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对黑麦草根系几种低分子量分泌物的影响
草地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

草地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草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草地植物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机制,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草地植物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机制1. 根系分泌物的调节作用草地植物根系分泌物是调节土壤酸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可以影响土壤中的离子交换、重金属活性等,从而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例如,一些酸性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富含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与盐基反应生成盐,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从而提高土壤的酸碱度。
2. 植物根系降解作用草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分泌酶类,在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的过程中释放出氢离子,增加土壤的酸性。
这种酸性反应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对于土壤中过量的碳酸盐和氢氧根的存在起到了平衡作用。
3. 植物的生长特性草地植物的生长特性也会对土壤酸碱度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对酸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过多的酸性物质,减轻土壤的酸性程度。
而有些植物则具有碱性调节能力,能够吸收土壤中的过量碱性物质,从而降低土壤的碱性。
这些植物的存在可以维持土壤酸碱度的平衡。
二、草地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1. 影响土壤的肥力草地植物调节土壤酸碱度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
通过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植物促进了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吸收过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一些植物通过分泌有机酸,可以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释放出养分供自身吸收,同时也为周围的植物提供了养分。
2. 影响土壤的微生物活动草地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还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不同酸碱度的土壤适宜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而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草地植物能够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来塑造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
3.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酸碱度的平衡能够保护植物根系免受酸碱胁迫的损害,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低磷胁迫对毛竹幼苗生长和养分生理的影响

低磷胁迫对毛竹幼苗生长和养分生理的影响周建菲1,史文辉1,潘凯婷1,应叶青1,孙 翠2(1. 浙江农林大学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300;2. 平度市自然资源局,山东平度 266700)摘要:【目的】探究低磷胁迫对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养分环境、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幼苗生长和养分生理的影响及其持续效应,分析毛竹幼苗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
【方法】通过盆栽播种育苗方式,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2.5 mg ·kg −1(极低磷,P 1)、5.0 mg ·kg −1(低磷,P 2)、10.0 mg ·kg −1(中磷,P 3)、20.0 mg ·kg −1(适磷,P 4)对当年生长季末(T 1)和翌年快速生长期(T 2)根际土壤养分环境、毛竹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毛竹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结果】低磷处理组(P 1, P 2)显著降低T 1根际土壤pH (P <0.05),并维持了根际土壤高氮质量分数;这种低磷效应趋势持续至T 2,且此时P 1和P 2的根际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较P 4显著增加了10.70% (P <0.05)。
低磷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2个时期毛竹幼苗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P <0.05),且T 2时的降幅比T 1更高。
T 1时,低磷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毛竹幼苗根冠比(P <0.05),也相对降低根系养分的分配比例;但T 2时,低磷处理组的根冠比分别较P 4显著增加44.30%和37.97% (P <0.05),且显著增加了氮、钾养分在根系的分配比例(P <0.05)。
低磷处理组显著增加了T 1毛竹幼苗整株磷素利用效率(P <0.05),随育苗时间推移,其利用效率下降,至T 2时,仅P 1较P 4显著增加了19.05% (P <0.05)。
【结论】低磷胁迫抑制了毛竹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但提高了其整体磷素利用效率;随育苗时间延长至翌年快速生长期时,低磷胁迫对植株的抑制作用增强,但毛竹幼苗通过提高根冠比、根系养分分配比例来提高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的示意图 强度 容量
Hale Waihona Puke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快活性养分库
慢 在生长期内 释放的养分
很慢 土壤矿物和 有机残留物
田间根系体积
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它关系着养分供应的速度,反映强度随数量变化的 关系。可以用△Q/△I 的比率来表示,比率越大,土壤养分的缓冲力就越强。
应用强度/容量关系描述土壤养分有效性,可以从养分转化的动态过程来考虑养分的有 效性。
1.生物有效养分
2.化学有效养分
1 2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二、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土壤 3
