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实习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习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习论文

题目: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8日

摘要

收入分配和消费结构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而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又是居民收入。本文通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检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准。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选取可能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个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再对方程进行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诊断,再用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又运用岭回归,主成分法,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进而确定5个因素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分析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并对模型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以供国家进行决策做参考。

关键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回归岭回归偏最小二乘

目录

1.引言 (1)

2.数据来源及介绍 (2)

3.模型方法和介绍 (3)

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

3.1.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3)

3.1.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4)

4. SAS程序及输出结果 (6)

4.1 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6)

4.1.1相关分析 (6)

4.1.2普通最小二乘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6)

4.2模型检验 (8)

4.2.1异方差模型检验 (8)

4.2.2 自相关检验 (9)

4.2.3 异常值检验 (10)

4.2.4多重共线性检验 (11)

4.3 模型修正 (12)

4.3.1前进法 (12)

4.3.2后退法 (13)

4.3.3逐步回归 (14)

4.3.4最优子集回归 (16)

4.3.5 岭回归 (17)

4.3.6主成分回归 (20)

4.3.7偏最小二乘回归 (21)

5.结论及建议 (22)

6.参考文献 (23)

7.附录 (24)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金融危机为我国带来的后遗症还在继续影响着居民正常生活,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困扰着老百姓。收入和消费支出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架重要马车,收入又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我国人口基数大消费群体众多,但由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需求的降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而且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收入分配问题也愈发明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政府也在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并对模型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以供国家进行决策做参考。

2.数据来源及介绍

以1991年—2011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y为因变量,选取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x1,储蓄存款年底增加额x2,国民总收入x3,职工基本就业情况x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5为自变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数据见表1。

表1

年份可支配收入年底余额年增加额国民总收入就业情况家庭恩格尔系数1991 1700.6 9244.9 2125.3 21826.2 58360 57.6

1992 2026.6 11757.3 2512.4 26937.3 59432 57.6

1993 2577.4 15203.5 3446.2 35260 60220 58.1

1994 3496.2 21518.8 6315.3 48108.5 61470 58.9

1995 4283 29662.3 8143.5 59810.5 62388 58.6

1996 4838.9 38520.8 8858.6 70142.5 68850 56.3

1997 5160.3 46279.8 7759 78060.9 69600 55.1

1998 5425.1 53407.5 7127.7 83024.3 69957 53.4

1999 5854 59621.8 6214.4 88479.2 70586 52.6

2000 6280 64332.4 4710.6 98000.5 71150 49.1

2001 6859.6 73762.4 9430.1 108068.2 74432 47.7

2002 7702.8 86910.7 13148.2 119095.7 75360 46.2

2003 8472.2 103617.7 16707 134977 76075 45.6

2004 9421.6 119555.4 15937.7 159453.6 76823 47.2

2005 10493 141051 21495.6 183617.4 77877 45.5

2006 11759.5 161587.3 20544 215904.4 78244 43

2007 13785.8 172534.2 10946.9 266422 78645 43.1

2008 15780.8 217885.4 45351.2 316030.3 79243 43.7

2009 17174.7 260771.7 42886.3 340320 77510 41

2010 19109.4 303302.5 42530.8 399759.5 78388 41.1

2011 21809.8 343635.9 41656.6 472115 78579 40.4

3.模型方法和介绍

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1.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设随机变量y 与一般变量1x ,2x ,… ,p x 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εββββ+++++=0p p x x x y 2211 (3.1)

式中,0β,1β,…,p β是1+p 个未知参数,0β称为回归常数,1β,…,p β称为回归系数。y 称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p x x x ,,,21 是p 个可以精确测量并控制的一般变量。称为解释变量(自变量)。1=p 时,式(3.1)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2≥p 时,我们就称式(3.1)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ε是随机误差,与一元线性回归一样,对随机误差项我们常假定

0=E )

(ε (3.2)

2var σε=)

( 称

()p p x x x y ββββ++++=E 22110 (3.3) 为理论回归方程。

对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获得n 组观测数()()n i y x x x i ip i i ,,2,1;,,,21 =,则线性回归模型式(3.1)可表示为:

1112211101εββββ+++++=p p x x x y

2222221102εββββ+++++=p p x x x y (3.4)

n np p n n n x x x y εββββ+++++= 22110

写成矩阵形式为:

εβ+=X y (3.5)

X 是一个()1+?p n 阶矩阵,称为回归设计矩阵或资料矩阵。在实验设计中,X 的元素是预先设定并可以控制的,人的主观因素可作用其中,因而称X 为设计矩阵。 3.1.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为了方便地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对回归方程式(3.4)有如下一些基本假定 (1)解释变量1x ,2x ,… ,p x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且要求

()n p X <+=1rank 。这里的()n p X <+=1rank ,表明设计矩阵X 中的自变量列之间不相

关,样本量的个数应大于解释变量的个数,X 是一满秩矩阵。 (2)随机误差性具有零均值和等方差,即

()0=E i ε

2σ,j i =

()=j i εε,cov n j i ,,2,1, = 0,j i ≠

这个假定通常称为高斯—马尔柯夫条件。()0=E i ε,即假设观测值没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项i ε的平均值为零,随机误差项i ε的协方差为零,表明随机误差项在不同的样本点之间是不相关的(在正态假定下即为独立的),不存在序列相关,并且有相同的精度。 (3)正态分布的假定条件为 ()

2,0~σεN

i

n εεε,,,21 相互独立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的矩阵模型式(3.5),这个条件便可表示为: ()

n N I 2,0~σε

由上述假定和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可知,随机变量y 服从n 维正态分布,回归模型式(3.5)的期望向量

()βX y E =

()n y I =2var σ

因此

),(~2n X N y I σβ

4. SAS 程序及输出结果

4.1 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4.1.1相关分析 程序结果:

结果分析:

从表2相关阵看出,y 与1χ,2x ,3x ,,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说明所选自变量与y 高度线性相关,用y 与自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是合适的。y 与1χ的相关系数偏小,说明1χ对y 无显著影响。

4.1.2普通最小二乘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先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再对标准化数据作回归分析。

结果分析:

回归方程为:

Y=0.063121χ+0.025882χ+0.826923χ+0.288444χ+0.288445χ

(1)由R 方=0.9990,调整R 方=0.9987,所以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2)由F=3108.47,P<.0001,所以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5.0=α上,3χ,4χ,5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余变量未通过检验,模型需要进一步检验。

(4)由模型可知,国民总收入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较大。国民总收入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符合经济学原理。

4.2模型检验

4.2.1异方差模型检验

采用残差图法,等级相关系数法

图1

表6

结果分析:

从图1残差图看出,误差项没有呈现任何趋势,也无任何规律,初步判断不存在异方差。表6结果显示个等级相关系数t 检验统计量的P 值均大于显著水平α=0.05。综上,我们有很大把握认为异方差不存在。

4.2.2 自相关检验

采用DW 检验

结果分析:

由表7知DW=2.085,查DW 表,n=21,k=6,显著性水平α=0.05,得L d =0.83,U d =1.96,

由DW>

d,我们可以认为所拟合的回归方程不存在自相关性。

U

4.2.3 异常值检验

程序结果:

表8

结果分析:

由表8知,所有的学生化残差的绝对值都小于3,所以不存在异常值。

4.2.4多重共线性检验

(1)方差扩大因子法

表9

结果分析:

由表9知,4 ,5x 的方差膨胀因子4VIF =12.80022,5VIF =14.04276大于10,1x ,3x 的方差膨胀因子1VIF =189.25699,3VIF =167.95087远大于10,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即年底余额,国民总收入,职工就业情况,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高度相关。

(2)特征根判定法

结果分析:

由表10知,条件数8.53205在4x 和5x 上的偏差比率分别为0.87996,0.53797,超过50%,说明4x ,5x 两变量高度共线。条件数34.98753在1x 和3x 上的偏差比率分别为0.99099,0.97947,说明1x ,3x 两变量高度共线。

4.3 模型修正

4.3.1前进法

程序结果:

