言情片和喜剧片。

2. 延续时期(1945—1955)-左右之争与国语片、粤语片之争:战后初期,香港电影界出现左右派之争,同时国语片与粤语片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语片与粤语片的恢复与发展:国语片方面,大中华影业公司、永华影业公司等崛起;粤语片方面,工业逐渐恢复并发展。

3. 黄金时期(1956—1966)-大型工业化制片企业崛起:光艺、电懋、邵氏等大型工业化制片企业崛起,推动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多样化类型片出现:时装文艺片、古装文艺片、喜剧片、武侠片、歌舞片等多样化类型片出现,丰富了香港电影的题材。

4. 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卫星制”取代大厂制:制片模式发生转变,卫星制逐渐取代大厂制。

-动作类型新发展:新武侠片、功夫片、刀剑武侠片等动作类型片得到新发展,涌现出张彻、胡金铨、李小龙等杰出电影人3。

5. 繁荣时期(1979—1993)-“卫星制”与院线制度结合:以“卫星制”为主导、以院线制度为支柱的电影产销新秩序形成。

-香港新浪潮电影:这一时期,香港新浪潮电影兴起,代表人物有许鞍华、徐克等3。

-商业类型电影的整合与变异:喜剧、动作等商业类型电影得到整合与变异,出现复合类型片。

6. 风格化时期(1994—2006)-电影工业低迷:香港电影工业陷入低迷,制片机构、制片数量及相关产业萎缩。

-个性特色显著:尽管如此,香港电影仍展现出个性特色显著的电影工业模式,如电影资源的重组模式、借助新传媒工业的发展模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 港 電 影 製 作 發 行 協 會Movi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Associationof Hong Kong Limited ( MPDA )本會( MPDA ) 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工商局於㆓零零㆒年十月公眾發佈『檢討檢討檢討《版權條例》的若干條文《版權條例》的若干條文《版權條例》的若干條文』諮詢文件內容提供本會專業意見文件送呈 : 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工商局周 局長 德熙 先生2. 香港特別行政區 – 立法會㆜ 主席 午壽 先生 – 工商界諮詢文件專案小組文件轉達 : 1. 本會霍名譽會長震霆先生2. 本會理監事委員3. 本會法律顧問 – 劉英彪劉英彪先生前 言 :本會向來十分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尊重和維護知護產權知護產權知護產權之行動和立法精神,本會更主動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打擊相關盜版侵權和不合理行使相關知識產權行為,並提供本會專業知識和實效意見,以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參考和制定全面有效可行全面有效可行全面有效可行的政策。

雖然,尊重和維護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之概念和精神,涉及層面甚廣,非㆒朝㆒夕可以給予全面性定案及正面實施,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之『遇錯即遇錯即修、民意為基民意為基民意為基』之修定立法精神,令㆟敬佩。

本會相信現在《版權版權條例條例》之檢討和修定,若經過全面性諮詢及詳細議定方針和目標,必定能達到預期正面效果的。

~ 第 ㆒ 頁~意見內容:第㆒章: 有關盜版物品最終使用者的刑事條文本會同意及支持有關內容1.1至1.5項。

本會關注重點的是:『為免影響及妨礙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未來在教育、慈善或政府機構作香港特別行政區轄免」刑出公益及非牟利之資訊傳播活動,本會建議應該考慮給予「轄免轄免事制裁,同時也可考慮將有限度尊重和維護知識產權之內務守則指引,如由該非牟利籌辦機構預先將該活動之性質及詳情,通告相關版權擁有者,包括報刊出版商、影視製作㆟、電腦軟件商等,以為記錄在案,以確保版權擁有㆟之權益。

』案例: 本會前曾多次協助有非牟利教育之相關組織活動,向影視製作及版權擁有㆟相借某些動畫及電影之複製產品(如:錄影帶、LD、VCD或DVD ),作為教育講座及非收費性質公開播放活動,成效不俗。

本會相關之協助,亦備受相關組織尊崇和嘉許。

第㆓章 : 為教育目的而允許的作為主旨㆖,本會向來都十分支持「若以教育為目的而不會涉及侵權行為活動之適當和合理範圍㆘翻印,如:有教授講課時有部份須節錄用作教學、有講者須引用部份專題之資料而分別從報刊或網絡㆘載者,轄免」刑事責任」。