地上部 2
根
1
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其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其二是在植物生 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的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截获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所占据土壤容积中的养分,它主要决定于根系容积大小 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相对根长
(四)有机物
低浓度的富里酸可以促进发根和根的伸长,较高浓度下的酚类和短链脂肪酸类等低分子 化合物可以抑制根的生长。
淹水条件下,乙酸和其它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对根系的生长不利。 在有机质含量高或施入大量新鲜有机物而又通气不良的土壤上,根际微生物活动可能导 致根际微区累计大量乙烯,抑制根系的扩展。
(四)根系密度与养分空间有效性 根系密度是指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表示有多大比例的土壤体积向根供应养分。
不同根系密度情况下,土体向根 供应磷、钾养分的相对有效体积
土层深度 (cm)
0~10 >10
根系密度 (cm/cm3)
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固碳原理

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固碳原理
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固碳具有重要影响。
根际分泌物是植物根系
周围释放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包括有机物质、酶、激素和其他化合物。
这些分泌物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
解和转化,从而影响土壤碳的固定和释放过程。
首先,根际分泌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促进
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释放二氧化
碳等气体,一部分碳被微生物固定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有机质,
从而实现了碳的固定。
其次,根际分泌物中的酶和其他化合物可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
的分解速率和方式,促进土壤中碳的固定。
例如,一些根际分泌物
中的化合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腐殖质形成,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此外,根际分泌物中的激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进而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输入和分解速率,间接影响土壤碳的固定
过程。
总的来说,根际分泌物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分
解和转化、植物生长等途径,对土壤碳的固定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过程对于土壤的碳储存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黑麦草营养价值评估

DOI:10.15906/11-2975/s.20210804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优质粗饲料,通常进口大量牧草来满足养殖需求。
近年来,黑麦草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栽培植物,其喜温凉湿润气候,宜于夏季凉爽、冬季不太寒冷地区生长,其中10℃左右能较好生长,27℃以下为生长适宜温度,35℃生长不良。
光照强、日照短、温度较低对分蘖有利,同时黑麦草耐寒耐热性差,不耐阴,在风土适宜条件下可生长2年以上,国内一般仅作越年生牧草利用(马向丽等,2005)。
张文洁等(2016)报道,与中优质牧草相比,黑麦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适口性好,易消化,代谢能值高。
此外,Baldinger等(2011)报道,黑麦草一年可以收获不止一次,因此,其可能解决目前我国反刍动物养殖粗饲料短缺问题。
针对放牧饲养的反刍动物,通常可以直接采食新鲜的黑麦草,但黑麦草在干燥或青贮后也可以作为粗饲料(Cooke等,2008)。
Van Niekerk等(2008)研究表明,黑麦草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消化率(71%~78%),能提高动物活体重量,并对产奶量和奶成分有良好影响。
因此,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内外试验评估不同类型黑麦草的营养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原料 将5月初生长期的黑麦草用切割机收割,用于准备干草和青贮料。
一部分牧草保存在4℃下作为新鲜原料,另一部分牧草撒在路面,太阳下连续晒3 d,将干燥后的产品装进麻袋,放在通风阴凉处。
同时将最后一部分新鲜的黑麦草切成5 cm左右,在密闭带盖塑料桶中室温青贮45 d。
1.2 动物试验 选择平均体重为(66.87±2.34)kg的12头绵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
3组绵羊分别饲喂新鲜、青贮和晒干黑麦草。
在体内消化试验中,绵羊被放置在单独的围栏中,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各饲喂两次等量的浓缩料,每天新鲜、青贮和晒干黑麦草的饲喂量为4.5 kg。
整个试验持续14 d,包括7不同类型黑麦草营养价值评估王海英(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 457000)[摘要]文章旨在通过体内外试验评估不同类型黑麦草的营养价值。
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GC-MS分析

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GC-MS分析王晓英【摘要】为探明白三叶入侵禾本科草坪是否与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有关,采用琼脂培养法研究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不同,抑制率介于4.42%~53.16%.经自三叶根系分泌物处理后,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受到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高羊茅幼苗升高,而草地早熟禾幼苗受到抑制.用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醚萃取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主要是紫薇缩醛、油酸酰胺、壬醛、硬脂酰胺、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可见,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是其入侵禾本科草坪的原因之一.【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6页(P96-100,134)【关键词】化感作用;白三叶;高羊茅;草地早熟禾;根系分泌物;气相色谱-质谱【作者】王晓英【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4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又称白车轴草,为豆科(Leguminosae)车轴草属(Trifolium)多年生地被植物,具有分枝多、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可形成单一的植物群落。