回归方程为:y=0.06312x1+0.02588x2+0.82692x3+0.28844x4+0.34677x5 4.3.2后退法

程序结果:

向后消除: 第 0 步

表14

向后消除: 第 1 步

变量 x1 已删除: R 方 = 0.9990 和 C(p) = 4.3275

表15

向后消除: 第 2 步

变量 x2 已删除: R 方 = 0.9989 和 C(p) = 4.5276

回归方程为y=-5311.67357+0.03991x3+0.10835x4+0.13791x5 4.3.3逐步回归

表17

表18

表19

逐步选择: 第 6 步

结果分析:

(1)由表17知,F=4055.98,0001.0

(2)由表18知,R 方=0.9990,调整R 方=0.9988,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3)由表19,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5.0=α时1x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由表19知,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0,逐步回归消除了模型的多重共线性。 (5)回归方程为y=-5345.63815+0.01246x2+0.03861x3+0.10892x4+0.13694x5,y 为人均可支配收入,1x 为年底余额。 4.3.4最优子集回归

程序结果:

结果分析:

由表20,综合cp,R-Square,Adjusted R-square,AIC 结果,得最优子集为1x ,与逐步回归法结果相同。

54336022.029180.091473.0x x x y ++=

4.3.5 岭回归

程序结果:

应用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1221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应用统计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比较+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实际应用教学的思考 开发内化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同一案例的应用统计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区别 应用统计学专业“概率论”课程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应用统计分析初探 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完善研究生《应用统计》案例式教学改革 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 发展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统计技术进行铝溶胶生产管理探究 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应用统计课程中上机辅助练习的必要性调查 应用统计创新人才素质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面向大数据分析方向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统计技术降低编织袋原料消耗 《应用统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应用统计学无纸化考试思考 应用统计分析技术推动设备精细管理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应用统计技术提升QC小组活动质量 工业工程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研究 医学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统计学》教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的自助式教学法 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管理中如何科学应用统计分析 工程案例在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 硕士水平应用统计类课程的概率重要基本知识点 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知识破译藏宝密码 独立学院开设《应用统计学》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统计学"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 应用统计学中的最大熵与贝叶斯方法 有效应用统计技术,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医疗应用统计学的前景探析 管理学科“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课堂设计 高校应用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腹部、盆腔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统计分析 我院盐酸吗啡和盐酸哌替啶应用统计及分析

统计学实验报告

统计学数学实验报告 单因素方差分析 姓名 专业 学号

单因素方差分析 摘要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所提供的是一套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研究的是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也是统计学分析的一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关键字单因素、方差、数据统计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当方差分析中之涉及一个分类型自变量时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例如要检验汽车市场销售汽车时汽车颜色对销售数据的影响,这里只涉及汽车颜色一个因素,因而属于单因素方差分析。 为了更好的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下面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单因素方差所要解决的问题。从3个总体中各抽取容量不同的样本数据,结果如下表1所示。检验3个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1)P29210.1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158 153 169 148 142 158 161 156 180 154 149 169 如果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就需要得到一些相关的数据结构,从而对那些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如下表2所示: 分析步骤 1.提出假设 与通常的统计推断问题一样,方差分析的任务也是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原假设H0与备择假设H1,然后寻找适当的检验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本节将借用上面的实例来讨论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问题。

统计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统计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collegium(国会)、意大利文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 以及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Achenwall于1749年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 统计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 [1]蔡立梅,马瑾,周永章,黄兰椿,窦磊,张澄博,付善明.东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解析[J].环境科学.xx(12) [2]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李江涛,廖启林.长三角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协同区域化分析、空间相关分析与空间主成分分析[J].环境科学.xx(12) [3]张仁铎着.空间变异理论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xx [4]张建同,孙昌言编着.以Excel和SPSS为工具的管理统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xx [5]PGoovaerts,R.Webster,J.-P.Dubois.Assessingtheriskofsoilc ontaminationintheSwissJurausingindicatorgeostatistics[J].En vironmentalandEcologicalStatistics.1997(1)

