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08秋学期.ppt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局部解剖标本考试05共08(精选)PPT共54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审容ຫໍສະໝຸດ 膝之易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局部解剖标本考试05共08(精选)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局部解剖学复习

局部解剖学复习名词解释:1. 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倒置的三角形间隙,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内侧缘,长收肌内侧缘围成。
其内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通过。
2. 股鞘:在股三角内,可见自腹横筋膜和髂腰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脉,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即为股鞘。
3.股管:股鞘在矢状面上被筋膜分成三份,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为股管。
4.血管空隙: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
其内有骨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
5.乳房后间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为乳房后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6. 腋窝: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内侧和胸前外侧壁之间的锥体形腔隙,由顶、底和四壁构成。
有腋动、静脉和臂丛,脂肪、淋巴结和淋巴管等结构7. 胸大肌后间隙:位于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此间隙为隆乳术假体植入的另一常用部位。
8. 什么是SMAS:在面颈部皮下脂肪层深面,存在一个连续的解剖学结构,它是由中间的腱膜性部分连结周缘的浅层表情肌,在面神经支配下,参与完成表情活动。
论述题1、什么是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
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什么是腹股沟三角:为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3、什么是直疝与斜疝的标志: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深管突入腹股沟管,在经浅环坠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经腹股沟三角突出者,称腹股沟直疝。
4、隆乳术三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腋窝切口、乳晕切。
5、三切口的利弊:乳房下皱襞切口的切口距离较近,剥离范围较小,显露较好,能直接剥离囊腔,手术操作方便,但切口位置不够隐蔽,术后切口瘢痕较明显。
腋窝切口:此切口乳房区无瘢痕,但切口入路至乳房区距离最远,剥离范围大,易损伤血管、神经,显露不易。
【PPT课件】局部解剖学

1
局部解剖学
一、定义:是由浅入深研究人体各 局部层次结构和器官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二、人体局部的基本结构形式
鞘状结构 板层结构
2018/12/19
2
一般层次
皮肤:厚薄不一 浅筋膜:内含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 深筋膜:在四肢部分与骨形成骨筋膜鞘; 肌层 骨或腔隙
1、皮肤 2、浅筋膜:小隐静脉 腘浅淋巴结、股后皮神经、 隐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 3、腘窝内容物:浅 深 (1)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腘静脉: (3)腘动脉; (4)腘深淋巴结
2018/12/19
20
2018/12/19
21
小腿后区
1、皮肤 2、浅筋膜: 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 3、深筋膜 后骨筋膜鞘: 浅部:小腿三头肌; 深部:腘肌和小腿 后群深层肌。
2018/12/19
13
2018/12/19
14
股后区 一、境界: 上:臀沟; 下:髌骨上方2横指; 内、外:过股骨内、 外侧髁垂线.
2018/12/19
15
二、层次结构 1、皮肤 2、浅筋膜:股后皮神经 3、深筋膜 后骨筋膜鞘:股后群肌、 坐骨神经、深淋巴结、 和淋巴管。
2018/12/19
2018/12/19
35
股三角 1)股鞘:3-4cm 2)股管: 长约1.0-1.5cm, 为股疝好发部位。
股管
股环
2018/12/19
36
股
管
股鞘内侧,1-1.5 cm 前:腹股沟韧带,镰缘上角和筛筋膜 后: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和股鞘内侧壁 外: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2018/12/19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1. 面动脉facial artery的行径与面静脉、下颌缘支的位置关系如何?行径:于颈动脉三角内(舌骨大角稍上方)起自颈外动脉→向前经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深面→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深面→咬肌前缘处绕下颌骨体下缘,出现于面部,斜向前上行→口角与鼻翼外侧之间→内眦,改称内眦a。
与面v关系:面动脉后方有面静脉伴行。
与下颌缘支关系:下颌骨体下缘处的面a浅面有下颌缘支越过。
2. 面部浅层结构和结构的毗邻关系(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的终末支与何结构伴行?在何处穿出?分布于何处?)面部浅层结构:(1)皮肤和浅筋膜:皮肤薄、柔软有弹性,含较多的皮脂腺、毛囊、汗腺;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血运丰富;(2)面肌:眼轮匝肌、鼻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颊肌、颏肌;(3)血管:●面动脉【于颈动脉三角内(舌骨大角稍上方)起自颈外动脉→向前经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深面→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深面→咬肌前缘处绕下颌骨体下缘,出现于面部,斜向前上行→口角与鼻翼之间→内眦动脉。
】●面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起自内眦静脉→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颈内静脉。
面静脉经内眦静脉、眼上静脉和海绵窦交通。
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面肌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故在两侧口角→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若患脓性感染,可沿上述途径逆行至颅内。
面静脉借面深静脉与翼丛相通。
】(4)淋巴引流: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5)神经:感觉——三叉神经(眼n、上颌n、下颌n三大分支);运动——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毗邻关系:面动脉后方有面静脉伴行,浅面有部分面肌覆盖,并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颈支越过三叉神经trigeminal N终末支:眶上神经:与同名血管伴行,由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穿出,分布于额部皮肤。
眶下神经:与同名血管伴行,穿出眶下孔,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全册课件

