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ppt课件(公开课00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ppt课件(公开课001)

故事情节
《从百草园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 草园春、夏、秋的景色;长妈妈给我的讲 的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在园子里捕鸟与三 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的生活做对比。三味书 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子,但不如百草园大、 有趣。可是也经常去自寻乐趣。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 刀》
朝花夕拾
阿狗常记范爱农;藤野父亲二百五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 《范爱农》 《无常》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 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 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 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 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 面。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 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 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 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 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 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部编本七年上语文
走近鲁迅 解读经典
洪亮 汤岗子学校
教学目标
一、走近鲁迅,进一步了解鲁迅, 概述鲁迅性格。
二、解读经典,初步了解《朝花夕 拾》。
三、力求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走近鲁迅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 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 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 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 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 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一面旗帜。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阅读课本资料夹相关内容,结合自己收集的资 料,讨论探究下面的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组成及内 涵。 2.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有哪些? 3.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请你为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 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四、课 堂 活 动 : 实 地 考 察 , 搜 集 资 料 , 撰 写 申 请 报 告
2.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 告》。报告(以某古代建筑为例)要注意以下事项:
报告中的内容应包括: (1)建筑概述;(2)人文、历史价值;(3)建筑保护
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 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当代陈运和也用诗"天桥雪 洞奇观曾扬名华夏,花苑庄阁诸景曾流传后世"夸奖丛台。
三、课 堂 活 动 : 文 化 遗 产 推 荐 与 评 选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符合条件的项目?
四、课 堂 活 动 : 实 地 考 察 , 搜 集 资 料 , 撰 写 申 请 报 告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3.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为 因素
游客不文 明行为
非人为
干旱
因素
二、课 堂 活 动 : 讨 论 探 究
4.请你为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①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法律、规章的形式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 护力度,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②加大宣传,开办文化遗产学习、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 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文化遗产存在 的必要性。 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课件
新青年》发刊词(选段):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 自立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老师寄语
我们感受了文学的魅力,了解了文学社团的组建,并策划了文学交流活 动,还了解了如何布置文学角、分工合作编辑班刊。希望同学们能将文学因 子植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不负韶光,不负自己,成为一个爱读书、会思 考、有温度、懂乐趣的人。
活动示例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⑤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 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寻思之士,心知其意 。”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 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 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 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③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这个评选 家就是时间,这些推举者就是群众。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 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④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第一要懂得它的文字。攻不破这道关,就看不 见这道关里边是什么情况,只好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 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 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 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下面所说的就指值得精读的 书而言。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活动二:我来写广告词
3.过去的公益广告总爱板着面孔教训人,请你替换广告
词,让它饱含温情,体现人文关怀。
请勿乱扔垃圾! < 垃圾桶上标签 > 你知道我在等吗? 请勿喧哗! < 阅览室 > 悄悄的来,悄悄的去 禁止践踏草坪 请不要踩我,我会痛的 请节约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请节约用水 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的眼泪 献血光荣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请随手冲掉 < 公共厕所 >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活动三:寻找最美对联
3.名联赏析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禁鸦片时,自己在府衙所写的一副自勉 联,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 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克制私欲,才能像大山那 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活动二:我来写广告词
4.撰写广告词 请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拟写一则广告语 普通话是沟通你我他之间的桥梁。 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天下。
活动三:寻找最美对联
1.对联知识学习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上布上或者刻在竹子上、 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 始于五带,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赏析】“联想”一方面是指人的头脑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是指 一个产品品牌。这一广告词妙就妙在将产品的品牌与人的思维方 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方便人们记忆,又加深了广告的深度。
活动二:我来写广告词
2.优秀广告词欣赏 李宁:把精彩留给自己。
【赏析】国内最好的体育用品恐怕非“李宁”莫属了。体育用品是 年轻人的天下,既没有耐克的超级明星,又没有锐步的国际背景, 李宁的“把精彩留给自己”却也同样符合青少年的心态,谁不希望 精彩呢?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 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 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刘宝楠《论语正义》
(4)(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 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 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
答案 宽容、谦让、豁达。
2.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故事?请结合故事,说说“和”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
答案 (示例一)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
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 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 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 “以后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 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 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这里的“和”表现在蔺相如的大度谦让,也表现在廉颇的知错就改,勇于认错。
【二】
探“和”之义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有什么区别?结合下 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云“君子和而不同者”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 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 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课件(共13张ppt)
文化传统,老师告诉我们要全方面发展,去做志愿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
赏优美的淮剧,陶冶我们的情操,同时能够劳逸结合,提高以后的复习效率,
您说是吧?
小张见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他也想要, 父母担心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如果你作 为父母怎么和他说?
李想的父亲特别喜欢短跑运动员刘翔,一直遗憾自己没有成 为运动员,一心要把李想送到体校去,但是李想对成为运动 员并没有兴趣,如果你是李想,你如何劝说父亲?
结束语
Click here to add words
语文是生活中应用做广泛,最重要的学科。语文的 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 多广阔。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章。”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个源头即生活。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语文都能轻松化解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作为生活中学语文的一种点拨,但愿能起到抛砖 引玉的作用。
[2017·盐城]星期天上午,崇文中学文学社团成员为开展“走 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 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 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示例:先生您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团的学生,我们社 团正在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准备进海盐博物馆参观,想请您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一下, 您看方便吗?