[6]PeterM.Chapman.Sedimentqualityassessment:statusandoutloo k[J].JournalofAquaticEcosystemHealth.1995(3) [7]王政权编着.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9 [8]杜瑞成,闫秀霞主编.系统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侯景儒等编着.实用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98 [10]陈静生,周家义主编.中国水环境重金属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11]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2]王仁铎,胡光道编.线性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88 [13]史舟,李艳,程街亮.水稻土重金属空间分布的随机模拟和不确定评价[J].环境科学.xx(01) [14]乔胜英,蒋敬业,向武,唐俊红.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xx(03) [15]张丽旭,任松,蔡健.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通报.xx(02) [16]ZHANGXuelei,GONGZitong(StateKeyLabofSoilandSustainableA griculture,InstituteofSoilScience,CAS,Nanjing210008,China).

统计学专业实习论文

题目: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8日

摘要 收入分配和消费结构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而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又是居民收入。本文通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检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准。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选取可能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个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再对方程进行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诊断,再用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又运用岭回归,主成分法,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进而确定5个因素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分析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并对模型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以供国家进行决策做参考。 关键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回归岭回归偏最小二乘

目录 1.引言 (1) 2.数据来源及介绍 (2) 3.模型方法和介绍 (3) 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 3.1.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3) 3.1.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4) 4. SAS程序及输出结果 (6) 4.1 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6) 4.1.1相关分析 (6) 4.1.2普通最小二乘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6) 4.2模型检验 (8) 4.2.1异方差模型检验 (8) 4.2.2 自相关检验 (9) 4.2.3 异常值检验 (10) 4.2.4多重共线性检验 (11) 4.3 模型修正 (12) 4.3.1前进法 (12) 4.3.2后退法 (13) 4.3.3逐步回归 (14) 4.3.4最优子集回归 (16) 4.3.5 岭回归 (17) 4.3.6主成分回归 (20) 4.3.7偏最小二乘回归 (21) 5.结论及建议 (22) 6.参考文献 (23) 7.附录 (24)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的核算问题 2、基于面板数据的外商投资(FI)对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3、财政收支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5、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6、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析 7、宏观经济统计中相关数据的分析 8、我国货币供求问题研究 9、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统计测度 10、甘肃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适度性 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 1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趋势预测 14、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15、基于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16、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 17、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18、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19、因子分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中的应用 20、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21、统计数据生产的博弈分析 22、PPI 和CPI传导效应实证分析 23、CPI价格传导研究——来自XX的实证数据 24、工资增长与CPI相关分析 2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26、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统计分析 27、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 28、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 29、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30、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动因的实证分析 31、我国统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2、股票市场(分板快)投资价值分析 33、深沪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 34、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3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36、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37、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38、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9、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40、甘肃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 41、甘肃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统计学实训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统计分析实训报告册 课程名称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训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2015级4班 学生姓名杨冬梅 学号 29 指导老师张谦 实训一 一、实训目的 利用Excel掌握建立数据文件、数据整理、数据描述与显示等操作。能计算各种平均指标、离散指标,会应用基本统计函数,会使用Excel描述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训内容、步骤、结果分析 (一)基本函数使用 1.实训内容 (1)计算个人平均成绩,按平均分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挑选出学习成绩最好、最差的3个同学; (2)求这3门课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峰度、偏度;

表1 某班学生期末成绩单 2.实训步骤 (1)先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出学号为301的平均分,然后使用填 充柄计算出其他同学的平均分。选中A1:F21,选择自定义排序,按 “平均分”降序排序,再突出显示单元格,分别筛选出排名最靠前 和靠后的三名同学,用红色字体突出显示成绩最好的三位同学,用 蓝色字体显示成绩最差的三名同学。 (2)用AVERAGE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的平均数; 用STDEV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的标准差; 用MAX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的最大值; 用MIN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的最小值; 用KURT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的峰度系数; 用SKEW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的偏度系数。 3.实验结果分析 (1)计算出全班每位同学的平均分,降序排序后,筛选出成绩最好的三名同学为310,307,317;成绩最差的三名同学306,305,311。 (2)①用AVERAGE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平均分分别为 76.2,77.15,76.85; ②用STDEV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标准差分别为11.,9.8; 10.8592672; ③用MAX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最大值分别为98,92,96; ④用MAN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最小值分别为56,50,58; ⑤用KURT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峰度系数分别为-0.8,2.8,-0.3,分别为平峰、尖峰、平峰分布; ⑥用SKEW函数计算出全班数学、语文、外语偏度系数分别为0.7,-1.0,0.0,分别为右偏、左偏、右偏分布。 (二)计算各种平均指标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实践有一点遗憾,但同时对我未来的新工作也充满了期待。刚到服务业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没底。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不知道服务业做哪

