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三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十一讲反应热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十一讲反应热

六、反应热的计算 1、从键能的角度计算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方程式加和法
三、焓变
1、符号、单位 △H kJ/mol
2、 △H 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H <0 为放热反应 用“-” △H >0 为吸热反应 用“+”
3、 △H 的表示 (1)△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常用于计算 (2) △H=生成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 (3)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四、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可燃物1mol、稳定氧化物
2、中和热
稀溶液、生成1molH2O中和热的定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要点 ①标聚集状态(s、l、g)不标↓ 和↑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③计量系数指物质的量(mol) ④系数可用分数,但热量值要相应变化 ⑤当不注明条件时指250C , 1.01×105Pa
第十一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课时
一、活化能 1、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3、图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特别提醒:NaOH 固体溶于水、浓 H2SO4溶于水,不属
于放热反应,属于放热过程;NH4NO3固体溶于水,升 华、蒸发、分子形成原子等属于吸热过程,不属于吸热 反应。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讲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备考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讲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第2讲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2024大连重点中学考试]盖斯定律是化学热力学发展的基础,下列不能应用盖斯定律解决的问题是(A)A.比较Al与Fe燃烧热的大小B.比较CH3OH与CH4燃烧热的大小C.比较S(s)与S(g)在空气中燃烧的热效应大小D.比较氢氧化钠分别与盐酸和氢氟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大小解析Al燃烧生成氧化铝,Fe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无法通过盖斯定律比较Al与Fe燃烧热的大小,A项符合题意;反应2CH4(g)+O2(g)2CH3OH(l)属于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ΔH等于2倍的CH4燃烧热减去2倍的CH3OH燃烧热,则CH4的燃烧热比CH3OH的燃烧热大,B项不符合题意;S(g)转化为S(s)为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该反应可看成S(g)在空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减去S(s)在空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则等量的S(s)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比S(g)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少,C项不符合题意;依据盖斯定律,氢氧化钠与氢氟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可由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加上氢氟酸电离的ΔH得到,氢氟酸的电离须要吸热,则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小于氢氧化钠与氢氟酸发生中和反应的ΔH,D项不符合题意。

2.[浙江高考]关于下列ΔH的推断正确的是(B)C O32-(aq)+H+(aq)HC O3-(aq)ΔH1C O32-(aq)+H2O(l)⇌HC O3-(aq)+OH-(aq)ΔH2OH-(aq)+H+(aq)H2O(l)ΔH3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ΔH4A.ΔH1<0ΔH2<0B.ΔH1<ΔH2C.ΔH3<0ΔH4>0D.ΔH3>ΔH4解析形成化学键要放出热量,ΔH1<0,其次个反应是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2>0,A项错误;ΔH1是负值,ΔH2是正值,ΔH1<ΔH2,B项正确;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3<0,ΔH4<0,C项错误;第四个反应(醋酸是弱酸,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第三个反应,但ΔH3和ΔH4都是负值,则ΔH3<ΔH4,D项错误。

2024版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第31讲能量—反应历程图像、反应热比较能力课件

2024版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第31讲能量—反应历程图像、反应热比较能力课件

2.已知:Mn(s)+O2(g)===MnO2(s) ΔH1 S(s)+O2(g)===SO2(g) ΔH2 Mn(s)+S(s)+2O2(g)===MnSO4(s) Δ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ΔH2>0 B.ΔH3>ΔH1 C.Mn+SO2===MnO2+S ΔH=ΔH2-ΔH1 D.MnO2(s)+SO2(g)===MnSO4(s) ΔH=ΔH3-ΔH2-ΔH1
解成 SO2 是吸热反应,ΔH2>0,故 ΔH2>ΔH1,错误;D 项,

根据盖斯定律 ΔH1=ΔH+ΔH2,ΔH1-ΔH2=ΔH<0,则 ΔH1<ΔH2,错误。 [答案] A
1.(2022·临沂模拟)Li/Li2O体系的能量循环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ΔH3<0 B.ΔH3+ΔH4+ΔH5=ΔH6 C.ΔH6>ΔH5 D.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C [由循环图可知ΔH1>0,ΔH2>0,ΔH3>0,ΔH4>0,ΔH1+ΔH2+ΔH3 +ΔH4+ΔH5=ΔH6,C项正确。]
1. (2022·徐州检测)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8
kJ/mol,在V2O5存在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ΔH=E4-E3+E2-E1 B.加入V2O5后反应经过两步完成,其中第一步决定反应速率 C.加入V2O5,ΔH不变,但反应速率改变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 时,反应放热198 kJ
1234
2.(2021·湖南选择性考试,T14 改编)铁的配合物离子(用L-Fe-H+表 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
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2.16 eV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 eV·mol-1 D.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均
能加快反应速率,并增 大DMF平衡转化率
123456789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向进行的三个吸热反应中,其能垒分别为:[-1.23- (-2.16)]eV=0.93 eV、[-1.55-(-1.77)]eV=0.22 eV、[-1.02-(-2.21)]eV=1.19 eV。 从以上分析知,该历程中最小能垒为0.22 eV,是由(CH3)2NCH2OH*转化为(CH3)2NCH2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2OH* ===(CH3)2NCH2+OH*,A正确;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1.19 eV, B不正确; 该反应的总反应是由(CH3)2NCHO(g)转化为N(CH3)3(g),但1.02 eV为单个(CH3)2NCHO(g) 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 +H2O(g) ΔH=-1.02NA eV·mol-1,C不正确;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能增大
根据题图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Mg(s)+I2(g)=== MgI2(s) ΔH=-364 kJ·mol-1①和Mg(s)+Cl2(g) ===MgCl2(s) ΔH=-641 kJ·mol-1②,根据盖 斯定律,由②-①得MgI2(s)+Cl2(g)===MgCl2(s) +I2(g) ΔH=-277 kJ·mol-1,D项正确。
123456789
8.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 (x=1、2、3C、l4O)的-x 能量(kJ)相对 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A B.A、B、C、D、E五种微粒中C最稳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鲁科版):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电解原理创新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鲁科版):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电解原理创新应用