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发现,白三叶常入侵其他禾本科草坪,破坏禾本科草坪的均一性和观赏性。
白三叶除了与禾本科植物争夺光照和水分外[1],还具有化感作用。
前人对白三叶化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株浸提液[2-5]、挥发物[6]和腐解物[7]方面。
关于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较少,仅余婷等[8]采用水培收集根系分泌物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未对白三叶根系分泌物的实际浓度进行分析。
铝毒和低磷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铝毒和低磷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王瑞琳;刘金宇;郭天荣【摘要】[目的]为明确低磷、铝毒单独及复合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生理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以秀水132(耐铝型)和甬优8号(铝敏感型)为材料,研究了各胁迫下幼苗干物质积累、光合能力和根系有机酸分泌量.[结果]低磷、铝毒胁迫下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低磷铝毒复合胁迫下幼苗干重及光合参数值均显著低于单一胁迫处理;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乙酸是根系各处理下分泌的主要有机酸.低磷、铝毒胁迫下根系乙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分泌量增加,复合胁迫时根系3种有机酸的分泌量高于单一胁迫处理.低磷、铝毒胁迫下水稻幼苗干重、光合能力及根系有机酸分泌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各胁迫下甬优8号植株干重和光合参数的下降幅度高于秀水132,而秀水132根系有机酸分泌量的增幅大于甬优8号.[结论]低磷铝毒复合胁迫引发水稻幼苗更严重的生理代谢抑制,以甬优8号表现更明显;复合胁迫下根系有机酸分泌量高于单一胁迫,以秀水132增幅更大.【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603-1606)【关键词】水稻;低磷;铝毒;干重;光合参数;有机酸分泌【作者】王瑞琳;刘金宇;郭天荣【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农业新技术试验培训基地,辽宁沈阳110316;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农业新技术试验培训基地,辽宁沈阳110316;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在酸性红壤中,有效磷(P)含量低和铝(Al)离子活性高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2]。
植物铝毒害最典型的症状是根系生长受抑制,进而影响根际养分的有效性,并且导致一些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异常[3-4]。
低磷胁迫可抑制植物干物质积累,降低叶面积,并且引发光合效率下降和生化代谢途径改变等[5-6]。
多环芳烃(PAHs)在淡水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多环芳烃(PAHs)在淡水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1 概述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简称PAH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一类化合物,具有高脂溶性和相对低的水溶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超过400 种)作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 ,POPs) 。
这一类物质由于高毒性、低流动性和难降解性使其在环境保护领域备受关注。
美国EPA优先控制名单中确定了16种PAHs作为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也将7 种多环芳烃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PAHs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垃圾焚烧、精炼油、焦炭和沥青生产以及铝的生产等人类活动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大多数是以吸附态和乳化态形式存在,一旦进入环境,便受到各种自然界固有过程的影响,发生变迁。
通过复杂的物理迁移、化学及生物转化反应,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等系统中不断变化,改变分布状况。
处在不同状态、不同系统中的多环芳烃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行为。
多环芳烃进入大气后,可通过化学反应、降尘、降雨、降雪等过程进入土壤及水体中。
人们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等多种途径摄入,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因此研究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特别是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也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着重探讨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转化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 PAHs在淡水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2.1 PAHs 在大气-水体间迁移转化PAHs 在大气-水体间迁移转化方式有:气态湿沉降、携带PAHs 的颗粒物湿沉降与干沉降、水-气界面PAHs 交换。
李军等利用双膜理论计算多环芳烃在麓湖水面上的交换通量,除萘、苊、二氢苊的通量方向是从湖水到大气外,其它多环芳烃都是从大气进入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 2008, 17(2): 576-579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30150;40673064;3047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0710103908);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作者简介:谢明吉(1980-),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生态学。E-mail:xmjjiandan@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07-11-21