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课题.doc

郑重声明: 以下课题均属个人网上整理而得,仅做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因个人因素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 区域服务业饱和度与溢出度研究 2 微区位人流量测算技术研究 3 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富裕度测算方法 4 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测算技术研究 6 区域质量指数的计算技术研究 7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8 微区位富裕度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9 柳州主导产业同构性与差异性研究 10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技术研究 11 富裕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的存在性研究 13 非统一收银商场交易量与经济总量调查技术研究 14 综合评价权数确定的坎蒂雷方法实证研究 15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6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柳州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 18 柳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9 柳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20 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22 柳州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23 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 24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5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6 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7 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聚类分析 28 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 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改革 30 柳州城乡收入差距预测 31 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2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效果—以柳州为例 33 柳州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 34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 房地产市场供求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6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3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区域比较

20xx统计学认识实习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9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20xx统计学认识实习报告通用范本

20xx统计学认识实习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本人系福州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于xx年6月27日——7月8日到福建省统计局科研所认识实习,在两周的时间里,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到了统计理论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认识实习期里,我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感受和体会也比较多。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给予批评和指正。

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本人系福州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于年月27日——月8日到省统计局科研所实习,在两周的时间里,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到了统计理论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习期里,我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具体、感受和体会也比较多。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省统计局科研所 科研所是统计局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而统计科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包括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统计应用研究和统计信息技术研究。同时在统计工作中,对和社会关心的有关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都需要从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xx”期间,国家统计科技研究的重点是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方法的创新、统计手段的创新以及统计体制的创新。要积极组织、指导重大课题研究,统计科研所每年要完成一项以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课题。统计杂志是展示优秀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要加强对统计杂志的领

导和支持,不断杂志的质量,增加发行量,扩大影响力,努力创办一流杂志。 科研所的主要职能有五点,具体包括:1.拟订全省统计科研计划和科研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协调本局及全省各地区、各的统计科研工作;3.承担统计科研课题,负责向国家统计局和省直有关进行统计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及管理工作;4.承担全省统计科研成果的评审、选优、奖励工作,并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国家和省级评奖;5.拟订省统计学会章程,负责省统计学会日常工作,履行省统计学会秘书处的职责。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和各地统计科研所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统计科研所担负着从事统计科学研究、进行科研管理(组织统计科技交流、发布课题指南、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编辑出版统计杂志等重要职能。统计局要为科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统计分析软件、通讯工具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要建设内容丰富的统计科研网站等。 二、科研所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科研所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诸多奖章,象年度科研先进单位、统计学会先进单位等等,都是国家统计局给予省统计局科研所的表彰,也是对他们工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范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 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 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 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 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 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 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 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 23、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 24、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25、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 26、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 27、**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8、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

29、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30、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31、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32、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33、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 34、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 35、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 3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 37、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8、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09 39、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 40、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1、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42、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3、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4、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45、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46、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47、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 48、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49、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50、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5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52、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5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54、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 55、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 56、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 57、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