本會相信此第㆓章問題,可請詳細應該給予「轄免轄免諮詢相關教育、報或印刷團體組織。

第㆔章 : 為有視障的㆟士制定允許作為本會十分支持立法豁免刑事法監管及制定允許作為。

備註 : 若有視障㆟士利用此豁免權而作出侵權及有利益行為時,則作別論。

~ 第㆓頁~第㆕章 : 有關免費公開放映或播放廣播或有線傳播節目的允許作為根據本章第4.2項內容,本會認為若「影片」經由電視廣播頻道或有線傳播節目播放時,因「影片」版權持有㆟已與廣播或有線傳播機構作出業務營運合約簽署,所以,相關廣播或傳播權利已歸於該廣播或有線傳播機構;反之,若有商場、食肆、音響器材陳列室等商營機構利用以影音像( 包括 : 錄影帶、LD 、VCD 或DVD 等 )產品,在任何影音視像電視頻道向公眾公開播放「影片」時,其實已直接侵犯該「影片」版權持有㆟之權益,因為所有㆖述相關影音像產品在公開發行時已註明為「家用非公開或作商營播放用途」產品。

備註 : 「影片」泛指全劇目( Full version )而言,有部份若為推廣宣傳短片則例外。

第五章 : 平行進口並非電腦軟件的版權作品就此第五章內容,除涉及其他相關版權作品或產品外,本會㆒直強強烈反對就本行影視業界作品被極不負責任( 於九七回歸前 )制定及通過 :「作作品已發表超過18個月後作出平行進口(或進口後經營)之複製品,不須負㆖刑責」之版權條例版權條例版權條例監管,強烈反對詳情本會已於㆒九九九年㆕月㆓十八日出版「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㆒㆒系列策略性性及性建議實務性建議」之意見書內容第第3.8.4項:「《版權條例》只限《平行進口》部份」提出及評核為「屬劣絕級」( 請見附件 )。

理由十分簡單,因為影影視作品之發行和銷售,與其他作品或產品不同,內容已完全涉及知識產權精神知識產權保護及版權合約精神,當某影視作品之複製產品( 如:錄影帶、LD 、VCD 及DVD )經版權擁有㆟與發行商制定合約時,所有複製產品之發行和銷售,㆒切依據雙方合約內容為依歸,依國際市場慣例而言,發行和銷售之年期限最低以3年( 即36個月 )至10年( 即120個月 )不等;若依照現行法例即本第五章第5.4、5.5、5.8及5.10等條文所示,是否意味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有意或無意㆞為涉嫌盜用版權者,以合情合理將盜版影視產品合法進口和銷售( 查本會已被本會會員公司及業界多番投訴及請求本會給予專業協助,但鑑於法例之漏洞,令本會及政府直接執法相關部門如關香港海關,也苦無良策對付,若業界循民事追究,更百㆖加斤、疲於奔命、效果成疑 )。

綜結本會㆖列之關注及提案,本會同意及支持第五章第5.13項,同時,本會強烈反對並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平行進口( 或進口經營 )已發表超過18個月的版權作品的複製品」條例條例條例,給予正確修正,尤其是對本行業影視產品而行。

~ 第 ㆔ 頁 ~第六章 : 未經授權接收收費電視節目廣播條例》。

本會十分同意及支持第六章6.2項之《廣播條例廣播條例本會就此第六章曾作出公眾口頭諮詢,諮詢意見內容如后:1.大部份被諮詢公眾認為就算是任何合法或非法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免費提供或贈送正版或翻版解碼器予最終用戶,若該用戶接收線路沒有經過正式接駁或有網絡訊號訊息時,基本㆖該免費提供或贈送之正版或翻版解碼器,實際是得物無所用,又如何界定為「盜版權盜用版權」或「盜盜竊罪」。

2.據曾參加過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之特別推介網絡合約服務後,而因多種問題㆘取消該服務供應之用戶所提供資料,原來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當時只派工作㆟員取回合法供應之解碼器而沒有還原原非收費網絡接收線路,當㆗更保留著該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該收費網絡之網絡訊號訊息。

3.若該舊用戶從不同途徑得到相關之合法或非法解碼器時,便可成功㆞在該保留之收費網絡訊號訊息㆗,接收該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該網絡提供之節目(註:查此項非法銷售解碼器,已備受《廣播條例廣播條例》廣播條例監管的)。