我的语文生活
语文是什么?
语文=语言+文字
生活中处处需要应用到语文,请举几个例子?
姓名
玉 堂 —— 金玉满堂 张 飞 —— 字 益 德(翼德) 诸葛亮 —— 字 孔 明 周 瑜 —— 字 公 瑾 杜 甫 —— 字 子 美 韩 愈 —— 字 退 之 苏 轼 —— 字 子 瞻
广告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杨翥【zhù】卖驴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他 对驴子特别偏爱,每天上朝回家,他常常不顾家人的劝 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关驴 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 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曲。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了,竟然生了个 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备加疼爱。可是,这孩子有个毛 病,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 得安宁。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伤透了脑筋, 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杨翥。杨翥二话没说,忍痛把自己心 爱的驴子卖了,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 (人称水镜先生 ) 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 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 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 :“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 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 己的猪 , 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 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 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合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多年邻居,毕竟要以 和为贵。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 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 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息了。于是,两家 之间空 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1、 “和为贵”故事会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 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 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礼之用,和为 贵。”(《论语·学而》)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 来说法很多。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和为贵” 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等。下面这则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 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件 (共44张PPT)
六尺巷这件事说大不大,但弘扬着一种美德, 体现了一种胸怀。只有人人学会谦让,人人学会宽 容,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 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 因为有阿比(对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 阿谀附和。
பைடு நூலகம்
③“和因义起,同因利起。义者,宜也,各适其宜, 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 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 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义也。”
“和”与“同”之间的区别?
“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 “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 “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 是 小人“为恶一致”。 “和”是目标一致,但行为、方法 不一定相同,“同”只是行为上的 附和。
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 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 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 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 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 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 是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由此可见, “和”字的产生,与音乐密切相关。而在 古代,音乐与宗教是社会仪式的一部分, 所谓“礼乐”,所以说,是礼仪与音乐共 同确立了“和”。因此,孔子说:“礼之 用,和为贵。”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 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 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利用工具 书和网络,理解下面的材料,小组讨论 “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 “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 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 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 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 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 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 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 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 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 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 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传统习俗
除夕守岁 初二拜年 初四迎神接神
初一祭祖 初三老鼠娶亲
初五破五
除夕守岁——俗称大年。此时家人团聚,吃团年饭,团坐 待旦(守岁),小辈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初一祭祖——祭祖一般在初一子时,须燃开门鞭炮避邪。 初二拜年——人们互相恭贺新年,媳妇们带着丈夫、儿女
回娘家,吃元宝汤,也就是现在的馄饨。 初三老鼠娶亲——为不骚扰老鼠们办喜事,这一天不能熬
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 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 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 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 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 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 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 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 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 “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 “吃剩有鱼(余)”。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 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 形桃木板。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 “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 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 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 春联"。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 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 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 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守岁
在这"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的晚 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 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 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 平平安安" 。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 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 隔年饭" ,是年年 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 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 起来煮,北京俗话叫" 二米子饭" ,是为了有 黄有白,这叫作" 有金有银,金银满盆" 的" 金 银饭" 。
倒贴福字的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 福" 字作暗记准 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 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 上贴上一个" 福" 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 人敢违抗,
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 福" 字。其中 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 福" 字贴倒了。第 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 了" 福" 字,还有一家把" 福" 字贴倒了。皇 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 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 元漳说:" 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 福字贴倒了,这不是" 福到" 的意思吗?" 皇
称之为“团拜”
拓展延伸:(春节食俗)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 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 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 都要采买充足。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 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 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 饭”。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 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
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搜集 资料,检索资料。
2、学会图书馆、实地 调查、采访、上网……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学会搜集资 料,检索资料。
2、学会图书馆、实地调查、 采访、上网……
•搜集资料有哪些步骤?
合作探究
你捡了多少金子?把它们都放好了吗?可别弄 丢了。给你几个建议:
夜,还要在地上撒些盐米。
初四迎神接神——一切人间神回到人间,傍晚接神。 初五破五——从初一到初四有很多禁忌,初五可以破除了, 垃圾可以倒了,刀剪可以动了,稀饭可以吃了,祭祖的供 品也要撤了。照例还要吃饺子,商店开张大吉,迎五路财 神。 初七人日——小孩节日,煮七种菜为羹。 初八顺星——众星聚会之期,要拜星君,黄昏后点四十九 盏灯,摆天地桌(院子里),灯散放各处,叫散灯。 初九玉帝诞辰——祭玉皇祭天官。 十三到十五闹元宵——十三试灯,十四搭彩蒯,迎紫姑神, 十五看花灯,吃元宵。闹完元宵,春节就算过完了。
1、把找到的东西用打印机输出来; 2、把你找到的网页收藏起来; 3、把你找到的资料存放在一个以你名字命名的
文件夹里。
• 提问展示
• 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 在班上展示。
年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 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 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 每到除夕,人们纷纷逃往深山,以躲避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收拾东 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村东头来了一个乞讨老 人,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 晚,他定能将“年”赶走.老婆婆劝其还是上 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 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象往年一 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乞讨老人 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 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 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
祭灶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 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 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 火,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 上灶王爷的神像。两旁贴上“上天言好 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 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 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玉皇 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 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 灶王爷之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