常用实验器械的使用
实验分组合作及卫生管理
胸壁
• 切口
浅层结构
乳房
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深层结构
胸廓内动静脉穿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肋间后动静脉穿支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胸肩峰动脉
锁胸筋膜
锁胸筋膜
学习要点
•
乳房淋巴回流途径;
•
锁胸筋膜;
局部解剖学
崔怀瑞 667817 513041086@ 10A205/7A217
腋窝
• 位置 • 构成:一顶、一底、四壁
腋鞘及腋窝蜂窝组织
• 由椎前筋膜延续 • 包绕腋血管及臂丛 • 锁骨下臂丛麻醉将 药液注入此鞘内, 各区域感染可相互 蔓延
臂丛
根 干 股
束
分支
臂丛
• 外侧束
• 肌皮神经-穿喙肱肌 • 正中神经外侧根 • 胸外侧神经
臂丛
• 内侧束
• 尺神经 • 正中神经内侧根 • 胸内侧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前臂内侧皮神经
• 深层:拇收肌筋膜、 骨间掌侧筋膜
手掌骨筋膜鞘
1. 外侧鞘 2. 中间鞘 3. 内侧鞘
内侧肌间隔
小鱼际筋膜 掌腱膜 鱼际筋膜
外侧肌间隔
骨间掌侧筋膜
拇收肌 掌中隔 拇收肌筋膜
筋膜间隙
• 掌中间隙 • 鱼际间隙
掌中隔
手肌
• 外侧群 • 拇短展肌 • 拇短屈肌 • 拇对掌肌 • 拇收肌
• 内侧群 • 小指展肌 • 小指短屈肌 • 小指对掌肌
腹前外侧壁
• 皮肤 • 浅筋膜(脐平面以下)
• 浅层:Camper筋膜 • 深层:Scarpa筋膜 阔筋膜、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白线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1、Pterion:(翼点) 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二横指处,是额、顶、颞和蝶四骨相接所形成的“H”形的缝,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2、腮腺床: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深部的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紧贴腮腺深面,并借茎突及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
3、上颌动脉:第一段: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4、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及各层特点。
答: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皮肤特点: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血管丰富外伤易出血。
浅筋膜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纤维小隔,内有丰富血管神经,感染物不易扩散,早期有压迫性神经末稍痛。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特点;腱膜下疏松组织:此隙范围广,头皮借此层及颅骨外膜疏松连接,移动性大,此层多发生头皮撕脱伤,此间隙内静脉经导静脉及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海绵窦相通,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此隙被称“危险区”。
颅骨外膜特点:不具生骨能力;血管对颅骨不营养。
骨膜下血肿可局限。
5、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
硬脑膜的内侧脑膜及外侧骨内膜层间不规则的腔隙,左右各一。
由于海绵窦内有许多包有内皮的纤维小梁,将其腔隙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隙。
窦中血液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穿经的结构: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
6、小脑幕切迹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临床意义?答:小脑幕切迹由小脑幕的后外侧缘附着于横窦沟及颞骨岩部的上缘,前缘游离,向前延伸附着于前床突而形成。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重点复习内容

(1) The first part
In front, is covered by the clavipectoral fascia; Behind, related to the long thoracic n. and the medial cord of the brachial plexus; On the medial side, related to the axillary v. and the apical lymph nodes. ۩ The branch--The superior thoracic a. 胸上动脉 supplies the anterior part of first two intercostal spaces.
8
(二)Contents of th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illa 腋窝内容
1) axillary a 腋动脉 2) infraclavicular part of the brachial plexus 臂丛 with its branches; 3) axillary v 腋静脉 4) axillary lymph nodes; 腋淋巴结 5) quantity of fat and loose areolar tissue.
锁骨中1/3段 肩胛骨上缘、 第一肋外缘 * corresponds to the interval among the outer border of the first rib,the superior border of the scapula and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clavicle. * the passage of the vessels and nerves between neck and the upper li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