4.反之,現在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動議提出為「保障主要收入來源、維護版權、防止使用不誠實方法獲取提供該網絡節目之服務、以盜竊罪條例》等」理據去提案立法,是否有麻鷹不管管小雞,《盜條例是否有擾民及不公平之處。

為此,本會以客觀性轉達公眾意見及建議,任何法例條文之制定,必須以「公平及公正」照顧各方,而此問題並非嚴重至必須以「刑事刑事制裁」法解決;本會相信當服務供應商或營商者在未來採用數碼傳送制裁方法、將現行用戶取消網絡合約服務後之行政執行方法加強運作,及全力執行第六章6.2項之《廣播條例廣播條例》後,此問題必會迎刃而解的。

廣播條例~ 第㆕頁~第七章 : 特許機構根據資料顯示,如若由個㆟作者去處理版權事項,無疑是會面對㆒系列問題,假設經由政府相關部門或業界組織團體協助,當然是最佳辦法。

本會知悉同類形式業界組織分別也有不同名目之社團組織註冊成立( 就以政府公務員工會為例,如有 : 本㆞高級公務員協會、華員會、公務員總工會等等 ),如若由業界某類社團或組織申請及被認定為特許機構時,便會有偏差和不公平之矛盾衝突出現。

所以,本會對第七章第7.1至7.4項保持觀望態度,並保留反對意見。

版權審裁處本會支持版權版權審裁處之設立,但本會亦相信及理解的是,該處因為問題出於個㆟對維護版權觀點行為㆖而會率先有理性㆞偏袒版權擁有㆟的說法;同時版權版權審裁處在進行聆訊時所涉及的費用龐大,若提案改以「仲裁制度」取代,費用也會不菲,令版權訴訟百㆖加斤。

本會㆒直以來其㆗㆒項超著之會務運作,就是本章所提出之「仲裁制度」。

本會曾為本會會員公司及業界作出過多番影視業仲裁事案,讓涉及爭議各方得到完滿版權糾紛之訴仲議案,令雙方不致訴仲於費用高昂之版權版權審裁處。

最後,本會相信無論是版權版權審裁處或改以「仲裁制度」去協助解決版權糾紛,兩者皆可。

但本會仍然認為及相信若分別由相關業界組織或機構作出業界仲裁和協助,對事案更為有效。

強制規定特許機構註冊本會並不認同須強制規定特許機構註冊,因為,㆒則是香港特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區政府轄㆘署知識產權至今仍未完全確立㆒套全面《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登記及註冊》制度( 請見本會㆒九九九年㆕月㆓十八日出版之「向香港特別行政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區政府提出㆒性㆒系列策略性及實性建議實務性建議」內容第第4部份第4.3.1至4.3.4項全卷內容附件 ),㆓則是強制性註冊後,該等特許機構定義甚為廣泛( 是官方或非官方認可機構 ),很多時會有問題或架構重覆之現象出現的。

~ 第 五 頁 ~*補 充「特別修特別修訂」建建 議 : 本會就此「檢討檢討檢討《版權條例》的若干條文《版權條例》的若干條文《版權條例》的若干條文諮詢文件」再㆒次向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㆒個十分重要、貼題而有建設性之補充「特別修特別修訂」建議,實話實說,本會希望令《版權條例版權條例版權條例》更能夠全面性照顧本行業界及版權擁有者之權益( 查本會就㆘列「特別修特別修訂」建議問題內容曾於立法前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工商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工商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工商局提出意見 )。

「特別修特別修訂」建議問建議問題內容:就《版權條例版權條例版權條例》1997年第92號條例之「作有權作者及版權的擁有權」第11項之作作品的作者第(2)段(b):「就影就影片而言言,,指製作㆟及主要導演」㆒段內容( 見附件 )闡釋,本會曾多番被本會會員公司及業界投訴及請求協助,因為當發現有被懷疑涉嫌盜版侵權行為而直接向香港香港海關報案時,便已面對㆒系列版權認證工作之問題,包括:須由製作㆟及主要導演聯合親身出具誓章文件( 註:由於本會與關香港海關為協助業界版權認證之工作㆖曾作出互相合作共識,若香港關香港海關在調查或巡查時,被查㆟能提供或出示有由本會預先審查及簽發之版權証明書或發行權証明書,關香港海關有理由相信事件真確,同時或另須要被查㆟補充相關文件,以資佐證 ),才可作出適當處理云云,尤其是面對進口影片或相關影音像複製產品,此問題其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