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问题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附解析版)

等高线地形图(附解析版)

专题03 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读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各题。

(1)该图中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

(2)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地形部位②是:____①、②、③、④四地形部位,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

(3)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____米,①山顶的海拔范围是____。

(4)图中“小河”两字所在河段的流向是____。

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河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___,理由是____。

(5)如果图中A点的温度是12.4°C,那么B点的温度是____°C(6)地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爬山运动,A和B所在地,爬山比较轻松的是____;为什么?____。

(7)甲、乙、丙、丁适合修建水电站大坝的是____。

二、解题技巧:1、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都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使在某一张图上有断开的现象,也会在相邻的图上闭合。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做到“一读二看”:“一读”是指读数值,读数值可知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等高距等;“二看”是指看疏密和看形状,看疏密可知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看形状可判断不同的山体部位。

2、易混淆的概念:(1)山峰与盆地:山峰与盆地等高线上的数值分布相反(如下图)。

①山峰:等高线数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等高线数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间低,四周高。

(2)山脊与山谷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如下图)①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

②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

1、地形类型:利用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形类型,小于200米是平原;200~500米是丘陵;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大于500米且边缘等高线密集、内部等高线稀疏的是高原。

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特征举例平原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较小亚马孙平原高原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青藏高原山地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喜马拉雅山丘陵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东南丘陵盆地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2、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的表示方法如下:地形部位等高线表示方法山峰(山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递减,一般符号为“▲”顶)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鞍部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低矮处,形似“马鞍”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峭多条等高线重叠处壁)盆地(洼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外向内递减地)3、坡度判读: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判断部位名称: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二、比例尺问题:1.比例尺三种表示表示方式是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三种表示方式间的相互转化。

2.比例尺公式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相对高度:标注在等高线上的数字,是该条等高线经过地的海拔高度,在同一条等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叫等高距,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不变;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四.定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此基础上,还可再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在判别方向时,应采用平移指向标确定。

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但不一定指图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其他方向。

五.爬山运动: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易于爬山;等高线稠密,坡度陡峻,越难于爬山。

六.攀岩运动与观赏瀑布:攀岩与观赏瀑布最好选择在陡崖。

七.小河、水库与大坝:小河常形成与山谷之中,山脚的口袋型洼地、小盆地,因为有较大的集水面积适宜建设水库,大坝的坝址宜选择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利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

八.修路:沿等高线修筑,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九.气温: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十.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河段上游、地势平坦开阔、向阳坡、上风向、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以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的地方。

十一.农业区: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发展粮食作物和蔬菜、花卉生产应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水源的地方;例一.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综合题训练(二)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综合题训练(二)解析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综合题训练(二)1.读“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全民健身、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

图中甲、乙、丙三处适合进行攀岩活动的是处,适合开展漂流探险的是处。

(2)图中观景栈道的走向是。

(3)仅考虑海拔因素,图中A、C两地的气温相差约℃。

2.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2)李村在王村的方向,量得李村与王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米。

(3)考察中同学们经过①和③两条河流,水流更急的是(填序号)。

(4)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同学们测得A地气温为20℃,估算B地的气温为℃(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3.图示区域为某中学在森林公园内选取的研学基地。

自2019年3月四川凉山森林火灾后,为防患于未然,校方拟在基地建火情瞭望台。

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2)B山峰在C山峰的方位。

(3)C山峰与D处的相对高度为米。

(4)学生攀登B山峰有a、b两条线路可选,其中坡度较缓的是(填字母)线路。

(5)该森林公园开发了岩壁攀岩项目,你认为会在(填字母)处。

(6)校方发现森林公园内B处已有一个火情瞭望台,但视野范围有限,拟在(填字母)处再建一个以最大限度扩大瞭望范围。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图1甲、乙、丙、丁中的。

(2)图2中的A、B、C、D四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点,C点位于B点的方向。

(3)2018年6月24日至6月26日是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在此期间贵港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5.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某校地理教师组织学生野外考察。

如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可用方法辨认方向。

据此判断,甲村在乙村的方向。

(2)图中河流BC与CD段相比较流速更快的是,主要原因是。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图的解读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M点的海拔范围: 80<H<90
(2)N点的海拔范围:
60<H<70 (3)M、N两点的相对高度:
10<H<30 (4)陡崖高度: 20米≤H<40米
高度的计算方法

1000米
1500米

500米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 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 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 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黄土高原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4 ∠3 ∠2
D4 D3D2
垂直相对高度 h 坡度=
水平距离
tg∠
=
h D
判断坡度
④ 分析右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是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
则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D
等高距大
等高距小
坡度的识别
a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相同,但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 40

② ③

图1
0 50m
5 等高线/m 0
河流、池塘 聚落
等高线特点四: 不相交,除陡崖
400 600
陡崖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400米500米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100米陡崖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范围示意图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最高重合在一起的等高线最大值等高距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 1.推算等高线的值:(判断点的海拔) 2.相对高度的计算: 3.气温的比较: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崖顶、崖底、陡崖高度的计算 5.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1.图10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10中a和b的数值可
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例题5.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1--2题。
1.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P为山坡上洼地 ②Q为山坡上洼地
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方法: (1)知道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oc/100m T差=0.6oc/100m *H差 可算出来两地的温度垂 直差异。
B A
例10:A的温度为200C,那么B地的温度是多少?
4.陡崖的相关计算问题
1、图中M处最可能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 A.跳水运动 B.滑雪运动 C.飞行运动 D.攀岩运动 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崖顶)相对于甲城 镇的高度可能为( ) A.508m B.316m C.264m D.198m
B.420米 D.180米
例13.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B.99m C.199m D.259m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二)(山丘、洼地、陡崖、坡度)