菲对黑麦草根系几种低分子量分泌物的影响 谢明吉,严重玲*,叶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污染生态学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过程与植物根系分泌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多环芳烃的植物修复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对于多环芳烃污染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很少。该实验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材料,以营养液栽培方式研究了在多环芳烃菲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对几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泌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黑麦草根系分泌有机酸、总糖以及氨基酸的量都随菲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变化。黑麦草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主要为草酸,在菲处理下,低分子有机酸的组成无明显变化,但含量随菲质量浓度上升而提高(由对照时的2.33 mg·g-1 FW升高至8 mg·L-1时的4.75 mg·g-1 FW);总糖和氨基酸含量均随菲质量浓度上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是最高值出现的菲质量浓度不同,从含量上来看,有机酸是黑麦草根系低分子量分泌物的主要部分。结合其它研究结果分析,植物分泌的有机酸可能在加速多环芳烃清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菲;根系分泌物;有机酸;糖类;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2-0576-04
多环芳烃是一类受到广泛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显著的致癌致畸变效应,16种多环芳烃被美国环保署列为首要的污染物。同时,有关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多环芳烃污染的修复治理等课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 近几十年来,多环芳烃的植物修复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研究者开展了相关的工作[1-5]。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的存在能够加快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6,7],但是由于多环芳烃的高疏水性,植物直接吸收和积累作用在多环芳烃的修复中作用并不大[4,8,9],而根系分泌物可能在加速多环芳烃的清除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多环芳烃污染下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很少。 低分子量分泌物是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重金属胁迫以及营养缺乏等因素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多环芳烃对根系低分子量分泌物的影响仍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选取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菲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以多环芳烃修复研究中常用的黑麦草为材料研究了多环芳烃胁迫下植物根系低分子量分泌物的变化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植物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商品名为凤凰(polim) 1.2 试验设计 1.2.1 黑麦草的水培试验 黑麦草种子经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20 min,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浸泡于烧杯中吸胀16 h,然后转入培养皿中催芽,经过催芽的种子放入温室中进行育苗,预培养15 d左右,选择长势一致的植株转入烧杯中。移苗后的植株先用蒸馏水缓苗2 d后,更换为半量Hogland’s营养液,再培养3 d后进行染毒处理。 1.2.2 水培染毒 菲(PHE)(>97%,购于Aldrich Co.)先用甲醇溶解为母液,使用时将母液按比例加入配置好的半量Hogland’s营养液中,使培养液中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4、8 mg·L-1,同时调节培养液中甲醇的质量分数均为0.1%,为排除助溶剂甲醇对植物的影响,另设只含有0.1%甲醇的培养液对照。配置好的培养液调节pH至5.5,并在超声波清洗仪中处理2 h,使液体得到充分的混匀,处理时注意保持水浴温度低于40 ℃。每只烧杯内盛装300 mL培养液,烧杯用锡纸包裹避光以防止菲的光降解。每天补充营养液维持液面高度。 1.2.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幼苗染毒处理6 d后,将幼苗由处理液中移出,用超纯水洗去根表面吸附的物质,同时小心去除胚乳,注意不要伤根,小心吸去根表面的水份,将根浸入装有5 mL超纯水的小管中,每管均放入10株苗,根部避光,置于光照培养室中谢明吉等:菲对黑麦草根系几种低分子量分泌物的影响 577 收集根系分泌物,2 h后,取出植株,定容至5 mL,保存于冷冻室内,尽早测定。收集完分泌物的植株在超纯水中洗净,小心分割根部,吸干根表的水份,称质量,鲜质量用于统一根系分泌物的单位。 1.2.4 生物量测定 幼苗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分,105 ℃杀青2 h后在60 ℃下烘至恒质量然后称量。 1.2.5 有机酸分析 采用HPLC进行分析,仪器为Agilent 1100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 nm,色谱柱为XB-18(5 μm,4.6×250 mm),流动相为25×10-3 mol·L-1的H3PO4-KH2PO4缓冲液,pH为2.3,流速为0.7 mL·min-1,进样量为20 μL,柱温30 ℃,有机酸的确定采用外标法,含量的计算采用峰面积法。 1.2.6 总糖分析 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10] 1.2.7 氨基酸分析 根系分泌物氨基酸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法[11]。 1.2.8 数据处理 每组处理设三个重复,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LSD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菲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 黑麦草在经过6 d的菲胁迫处理后,除了生物量略有变化,无其他表观受害症状,显示出较强的耐受能力。根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随菲质量浓度升高而变化的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图1):在1 mg·L-1菲处理下,黑麦草根和地上部分的干质量均达到最大,而后随着菲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但即使在最高质量浓度(8 mg·L-1)下,黑麦草的生物量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 2.2 菲对黑麦草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2.2 1HPLC法分离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 HPLC法用于测定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方法已多有报道,但使用不同方法及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所采用的条件能很好的对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进行定型定量分析。 2.2.2 黑麦草根系分泌的有机酸 在黑麦草的根系分泌物中发现了草酸、乳酸、苹果酸和乙酸(图2);其中,草酸的质量分数最高,