热点 专练
题组一 电解原理在物质提纯中的应用 1.科学家采用电渗析法提纯乳清(富含NaCl的蛋白质),有价值的蛋白质回收率达到 98%,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膜2为阴离子
交换膜 B.膜1、膜2孔径不大于半透膜孔径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a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O +2e-===2OH-+H2↑,C项正确; 每转移2 mol电子,结合电极反应 和电荷守恒可知,理论上乳清减 少的质量为2 mol NaCl的质量,即 质量减少117 g,D项错误。
2.(2022·广东梅州模拟)电解法常用于分离提纯物质,某混合物浆液含Al(OH)3、MnO2 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 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如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进行回收
+2H+===HOOCCHO+H2O
√C.电解一段时间后,N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D.若有2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则该装置 中生成2 mol乙醛酸
由图中质子的移动方向可知,M极为电 解池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A正确; N极为阴极,乙二酸在阴极的电极反应 式 为 HOOCCOOH + 2e - + 2H + === HOOCCHO+H2O,放电时消耗氢离子, 溶液pH增大,B正确、C错误; 若有2 mol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阴极和阳极各生成1 mol乙醛酸,则装置中 生成2 mol乙醛酸,D正确。
2 mol H+,由于 2CrO24-+2H+ 小于1 mol,D错误。
Cr2O27-+H2O 为可逆反应,阳极室生成的 Cr2O27-
题组二 电解原理在无机物制备中的应用 3.(2022·湖北,14)含磷有机物应用广泛。电解法可实现由白磷直接制备Li[P(CN)2], 过程如图所示(Me为甲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 mol Li[P(CN)2],理论上外电路需要转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

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速率之比ν(A2) :ν(B2) :ν(AB)=1:1:2B.浓度之比c(A2): c(B2): c(AB)=1:1:2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A2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答案】D【详解】A.它们的速率之比虽然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并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A不正确;B.平衡状态下的各组分的浓度之比通常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只有它们的浓度不持不变状态才是平衡状态,所以B不正确;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A2,只描述了正反应速率,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C不正确;D.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了,所以是平衡状态。

【点睛】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达平衡。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详解】ΔH小于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B.氯化铵受热分解得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C.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得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D.实验室制备氢气是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 符合;答案选D。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讲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讲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掌握ΔH的计算。

5.了解燃烧热的定义,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6.了解有关燃烧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一焓变与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01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02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化学能与03热能的转化,也有光能和电能等。

2.焓变和反应热(1)反应热: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01释放或从环境02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其符号为03ΔH,单位是04kJ·mol-1或kJ/mol。

(3)产生原因注意:稀释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等过程虽然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属于放热过程而不是放热反应。

同理,铵盐溶于水属于吸热过程。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01>E 生成物E 反应物02<E 生成物与键能的关系生成物的总键能03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04小于反应物的总键能ΔH 的符号ΔH 05≤0(ΔH 为“06-”)ΔH 07≥0(ΔH 为“08+”)常见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③C 和CO 2、C 和H 2O(g)的反应;④盐类的水解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六(必修2)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六(必修2)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和焓变(1) 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焓变(ΔH):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即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1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表示方法①吸热反应:ΔH 为“正”或ΔH>0; ②放热反应:ΔH 为“负”或ΔH<0。

二、燃烧热、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燃烧热(1)概念:燃烧热是指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能量。

(2)单位是kJ/mol ,燃烧热通常可用仪器由实验测得。

(3)特点:物质燃烧时一定放热,则燃烧热一定为kJ/mol 。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 比较角度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能量 变化 放热放热△H △H <0,单位kJ/mol 不同点反应物的量 1mol 燃烧物不限量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H 2O 是1mol反应热的含义1mol 燃烧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可能相同,强酸和强碱反应均为57.3kJ/mol【注】燃烧热和中和热使用△H 表示及回答反应热时要写上“—”号。

回答燃烧热、中和热时则不再加 “—”。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

3、中和热的测定(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的测定 ①装置图如下:②计算公式ΔH=()..---2110418t tkJ mol0025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③注意事项a.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防止热量的散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