等高线地形图(二)(山丘、洼地、陡崖、坡度)

精选版课件ppt
19
以下四幅图均代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
1∶20 000、1∶30 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C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精选版课件ppt
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精选版课件ppt
9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题。
(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
B.239米
C.250米 D.300米
精选版课件ppt
10
一般规律:若地形图中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 数值最大的一条为h, 数值最小的一条为P,等 高距为d,则
(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精选版课件ppt
18
③ 判读坡度陡缓:
影响因素: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等高距
同图比较:
等高线密→坡度大 等高线疏→坡度小
异图比较: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比例例尺尺越越大小→→坡坡度度越越大小 (图幅相同)
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等等高高距距越越大小→→坡坡度度越越大小
(3) 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写出图中字母 所在地的地形 名称:
A:_山__顶____ B:_山___谷___ C:_山___脊___
D:_陡___崖___
E:__鞍__部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20 P
满足已有5条等高线通过的条件 最高点P可能在180处,也可能在180以上
20 20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即: 180≤P﹤200
200 180
P
20
80m120m
20
满足已有5条等高线通过的条件
80m120m
20 Q
最低点Q可能在100处,也可能在100以下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 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① 判读海拔高度:
1)只要知道某地在哪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准确值 3)等高线之间闭合等高线内大小的判定
规律:“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300
300
200
200
3、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即: 80<P≤100
100 80
Q
则PQ的相对高差: 80
A
B
100 90
80
P 70
20 30 40 50 60 70
1,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8m B 36m C 40m D 80m
2,图中P,Q的海拔相比较,则( )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米 D,P可能比Q低20米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 )
D>C>B>A
(3)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 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
A>D>B>C
13、读下图,等高距相同且等高线数值a>b>c>d
,坡度情况是(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 确的是( D )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4)、在比例尺不同,等 高距也不同的情况下,对 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
比值越大,坡度越大;比值越小,坡度越小。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能“通视”的两点之间是不 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间 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 线的高度值。但仅看两地的高差 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 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 凸坡也不能通视。
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图所示:
在凸坡的A点上 不能观测到B点, 因视线会被凸 坡阻挡。如图: 而在凹坡上的 A´点则能观测 到B´点。如图:
280
A
B
C
D
比例尺相同,疏密间隔相同, 等高距越大,坡越陡。
(3)、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例:下例两幅图的比例尺相同,比较A、 B两地坡度大小。
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即H不同,在相同的 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H/L值越大,即坡度越 陡。结论3: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比例尺 相同,等高距越大,则坡度越陡。所以图中坡 度 A> B。
小资料
在战术利用上,对进攻方来说,利用凸形坡下所 形成的视线(或射击)死角便于隐蔽自己;而对于 据守方来说,利用均匀坡面或凹形坡面所造成的较广 阔的视觉空间,比较便于观察敌情。
南岭山水制作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 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视问题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友情提示:“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 只适用 于同一幅图中 。
坡度大小的判读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
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h
∠1 ∠2 ∠3
tg∠ = h D
D1 D2
D3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的情 况下,相同的图上距离,比例尺越大,则 H/L比值越大,坡度越陡。结论2:不同等高 线地形图中,若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陡。所以四点坡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200 220 200
D

200 260 200
240
地图与等高线专题复习
高考目标要求: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深)线的主要特点。 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地形剖面 图的绘制。 4、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世界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第二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上 的有关坡度问题
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
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 B 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
A B C D
0
2千米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2)、根据比例尺判断 例:下面四幅图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 判断a、b、c、d四点坡度大小。
判断坡面类型
坡面-----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表 面 (斜坡或山坡)。 一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均匀坡面:坡面倾斜基本一致 等高线表现为间隔大致相等,疏 密一致 ②凸形坡面:坡面倾斜,上缓下 陡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大下小, 南岭山水制作 上稀下密
3)判断坡面类型
③凹形坡面:坡面倾斜,上陡下 缓等高线表现为间隔上小下大, 上密下稀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 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 确的是( c )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 路③容易· B.沿线路 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 路②难D.沿线路③和 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通视情况: 凸坡:从 山顶看不 到山麓; 凹坡:从 山顶可以 看到山麓
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 坡度问题
思考:什么是坡度?影 响坡度的因素有那些?
坡度: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地面的 倾斜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
H 坡度角 L
垂直相对高度 tan坡度角= 水平距离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坡度大小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 果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 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 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 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 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 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
1、判断坡度陡缓
(即在同一幅图上)
疏缓密陡
坡度与等高 距成正相关
比例尺大
比 例 尺 小
坡度与比例 尺成正相关
(4)、在比例尺不同,等高距也 不同,疏密程也不同的情况下, 对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
比值越大,坡度越大;比值越小,坡度越小。
判断坡面类型
判断坡面类型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 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 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而凸 坡则下密上疏。如图:
例:判断图中A、B两处的坡度大小。
同一幅图中,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在相同的 相对高度下,图上距离越近,α越大坡度越陡。 结论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 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平缓。所以图中坡度A>B。
(1)等高线形态与坡度的关系
等高线稀疏 — 坡度 — 坡度 缓 等高线密集 陡
A、坡度的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