超过了总酸的98%,是黑麦草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主要成分,这个结果与徐卫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并且在各质量浓度菲处理下,根分泌有机酸的组成基本不变,因此在本实验中,以草酸作为根系分泌有机酸的代表。 如图3所示,在各个质量浓度菲处理下,黑
0123456
01248ρ(菲)/(mg•L-1)
w(草酸)/(mg•g-1)
图3 菲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分泌草酸量 Fig. 3 the oxalic acid excreted by ryegrass root under PHE stress
注:相同字母标注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不同字母标注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下皆同
00.0050.010.0150.020.0250.030.0350.040.04501248ρ(菲)/(mg•L-1)生物量/(g•株-1)根重茎叶重
图1 菲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 Fig. 1 the biomass of ryegrass by PHE treatments
图2 有机酸混合标样的HPLC图谱 Fig. 2 the mixed organic acids analyzed by HPLC
(1:草酸 oxalic acid;2:酒石酸 tartaric acid;3:苹果酸 malic acid; 4:乳酸 lactic acid;5:乙酸 acetic acid;6:顺丁烯二酸 maleic acid; 7:柠檬酸 citric acid;8:反丁烯二酸 fumaric acid;9:丁二酸 succinic acid) 578 生态环境 第17卷第2期(2008年3月) 麦草根系分泌的草酸量都比对照有显著增加(p<0.05),而且,随着菲质量浓度的升高,分泌草酸的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从1 mg·L-1菲处理时的3.00 mg·g-1(鲜质量)升高至4.75 mg·g-1(鲜质量),差异显著(p<0.05) 2.3 黑麦草根系分泌的总糖 如图4中所示,黑麦草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含量呈现与有机酸不同的变化趋势:总糖在1 mg·L-1菲处理下达到最大,而后开始下降。在1 mg·L-1菲处理下,总糖分泌显著高于对照(p<0.05),菲质量浓度升至2 mg·L-1时,总糖质量分数虽有下降,仍高于对照,但其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菲质量浓度≥4 mg·L-1时,根系分泌物中总糖质量分数比对照略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2.4 黑麦草根系分泌的氨基酸 由图5可以发现,在不同质量浓度菲处理下,黑麦草根系分泌的氨基酸质量分数变化与总糖的变化趋势类似,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不同在于,氨基酸分泌的最高值出现在4 mg·L-1菲处理下。在2、4 mg·L-1菲质量浓度下,氨基酸的分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菲质量浓度升高至8 mg·L-1,氨基酸分泌虽较对照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低分子量分泌物(包括有机酸、糖类以及氨基酸)是植物根系分泌物中的重要部分,它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大量容易被利用的有机碳。本实验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环芳烃可以促进黑麦草根系低分子量分泌物(有机酸、糖类及氨基酸)的分泌,这与万大娟等人[13]关于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一致。 传统观点认为,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加速有机污染物的清除:(1)根系分泌的酶直接降解有机污染物;(2)根系分泌物能增加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微生物降解活性从而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这两种途径都已经为研究者所证实[14]。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分泌物还可以改变土壤特性、提高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加快有机污染物的清除[15]。 有机污染物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了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主要结合在土壤有机质上,有机物的转移和生物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形态的影响[16],Nardi等人[17]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能够活化土壤中的有机质;White[18]通过外加有机酸证明:低分子量有机酸能够通过螯合无机离子来部分瓦解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LUO 等人[19]也证实植物根系分泌物以及草酸盐都可以促进DDT从土壤的解吸附。从本实验的数据看来,有机酸是黑麦草低分子量分泌物的主要部分,由此可以推测,黑麦草根系分泌物的变化不但对根际微生物产生影响,而且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附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1)溶液培养黑麦草发现,黑麦草对菲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8 mg·L-1浓度处理下仍生长良好 (2)有机酸是黑麦草分泌的主要低分子量有机物。菲处理下,黑麦草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总量随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上升,但有机酸组成无明显变化 (3)菲处理下,黑麦草根系总糖分泌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分泌变化趋势与之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