统计学专业论文

很好的一篇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分析 目录 摘要 (3) 一、引言 (5)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资料分组 二、计算数据的有关综合指标 (7) 1. 总量指标 2. 相对指标 3. 平均指标 三、有关增长量和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 (11) 1. 增长量的计算 2. 速度指标的计算 四、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 (13) 1.各省市人均工资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 五、各省市人均平均工资的趋势分析 (17) 六、结语 (18)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工资也随之而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普遍低下,导致我国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总体上偏低。另外由于我国就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我国的分配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等原因,导致就业人员工资在各行业和各部门的差距较大。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地区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由于具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广大中部地区和西北边远地区更为强,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较我国其他区域更高,所以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就业人员工资较高,而且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自治区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素质较低,而且就业观念较落后,导致我国劳动力普遍廉价,就业职工工资普遍低下。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众多,城市发展速度与农村发展速度不平衡,各省市自治区的就业条件和国家政策,就业环境不同,导致职工工资存在行业间,区域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中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对我国就业人员职工工资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也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因素。我国就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就业人员职工平均工资贫富差距劳动报酬 Abstrac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90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China'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wages of employed persons also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However, because of China's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generally low, leading to employment in wage levels in China were generally low. In addition, as employment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generally low, China's distribu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ther reasons, lead to salaries of personnel employ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a big gap between the various sector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opened due to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talent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coupled with the existing economic base, the wider central and north-west is more remote areas, contributing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igher than other regions in China, so these higher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loyed in areas where higher wages, but also with o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ovinces with lower levels of a big gap between the wage levels. And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this gap is growing. Because of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low quality, but also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more backward, leading to widespread low-cost Chinese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矗。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

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 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示例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示例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1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一、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xx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

统计学毕业论文

《时间序列分析》期末论文 题目: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班级:统计学****班 学号:****** 姓名:** 成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资金流动性的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本文选取了1981—2009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出口总额(EXPORT)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对三者的运行走势进行分析.其次,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FDI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FDI变化的IMA(1,1)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相关的检验.然后,对FDI及GDP和出口额进行分析,在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之后,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及GDP和出口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ARIMA模型ADF检验EG两步法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目录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影响因素基本走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外商投资总额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FDI、GDP及出口之间的走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时间序列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平稳性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时序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相关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对FDI序列进行差分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4)FDI一阶差分数据的时序图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FDI一阶差分数据ADF平稳性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6)FDI一阶差分数据白噪声检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模型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ARI(1,1)模型的拟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IMA(1,1)模型的拟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3)ARIMA(1,1,1)模型的拟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对FDI、GDP、EXPORT的协整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对GDP、EXPORT的平稳性检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对FDI、GDP、EXPORT进行协整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误差修正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坚持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主要外资来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引进外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提高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加强政府干预,降低FDI负面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使我国成为自主创新型“全球制造中心"?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统计学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

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

spss统计学毕业论文

s p s s统计学毕业论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姓名武步端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 指导教师吕玉华职称教授 2013 年 4月28 日 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 ract (1) K e y w o r d s (1) 引言 (1) 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 (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金额变化情况 (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3) 我国城镇居民所处消费水平 (5) 2 对各项消费所占比重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6) 对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支出所占比例做出回归模型 (6) 食品消费所占比例的回归模型 (6) 其余各项所占比例回归模型 (10) 根据模型计算出未来5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表 (10) 3 结果分析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学生武步端 指导教师吕玉华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也在大幅增加,人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强。跟过去比较起来,人们能够更好地支配自己的收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购买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而不是像以前,收入很大程度上花费在生活必须品,如食物、衣物等的购买上。也就是说,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正从低等消费阶段向中等消费阶段过渡。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对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即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所占比重的变化。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软件;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Student majoring in statistics Wu Buduan Tutor Lv Yuhu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has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have increased greatly, the people's purchasing power is great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e past, people can better control their own income to buy their own, want to buy thing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ll, but not like before, income is largely spent on necessities, such as food, clothing and other purchase. That is to say,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our people is in transition from low to moderate consumption stage consumption stage. This paper uses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he data provided by SPSS, and the statistic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namely,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Keywords: analysis of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 SPSS software ;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像原来那么单一,不再只能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而是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多种多样的商品,而商品的类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但要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社会产品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丰富,居民生活中的消费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大。从而,消费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对于国民经济的反作用越来越明显。合理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而滞后的消费结构则会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