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初探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同样在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特殊教育学校更要重视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时教育的目的。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
学生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
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创设并优化特殊教育的生活环境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
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
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殊教育学校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对特殊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更是对特殊教育的一种认可和支持。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身心健康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情绪障碍、社交障碍等问题。
而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和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相关部门和机构已经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探索改进建议,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2 研究目的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他们潜藏的需求与困扰,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也在于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心理压力大、自我认知不足、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1. 引言1.1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常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特点和困难,如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等,因此他们更需要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建立自信、积极的心态,自主解决问题,增强抗挫折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减少特殊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焦虑、抑郁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特殊教育学生实现自身潜力,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2. 正文2.1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存在教师力量不足、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这导致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面临困难和挑战。
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自尊、人际关系困扰等,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特殊教育学校的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了解和应对方法。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对薄弱,亟需加强。
为了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2.2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和挑战1.学生个体差异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往往患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等。
这些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需要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环境相对较为封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实施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这类学校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探析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法。
一、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1、面向特殊学生: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身心障碍或学习困难等问题,这就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
2、注重行为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班级制度,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对道德、伦理、习惯等方面的学习和体验。
3、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在德育工作中,特殊教育学校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如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根据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特点,进行个体化辅导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2、借助于角色扮演、游戏等互动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喜爱学习德育的积极性,通过共同参与做游戏、演剧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和收获,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和沟通技能。
3、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向行为模式: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注重从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向行为模式,通过及时反馈和建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进而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或情感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包括:1、因人而异的需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因人而异,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合适的课程和辅导方案,而不能一刀切、雷打不动。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多身患某种残疾或者发育障碍,他们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获得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得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帮助。
德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培养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
在德育方面,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德育活动,比如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德育活动,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学生身患某种残疾或者发育障碍,他们在心理上可能会面临许多困扰和压力。
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相结合。
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并互相支持和协作。
学校还应与社区和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提供更全面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社会各界应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殊教育学校应重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随着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学校工作中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
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品行和性格。
因此,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
一、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或智力上存在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存在着更多的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他们的德育教育需求更加迫切。
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首先要尽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他们往往更容易感到丧气和失落。
这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辅导员团队优势,帮助学生排解烦恼和焦虑。
在心理辅导中,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等方式,助力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二、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1、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及相关反馈和监督机制,形成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2、学校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主动协助学生排解困惑和产生的负面情绪,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信心。
采取心理疏导、咨询、辅导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制定一套适合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方案,注重教育学生品行和道德观,从小事开始,切实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习惯和道德观。
4、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习惯。
三、结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与传统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困惑和挑战,因此,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让每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得到一个优质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随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由于学生的特殊情况所导致,例如自尊心低、与同伴难以融洽相处等。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开展心理辅导课程、设置心理社团、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
在心理辅导课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心理社团的组织,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中,例如心理互助小组、心理剧表演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特殊教育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为达到这些目标,特殊教育学校还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来确定教育内容。
对于自尊心低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增强自尊心的活动,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学习能力差异,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对于智力偏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语言表达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肢体语言和图示等辅助方式进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相结合。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也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与家长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是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和帮助的教育机构,这些特殊的儿童可能患有智力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等各种特殊的心理障碍。
这些学校在教育学习的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学生通常面临着更多的心理挑战和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探索性的实践经验。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常会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他们的心理特殊性,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比如自卑感、孤独感、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的关注和照顾,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和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与一般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具有更为特殊和复杂的心理特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更为个性化和专业化。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和心理健康专家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通过个别辅导、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由于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困难,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在实践探索方面,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些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会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
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讲座等,邀请专业心理健康专家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初探
发表时间:2011-02-13T17:02:25.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期下供稿作者:刘爱萍
[导读] 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刘爱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55400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
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时教育的目的。
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
2、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关系疏远,常发生冲突。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
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
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
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
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
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
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
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
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
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
在这里学习的儿童少年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小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但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
其实有时候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但实际是这些儿童少年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这些孩子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作为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时刻都要立足发展中国的特教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好,从而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党的教育事业。